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颖
目的分析绥宁县肺结核分布的聚集性,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对策.方法对2003~2005年新登记的肺结核病例进行泊松分布及x2检验,对随机抽取的新登记肺结核病例采用二项分布及x2检验进行家庭聚集性分析.结果不符合泊松分布和二项分布.结论绥宁县肺结核病例按村分布及家庭分布均呈现非随机分布,具有聚集性.
作者:兰世禄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建立食品中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Ⅲ、苏丹红Ⅳ、苏丹橙G及苏丹红7B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方法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二极管阵列检测器,流动相为乙酸溶液和乙腈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3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432nm、478nm和520nm,用保留时间定性、峰面积外标法定量. 结果6种苏丹红成分在0.5~5.0μg/m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995以上,平均回收率在81.6%~97.9%范围内,RSD在0.7%~3.3%之间(n=6),低检出限为20μg/kg. 结论本检验方法具有精密度高、分离效果好、前处理简单、快速的特点,可满足日常样品的检测需求.
作者:韩劲松;徐明霞;陈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1987~2003年海南省居民收入与膳食结构的变化趋势. 方法利用<海南年鉴>的资料,选取1987~2003年海南省居民收入、食物消费资料,以各种食物和营养素摄入量、居民人均收入、恩格尔系数作为评价的指标,分析海南省居民人均收入对恩格尔系数及其食物消费行为的影响趋势. 结果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与居民能量、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尼克酸、维生素E、磷、锌、铜、锰呈高度负相关,与铁摄入呈负相关.结论海南省居民消费中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居民生活水平逐渐升高.
作者:杨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2005年海南省的霍乱流行特征及流行因素,为今后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现场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的霍乱流行病学调查表开展现场调查,用EXCEL统计软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7~9月全省共报告霍乱确诊病例45例,带菌7名,发病率为0.56/10万;病例分布在6个市(县),以海口市和定安县为主,分别占总发病数的60.0%和26.7%;流行高峰期在9月中旬,报告病例30例,占全部病例数的66.7%;男女性别比为1:1.1,以20~49岁人群为主,占53.3%,农民与商业服务人员为主要发病人群,分别占全部病例数的25.0%和20.5%;所有病例均经食物传播,80.0%的病例在病前5d内有海产品进食史.流行菌型以稻叶1d型为主,占96.2%;流行形式有散发和爆发,其中爆发三起,报告病例35例,占全部病例数的79.5%.结论聚餐爆发是海南省2005年霍乱的主要流行形式,经食物传播是唯一的传播途径,海产品是主要的危险因素.
作者:陈言;孙莲英;曾昭长;劳世军;陈莉;阎秀娟;苏新元;李臻;吴维学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某市各级医院使用中消毒剂微生物污染情况. 方法无菌操作采集使用中消毒剂、物体表面送实验室检测. 结果调查了某市三级医院1间,二级医院2间,二级以下医院4间共7间医院,使用中的酒精合格率是88.09%、碘酊的合格率是90%、金星消毒液合格率是50.48%,有些科室如手术室、产房等重要科室,使用中消毒剂微生物污染较严重,合格率较低. 结论加强对使用中消毒剂的管理,对降低院内感染率,避免重大院内感染事故的发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管辉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对儿童哮喘进行脱敏治疗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皮肤点刺试验和体外过敏原诊断技术进行过敏原测定.对其中85例屋尘螨及粉尘螨过敏患儿采用德国阿罗格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副反应,做好护理工作.结果脱敏治疗总有效率78.8%,哮喘患儿的喘息发作次数由治疗前平均(6.9±4.2)次/年降至(0.8±0.2)次/年(P<0.01),治疗前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为(68.8±19.1),治疗后为(90.4±13.2)(P<0.01);治疗前PEF(大呼气流速)为(66.7±18.9),治疗后为(92.3±14.1)(P<0.01);ECP(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治疗前平均(14.2±5.7)μg/L,治疗后为(4.9±2.9)μg/L(P<0.01). 结论采用尘螨脱敏治疗作为哮喘病的病因治疗方法,可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炎症.
作者:刘萍;吴敏;王莉;刘晓莉;郑跃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MSCT影响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操作因素.方法应用SIEMENS Sensation16层螺旋CT对67例临床拟诊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检查,采用回顾性分析成像质量,并分析操作中病人心脏或呼吸本身状态及造影剂使用情况对成像质量的影响.结果67例中,2例因药物控制心率无效而放弃检查,2例因心房纤颤、3例因呼吸位移造成成像模糊,余60例成像可用诊断评估.20例冠状动脉无异常,异常40例共检出软斑块钙化及狭窄等异常185处.结论MS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与稳定的心率,规则的心律及呼吸控制直接相关.对比剂浓度与剂量,注射速度、扫描参数及后处理方法也与成像质量有关.
