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湛江市2002~2005年碘盐监测结果分析

柯艳珠;黄飞

关键词:碘盐, 质量监测, 分析
摘要:目的了解湛江市碘盐的生产和居民食用情况,为消除碘缺乏病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按<全国碘盐监测方案>和<广东省碘盐监测实施细则>对碘盐生产加工或分装批发企业和居民户的食用盐进行连续四年的抽样监测.结果2002~2005年生产层次碘盐的批质量合格率均在90%以上,盐碘含量均值在31.23~34.03之间.居民户层次的非碘盐率由4.99%上升到33.85%,碘盐覆盖率由95.01%下降到66.15%,碘盐合格率由95.03%下降到74.98%,合格碘盐食用率由90.29%下降到49.60%.结论今后应加大对私盐和非碘盐的查处力度,进一步提高碘盐的生产质量,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平阳县水氟含量和儿童氟斑牙患病率调查

    目的调查改水后较低水平水氟超标对儿童健康敏感指标氟宽牙、尿氟、发氟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校同班以饮用超标水氟村的儿童为暴露组,饮用水氟正常村的儿童为非暴露组进行调查检测. 结果饮用水氟含量与氟斑牙、发氟有相关性,与尿氟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氟斑牙及尿氟、发氟可作为评价氟化物对人体健康状况影响主要判定指标,用尿氟为指标时应注意排除干扰因素.

    作者:张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以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32例,疗程8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和锥体外系反应量表(ESR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阿立哌唑治疗精神分裂症有肯定的疗效,其中有效率87.5%,显效率62.5%. 结论阿立哌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精神病药,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杨庆雄;张云志;黄胜;黄进弟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多种雌激素的结果分析

    目的建立快速有效分离已烯雌酚、已酸羟孕酮、醋酸甲羟孕酮、戊酸雌二醇的方法. 方法方法以ZORBAX SB-C18 5μm 4.6×250mm色谱柱,乙腈:水=8:2作为流动相,分离四种组分. 结果四种组分分离良好,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75%~9.22%,检出限:已烯雌酚0.014μg/ml;已酸羟孕酮0.006μg/ml;醋酸甲羟孕酮0.032μg/ml;戊酸雌二醇0.100μg/ml.结论该法灵敏度精密度好,能满足检测要求.

    作者:刘祖强;尹江伟;白洁冰;李红华;林春晓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艾滋病现症病人抗病毒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品对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患者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并进行病毒载量检测. 结果对接受抗病毒治疗中的28位患者进行病毒载量测定,平均病毒载量为2.00 log拷贝/ml,其中16人血浆中检测不到艾滋病毒,占57.14%.30例患者的CD4细胞均不同程度升高,增高从26个/μl到517个/μl,平均增高(193.27±51.91)个/μl;治疗2年以上者CD4细胞平均升高(221.08±87.65)个/μl.病人机会性感染得到明显控制,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死亡率从44.44%下降到2.50%.病人中能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的比例由治疗前的13.33%上升到治疗后的30.00%.结论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艾滋病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符合治疗条件的病人应及早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

    作者:叶晟;冯宇良;柯云峰;余方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心律失常的特点及治疗分析

    目的提高对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心律失常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慢性肺心病因下呼吸道感染而急性加重并发生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115例情况.全部病例均于入院时及治疗后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行连续动态心电监护.分析心律失常类型及与肺部感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心力衰竭及合并症如冠心病、肺性脑病、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关系,总结心律失常的治疗对策与转归的关系. 结果本组以室上性心律失常为多见,共103例,室性激动异常、传导阻滞及多种心律失常并存均可见;缺O2、CO2储留、酸碱平衡与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等均与心律失常明显相关.抗心律失常治疗以治疗原发病、改善呼吸功能及纠正内环境紊乱为主,以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为辅.结论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室上性心律失常为多见,积极纠正缺O2和CO2储留、防治感染为纠正心律失常的关键.

    作者:何端满;陈尊杰;吴素芳;熊建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加味小柴胡汤对D-氨基半乳糖所致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研究加味小柴胡汤对D-氨基半乳糖(D-GalN)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以D-GalN致肝损伤动物为模型,观察小鼠SOD、MDA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变化,探讨加味小柴胡汤保护肝损伤的作用和机理. 结果加味小柴胡汤能增强SOD活力,降低MDA水平,改善肝组织病变. 结论加味小柴胡汤对D-GalN所致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作者:张学敏;谢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尿液中特异性IgG及亚类的检测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尿液中特异性循环抗体在幽门螺旋杆菌诊断上的应用.方法采集经C14尿素呼气实验确诊的幽门螺旋杆菌患者尿液,ELISA法测定尿液中抗幽门螺旋杆菌特异性IgG及亚类(IgG1,IgG2,IgG3)抗体;同时用健康人群尿液作为阴性对照.结果C14尿素呼气实验幽门螺旋杆菌患者尿液中抗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的检出率为96%(47/49),其中IgG1为96%(47/49),IgG2为20%(9/49),IgG3为32%(16/49),健康人群尿液中有4%的假阳性,但在健康人群中无幽门螺旋杆菌IgG2和IgG3特异性抗体检出.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患者尿液中存在抗幽门螺旋杆菌的特异性循环抗体,提示尿液中的抗体可以作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标志,特别是尿液中的IgG1抗体可以作为幽门螺旋杆菌病的诊断的依据.

