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潮;孟志斌;符国良;黎坚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DRw53(HLA-DRw53)基因在变应性血管炎患者治疗前后mRNA表达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低渗盐析法从外周血中分离白细胞,Trizol试剂提取白细胞总RNA,1%甲醛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完整性和浓度.利用随机引物逆转录合成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根据HLA-DRw53基因第二外显子序列和管家基因人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的cDNA序列设计序列特异性引物.检测43例变应性血管炎患者治疗前后与24名正常人HLA-DRw53基因mRNA表达量的变化. 结果治疗前组HLA-DRw53基因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和治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治愈组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DRw53基因与变应性血管炎之间存在相关性,且可能在抗原呈递中起作用,这对指导变应性血管炎的病因研究以及治疗方向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王忠;廖祖苑;刘炼庆;扬俊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宫颈癌是威胁女性生命的第二大癌症,全球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达47万,其中23.3万人病死[1].然而,宫颈癌又是一种可以预防的疾病,因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的感染,特别是HPV16/18型的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因此,现就对于宫颈癌的产生起到重要作用的HPV16/18型的致癌机理,宫颈癌和HPV的检测及预防展开讨论.
作者:郭洁;朱中元;王海波;王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存在状况,给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MicroScan微生物鉴定系统Neg Combo Panel Type 21阴性复合板微量肉汤法测定临床分离的20株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分析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及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结果 20株菌均呈严重多重耐药,仅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耐药率5.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50.0%,对包括3、4代头孢在内的其他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90.0%~100.0%,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100%;20株菌均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未检出aac(3)-Ⅲ和aac(3)-Ⅳ基因;19株(95.0%)菌检出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TEM和DHA基因阳性率均为70%,9株菌(45.0%)同时检出TEM和DHA基因,未检出SHV、OXA、PER、VEB和GES基因.结论 广州地区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严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DHA型质粒AmpC酶基因和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率高,在介导细菌耐药方面起重要作用.
作者:植志全;江广添;许海鸥;邹惠锋;江鹏;何志恒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考核显色培养基对沙门菌的检测效果,以新型快速检测方法.方法 按国标(GB4789.4-2003)程序比较几种培养基检测食品中沙门菌的效果.结果 以CHROMagar沙门菌显色培养基、HKM沙门菌显色培养基与传统平板DHL对测试菌株和实际样品检测可以达到相近的检测限和灵敏度.HKM沙门菌显色培养基对某些沙门菌的检出灵敏度比CHROMagar沙门菌显色培养基更高.结论 用显色培养基检测沙门菌是一种新快速途径,可大大提高检测效率.
作者:朱海明;赖蔚苳;卢勉飞;杨冰;王海燕;柯昌文;严纪文;王建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海南省艾滋病筛查实验室检测技术水平和规范化管理工作水平,促进其整体检测能力提高.方法 对早期成立(两年以上)12家和近期(两年内)的15家筛查实验室,通过发放质控品和质量考评问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评,两部分各占50%,总分为100分,92分以上、81~92、71~80、60~70及60分以下者分别为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和不合格.结果 早期成立的12家和近期的15家实验室酶联法(ELISA)试验结果符合率为100%和93.33%,规范化管理工作平均得分为80分和74.5分.结论 海南省艾滋病网络早期实验室比近期实验室的检测能力要好,质控品考评符合率达100%,但是在实验室规范化管理方面两类实验室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作者:符鹏;邝继深;张帆;王召乾;胡玉銮;何启亚;邢文革;龙小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评估世行贷款项目在广西结核病控制规划中的作用,为广西结核病防治提供建设性的意见.方法 按照卫生部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中期评估的统一要求,各级项目执行单位完成表格填写和自查自评工作,自治区级对资料进行收集、复核以及汇总,调查表全部录入计算机进行分析.结果 广西2004年DOTS策略覆盖率达到100%;2004年和2005年发现的传染性肺结核病人超过项目目标的要求,传染性肺结核病人治愈率均超过85%.50个贫困县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逐年增加,从2003年的10.4/10万上升到2005年的32.25/10万;2003年贫困县新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76.7%,2004年达到了88.6%,2005年达到92.1%.结论 通过实施世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实现广西结核病控制规划中期目标,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但仍需进一步加强结核病控制工作.
