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少斌;史煜曼
目的探讨氟康唑联合结膜瓣移植术治疗近穿孔性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 方法 12例近穿孔性真菌性角膜溃疡均予全身静滴和球结膜下注射氟康唑治疗;手术在局麻下清理刮除病灶并行前房穿刺冲洗后,根据溃疡大小行桥状结膜瓣移植,术后继续全身及局部应用氟康唑至炎症彻底控制. 结果 12例患者均保住眼球,症状消失,角膜溃疡呈纤维血管膜样愈合. 结论氟康唑联合结膜瓣移植术能有效治疗近穿孔性真菌性角膜溃疡.
作者:黄雄高;邢键强;王康宏;吴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在琼山监狱的劳教人员中实施DOTS策略开展结核病防治工作成效. 方法在2002~2004年琼山监狱劳教人员中采取普查和因症就诊相结合的病人发现方式,并对确诊的96例肺结核病人,实行直接面视下的短程督导化疗管理,并分析治疗效果. 结果 2002~2004年监狱劳教人员中初治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为93.9%,复治涂阳治愈率为83.3%;涂阳病人规律服药率96.7%,涂阴病人规律服药率94.3%. 结论对琼山监狱劳教人员中的肺结核病人实施DOTS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作者:陈奕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对临床表现或肝胆系统B超检查可疑者进行实验室检测,探讨与血清学和形态学检测的相关联性. 方法韶关市(区)县各医院B超的可疑华枝睾吸虫病人进行ELISA血清学检测及阳性者作粪便检查的结果对照. 结果疑似华枝睾吸虫病者的ELISA阳性为53.34%,ELISA与粪检阳性对照符合率89.10%. 结论在可疑华枝睾吸虫病人中有50%以上为抗体阳性,表明对临床可疑患者进行华枝睾吸虫病人实验室检测是必要的.
作者:陈良贵;邹学华;何丽洁;罗金萍;潘登;陈蔚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在人群接种的安全性. 方法采用现场实验之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结果 46 039名接种对象中,接种反应率为149.87/10万,症状主要有发热、乏力、皮疹、食欲不振,所有病例出现的身体不适均迅速消失. 结论冻干甲肝减毒活疫苗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疫苗,适于人群大规模接种.
作者:林少杰;张茂棠;陈海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鲁南慢性丝虫性乳糜尿、象皮肿病例的发病特点,为做好慢性丝虫性乳糜尿、象皮肿患者的照料救治工作奠定基础. 方法对1995~2004年10年间确诊的504例晚期丝虫病住院病例资料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结果 504例晚期丝虫病住院患者,以枣庄、济宁、临沂三地市居多;年龄13~87岁,60~组多;农民多,占89.29%,多为文盲和小学文化程度;病程1月~60年, 20年~组患者多.乳糜尿428例,女性偏多(53.97%);象皮肿76例,男性偏多(61.84%);病变发生在右下肢多,占51.32%,轻中度病情较多,占72.37%.血总蛋白<60g/L者占43.33%,其中乳糜尿患者占90.77%;Hb<120g/L者48.10%,乳糜尿患者占87.92%;乳糜定性试验阳性者93.46%,尿蛋白定量1~5g/L者多,占75.93%.428例乳糜尿住院患者,均采用中西医结合辩证施治,312例30d内即时治愈出院;76例象皮肿患者,61例于50d内基本治愈或显效出院. 结论慢性丝虫病患病率已处于较低水平,当务之急是积极探索理想的治疗方法及措施,治疗慢性丝虫病患者,减轻患者症状或体征,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魏庆宽;曹健;徐秀来;付婷霞;柏雪莲;李瑾;崔勇;王用斌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分析华枝睾吸虫病的声像图特点,以提高对该病超声表现的认识. 方法回顾分析83例华枝睾吸虫病患者的声像图表现特点. 结果 83例华枝睾吸虫病患者,34例肝胆声像图均有不同程度的超声改变,以肝内小胆管呈小等号双线光带改变,管壁增厚模糊,肝左叶的病变为明显等改变较具特征性. 结论华枝睾吸虫病的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对该病的诊断.
