学术投稿

癌胚抗原及铁蛋白检测对胸腔积液鉴别诊断的意义

陈山;邹少清

关键词:癌胚抗原, 铁蛋白, 胸腔积液, 鉴别诊断
摘要: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CEA)、铁蛋白(FT)检测在良、恶性胸腔积液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2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患者及36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血清及胸水采用放射免疫直接测定法测定其CEA及FT水平.结果 恶性胸水组血清CEA、FT水平显著高于结核组(P<0.01).恶性胸水胸液CEA、FT水平显著高于结核组(P<0.001).结论 联合进行血清、胸水CET、FT测定对良、恶性胸液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方案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 评价泮托拉唑联合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 4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泮托拉唑加善宁组(治疗组)和单用泮托拉唑组(对照组)进行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且治疗前后血白细胞计数、淀粉酶、ALT和血清钙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泮托拉唑联合善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何平;周朝虹;吴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重型脑损伤后AQP4表达与脑水肿的关系

    目的 观察重型脑损伤后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变化,及其与脑损伤后脑水肿之间的关系.方法 健康成年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创伤性脑损伤(TBI)组和各假手术(SO)组.自由落体硬膜外撞击方法致重度脑创伤模型.于伤后4h、8h、12h、1d、3d、5d、7d取出大鼠脑组织,免疫组化(IHC)和原位杂交(ISH)检测AQP4的表达变化,干温重法计算脑组织含水量.结果 IHC和ISH显示,脑损伤后AQP4在脑组织中的表达上调,1 d达高峰,持续至3 d后下降,7 d接近SO组水平.与SO组相比,除7d亚组外,TBI其余各亚组中AQP4表达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脑损伤后4h脑组织含水量即比SO组增加(P<0.05),随时间延长,脑组织含水量亦逐渐增加,伤后1~3 d达高峰.AQP4表达和脑组织含水量呈正相关,r=0.978,P<0.01.结论 脑损伤后,随着脑水肿加重,AQP4表达上调.提示脑损伤后AQP4的表达变化与脑水肿的形成密切相关,AQP4在损伤后脑水肿的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俊驹;王宇田;黄垂学;赵建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湖北省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1感染者的耐药基因变异分析

    目的 了解湖北省部分地区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的耐药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采集HIV-1感染者抗凝全血,提取血浆病毒RNA,用巢式PCR方法(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nested-PCR)扩增HIV-1 pol区基因片段的核酸序列,并进行序列测定及耐药基因型分析.结果 135份样本中有115份扩增出pol区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在蛋白酶基因上检测到的基因突变有:L63ASP(99.13%),A71TV(32.18%),V77IM(93.04%),I93L(90.43%),L10I(1.74%),K20EMR(3.48%),L24V(0.87%),V32AE(1.74%),M36I(2.61%),I47M(0.87%);逆转录酶上针对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突变有:E44K(0.87%),T215S(0.87%);针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突变有:K103INR(3.48%),V106I(1.74%),G190AR(1.74%).显示115份样本中对NNRTIs的高度耐药突变出现2例,而针对PIs和NRTIs没有出现中度以上的耐药突变.结论 湖北省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多数对现有的免费抗病毒药物敏感,但也发现有少数耐药基因的存在.应加强用药的科学性和抗病毒治疗用药的监管.

    作者:汤恒;占发先;彭国平;陈慧萍;彭庭海;褚小刚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重型脑损伤伴高钠血症16例

    目的 探讨重型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并发高钠血症的重型脑损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血清钠升高程度和变化与脑损伤预后的关系. 结果经治疗后血清钠降至正常者5例,未降至正常者11例,死亡12例,死亡率75%.结论 高钠血症是重型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应通过综合措施积极防治.

    作者:周春良;赵建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海南地区汉黎族正常人群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

    目的 了解海南地区汉族、黎族正常人群ACE基因多态性插入/缺失(I/D)频率的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97例海南地区汉族正常人与146例黎族正常人血中ACE基因16内含子I/D多态标记,得到三种基因型:缺失纯合子(DD型)、插入纯合子(Ⅱ型)及插入缺失杂合子(DI型).并对所有普通PCR定为DD型的样本进行插入特异性PCR检测,以减少误分型率.统计各基因型频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海南地区汉族正常人DD、DI、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5.5%、44.3%、40.2%,D及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7.6%、62.4%;黎族正常人DD、DI、Ⅱ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3.0%、43.8%、43.2%,D及Ⅰ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4.9%、65.1%.两组之间DD、DI、Ⅱ基因型频率及D、I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海南地区汉族、黎族正常人群ACE基因多态性(I/D)的频率分布相接近,与中国内地汉族人群ACE基因多态性(I/D)的频率分布相接近.

