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红
目的分析甲状腺占位病变的CT表现,探讨甲状腺良、恶性占位病变的CT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 42例甲状腺良、恶性占位病变均经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甲状腺腺瘤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甲状腺癌18 例. 结果甲状腺腺瘤平扫为边界清晰的低密度结节,增强扫描18例中13例显示瘤内强化结节及周边强化环,周围脂肪间隙清晰;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灶局限,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密度影,边缘光滑,伴有囊变.甲状腺癌平扫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并向邻近组织侵犯,56%有颈部淋巴结肿大.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变中8例出现囊性变伴有囊壁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甲状腺癌出现细颗粒状钙化(39%)明显高于良性病变(8%). 结论 CT对甲状腺占位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应从病变边缘、密度、有无颈淋巴结肿大、周围组织是否受侵及瘤内钙化等5个方面综合分析.
作者:王振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突发中毒事件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常见的表现形式之一.目前我国中毒危害仍相当严重[1],我国疾病死亡顺位谱显示,中毒伤害死亡人数排到了第五位[2,3],各种突发中毒事件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带采了严重威胁.
作者:连轶伟;谢立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同时测定食品中维生素A和维生素E(α-生育酚)的方法. 方法取一定量食品样品加入无水乙醇、氢氧化钾及焦性没食子酸,80℃水浴皂化30min,石油醚提取后,氮气吹扫浓缩致干后用流动相溶解,进样5μl分析;色谱条件:色谱柱Supelco C18柱(10cm×2.1mm,5μm),流动相甲醇:水(93+7),流速0.4ml/min, 柱温40℃,DAD扫描波长范围210~370nm,检测波长325nm(Vitamin A)和294nm(Vitamin E). 结果维生素A在1.0~100.0μg/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8,维生素E在0.10~10.0mg/L浓度范围内相关系数r=0.9991.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平均回收率在96%以上. 结论该法快速、灵敏、准确,样品处理简便易行,可用于食品中脂溶性维生素A和E的同时测定.
作者:王晖;刘红河;尹江伟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 神经干细胞1.1 存在、来源 1992 年,Reynolds 等[1]从成年鼠脑纹状体中首次分离出能在体外持续增殖且具有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潜能的细胞群;表明在成年鼠脑内存在着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群.1998 年,Eriksson 等[2]证实成年人脑同样存在神经干细胞,使人们对神经系统再生的机制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均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詹焱;马涤辉;张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在近的几十年间,由于先进的技术,溶组织阿米巴与和迪斯帕内阿米巴得已区分使阿米巴的病原学重新定义.随着对阿米巴的认识深入,在阿米巴病的流行病学,诊断,治疗和控制方面也取得了更多的知识.
作者:李丽;张再兴;周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研究普鲁兰多糖的潜在致突变性. 方法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进行观察. 结果骨髓细胞微核试验、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精子畸形试验均为阴性结果. 结论普鲁兰多糖在所试条件下无潜在的致突变作用.
作者:王京滨;谭剑斌;李欣;张静;熊习昆;黄俊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复杂,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巨噬细胞活化、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炎症介质与细胞因子、核因子-κB、肝脏枯否细胞、神经肽受体等多种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现就近年来有关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曾仕平;蔡笃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在糖尿病及冠心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组和冠心病组及体检正常的对照组.留取3组人群晨尿,检测其微量白蛋白含量. 结果糖尿病组和冠心病组的尿微量白蛋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 结论糖尿病患者应进行尿微量白蛋白含量的筛查,利于糖尿病肾病和糖尿病患者心血管并发症的早期预防和干预治疗.
作者:陈伯良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患者生理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方法采用类实验性研究方法,进行非随机方便取样,样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试验组的干预措施为有系统、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研究者分别于手术后5~7d、出院后1个月、2个月时访视患者并填写问卷. 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部分生理状况改善时间明显缩短;试验组患者抑郁和焦虑得分在出院后1个月、2个月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缓解部分生理症状,改善其抑郁、焦虑心理,从而加速患者术后康复进程.
作者:张瑞莲;史云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评价促肝细胞生长素、茵桅黄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效果. 方法 4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分两组,对照组21例常规使用葡萄糖、维生素、肝太乐、联苯双酯、白蛋白等.治疗组1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茵桅黄联合治疗,观察两组黄疸消退、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下降情况. 结果对照组黄疸明显消退,ALT、AST有所下降,但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黄疸消退,ALT、AST明显下降(P《0.05). 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茵桅黄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效果显著.
作者:王旭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肥胖患者对饮食知识的认识情况和对饮食行为知晓状况,为肥胖患者科学饮食提供参考和为健康教育提供依据和对策. 方法采用问卷的方法对来门诊就诊及行健康体检的单纯性肥胖者68例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患者普遍对饮食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小于30%,女性及文化程度较高的干部知晓率相对稍高,分别为33.1%、34.7%.大部分患者膳食结构不合理和有不良的饮食习惯. 结论提高肥胖患者对合理营养与平衡饮食的知晓率,尽早干预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良的生活方式,是治疗和预防肥胖症、高脂血症、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重要环节.
