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永胜;高世同;黄达娜;耿艺介;张仁利
目的为探讨胆碱酯酶及出凝血试验在反映病毒性肝炎患者肝脏合成功能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贝克曼CX9全自动生化仪对177例肝脏疾病患者和4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进行胆碱酯酶测定,同时用ACL9000测定出凝血各项指标,并做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慢性肝炎重度组、肝硬化组、重症肝炎凝血4项指标和CH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慢性肝炎轻中度组与对照组比较PTAA和CHE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肝炎组与对照组比较仅血浆PTA有统计学意义(P<0.05).CHE<1800U/L和PTA<20%的肝硬化患者和重症肝炎患者死亡率与CHE>1800U/L和PTA>20%的肝硬化患者和重症肝炎患者死亡率比较明显增高(P<0.01).结论CHE和出凝血功能可作为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良好指标,与病情及预后有关.
作者:周云英;卢冰贤;郑庭亮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肺结核病人对抗结核FDC制剂治疗可接受性的情况.方法对373例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例,随机分为FDC制剂组和广泛使用的组合药组.在治疗期间对病人的耐受性、副反应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监测.结果与组合药组病人相比,更多的FDC组病人认为服药方式可以接受,药片大小合适,药片数适中(P<0.05);但药片吞咽情况、药片苦不苦、药片是否粘喉等问题上两组病人回答结果接近(P>0.05);FDC组病人强化治疗期流感综合症的出现率略高于组合药组(P<0.05),其余副反应(包括消化道症状、皮肤反应、神经系统症状以及视听神经症状)的出现情况两种药物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FDC组AST异常率高于组合药组,但TBIL异常率低于组合药(P<0.05),两组肝功能异常者ALT、AST、TBIL的分布一致(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组合药,病人对FDC制剂的接受性改善,但FDC组流感综合症和AST异常率高于组合药组.
作者:赵梅桂;赵安贵;龙卫军;林仕平;钟云辉;潘海宏;文善适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1987~2003年海南省居民收入与膳食结构的变化趋势. 方法利用<海南年鉴>的资料,选取1987~2003年海南省居民收入、食物消费资料,以各种食物和营养素摄入量、居民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作为评价的指标,分析海南省居民人均收入对恩格尔系数及其食物消费行为的影响趋势. 结果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与居民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尼克酸、维生素E、磷、锌、铜、锰呈高度负相关,与铁摄入呈负相关.结论海南省居民消费中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居民生活水平逐渐升高.
作者:杨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小磨高速公路沿线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进行沿线居民带虫调查、疟史访问、施工人员带虫调查、两个乡卫生院近2年发热病人疟原虫检出情况及媒介按蚊调查. 结果2003~2004年居民及小学生疟史率在12.4%~15.4%之间,平均13.9%;带虫率分别为0.58%(2/345)、0.33%(1/306).勐仑、磨憨两个卫生院2003、2004年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分别为5.6%(89/1597)、11.6%(24/207),平均8.3%,其中勐仑乡卫生院来自于内地的流动人口感染疟疾平均65.8%. 结论小磨路沿线目前疟疾流行严峻,急待加强施工人群的疟疾防治工作.
作者:李春富;杨品芳;车英;肖育江;赵来发;刘江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高州市近年狂犬病发病情况和流行规律,探讨有效防制措施.方法对高州市2000~2005年狂犬病疫情报表、2000~2005年的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高州市2000~2005年共发生狂犬病2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30/10万,病例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2000~2005年狂犬病个案例流行特征为:病例以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农村多于城市.结论加大狂犬病防制力度,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防病意识和能力,采取政府干预多部门联合防制措施,是预防狂犬病感染和发病的重要因素.
作者:曾培宇;许振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评估XT-1800i血液分析仪对异常细胞报警的可信度.方法对XT-1800i血液分析仪提示有异常细胞报警的标本进行手工涂片、瑞氏染色、显微镜油镜复检.结果以手工涂片、染色显微镜油镜复检为金标准,XT-1800i血液分析仪对异常细胞报警的灵敏度为98.32%,特异性为78.23%.阳性预测值为80.14%,阴性预测值为98.20%.结论对XT-1800i血液分析仪显示异常细胞报警的标本都应该进行涂片、染色和显微镜复检.
作者:李志方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梅县儿童建卡、建证情况及本地外出流动人口儿童的人数等基本情况. 方法由各镇计育办提供2002年10月1日~2004年6月30日出生儿童名单与计划免疫建卡名单进行核对. 结果计育实际出生9 549人,计划免疫建卡6 523人,占全县计育出生人数的68.30%,外出流动人口儿童3027人,占全县计育出生人数的31.70%.结论加强外出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做好预防接种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陈复才;黄建平;古旭珍;李彩琼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硫酸镁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采用Feeney法造成TBI模型.损伤组大鼠在致伤后5min内分别按不同剂量给予25%MgSO4腹腔注射.24h后检测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情况. 结果颅脑创伤后大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基因表达均显著增加,使用MgSO4治疗后神经细胞凋亡显著减少,Caspase-3基因表达降低.不同剂量MgSO4组之间神经细胞凋亡与Caspase-3基因表达未见差异显著性.结论硫酸镁可显著抑制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基因活化,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周育瑾;甄云;黎国雄;黄振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结核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常易误诊.现对曾收治的38例不典型肺结核的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减少今后误诊.
作者:林涌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标本中亚型的确认试验结果. 方法应用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试验和唾液血型物质抑制中和试验检测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标本. 结果共检出38例ABO血型亚型,占12个种类,其中B3、Bx等B亚型较多,占本例检出的78.9%. 结论当血型正反定型不相符时,应优先考虑亚型的可能性,必须进行正反定型、吸收放散试验和唾液血型物质实验以确定红细胞上的弱抗原或血清中的弱抗体.