    作者:金水晶;云美玲;张勇;王镇;钟江华;周代锋;王红霞;蔡望伟;刘裕芬;黎海文;李宗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HLA-DRw53基因在变应性血管炎患者mRNA表达研究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DRw53(HLA-DRw53)基因在变应性血管炎患者治疗前后mRNA表达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低渗盐析法从外周血中分离白细胞,Trizol试剂提取白细胞总RNA,1%甲醛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完整性和浓度.利用随机引物逆转录合成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根据HLA-DRw53基因第二外显子序列和管家基因人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的cDNA序列设计序列特异性引物.检测43例变应性血管炎患者治疗前后与24名正常人HLA-DRw53基因mRNA表达量的变化. 结果治疗前组HLA-DRw53基因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和治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治愈组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DRw53基因与变应性血管炎之间存在相关性,且可能在抗原呈递中起作用,这对指导变应性血管炎的病因研究以及治疗方向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王忠;廖祖苑;刘炼庆;扬俊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治疗方案的选择

    目的 评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对各组治疗ITP的有效率、血小板上升速度进行比较.结果 单纯激素治疗组、激素加免疫抑制剂组、脾切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5%、41.7%、85%.血小板上升至正常的时间分别为(7.3±3.20)d、(16.01±4.07)d、(2.52±1.48)d.脾切除组的有效率及血小板上升速度优于另两组,P<0.05(组间比较t检验).结论 激素应作为ITP治疗首选方案,对于不能用激素维持及减量后复发的病人,应尽早做脾切除.

    作者:王智明;罗贤生;刘春苗;孟娟;陈晓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2004~2005年海口市企业人群HBV感染现状分析

    乙型肝炎(简称乙肝)两对半是国内医院常用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的指标,也是乙肝诊断治疗中常用的检测指标.在临床上,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是判断患者病情和传染性的重要依据之一.为制定企业人群的乙肝控制策略和免疫方案提供参考,现将2004~2005年海口市企业职工乙肝两对半的检测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叶专;罗莹;黄小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静脉溶栓临床分析

    目的 对比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溶栓及院内静脉溶栓效果.方法 将35例AMI患者按发生来源分为急诊组和院内组,均以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并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总结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从发病到就诊时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2.6±1.9 h vs 2.9±2.1 h,P>0.05).而急诊组患者就诊到溶栓时间为0.9±0.6 h,院内组为2.0±1.4h,P>0.05.急诊组患者发病到溶栓时间为3.3±1.3h,院内组为5.1±2.1h,P<0.05.急诊组ck、ck-MB、冠脉再通率、左室射血分数(EF)、住院天数及死亡率各项指标与院内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早期溶栓可提高再通率,缩小梗死面积,保护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作者:庄小静;曾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中医辨证治疗泌尿系结石96例

    目的 观察中医辨证治疗泌尿系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依据中医理论,将9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分成温热蕴结型、气滞血瘀型、脾肾两虚型、阴虚内热型共四型进行辨证论治,处方用药.结果 温热蕴结型痊愈率为51.5%,有效率为90.9%;气滞血瘀型痊愈率为48.0%,有效率为92.0%;脾肾两虚型治愈率为44.4%,有效率为88.8%;阴虚内热型痊愈率为50.0%,有效率为90.0%.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泌尿系结石疗效显著,治愈率高.

    作者:吴玉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辽宁绥中县1995~2006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绥中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以制定科学有效的防制措施.方法 对1995~2006年绥中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全县共发生肾综合征出血热686例,死亡9例,年均发病率为9.26/10万,病死率1.31%.病例分布于全县各乡镇,但有明显的地区性、边缘性;全年均可发病,3~4月份为发病的高峰季节,占总病例教的34.55%;15~59岁青壮年发病较多,占总病例数的87.46%,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发病之比为2.52∶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2.30%.结论 应采取灭鼠及疫苗接种的综合防制措施,防制重点地区为沿六股河分布及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庄子镇、绥中镇等9个乡镇和加碑岩乡,重点人群为青壮年农民.

    作者:李东春;范佑丽;夏云忠;姚丽杰;朱艳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泌尿生殖道患者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为了解恩施地区泌尿生殖道患者各种病原体感染的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我们应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来就诊的1 220例泌尿生殖道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测,兹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继青;陈丽艳;孙解生;吴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医学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

    临床细菌检验是对人体的各种物质进行细菌学检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整个过程包括病人样品的采集、运送、处理,样品中致病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药物敏感试验,出具检验报告[1].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很多,包括采取标本的时机和方法、标本运送及保存、分离培养方法和鉴定手段等.

