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水清;陶英;耿真美;刘薏芝;浦权
目的 探讨重型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并发高钠血症的重型脑损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血清钠升高程度和变化与脑损伤预后的关系. 结果经治疗后血清钠降至正常者5例,未降至正常者11例,死亡12例,死亡率75%.结论 高钠血症是重型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应通过综合措施积极防治.
作者:周春良;赵建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作者:林菊;欧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南宁市1996~2005年淋病流行趋势,通过建立发病率(1/10万)灰色系统GM(1,1)模型和预测,为制定和开展更为有效的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宁市10年来的淋病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发病率(1/10万)灰色系统GM(1,1)模型并进行预测.结果 南宁市淋病发病率多年来呈上升趋势,2003年开始呈下降趋势.预测2008、2010和2012年南宁市淋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应持续开展淋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淋病疫情的监测工作,以有效地控制淋病的传播与蔓延.
作者:艾维莉;林新勤;徐永芳;黄家运;李素芬 刊期: 2007年第09期
自然杀伤细胞受体(NKR)是自然杀伤(NK)细胞发挥功能的分子基础,多种NKR可与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或非MHC类配体结合,传递激活或抑制信号,调节NK细胞活性.近年来NKR在抗病毒免疫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
作者:甄琳;钱起丰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基层社区实施中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GAP)对艾滋病防治效果.方法 根据GAP项目设计的内容和要求,首先进行社区基本情况摸底、人员统一规范培训、宣教材料撰写和制订艾滋病自愿咨询与检测(VCT)以及采取其他高危行为的外展干预措施等,并分析项目实施前后的干预效果.结果 自2004~2006年底,辖区居民参与艾滋病自愿咨询和检测从项目实施前的0提高到2005年的228人和2006年的333人,并于2006年发现1例阳性感染者.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认识率和高危行为改变率明显提高,分别从起始的68.4%和61.1%提高到86.7%和84.3%.结论 基层社区参与艾滋病干预控制,可直接持续、有效推行和落实各种干预措施,及时发现对象人群行为具体变化情况,具有其他机构无可比拟的基层优势.
作者:李燕妮;廖碧霞;古东冬;黄晓慧;许燕边;程白玫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调查海南某中专学校2 180名男女学生第一恒磨牙龋蚀状况,探讨预防和治疗第一恒磨牙的有效措施.方法 采用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抽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180名中专学生第一恒磨牙总体患龋率为11.79%,总体缺失率为0.30%,总体充填率为18.51%.结论 应重视口腔疾病防治,加强对学生的口腔卫生指导,积极预防和早期治疗第一恒磨牙等口腔疾病.
作者:卢明智;钟伟;王彬娉;毛小泉;徐普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研究广州管圆线虫对褐云玛瑙螺、福寿螺、中国圆田螺三种食用淡水螺感染性.方法 在相同的条件下,用广州管圆线虫Ⅰ期幼虫感染三种螺2、4、8、12及24 h后,随机抽样各20只,分别饲养于置有滤水器、水温(24±1) ℃的玻璃缸内:记录感染2周内各组螺死亡数.第15 d开始解剖,记录螺软体重量和感染虫数.同时设不感染螺对照组.结果 三种螺感染后均有死亡,第5 d死亡数达高峰.三种螺的感染率和死亡率与螺的种类及感染时间均无相关性,福寿螺感染8、12及24 h均显著高于感染2 h(P值均<0.05);褐云玛瑙螺感染24 h均显著高于感染2、4、8及12 h的(P值均<0.05),中国圆田螺感染2、4、8、12及24 h各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均>0.05),褐云玛瑙螺感染8、12及24 h的虫负荷均显著高于福寿螺和中国圆田螺(P值均<0.05).结论 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对广州管圆线虫易感并有较高的相容性,其中褐云玛瑙螺的相容性较强.