    作者:吴永胜;高世同;黄达娜;耿艺介;张仁利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2002~2005年茂名市狂犬病流行特征及影响疫苗接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茂名市狂犬病流行病学特点及暴露后狂犬病疫苗接种影响因素,为制定狂犬病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2~2005年茂名市138份狂犬病个案资料录入EPIDATA数据库,运用SPSS10.0进行单因素行列卡方分析和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茂名市狂犬病病例主要分布在农村(以男性青少年为主),被自家犬或邻居犬伤者占65%,8%的病例被猫、老鼠咬伤,四肢及头面部咬伤占90%,伤口处理率及狂犬病疫苗接种率分别为8%、10%;伤口处理、伤口深浅及伤口消毒与狂犬病疫苗接种呈正相关. 结论茂名市不存在动物致伤暴露人群的经济因素制约狂犬病防制处理(伤口处理、狂苗接种),做好公众狂犬病防制知识宣传教育、提高暴露后伤口处理率及免疫接种率是当前卫生部门狂犬病防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者:孙立梅;吴文锋;许桂锋;张松梅;李波;侯春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门诊和住院病人葡萄球菌感染和耐药性分析

    目的分析门诊、住院病人葡萄球菌的感染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培养、分离菌种,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60 System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菌种及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门诊病人获得葡萄球菌159株,其中MRS(耐苯唑西林的葡萄球菌)占46.1%,以生殖道感染为主;住院病人获得390株,其中MRS占81.7%,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万古霉素和替卡拉宁对MRS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MSS(苯唑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除了对青霉素耐药外,对其它抗生素较为敏感.结论门诊病人以生殖道为主,住院病人以呼吸道为主.万古霉素是抗MRS感染的佳抗生素,其次是替卡拉宁.建议临床医生重视细菌学培养,用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MRS的产生,并对MRS联合用药是必要的.

    作者:汤佩莲;陈求刚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苯作业工人腹部B超结果分析

    目的探讨接触苯及其化合物职业人群腹部B超的异常声像图.方法对248名苯接触职业人群及241名对照组早上禁食体检,接受B超肝、脾部位检查,并对结果进行x2检验统计分析.结果苯接触组B超异常检出率为35.08%,明显高于对照组14.5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接触组11~20年工龄段的腹部B超异常检出率为46.84%,明显高于0~10年工龄25.55%异常检出率(P<0.05),与该工龄段的对照组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提示工龄对接触组的影响远远大于对照组.结论苯接触者腹部B超异常检出率随工龄的延长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可将腹部B超作为苯接触人群慢性肝、脾损害的动态监测指标,以便及时掌握苯危害的发生状况.

    作者:曾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三亚市409例佝偻病儿童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热带地区佝偻病儿童治疗效果. 方法利用常规方法治疗,包括补充浓缩鱼肝油和钙剂和每日户外活动半小时. 结果经过6至12个月治疗,所有佝偻病儿童经治疗后均达到治愈. 结论热带地区儿童应定期进行生长监测,一旦发现骨碱性磷酸酶(BALP)升高,应及早干预.

    作者:林兰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疫苗时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策略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后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疾病.它除出现全身皮疹外,尚可引起腹泻、脑炎,严重病例可导致死亡.在麻疹疫苗问世前,除婴儿短时期内受母传抗体保护外,人人易感,除少数年份外,在传染病发病谱中常居首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1].尽管60年代国内外成功研制了麻疹疫苗,但麻疹仍是疫苗可预防疾病中引起儿童死亡的主要存在原因[2],每年约有100万儿童死于麻疹.现将疫苗时代麻疹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及全球麻疹控制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郑诗华;方丽凤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葡萄球菌中诱导型克林霉素株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及其以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率. 方法用K-B法检测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依据NCCLS 2004年发布M100-S14的D-试验方法,测定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表型.结果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同时耐药分别占80%和54.05%.D-试验阳性占所检测葡萄球菌的26.12%,占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菌株的68.62%.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D-试验阳性即对克林霉素具有诱导耐药性者分别为75%和66.66%.结论临床微生物室应开展D-试验,检测葡萄球菌中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指导临床医生更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黄烈;杨来智;张银辉;谭明芳;陆学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SARS的流行病学研究概述

    在2002~2003年间发生的重症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流行,表明一种新的传染病可以在短期内从局部扩散到全世界.本文参考了SARS流行期间和之后的相关文献,对SARS冠状病毒的起源和进化、潜伏期、传染性、病程和预后,传播动力学及超级传播事件(SSEs)等进行了综述.