作者:刘飞鹰;董柏青;王喜文;徐广保;黄敏莹;周昌明;李鹃 刊期: 2007年第09期
感染性腹泻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一组肠道传染病,也是三亚市常见的传染病之一,终年可见散发病例,尤以夏秋季多见.自2004年三亚市实行网络直报,并将其它感染性腹泻作为丙类传染病纳入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感染性腹泻进行全面监测.为了解感染性腹泻在三亚市的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现将近三年来感染性腹泻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杨海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绥中县肾综合征出血热流行特征,以制定科学有效的防制措施.方法 对1995~2006年绥中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全县共发生肾综合征出血热686例,死亡9例,年均发病率为9.26/10万,病死率1.31%.病例分布于全县各乡镇,但有明显的地区性、边缘性;全年均可发病,3~4月份为发病的高峰季节,占总病例教的34.55%;15~59岁青壮年发病较多,占总病例数的87.46%,男性发病明显高于女性,男女发病之比为2.52∶1,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2.30%.结论 应采取灭鼠及疫苗接种的综合防制措施,防制重点地区为沿六股河分布及处于城乡结合部的小庄子镇、绥中镇等9个乡镇和加碑岩乡,重点人群为青壮年农民.
作者:李东春;范佑丽;夏云忠;姚丽杰;朱艳梅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以微生物限度检查常规法评价不同浓度的苯甲酸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方法 采用常规法对不同浓度的苯甲酸钠人工污染5种代表菌株,测定回收率,分析苯甲酸钠的低抑菌浓度.结果 确定0.3%的苯甲酸钠对菌落的回收率均高于70%,符合验证的要求;并通过测定含有苯甲酸钠防腐剂的罗汉果止咳糖浆证实,0.3%的苯甲酸钠无抑菌作用.结论 以常规法能测苯甲酸钠的低抑菌浓度.
作者:王妤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衡阳市居室环境中尘螨孳生状况.方法 2006年10~11月用吸尘器采集、毛刷扫取、甩抖等方法收集大学生宿舍、幼儿园寝室和居民卧室三类床尘、地面尘、物尘和绒毛玩具尘,共采集尘样406份,经网筛过滤、称重后,在连续变倍显微镜下检查并计数尘螨.结果 三类居室环境尘螨总检出率为60.10%,其中大学生宿舍为75.95%、幼儿园寝室为57.69%、居民卧室为44.44%,三类居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52,P<0.0001);三类居室环境阳性尘样中尘螨平均密度为134.52只/g,三类居室环境阳性尘样中尘螨平均密度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1.56,0.25<P<0.50).结论 三类居室中均有尘螨孳生.
作者:蒋启发;陈雄新;伍爱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基层社区实施中美艾滋病防治合作项目(GAP)对艾滋病防治效果.方法 根据GAP项目设计的内容和要求,首先进行社区基本情况摸底、人员统一规范培训、宣教材料撰写和制订艾滋病自愿咨询与检测(VCT)以及采取其他高危行为的外展干预措施等,并分析项目实施前后的干预效果.结果 自2004~2006年底,辖区居民参与艾滋病自愿咨询和检测从项目实施前的0提高到2005年的228人和2006年的333人,并于2006年发现1例阳性感染者.一般人群和高危人群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认识率和高危行为改变率明显提高,分别从起始的68.4%和61.1%提高到86.7%和84.3%.结论 基层社区参与艾滋病干预控制,可直接持续、有效推行和落实各种干预措施,及时发现对象人群行为具体变化情况,具有其他机构无可比拟的基层优势.
作者:李燕妮;廖碧霞;古东冬;黄晓慧;许燕边;程白玫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幽门螺杆菌(Hp)感染已被证明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及胃癌等密切相关,根除Hp在上述疾病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尽管目前应用的一线治疗方案及欧洲Maastricht 2-2000共识报告新近推荐的二线治疗方案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然而随着Hp抗生素耐药性增加、患者依从性差等诸多原因,仍有部分Hp感染者未能得到有效根除,导致Hp根除治疗失败[1~3].因此,加强Hp根除治疗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其防治对策的研究,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作者:万同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下呼吸道感染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给临床诊治参考.方法 对53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者的相关因素、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作统计分析.结果 53例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院内感染者的相关因素:多发生于高龄老人(81.3%),均为有基础疾病患者,绝大多数应用过2种以上抗生素(96.2%)及采用各种侵入性诊疗(54.7%);检出菌珠: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对复方新诺明、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环丙沙星敏感率在56.7%以上.结论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已成为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多发生在免疫力低下的老年、慢性疾病、长期接受广谱抗生素治疗及接受各种侵入性诊疗的患者.
作者:倪桂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检测拉氧头孢钠中残留有机溶剂,并利用GC-MS对残留有机溶剂色谱峰进行确认.方法 采用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FID和MS检测器,载气为氮气,柱温:40℃,顶空温度:80℃.结果 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分离甲醇、二氯甲烷、异丙醇和乙酸乙酯4种有机溶剂,拉氧头孢钠中2个残留有机溶剂的色谱峰,经GC-MS分别确认为甲醇和二氯甲烷色谱峰.结论 建立的方法更能有效、准确地检测拉氧头孢钠中残留有机溶剂.