作者:刘义;高世同;耿艺介;黄达娜;张仁利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乐东县脊灰监测系统的敏感性,为证实全县维持无脊灰状态提供依据.方法 对自1995年1月建立的AFP监测网络以来全县脊灰监测系统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5~2006年脊灰监测系统共报告急性驰缓性麻痹(AFP)病例22例,排除22例,无脊灰确诊病例.病例分布在沿海5个乡镇,呈散发,无明显季节高峰.全部病例均采集双份合格粪便标本,经病毒分离阳性5例(22.72%),均为疫苗相关株.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的报告率每年达到1/10万以上,达到了WHO规定的1/IO万的指标.结论 乐东县脊灰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和及时性较高,全县11年来一直维持在无脊灰状态.
作者:陈永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已被证明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及胃癌等密切相关,根除Hp在上述疾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目前应用的一线治疗方案及欧洲Maastricht 2-2000共识报告新近推荐的二线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随着Hp抗生素耐药性增加、患者依从性差等诸多原因,仍有部分Hp感染者未能得到有效根除,导致Hp根除治疗失败[1~3].因此,加强Hp根除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作者:万同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为了解新疆地区结核分支杆菌耐异烟肼(INH)分离株Kat G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在INH耐药性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采用PCR和PCR-SSCP方法对60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Kat G基因突变进行检测.结果 以结核分支杆菌H37RV为对照,28株药物敏感株的KatG基因PCR扩增产物273bp片段28例SSCP图谱正常.32例耐INH分离株中KatG基因扩增均阳性,其中11株SSCP图谱异常,其敏感性为34.37%.结论 新疆地区结核分支杆菌INH耐药株存在KatG基因突变,其突变对INH耐药性的影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何树梅;袁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临床特点,内外科综合治疗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1月~2006年12月确诊的33例I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1例(死亡率3%),远期IE复发死亡1例,其余患者疗效满意,心功能均恢复到Ⅰ~Ⅱ级.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早期诊断、早期使用敏感药物抗炎处理,正确选择手术时机,彻底清除感染病灶以及围手术期的正确处理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作者:张红;吴朝光;李儒正;洪萍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较放射免疫法(RIA)的优越性.方法 利用CLIA法和RIA法平行测定标准品、质控品及75例临床血清标本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含量及相关试验;进行线性、相关性、精密度、回收率实验结果分析评价.结果 两种方法的相关性良好(R=0.995,P>0.05),回收率均在95%以上,但在线性试验中,CLIA法优越于RIA法.结论 CLIA法在方法学上对临床微量物质的检测是令人满意的,但是其检测费用高.
作者:孙振亚;郑定容;杨庆珣;杨绿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黏附因子-1(sICAM-1)和γ干扰素(IFN-γ)在冠心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对50例冠心病人(急性心梗14例,不稳定心绞痛16例,稳定性心绞痛20例)和30例正常人血浆中sICAM-1和IFN-γ水平进行检测. 结果冠心病患者血浆sICAM-1和IFN-γ的水平分别为(344.25±70.55)ng/ml和(1.877±0.104)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46.35±32.69)ng/ml和(0.072±0.014)pg/ml(P<0.05);急性心梗组二者的水平分别为(453.54±83.92)ng/ml和(2.316±0.129)pg/ml,显著高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组[(309.96±55.74)ng/ml和(1.722±0.047)pg/ml]和稳定型心绞痛组[(244.37±60.23)ng/ml和(1.223±0.132)pg/ml](P<0.05).结论 血浆sCAM-1和IFN-γ与冠心病的发生与发展相关,二者水平的检测对冠心病诊断及病情监测有重要意义.
