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中国黎族起源的研究

孙元田;杨波;区彩莹;陈路;苏振宇;李冬娜

关键词:黎族起源, Y染色体, 单核苷酸多态性, 单倍型
摘要:目的 使用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Y-SNP)的证据从遗传学角度研究中国黎族的起源.方法 选取部分与人类迁移相关的Y染色体非重组区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采用PCR-RPLF和geno-typing法分析这些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多态性,观察由这些多态性位点组成的单倍型在黎族五个支系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并将结果与其他人群的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在黎族人群中发现4种Y染色体单倍型,其中单倍型O*-175为五支系所共有,且分布频率都在95%以上,其它3个单倍型只在部分支系中很少量存在.结论 黎族五个支系可能有共同的起源,起源于中国古代百越的可能性大,并与台湾原住民关系非常接近.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平顶山市儿童血脂水平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影响城市儿童血脂异常变化的因素,为从儿童期开始进行心脑血管病的早期预防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平顶山市城区257名9~16岁儿童(男123人,女134人)的血压、身高、体重进行测量,并采空腹静脉血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通过问卷获得儿童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家族史等影响因素资料.结果 Tc、TG、LDL-C、HDL-C水平((x)±s)依次为3.51±0.77、0.96±0.32、1.76±0.62、1.15±0.24(单位均为mmol/L).BMI、体脂含量、腰臀比、心血管病家族史因素均对儿童血脂谱水平有较大影响;多因素分析表明,TC、TG、LDL-C与BMI、体脂含量呈正相关;而HDL-C与BMI、收缩压及腰臀比呈负相关.结论 BMI、体脂含量、腰臀比、心血管病家族史因素均对儿童血脂谱水平有较大影响;控制儿童血脂异常及消除不良因素,将有助于消除儿童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从而有效的防止儿童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作者:杜丽敏;赵克娜;靳维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泌尿生殖道患者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为了解恩施地区泌尿生殖道患者各种病原体感染的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我们应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来就诊的1 220例泌尿生殖道患者进行病原体检测,兹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继青;陈丽艳;孙解生;吴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为进行相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将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因素进行归纳分析总结.结果 100例中非感染因素所致黄疸占70例,非感染性黄疸占发病率70%,包括因溶血致黄疸10例,图产因素致黄疸45例,母乳性黄疸10例,不明原因5例;感染因素致黄疸30例,占黄疸发病率30%,感染因素包括新生儿脐炎、肺炎、脓疱疹、败血症、肝炎综合征.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常由多种因素所致,资料所示围产因素致黄疸为主,故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孕期、产时并发症的发生是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对有高危因素的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需早期干预治疗.

    作者:周艳玲;逯军;陈英;林则彬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与肺功能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现察稳定期不同级别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血清TNF-α、IL-8、GM-CSF水平与FVC、FEV1和FEV1/FVC关系,探讨血清TNF-α、IL-8、GM-CSF水平的变化对FVC、FEV1、FEV1/FVC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在呼吸科门诊筛查的COPD患者中选取56例分为1组、2组和3组,分别检测FVC、FEV1、FEV1/FVC;用ELISA方法测定患者血清中TNF-α、IL-8、GM-CSF水平;另从患病1,2,3组中抽出10名患者为治疗1T、2T、3T组;对选定的治疗组患者口服百令胶囊30d后,检测相同指标. 结果 TNF-α、IL-8、GM-CSF水平在不同级别中存在差异(P<0.05),与FEV1,FVC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 COPD细胞因子的持续升高是引起肺组织慢性损伤、功能降低的重要原因.

    作者:刘笑然;丁春华;叶琳;谭家庆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流式细胞术和SSP-PCR法检测HLA-B27抗原的比较

    目的 分析流式细胞术(FCM)用于强宜性脊柱炎(AS)患者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LA-B27)表达情况的测定效果,同时以药物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SS P-PCR)进行对照.方法 采用FCM法检测74例临床疑似AS患者的HLA-B27,将二者结果进行分析比对.结果 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符合率为95.9%,经Kappa值评价有很强的一致性(K=0.95),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FCM法是一种快捷、简便、高效的HLA-B27检测方法,适合于临床应用.