作者:邹文涛;何子毅;罗广平;刘赴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PCR及Dot-blot法对先天感染DHBV筛选的效果. 方法分别利用PCR法及Dot-blot法对先天感染DHBV筛选,并进行比较. 结果与Dot-blot法比较,PCR法有简单、快捷、敏感度高等优点,且可避免Dot-blot带来的放射性污染.但PCR法所需费用高,易因交叉污染而导致假阳性结果. 结论PCR与Dot-blot法筛选先天感染鸭乙肝的方面各有其优缺点.由于PCR法更为敏感、快捷,很有必要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
作者:董伯振;李向阳;符林春;周红燕;朱宇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登革热是由登革1、2、3和4型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广泛流行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地区流行较为严重.近几年,除输入性病例外,云南尚无人间疫情报告,但以往的监测不仅从白纹伊蚊中分离出登革病毒,而且还从人及动物血清中查到登革抗体,并发生过散发病例和局部地区的流行[1].云南作为全国登革热重点监测省之一,2005年按照<全国登革热监测方案>开展了常规监测和监测点监测工作,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张海林;张云智;冯云;杨卫红;王静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治疗组和对照组共80例病人,并对治疗组采用规范化康复治疗(两组均用常规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利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结果治疗前两组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积分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周和4周),康复治疗组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给予科学系统规范化康复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能促进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避免患肢出现废用综合征,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欧小凡;林铁琴;赵振强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低钾血症的发生率及临床特点.方法对因哮喘急性发作的老年及青壮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46例,合并低钾血症者20例,发生率高达43.5%,明显高于青壮年组(P<0.05).其中,病情重、病程长并发率明显高于病情轻、病程短者(P<0.01).多种原因导致低钾,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漏诊.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合并低钾血症的发生率高,潜在危险性大,应及时有效补钾.
作者:易卫平;卢文标;崔华中;邓利芝;徐小莉;林小荣;李炯;冯欣衡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0~2005年皮肤科门诊的63例妊娠合并外阴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仅进行激光治疗(激光组)和激光治疗后局部外用α-2b干扰素凝胶(治疗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初二周复查两组患者疣体复发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后1~3月两组患者疣体复发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患者由于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孕激素水平改变等因素使疣体较非妊娠者更易复发,激光后局部外用α-2b干扰素凝胶能有效控制其复发.激光联合局部外用α-2b干扰素凝胶治疗妊娠期尖锐湿疣3个月痊愈率达96.7%,对胎儿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可继续妊娠.
作者:张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建立食品中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Ⅲ、苏丹红Ⅳ、苏丹橙G及苏丹红7B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流动相为乙酸溶液和乙腈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432nm、478nm和520nm,用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外标法定量. 结果6种苏丹红成分在0.5~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995以上,平均回收率在81.6%~97.9%范围内,RSD在0.7%~3.3%之间(n=6),低检出限为20μg/kg. 结论本检验方法具有精密度高、分离效果好、前处理简单、快速的特点,可满足日常样品的检测需求.
作者:韩劲松;徐明霞;陈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尿液中特异性循环抗体在幽门螺旋杆菌诊断上的应用.方法采集经C14尿素呼气实验确诊的幽门螺旋杆菌患者尿液,ELISA法测定尿液中抗幽门螺旋杆菌特异性IgG及亚类(IgG1,IgG2,IgG3)抗体;同时用健康人群尿液作为阴性对照.结果C14尿素呼气实验幽门螺旋杆菌患者尿液中抗幽门螺旋杆菌IgG抗体的检出率为96%(47/49),其中IgG1为96%(47/49),IgG2为20%(9/49),IgG3为32%(16/49),健康人群尿液中有4%的假阳性,但在健康人群中无幽门螺旋杆菌IgG2和IgG3特异性抗体检出.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患者尿液中存在抗幽门螺旋杆菌的特异性循环抗体,提示尿液中的抗体可以作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标志,特别是尿液中的IgG1抗体可以作为幽门螺旋杆菌病的诊断的依据.
作者:吴永胜;高世同;黄达娜;耿艺介;张仁利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建立快速有效分离已烯雌酚、已酸羟孕酮、醋酸甲羟孕酮、戊酸雌二醇的方法. 方法方法以ZORBAX SB-C18 5μm 4.6×250mm色谱柱,乙腈:水=8:2作为流动相,分离四种组分. 结果四种组分分离良好,在一定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日间相对标准偏差为2.75%~9.22%,检出限:已烯雌酚0.014μg/ml;已酸羟孕酮0.006μg/ml;醋酸甲羟孕酮0.032μg/ml;戊酸雌二醇0.100μg/ml.结论该法灵敏度精密度好,能满足检测要求.
作者:刘祖强;尹江伟;白洁冰;李红华;林春晓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双胍类与磺脲类两种不同药物治疗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 方法对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分别以双胍类与磺脲类两种不同药物治疗,观察治疗2个月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100g馒头餐后2h血糖,空腹C肽及胰岛素水平的变化. 结果双胍类药物具有与磺脲类药物相似的降糖作用,且避免了磺脲类药物的不良之处.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初始治疗可选用双胍类药物,且能避免磺脲类药物的副作用.
作者:何颖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1998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35例支气管哮喘合并糖尿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临床控制者10例,显效18例,好转7例.空腹血糖控制在5.3~8.2mmol/L.结论临床上治疗支气管哮喘合并糖尿病,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积极控制血糖,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作者:黄新苏;郑宗茂;韩飞;郑衍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