    作者:金玉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氨苯砜对高危人群预防麻风效果的前瞻性观察

    目的研究高危儿童应用氨苯砜预防麻风病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麻风病人在院内生育的76名子女为预防组,应用氨苯砜(DDS)作预防用药,用药时间2年;治愈出院病人在院外生育的87名子女为对照组,用维生素B1作安慰剂,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随访观察的163人中,完成25年全程随访者152人,占93.25%.预防组未见发病者,而对照组先后有8人发病,发病率为9.2%. 结论DDS预防麻风显示有效,且具有近、中期的预防效果.

    作者:杨溪;林威;李安;游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RNA干扰及其技术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前景

    生物遗传信息从脱氧核糖核酸(DNA)转录为信使核糖核酸(mRNA),然后翻译为蛋白质.特定基因控制细胞制造特定的蛋白质.目前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基因功能的研究已变得日益重要.RNA干扰是由与靶基因序列同源的双链RNA所诱导的一种特异性的转录后基因沉默现象,能高效特异阻断相关基因的表达,使目的基因表达沉默.RNA干扰是分子生物学领域近年研究的热点,并在功能基因组学、肿瘤基因治疗、抑制病毒复制、药物靶筛选和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分析等方面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符生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绦虫幼虫所致疾病的诊断

    由于绦虫幼虫是高致病性病原,诊断绦虫幼虫感染就显得很重要.本文对目前应用的诊断方法:病原学诊断,影像学诊断,免疫学诊断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进行详细的阐述.病原学诊断只是在囊性棘球蚴病和部分活动性脑囊尾蚴病的诊断中得到有效的和有限的应用.X线,CT和核磁共振(MRI)用于脑囊尾蚴病诊断.影像学诊断用来确诊囊性棘球蚴病和泡型棘球蚴病.X线是便宜的诊断肺部囊性棘球蚴病和泡型棘球蚴病的方法.超声波检查作为诊断囊性棘球蚴病腹部包囊的首选诊断方法.MRI是贵的影像学诊断方法,但仅仅用于诊断颅内囊性棘球蚴病和泡型棘球蚴病.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IgG-ELISA是诊断人类囊性棘球蚴病和泡型棘球蚴病的一种好方法.虽然诊断特异性血清抗体可以获得高敏感度,但仍有部分病人的抗体不能检测出.幼虫囊包的位置、完整性和活性决定了抗体的检测效果.分子生物学技术是敏感度和特异度高的诊断方法,但是,也是昂贵的诊断方法.现在首选的诊断绦虫幼虫所致疾病的方法是综合影像学和免疫学方法.

    作者:李丽;周升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重症监护室检出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室(ICU)检出细菌的分布及新近的耐药性,探讨有效的防治方法. 方法收集2005年1~12月ICU各类感染标本作细菌分离鉴定,采用K-B法对检出菌作药敏试验,进行结果分析. 结果972份标本分离出398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共199株占50%,革兰阳性球菌155株占38.9%,真菌44株占11.1%.检出菌居前5位的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4.1%,铜绿假单胞菌占10%,鲍曼不动杆菌占8.7%,屎肠球菌占6.7%,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占5.7%.革兰阳性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居首位,耐苯唑西林达97.9%.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棒酸耐药率为77.5%,对头孢噻肟为75.0%.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2.9%. 结论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ICU检出的主要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屎肠球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MRSA感染的比例较高.

    作者:林敏;魏衍超;王忠英;庾永基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惠州市博罗县农村井水卫生学情况的调查

    目的了解博罗县井水水质状况,探讨其原因并提出处理措施. 方法对120份井水的化学指标、微生物指标进行检测.结果在所检项目感官性状指标、一般化学指标、毒理性指标和微生物学指标共25项目中,全部合格的有25份,合格率为20.8%;不合格的项目主要是铁、锰、pH值、浊度、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其超标率分别是24.16%、28.33%、60.83%、26.66%、20.00%、37.50%、32.50%. 结论应选择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的水源;加强水源保护,防止水源污染;安装净水设备,以便能提供卫生安全的饮用水.

    作者:杨科明;邓寿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一起两人误服大茶药中毒致死的调查

    目的查清食物中毒原因,为预防以后发生类似中毒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对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相关样品进行实验室检查. 结果综合事件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查结果,确定该事件为一起误食有毒钩吻生物碱(大荼药)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华南地区广泛分布大茶药,常易引起误服,建议加强宣传教育,避免中毒事件发生.

    作者:肖奎光;黄念先;刘思强;巫卓英;熊杏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