作者:陈晶;韩向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女性生殖道两种支原体感染及其体外对抗生素耐药情况,给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对女性生殖道感染者采取标本进行支原体检测,对其中280例支原体阳性者标本同时进行耐药性检测,并依药敏结果选用药治疗,此为观察组;对另200例支原体阳性者未行耐药性检测,只凭临床和经验用药,为对照组,统计比较两组疗效. 结果480例支原体阳性者中检出单纯Uu占78.13%,Uu加Mh者占21.04%,单Mh仅占0.83%.支原体体外耐药率高的前4位抗生素分别是环丙沙星(53.6%)、司氟沙星(42.8%),罗红霉素(38.6%)、氧氟沙星(27.8%),治疗观察组280例患者治愈率达96%,对照组200例治愈率仅达64%. 结论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以Uu为主,Uu加Mh次之,单纯Mh感染较少;对照组治愈率明显低于观察组,说明检测支原体耐药性指导临床治疗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作者:方程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高州市近年狂犬病发病情况和流行规律,探讨有效防制措施.方法对高州市2000~2005年狂犬病疫情报表、2000~2005年的个案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高州市2000~2005年共发生狂犬病2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30/10万,病例发生没有明显的季节性.2000~2005年狂犬病个案例流行特征为:病例以农民学生和散居儿童为主,男性多于女性.农村多于城市.结论加大狂犬病防制力度,加强狂犬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提高人民群众防病意识和能力,采取政府干预多部门联合防制措施,是预防狂犬病感染和发病的重要因素.
作者:曾培宇;许振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方式和性行为与HCV、HIV和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于2004年5~7月,从社区中招募吸毒人群调查其社会人口学特征、近3个月直接和间接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方式和近6个月性行为情况.采集血样进行HIV、HCV和梅毒抗体检测. 结果在调查的451名吸毒人群中HCV和HIV感染率分别为64.1%(289/451)和15.1%(68/451),HIV和HCV混合感染率为14.4%(65/451).口吸吸毒者和静脉吸毒者HCV感染率分别为17.3%(14/81)和74.3%(275/37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HCV感染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为近3个月内共用针头或注射器静脉吸毒(OR值为2.27;95%CI为1.41~3.66)和未结婚或同居(OR值为2.21;95%CI为1.45~3.36).未见性行为因素对吸毒人群HCV感染的影响. 结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吸毒人群HCV和HIV感染率高,应加强对共用注射器具静脉吸毒行为的干预.
作者:谢联智;陈曦;胡薇;边会珍;刘莉;邢志惠;杨正宁;梁姝;张莉;尹潞;王君;陈康林;秦光明;阮玉华;邵一鸣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葛根素与丽珠赛乐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的疗效. 方法治疗组90例,用400mg葛根素注射液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丽珠赛乐2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均为3d.对照组90例,单用葛根素加入生理盐水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3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明显高于对照组77%,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葛根素与丽珠赛乐合用治疗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为了解在同一地区、同一免疫策略、但不同生活质量人群的乙肝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采取对策措施.方法定点观察记录1997~2004年出生儿童437名,对他们的HBsAg携带率、乙肝疫苗接种、家庭生活质量、母亲HBsAg携带等情况,对其统计分析. 结果HBsAg携带率为在家分娩者高于住院分娩,山区高于县城;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和HBsAg阳性呈负相关;母亲HBsAg阳性与儿童阳性呈正相关.出生地点、胎次、家庭从事职业、家庭成员和经济收入的不同对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新生儿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是阻断母体HBV垂直传播的重要举措;人群生活质量等对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有显著影响.
作者:朱秀兰;龚富强;刘国良;肖文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检测应用.方法采用宝灵曼快速定性分析试剂,在急性心肌梗死组、心绞痛组不同时间段和正常对照组抽取静脉血检测心肌肌钙蛋白. 结果63例AMI患者发病3h后血中肌钙蛋白有60例呈阳性,心绞痛组42例中仅有2例阳性,急性心肌梗死组cTn阳性率明显高于心绞痛组和对照组(P<0.01),而心肌酶(AST、LDH、CK、CK-MB)并不升高,直至发病7h后才开始升高. 结论心肌肌钙蛋白(cTn)检测具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在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病情监测和治疗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林伟华;陈华英;林妙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0~2005年皮肤科门诊的63例妊娠合并外阴尖锐湿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仅进行激光治疗(激光组)和激光治疗后局部外用α-2b干扰素凝胶(治疗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初二周复查两组患者疣体复发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后1~3月两组患者疣体复发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妊娠合并尖锐湿疣的患者由于机体免疫能力下降、孕激素水平改变等因素使疣体较非妊娠者更易复发,激光后局部外用α-2b干扰素凝胶能有效控制其复发.激光联合局部外用α-2b干扰素凝胶治疗妊娠期尖锐湿疣3个月痊愈率达96.7%,对胎儿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可继续妊娠.