    作者:马红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三种方法单用或联用对手术室空气消毒效果评价

    手术室空气的污染程度与手术室感染密切相关,为解决手术室空气环境的洁净,防止因手术等医疗措施引发的院内感染,现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法、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法、静电消毒机消毒法等三种方法进行消毒效果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海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地理信息系统在江苏省疟疾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 建立江苏省疟疾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对江苏省疟疾流行区分布态势进行预测.方法 收集1997~2006年江苏省各市(县)疟疾发病率资料,在ArcGIS8.3软件支持下建立各县(市、区)疟疾病情数据库,疟疾分布图重叠获完整的各年度全省疟疾流行图.结果 江苏省疟疾空间分布图显示,单一中华按蚊区发病数占全省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2001年0.15/万的发病率明显高于1997年的0.02/万(P<0.01);2006年苏南的苏州、无锡和常州3市外来流动人口输入性疟疾病例为141例,占总数的84.94%,是本地病例的5.64倍.结论 在北纬32°以北的单一中华按蚊地区陆续出现小暴发点或局部暴发流行,并有继续向北扩散蔓延的趋势.苏南流动人口输入性疟疾病例发病上升趋势较明显,应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

    作者:王伟明;杨坤;金小林;周华云;曹俊;高琪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海南省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海南省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规律,为疫情预测预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监测方案建立乙脑专病监测系统,横断面调查方法选择既往乙脑高发的东方市作为乙脑宿主、媒介监测点,在全省范围内监测乙脑病例,采集疑似病例和宿主血清用ELISA法检测乙脑IgM抗体,用Excel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2006年监测报告乙脑疑似病例83例,确诊16例,发病率为0.19/10万,病死2例,病死率为12.5%,确诊病例均为实验室确诊,无临床确诊.全年发病高峰为双峰.病例均为12岁以下儿童,小2岁,男女之比为4.3∶1.病例中有乙脑免疫史仅占6.25%,乙脑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为96.4%,IgM抗体阳性16例,阳性率为21.05%,发病5~8 d后阳性率高,为46.4%,双份血阳性率为显著高于单份标本(x2=136.9,P<0.01);捕捉蚊媒,三带喙库蚊占64.62%,平均密度为16.79只/人工小时,宿主猪总感染率为67.95%,人群发病曲线与媒介密度相一致,发病高峰较媒介密度高峰后推半个月.结论 海南省存在乙脑高流行的自然环境,乙脑疫苗免疫是保护易感人群有效措施,开展监测能及时提出乙脑流行趋势.

    作者:孙莲英;闫秀娟;曾祥洁;曾定豪;陈太英;赵伟;李丹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左氧氟沙星治疗初治肺结核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的疗效.方法 120例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两组,两组均给予口服异烟肼(INH)、利福平(RFP)、吡嗪酰胺(PZA)、乙胺丁醇(EMB)强化抗痨治疗2个月,之后改为INH、RFP,总疗程6个月.治疗组增加左氧氟沙星(优普罗康)0.4 g/次,1次/d,起初给予静脉点滴7~15 d,出院后改为口服共4个月.结果 治疗2个月痰菌转阴率分别为:治疗组58例(96.67%),对照组50例(83.33%).病灶吸收好转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6例(76.67%)和31例(51.67%);治疗6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57例(95.0%)和49例(81.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左氧氟沙星治疗肺结核疗效显著.

    作者:王贤杰;冯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三亚市2004~2005年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

    感染性腹泻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一组肠道传染病,也是三亚市常见的传染病之一,终年可见散发病例,尤以夏秋季多见.自2004年三亚市实行网络直报,并将其它感染性腹泻作为丙类传染病纳入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感染性腹泻进行全面监测.为了解感染性腹泻在三亚市的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现将近三年来感染性腹泻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杨海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RH(D)血型不合导致新生儿溶血病1例

    新生儿的溶血病以ABO系统血型不合引起的较为常见,RH系统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病较为少见,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2006年3月收治了1例RH血型不合的新生儿,通过换血治疗,疗效显著,病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廖彦;林翀;许丹妮;何长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不同浓度的苯甲酸钠对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影响

    目的 以微生物限度检查常规法评价不同浓度的苯甲酸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规法对不同浓度的苯甲酸钠人工污染5种代表菌株,测定回收率,分析苯甲酸钠的低抑菌浓度.结果 确定0.3%的苯甲酸钠对菌落的回收率均高于70%,符合验证的要求;并通过测定含有苯甲酸钠防腐剂的罗汉果止咳糖浆证实,0.3%的苯甲酸钠无抑菌作用.结论 以常规法能测苯甲酸钠的低抑菌浓度.

    作者:王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