作者:陈燕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健康人员血清中总蛋白(TP)浓度、白蛋白(ALB)浓度、球蛋白(GLB)浓度以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情况. 方法对477例20~70岁健康人群血清中TP浓度、ALB浓度、GLB浓度以及白蛋白与球蛋白比值(A/G)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TP血清浓度升高为47.6%(213/447);GLB血清浓度升高为73.4%(328/447);ALB血清浓度升高为0.004%(2/447),A/G下降为55.0%(246/447). 结论 TP血清浓度、GLB血清浓度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而增高,A/G却下降了,应重新确定其正常参考值范围.
作者:罗俊生;黄龙;郑定容;赖玉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几种杀虫粉剂混合配方、交叉使用对德国小蠊的杀灭情况,为德国小蠊的防制提供依据. 方法用奋斗呐、胺菊脂、残杀威、蝇克星按一定的剂量比例交换混合配伍,套餐交叉使用. 结果灭效提高,抗药性降低,复合性配方杀虫剂可以应用于德国小蠊的防制. 结论杀虫粉剂混合配伍、交叉使用,可提高杀灭效率,并可降低抗药性的发生.
作者:陈伟;谢光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濮阳市1995~2004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死亡的变化趋势,分析传染病在该地区的流行规律与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利用濮阳市1995~2004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濮阳市甲乙类传染病1997~2004年报告发病率高于1995年及1996年,2004年报告发病率达到高.年龄别发病率呈现三个高峰期,死亡率呈现两头高的现象;不同传播途径的各类传染病发病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 结论传染病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多部门共同参与,综合防治.
作者:任广秋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成年人麻疹的发病特点和流行特征,为控制成年人麻疹流行提供依据. 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0月所收集的46例成年人麻疹病例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成年人麻疹的临床特点主要为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体温较高,皮疹典型,肝功能损害较重.患者以外来流动人员为主,平均年龄28.9岁,以3~6月为发病高峰,患者普遍无麻疹疫苗接种史. 结论成年人麻疹病情较重,合并症较多,临床症状不典型,易被误诊,建议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对15岁左右的中学生再进行一次强化免疫,以有效解决体内抗体水平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的问题.
作者:袁飞雁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长沙市雨花区人群麻疹抗体水平. 方法在辖区内随机抽取一个街(镇、乡),分别在2~5岁、6~8岁、12~15岁、30~39岁组人群各约30人,采手指血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G抗体. 结果街道与乡镇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GMT分别为84.00%和1:1002与76.47%和1:986(P》0.05);GMT水平以30~39组为高;麻疹疫苗预防阶段人群的GMT明显低于自然感染麻疹阶段的人群GMT(P《0.05). 结论雨花区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较低,未能形成免疫屏障,应及时进行免疫接种和补种.
作者:邓婷;吴铁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总结吡喹酮治疗华枝睾吸虫病4 680例疗效,以期为临床有效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分析近15年以吡喹酮治疗华枝睾吸虫的疗效情况及特点. 结果服药后3个月粪检1 188例复查重度感染10例、中度感染52例和轻度感染1 126例,虫卵期转阴率分别为82%、96%、98.7%. 结论吡喹酮治疗华枝睾吸虫病口服方便,疗程短、疗效佳,有副反应,但不会影响治疗,佳为留院观察治疗.
作者:陈良贵;邹学华;何丽洁;罗金萍;潘登;陈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状况和药敏变化. 方法应用生物-梅里埃支原体 IST试剂盒,对泌尿生殖道有临床症状疑患支原体感染的患者采取标本进行支原体培养和药敏试验,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1 100例受检患者支原体培养阳性468株(份)(42.5%).其中解脲支原体(Uu)阳性266株(份)24.2%(266/1 100),人型支原体(Mh)阳性107株(份)9.7%(107/1 100),Uu+Mh混合阳性 95株(份)8.6%(95/1 100).男、女患者的阳性率分别为 24.5%(66/269)和 48.4%(402/831) ,差异有极显著性(χ2=47.25,P《 0.001).支原体对药物敏感率较高的药物依次是原始霉素( 90.6%)、交沙霉素(76.9%)、强力霉素 (69.9%);耐药较高的是红霉素(59.0%)、四环素(36.0%). 结论对疑患支原体感染的患者应采取标本进行支原体和药敏检测,参考实验结果有目的规范地选择药物治疗.
作者:梁沛杨;林绍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探讨华枝睾吸虫感染的胆道梗阻性疾病外科治疗后胆道引流的特点. 方法 2001年1月~2004年12月外科治疗华枝睾吸虫感染致胆道梗阻性疾病68例,调查手术后胆道引流管的放置时间、胆汁流量、闭管时间、拔管指征以及预后追踪等情况. 结果 68例胆道梗阻患者全部为华枝睾吸虫感染所致,2例伴有恶性病变,2例伴有重症胆管炎(ACST),急诊手术32例(47%).手术后平均胆道引流管放置时间(26.3±3.1)d,3例结石复发2次手术. 结论华枝睾吸虫感染引起的胆道梗阻性疾病,手术后胆道引流管放置时间相对要长,配合驱虫治疗十分必要,必须反复检测胆汁内无虫卵排出方可拔除引流管.
作者:陈瑞新;杨六成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心理障碍(Psychologicdisorder),一般指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疾病所致心理反应国外资料估计21%~26%的内科门诊病人患有精神障碍,慢性躯体疾病患者伴发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5%;国内资料显示综合医院住院病人中精神疾病发生率为20~70%.
作者:蒋湘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