作者:黄慕嫦;黄慕坚;陈茂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广州市城区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中、老年人保健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对广州市城区45个居委的3 040名40岁以上的常住人口进行血压检测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 结果广州市城区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为29.1%(884/3040),男性为30.4%(414/1364)、女性为28.0%(470/167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277)、肥胖(OR=I.366)、运动(OR=o.628)、职业性质(OR=0.427)、健康教育(OR=0.787)、吸烟(OR=1.685)、饮酒 (0R=1.463)、饮食(OR=1.583)和口味(OR=1.583)等是中、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状况的主要影响因素. 结论城区中老年人高血压的患病率较高,与多因素综合作用有关;加强健康教育,提倡健康的行为和生活习惯、积极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将有利于中、老年人健康水平的提高.
作者:周志衡;王家骥;王彩霞;杨巧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杀虫剂复配对不同抗性品系淡色库蚊的杀灭效果. 方法采用WHO生物测试法,测定了五种杀虫剂两两复配对三种抗性品系蚊虫的增效效果. 结果残杀威+三氯杀虫酯、残杀威+氯氰菊酯、DDVP+三氯杀虫酯三种复配形式对抗残杀威品系蚊虫增效效果较明显.DDVP+三氯杀虫酯、DDVP+氯氰菊酷、残杀威+三氯杀虫酯、残杀威+氯氰菊酯四种复配形式对抗DDVP品系蚊虫增效效果较明显.氯氰菊酯+残杀威、氯氰菊酯+DDVP、DDVP+三氯杀虫酯、残杀威+三氯杀虫酯四种复配形式对抗氯氰菊酯品系蚊虫增效效果较明显. 结论当淡色库蚊产生抗药性后,应用有机磷类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与拟除虫菊酯类或有机氯类杀虫剂混用,能取得较好的杀虫效果.
作者:李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影响存活率的相关因素,寻找治疗对策. 方法对2001年3月~2005年12月心跳呼吸骤停,经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维持6h以上收入病房继续治疗,年龄大于16岁患者的抢救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共59例,存活出院13例,存活率22.03%;心跳呼吸骤停发生地点、开始复苏时间、开始复苏时心律、基础疾病、低血压、复苏后综合征、APACHE Ⅱ评分与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的预后有着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瞳孔情况、自主循环恢复间期与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的预后有着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性别与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的预后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心肺复苏自主循环恢复后患者的病死率仍高,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心跳呼吸骤停发生地点、开始复苏时间、开始复苏时心律、基础疾病、瞳孔情况、自主循环恢复间期、低血压、复苏后综合征、APACHE Ⅱ评分.
作者:曾琦;李诗阳;谭世峰;劳之勇;麦志惠;邢柏;王日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布加氏综合征是一种血管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肝静脉和/或其出口以上的下腔静脉膜性狭窄或血栓形成引起的一种肝后性的门脉高压症.临床表现主要为腹水、肝大、脾大、静脉曲张、下肢水肿.海南省人民医院自1996年1月~2005年7月共收治布加氏综合征患者20 例,其中首诊误诊9 例,分别诊断为肝炎后肝硬化6例,癌性腹水1例,结核性腹膜炎2例.
作者:吴晓华;贾杰;吴涛;邱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uo)患儿的病因及诊断. 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符合Fuo诊断标准患儿52例. 结果 52例中明确诊断48例,未能确诊4例.确诊病例中,感染性疾病31例(64.6%),风湿性疾病12例(25.0%),恶性肿瘤3例(6.3%),其他疾病2例. 结论大多数Fuo患儿通过临床经过和必要的辅助检查可以明确病因诊断;感染性疾病,风湿性疾病及肿瘤性疾病是本组Fuo的主要病因.
作者:张国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康复治疗介入时间与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ADL)恢复效果间的关系. 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0例以偏瘫为主要表现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3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分别于发病5d后(A组)、14d(B组)、30d(C组)介入康复治疗, 每例患者入组时、病程满3个月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FMA)量表测试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量表测试ADL. 结果入选患者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A组和B组取得了相近疗效(P>0.05);二者与C组比较,效果明显优于C组(P<0 .01). 结论脑出血患者康复治疗应在发病14d内介入, 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并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陈蓉;胡治平;林铁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1 病例资料患者,女,21岁,在校大学生,因乏力食欲不振1周,目黄、皮肤黄4d,于2004年6月16日入院.既往身体健康.入院查:生命体征平稳,一般状态可,精神萎靡,神志清,皮肤巩膜重度黄染,睑结膜无苍白,球结膜无水肿,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右肋下未触及,脾左肋下边质软,全腹无压痛,双下肢无浮肿,未见肝掌及蜘蛛痣,病理反射未引出.