作者:石胜伟;李清贤;王雪楠;郭焕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双向电泳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分离人血清中蛋白质的效果.方法 双向电泳直接分离人血清中的蛋白质;采用改进后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去除白蛋白的人血清样品. 结果双向电泳图谱显示,样品在分子量为10 k~20 kDa可以分离出较清晰的蛋白质点,但在8 000 Da以下没有分离出清晰的蛋白质点,且在20 kDa以上的蛋白质点,凝胶背景模糊不清.而采用改进后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图谱显示,可有效分离10 kDa以下的小分子蛋白质.结论 两种电泳技术各有所长,需根据目的蛋白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
作者:韦霄;张志勇;何敏;蒋智华;农炳金;覃健;刘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亚甲蓝(MB)对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IPA)期间患者体内过氧亚硝酸阴离子(ONOO-)的清除作用.方法 40例择期手术患者,根据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芬太尼(F)组]和观察组[IPA(P)组].分别观察麻醉诱导前(T0)、麻醉120 min(T1)、180 min(T2)及静脉注射MB(1~2 mg·kg-1)后30 min(T3)患者血内一氧化氮(NO)、氧自由基(OFR)、脂质过氧化物(LPO)、高铁血红蛋白(MHb)含量,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还原型辅酶I-细胞色素b5还原酶(NADH-cyt b5-R)活性、IPA期间血浆普鲁卡因及对氨基苯甲酸(PABA)浓度变化. 结果 P组T1、T2与T0相比NO、OFR、LPO、MHb均有显著升高(P<0.05或0.01),SOD、CAT、NADH-cyt b5-R均有显著降低(P<0.05或0.01).T3时NO等7项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水平(P<0.01).以MHb为因变量(Y)与其他8项自变量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对MHb有显著影响的指标依次是:T1:PABA、OFR、NADH-cyt b5-R;T2:OFR、NADH-cty b5-R.F组T0~T3诸指标无显著改变. 结论临床治疗剂量的MB在人体内具有直接清除ONOO-的特性.
作者:梁敏;吴多志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登革热广泛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以东南亚国家为严重.本文搜集陕西从2005年9月到2007年6月先后三批赴东南亚从事野外作业的劳务返回共86人,回国后8人被确认为登革热,9人被确定为登革热隐性感染,在采取隔离传染源和防蚊灭蚊等措施后,没有二代病例发生.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敬军;王丽;邓勇;余鹏搏;王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评估世行贷款项目在广西结核病控制规划中的作用,为广西结核病防治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方法 按照卫生部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中期评估的统一要求,各级项目执行单位完成表格填写和自查自评工作,自治区级对资料进行收集、复核以及汇总,调查表全部录入计算机进行分析.结果 广西2004年DOTS策略覆盖率达到100%;2004年和2005年发现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超过项目目标的要求,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治愈率均超过85%.50个贫困县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逐年增加,从2003年的10.4/10万上升到2005年的32.25/10万;2003年贫困县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76.7%,2004年达到了88.6%,2005年达到92.1%.结论 通过实施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实现广西结核病控制规划中期目标,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结核病控制工作.
作者:刘飞鹰;董柏青;王喜文;徐广保;黄敏莹;周昌明;李鹃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初治涂阴肺结核间歇化疗疗效方法将596例初治涂阴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0例)和对照组(296例).治疗组采用间歇化疗方案,对照组采用每日服药化疗方案,即其两组化疗方案在强化期及继续期采用同样的化疗药物,所不同是治疗组采用间歇性化疗,对照组采用每日化疗.结果 X线胸片病变吸收好转率;治疗组98.6%,对照组99.3%;空洞闭合率;治疗组99%;对照组100%;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初级涂阴肺结核间歇化疗方案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吴忠培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科学性是衡量文章提出的结论是否成立的基础和前提,正确的应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又是保证科学性的主要环节.本文试图针对当前医学论文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谈谈认识.
作者:崔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血流三维成像技术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4年1月~2007年5月在我院健康体检或临床怀疑宫颈癌、宫颈活检病理确诊宫颈癌的患者,分别进行经腹、经阴道以及启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三维成像检查.结果 诊断宫颈癌61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以及CT、MR证实,误诊7例,诊断符合率达88.5%.61例病例,30例经手术治疗,31例采取髂内动脉+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及药物、介入化疗等治疗方式.结论 经阴道切面超声与三维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成像结合,CDE三维成像检查对宫颈癌尤其是临床分期Ib以上病灶者诊断准确率较高,操作方便、快捷,可作为诊断宫颈癌的一项重要辅助检查方法.
作者:徐世亮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