    作者:黄河;孙燕燕;眭维国;陈洁晶;蓝慧娟;戴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食用槟榔中氟的来源及控制初探

    目的 探讨食用槟榔中氟的来源,是全面准确制订食用槟榔卫生标准的重要前提,也是避免产生新的地方性氟中毒致病源,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需要.方法 收集标准修订前后的食用槟榔的检测资料.采集槟榔产地的土壤、煤柴、鲜果及烘烤后的槟榔样品,测定氟含量,用Excel统计分析.结果 食用槟榔中氟含量在近年来有增高的趋势,海南省槟榔产地的土壤、煤含氟较高,柴木(或木屑)含氟较低.烘烤鲜果,电烤及柴木烤的方法使槟榔氟含量的增加无显著意义;煤烤方法使氟含量增加有非常显著意义.结论 产地土壤中含氟高使鲜果含氟,煤烤使氟含量增加,卤水是食用槟榔中氟的另一来源.湖南省现行食用槟榔地方标准的氟限量值过高,符合该标准的产品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电烤方法值得推广,应尽量杜绝煤烤方法,控制并减少食用槟榔中的氟含量.

    作者:曾晓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对中国黎族起源的研究

    目的 使用Y染色体单核苷酸多态性(Y-SNP)的证据从遗传学角度研究中国黎族的起源.方法 选取部分与人类迁移相关的Y染色体非重组区的单核苷酸多态位点,采用PCR-RPLF和geno-typing法分析这些单核苷酸多态位点的多态性,观察由这些多态性位点组成的单倍型在黎族五个支系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并将结果与其他人群的分布进行比较.结果 在黎族人群中发现4种Y染色体单倍型,其中单倍型O*-175为五支系所共有,且分布频率都在95%以上,其它3个单倍型只在部分支系中很少量存在.结论 黎族五个支系可能有共同的起源,起源于中国古代百越的可能性大,并与台湾原住民关系非常接近.

    作者:孙元田;杨波;区彩莹;陈路;苏振宇;李冬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拉米夫定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肝炎临床观察

    目的 现察联合甘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单用拉米夫定给与100 mg/d,疗程52周以上,B组联合使用甘利欣300 mg/次.10d为1个疗程,结果联合甘利欣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明显,降低ALT,增加HBeAg阴转例数,与单用拉米夫定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甘利欣治疗具有明显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转氨酶,改善肝功能及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对防止和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张晓民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不明原因发热10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不明原因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2006年8月期间诊治的符合不明原因发热诊断标准的患者107例.结果 102例患者终明确诊断,确诊率为95.33%.病因分布:感染性疾病61例(59.80%),自身免疫性疾病23例(22.55%),肿瘤性疾病13例(12.75%),其他疾病5例(4.90%).结论 感染性疾病是FUO患者的主要原因,其次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绝大多数FUO经过缜密的临床检查是可以确诊的.

    作者:周彦峰;张立群;潘伟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三亚市2004~2005年感染性腹泻流行特征分析

    感染性腹泻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一组肠道传染病,也是三亚市常见的传染病之一,终年可见散发病例,尤以夏秋季多见.自2004年三亚市实行网络直报,并将其它感染性腹泻作为丙类传染病纳入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对感染性腹泻进行全面监测.为了解感染性腹泻在三亚市的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现将近三年来感染性腹泻疫情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杨海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长沙市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爆发疫情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长沙市某中学腹泻爆发的原因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该起腹泻病爆发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果 3月6~3月16日,该中学有160名学生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随机采集19名病人粪便或肛拭子作诺如病毒核酸检测,其中阳性14份,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排除了食物中毒等因素,确定为一起诺瓦克样病毒胃肠炎爆发疫情.结论 经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采取综合防制措施,所有患者全部痊愈,无后遗症、无死亡,成功地控制了这起疫情.

    作者:黄竹林;王晓之;刘如春;胡伟红;张劲夫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阴沟肠杆菌耐药性与AMEs及BLa基因研究

    目的 了解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存在状况,给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MicroScan微生物鉴定系统Neg Combo Panel Type 21阴性复合板微量肉汤法测定临床分离的20株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分析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及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结果 20株菌均呈严重多重耐药,仅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耐药率5.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50.0%,对包括3、4代头孢在内的其他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90.0%~100.0%,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100%;20株菌均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未检出aac(3)-Ⅲ和aac(3)-Ⅳ基因;19株(95.0%)菌检出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TEM和DHA基因阳性率均为70%,9株菌(45.0%)同时检出TEM和DHA基因,未检出SHV、OXA、PER、VEB和GES基因.结论 广州地区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严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DHA型质粒AmpC酶基因和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率高,在介导细菌耐药方面起重要作用.

    作者:植志全;江广添;许海鸥;邹惠锋;江鹏;何志恒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医学统计学方法基本概念与正确选择

    科学性是衡量文章提出的结论是否成立的基础和前提,正确的应用医学统计学方法又是保证科学性的主要环节.本文试图针对当前医学论文中存在的几个问题谈谈认识.