作者:蔡姗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为了解肇庆市各农贸市场蔬菜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量,对其采样进行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检测.方法 采用国家标准的检验和评价.结果 2004~2006年各季度合格率分别为97.8%、97.8%、93.3%、71.1%.结论 第四季度的合格率明显低于其它三季(x2=24.4,P≤0.005),应加强对蔬菜种植销售环节的监测、监督,要加大监督监测管理力度,特别是加大高毒农药的禁用力度.
作者:傅小彩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分析产前焦虑对产妇催产素、催乳素水平与母乳喂养情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102例无焦虑产妇、焦虑组31例产妇为研究对象,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两组产妇产后血清催产素、催乳素含量,调查两组产妇产后泌乳始动时间以及住院、产后1个月母乳量.结果 分娩后焦虑组平均血清激素水平为,催产素(23.14±6.08)ng/ml,催乳素(110.15±14.46)ng/ml;无焦虑组平均血清激素水平为,催产素(64.39±29.81)ng/ml,催乳素(178.22±20.38)ng/ml,两组激素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组产后住院时乳量情况为:多48.4%,中35.5%,少6.5%,无9.7%;无焦虑组为:多73.5%,中21.6%,少2.9%,无2.0%,两组泌乳量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焦虑产妇产后血清催产素、催乳素水平低,泌乳始动时间晚,产后1年内母乳喂养失败的风险高.
作者:何英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研究纳米中药对大鼠急性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的影响.方法 利用苦寒泻下中药番泻叶,灌服大鼠,使其产生脾虚症状,再用冰乙酸化学刺激法复制溃疡性结肠炎病理模型.用肉眼观察整段结肠的黏膜改变情况;梯度稀释法行粪便菌群分析,了解几种代表性的菌群的改变;一般病理切片,行染色,观察镜下病理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发生溃疡性结肠炎时动物的体重、肠道内优势菌群双歧杆菌(BS)和乳酸杆菌(LBS)均发生显著性降低(P<0.05),且伴随相关体征.结肠肉眼观察及病理切片检查的恶性改变.中药通过扶植肠道优势菌群缓解了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常态中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纳米中药小剂量即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纳米中药治疗组与常态中药治疗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0.05). 结论纳米中药可以作为一种微生态调节剂,即从调整肠道微生态失衡角度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作者:曲颖;胡大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化学发光免疫法(CLIA)较放射免疫法(RIA)的优越性.方法 利用CLIA法和RIA法平行测定标准品、质控品及75例临床血清标本的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含量及相关试验;进行线性、相关性、精密度、回收率实验结果分析评价.结果 两种方法的相关性良好(R=0.995,P>0.05),回收率均在95%以上,但在线性试验中,CLIA法优越于RIA法.结论 CLIA法在方法学上对临床微量物质的检测是令人满意的,但是其检测费用高.
作者:孙振亚;郑定容;杨庆珣;杨绿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通过对中学生HIV/AIDS健康教育的干预研究,获得可行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在汕头市随机选取2所城市中学和2所农村中学,每校设立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干预组进行综合形式的HIV/AIDS宣传教育,对照组采用由其自然发展,1年后进行干预效果评价.结果 干预组、对照组教育干预前HIV/AIDS知识均分分别为13.63分和13.64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3,P>0.05);教育干预后知识均分分别为18.40分和13.05分,干预组教育后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前后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9.875,P<0.01).干预组教育前城乡知识综合平均得分分别为14.29分和12.99分,教育干预后分别为17.98分和19.12分;城区、乡镇学生健教干预后HIV/AIDS知识的掌握都有明显提高,两组前后均有显著性差别(t=10.543,P<0.01;t=19.156,P<0.01);干预组各题答对率均明显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制定长期规划,建立以学校为基础的持续性的艾滋病宣传教育.
作者:陈丽玉;王普生;许汉忠;姚远航;叶保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目的 评价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治疗方案.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对各组治疗ITP的有效率、血小板上升速度进行比较.结果 单纯激素治疗组、激素加免疫抑制剂组、脾切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5%、41.7%、85%.血小板上升至正常的时间分别为(7.3±3.20)d、(16.01±4.07)d、(2.52±1.48)d.脾切除组的有效率及血小板上升速度优于另两组,P<0.05(组间比较t检验).结论 激素应作为ITP治疗首选方案,对于不能用激素维持及减量后复发的病人,应尽早做脾切除.
作者:王智明;罗贤生;刘春苗;孟娟;陈晓霞 刊期: 200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