作者:张燕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海南省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以防止医院感染. 方法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医院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方法对医疗机构各科室的紫外线灯、高压蒸汽灭菌器、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液、室内空气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结果紫外线灯合格率为91.07%高压蒸汽灭菌器合格率为95.98%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细菌总数合格率为84.78%,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为66.4%,使用中消毒液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5.07%.结论医院消毒质量合格率与各级医护人员认真落实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有密切关系,应加强乡镇级卫生院和个体诊所的监测工作,提高消毒质量.
作者:王春雷;李善文;赖新梅;黄昌和;王衍德;陈婷;王旭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硫酸镁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为6组,每组8只.采用Feeney法造成TBI模型.损伤组大鼠在致伤后5min内分别按不同剂量给予25%MgSO4腹腔注射.24h后检测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情况. 结果颅脑创伤后大鼠脑组织中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基因表达均显著增加,使用MgSO4治疗后神经细胞凋亡显著减少,Caspase-3基因表达降低.不同剂量MgSO4组之间神经细胞凋亡与Caspase-3基因表达未见差异显著性.结论硫酸镁可显著抑制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基因活化,具有显著的脑保护作用.
作者:周育瑾;甄云;黎国雄;黄振林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评价肺结核病人对抗结核FDC制剂治疗可接受性的情况.方法对373例新发涂阳肺结核病例,随机分为FDC制剂组和广泛使用的组合药组.在治疗期间对病人的耐受性、副反应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监测.结果与组合药组病人相比,更多的FDC组病人认为服药方式可以接受,药片大小合适,药片数适中(P<0.05);但药片吞咽情况、药片苦不苦、药片是否粘喉等问题上两组病人回答结果接近(P>0.05);FDC组病人强化治疗期流感综合症的出现率略高于组合药组(P<0.05),其余副反应(包括消化道症状、皮肤反应、神经系统症状以及视听神经症状)的出现情况两种药物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FDC组AST异常率高于组合药组,但TBIL异常率低于组合药(P<0.05),两组肝功能异常者ALT、AST、TBIL的分布一致(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组合药,病人对FDC制剂的接受性改善,但FDC组流感综合症和AST异常率高于组合药组.
作者:赵梅桂;赵安贵;龙卫军;林仕平;钟云辉;潘海宏;文善适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当前自来水的卫生状况,同时了解某些卫生防疫机构监测监督情况. 方法对广州某区卫生防疫部门连续8年的饮用末梢水、二次供水的卫生指标检验结果进行动态分析. 结果1996年~2003年某区卫生防疫部门检测末梢水样品579份,其中游离性余氯不合格的有21份,浊度不合格的24份,铁离子超标的32份.二次供水共检测样品361份.其中游离性余氯不合格的181份,浊度不合格的38份,细菌总数不合格的4份,大肠杆菌不合格的1份,砷超标的2份.结论经常监测点各项指标的合格率高,二次供水及末梢水应全面随机抽样检测,以提高饮用水的卫生指标合格率.
作者:江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品对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患者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并进行病毒载量检测. 结果对接受抗病毒治疗中的28位患者进行病毒载量测定,平均病毒载量为2.00 log拷贝/ml,其中16人血浆中检测不到艾滋病毒,占57.14%.30例患者的CD4细胞均不同程度升高,增高从26个/μl到517个/μl,平均增高(193.27±51.91)个/μl;治疗2年以上者CD4细胞平均升高(221.08±87.65)个/μl.病人机会性感染得到明显控制,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死亡率从44.44%下降到2.50%.病人中能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的比例由治疗前的13.33%上升到治疗后的30.00%.结论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艾滋病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符合治疗条件的病人应及早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
作者:叶晟;冯宇良;柯云峰;余方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比较目测法与酶标法判定的ELISA检测结果,验证目测法的可靠程度,探讨使用目测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方法实验根据旋毛虫病ELISA诊断试剂盒的操作要求进行,实验结果分别用目测法与酶标法加以判定,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两者方法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与酶标法相比,目测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70.03%和98.05%.结论在判定ELISA检测结果时,目测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基本能代替酶标仪法.
作者:刘慧;李春富;李菊升;董莹;李丽;郭晓芳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