    作者:崔蓉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宫颈病变与HPV多重感染的关系探讨

    目的 探讨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关系.方法 对2004年8月~2006年8月期间在彭湃纪念医院妇科门诊就诊的591位女性的宫颈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型分型检测,比较不同宫颈病变类型组与HPV多重感染的比例.结果 本组资料中多重感染的比例为44.6%,常见类型HPV52、58及HPV16、18二重感染.除宫颈鳞癌组,HPV多重感染的比例随宫颈病变级别增加而增加,各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HPV多重感染与宫颈病变的发生有密切关系.

    作者:吕荣宇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拉氧头孢钠中残留有机溶剂的检测

    目的 建立气相色谱法检测拉氧头孢钠中残留有机溶剂,并利用GC-MS对残留有机溶剂色谱峰进行确认.方法 采用顶空进样毛细管气相色谱法,以FID和MS检测器,载气为氮气,柱温:40℃,顶空温度:80℃.结果 建立的检测方法能够有效分离甲醇、二氯甲烷、异丙醇和乙酸乙酯4种有机溶剂,拉氧头孢钠中2个残留有机溶剂的色谱峰,经GC-MS分别确认为甲醇和二氯甲烷色谱峰.结论 建立的方法更能有效、准确地检测拉氧头孢钠中残留有机溶剂.

    作者:蔡姗英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HLA-DRw53基因在变应性血管炎患者mRNA表达研究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DRw53(HLA-DRw53)基因在变应性血管炎患者治疗前后mRNA表达量的变化.方法 采用低渗盐析法从外周血中分离白细胞,Trizol试剂提取白细胞总RNA,1%甲醛变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其完整性和浓度.利用随机引物逆转录合成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根据HLA-DRw53基因第二外显子序列和管家基因人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的cDNA序列设计序列特异性引物.检测43例变应性血管炎患者治疗前后与24名正常人HLA-DRw53基因mRNA表达量的变化. 结果治疗前组HLA-DRw53基因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和治愈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治愈组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LA-DRw53基因与变应性血管炎之间存在相关性,且可能在抗原呈递中起作用,这对指导变应性血管炎的病因研究以及治疗方向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王忠;廖祖苑;刘炼庆;扬俊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肇庆市2004~2006年蔬菜有机磷农药残留量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为了解肇庆市各农贸市场蔬菜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量,对其采样进行有机磷农药残留量检测.方法 采用国家标准的检验和评价.结果 2004~2006年各季度合格率分别为97.8%、97.8%、93.3%、71.1%.结论 第四季度的合格率明显低于其它三季(x2=24.4,P≤0.005),应加强对蔬菜种植销售环节的监测、监督,要加大监督监测管理力度,特别是加大高毒农药的禁用力度.

    作者:傅小彩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重型脑损伤伴高钠血症16例

    目的 探讨重型脑损伤合并高钠血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并发高钠血症的重型脑损伤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血清钠升高程度和变化与脑损伤预后的关系. 结果经治疗后血清钠降至正常者5例,未降至正常者11例,死亡12例,死亡率75%.结论 高钠血症是重型脑损伤的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应通过综合措施积极防治.

    作者:周春良;赵建农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岳阳市1993~2005年淋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岳阳市淋病流行趋势,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全市1993~2005年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993~2005年岳阳市共报告淋病3 992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96/10万.男性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46.40%,2004年和2005年又有所下降;女性发病率1996年后上升,1998年达高峰,随后逐年下降,其中1997~1999年,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发病年龄集中在15~40岁,职业构成以农民、工人为主,初中文化程度者常见,主要发生于已婚者,传染来源以非婚性接触为主,占67.13%.结论 淋病仍是岳阳市性传播疾病(STD)的优势病种,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淋病传播和漫延.

    作者:彭朝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南宁市淋病1996~2005年发病率灰色模型及预测研究

    目的 了解南宁市1996~2005年淋病流行趋势,通过建立发病率(1/10万)灰色系统GM(1,1)模型和预测,为制定和开展更为有效的淋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南宁市10年来的淋病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发病率(1/10万)灰色系统GM(1,1)模型并进行预测.结果 南宁市淋病发病率多年来呈上升趋势,2003年开始呈下降趋势.预测2008、2010和2012年南宁市淋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结论应持续开展淋病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淋病疫情的监测工作,以有效地控制淋病的传播与蔓延.

    作者:艾维莉;林新勤;徐永芳;黄家运;李素芬 刊期: 2007年第09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