作者:蒋立会;杨霞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临床上对重症呼吸衰竭常用的治疗措施是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在改善肺通气功能、纠正缺氧的同时,可减少呼吸肌的功耗,但对于感染严重、气道分泌物多且粘稠的患者,虽经呼吸机的雾化、湿化,仍难达到理想效果.以纤维支气管镜对13例机械通气的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支气管肺灌洗术,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石慧芳;吴少芳;何海武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蜂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作用. 方法依据卫生部2003年版<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方法进行检测. 结果蜂胶能促进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和转化作用、提高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和血清溶血素水平、促进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碳廓清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能促进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作用. 结论蜂胶具有增强免疫力功能的作用.
作者:谭宗艳;李彬;王彦武;刘荣珍;李凤文;梁慧莉;马宇燕;黄超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查清梅县2000~2005年农村生活饮用水源水质卫生状况,为农村改水防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定期监测与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水源水质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50-85),依<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评价. 结果 3年共抽查1 202例水样,其水源以井水、泉水、河水为主,水质总合格率为62.73%.其中,井水合格率为52.81%,泉水合格率为63.51%,自来水合格率为94.87%,河水合格率为44.12%. 结论梅县水源水质自然本底较好,但农村生活饮用水源水质受到不同程度的自然和人为污染,水源选择、卫生防护等方面还有缺陷.建议加强水源防护及水质净化消毒.
作者:刘思强;巫卓英;白团兴;熊杏茹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查明雷州市流感暴发流行的原因和传播特征,以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床症状和实验室诊断等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二个疫点甲型流感暴发流行共发生588例,流行时间分别为20d和12d,罹患率为47.7%、48.2%.流行高峰在4月,共发病474例,占发病总数80.6%,以学龄前儿童0~4岁组高,达69.7%,所有病例均无免疫接种史. 结论提高疫情报告及时率和积极推广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是防止流感暴发流行有效手段.
作者:陈和盛;谢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慢性宫颈炎物理治疗愈后的关系. 方法应用培养法和免疫层析法,对156例慢性宫颈炎物理治疗后愈合不良的妇女和 130例宫颈炎物理治疗后愈合正常妇女的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检测. 结果愈合不良组156例宫颈分泌物中检测出解脲支原体64例,阳性率为41.0% ;沙眼衣原体51例 ,阳性率为32.7 % ;同时检测出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10例,阳性率为6.4 % .愈合正常组130例宫颈分泌物中检测出解脲支原体23例,阳性率为17.7 %,沙眼衣原体3例 ,阳性率为2.3 %;同时检测出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0例.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5) . 结论慢性宫颈炎物理治疗的愈合与宫颈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有关, 物理治疗前应重视对病原体的检查,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静;郭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HBV-M和HBV-DNA与肝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为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患者HBV-M,分子斑点杂交试验检测HBV-DNA,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指标,后作统计分析. 结果 HBV-DNA阳性率与HBsAg、HBeAg、抗-HBc同时阳性者(135模式)的阳性率相似,且两者有很高的相关性.随年龄增大,135模式与HBV-DNA阳性率又逐渐降低;135模式及HBV-DNA阳性患者ALT的升高程度及百分率远远高于HBV-M的其他模式及HBV-DNA阴性患者.HBeAg和HBV-DNA阳性不仅是病毒复制的指标,同样具有判断肝细胞损伤的临床意义. 结论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水平是评定HBV于其中复制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HBeAg与HBV-DNA的存在有高度相关性,HBeAg与HBV-DNA阳性患者的ALT升高程度及百分率远远高于阴性患者.
作者:肖建宁;黄纯英;麦全深;赖清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近9年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药物敏感度的变化,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对海南省人民医院1996~2004年临床分离的272株MRSA进行了9种抗菌药物的 MIC测定. 结果 MRSA对常用9种抗菌药敏感度,除万古霉素外,均逐年下降,达60%以上的敏感度的药物仅有阿米卡星. 结论监测MRSA对抗菌药物敏感度的动态,不仅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而且可减少耐药株的产生.
作者:贾杰;苏林光;莫成锦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