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周升
目的观察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甲减)患者年龄、TSH、病程长短和病程分期对血脂的影响.方法检测56例治疗前甲减患者和56例健康对照组空腹血的游离甲状腺素(FT)、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促甲状腺激素(TSH)及血脂.采用x2检验.结果56例甲减患者中,血脂超出参考值范围29例,血脂正常27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x2=11.12,P<0.001).<50岁组血脂正常14例,血脂超出参考值范围9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x2=4.06,P<0.05);≥50岁组血脂正常13例,超出参考值范围20例,与对照组比较(x2=7.4,P<0.01).在甲减患者中<50岁组与≥50岁组血脂比较(P>0.05).TSH≤12mIU/L组,血脂正常8例,超出参考值范围18例;TSH>12mIU/L组,血脂正常19例,超出参考值范围11例(P<0.05).病程长组血脂正常12例,超出参考值范围16例;病程短组血脂正常20例,超出参考值范围8例(P<0.05).亚临床甲减组血脂正常8例,超出参考值范围9例;临床甲减组血脂正常19例,超出参考值范围20例(P>0.05).结论在甲减患者中,年龄和病程分期对血脂影响不明显;TSH水平和病程长的对血脂影响较明显.
作者:林琛;林少达;欧阳亮;王鲁华;方琳丽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湛江市碘盐的生产和居民食用情况,为消除碘缺乏病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按<全国碘盐监测方案>和<广东省碘盐监测实施细则>对碘盐生产加工或分装批发企业和居民户的食用盐进行连续四年的抽样监测.结果2002~2005年生产层次碘盐的批质量合格率均在90%以上,盐碘含量均值在31.23~34.03之间.居民户层次的非碘盐率由4.99%上升到33.85%,碘盐覆盖率由95.01%下降到66.15%,碘盐合格率由95.03%下降到74.98%,合格碘盐食用率由90.29%下降到49.60%.结论今后应加大对私盐和非碘盐的查处力度,进一步提高碘盐的生产质量,加强健康教育工作,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作者:柯艳珠;黄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经蚊媒传播人畜共患的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夏秋季.2005年宁波市的乙脑发病呈现出一定的上升趋势.2005年全市共报告乙脑病例23例,与去年的12例相比,发病数上升91.67%.现将全市今年乙脑的发病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陈炼红;朱利利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067例HBsAg阳性的血清作前S1抗原及乙肝病毒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进行检测. 结果在HBsAg(+)、HBeAg(+)、抗-HBc(+);HBsAg(+)、HBeAg(+);HBsAg(+)、抗-HBe(+)、抗-HBc(+)和HBsAg(+)、抗-HBc(+)等5种模式中,前S1抗原检出率分别为60.5%(245/405)、59.8%(52/87)、14.3%(72/504)和7.0%(5/71).HBeAg阳性者与HBeAg阴性者前S1抗原检出率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P<0.01).结论前S1抗原与HBeAg具有较好的一致性,能反映乙肝病毒复制情况,同时亦能反映HBeAg阴性患者体内是否有病毒复制,与传统的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可相互补充.
作者:罗晓红;段朝晖;黄松音;王英;刘德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当前自来水的卫生状况,同时了解某些卫生防疫机构监测监督情况. 方法对广州某区卫生防疫部门连续8年的饮用末梢水、二次供水的卫生指标检验结果进行动态分析. 结果1996年~2003年某区卫生防疫部门检测末梢水样品579份,其中游离性余氯不合格的有21份,浊度不合格的24份,铁离子超标的32份.二次供水共检测样品361份.其中游离性余氯不合格的181份,浊度不合格的38份,细菌总数不合格的4份,大肠杆菌不合格的1份,砷超标的2份.结论经常监测点各项指标的合格率高,二次供水及末梢水应全面随机抽样检测,以提高饮用水的卫生指标合格率.
作者:江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调查三甲基氯化锡(TMT)职业接触者血钾含量水平. 方法对广东省两家使用有机锡塑料稳定剂企业进行卫生学调查及对186名作业工人的尿锡和血清钾进行分析,并与154名对照组工人相比较. 结果生产原料中均检出TMT;接触组尿锡异常率为27.4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5%(P<0.01),接触组血钾异常率为38.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0%(P<0.01);尿锡与血钾之间有一定负相关关系(r=-0.21,P<0.01),但相关性不密切.结论三甲基氯化锡职业接触者可出现低血钾,血钾可作为有机锡塑料稳定剂作业人员TMT危害的早期检测指标.
作者:陈朝东;唐小江;刘焕珍;谢国强;吴邦华;陈瑞梅;卢敏贞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深圳市人群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的流行现状,为制定水痘防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深圳市348名健康人群血清血标本进行抗-VZV IgG抗体检测.结果348份血清标本中,抗-VZV流行率为61.49%.1~5岁、6~10岁、11~15岁、16~20岁、21~30岁、31~40岁年龄别流行率分别11.36%,43.59%,70.83%,82.28%,93.18%,94.00%.水痘流行率以1~5岁低,仅为11.36%,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高于男性并有统计学意义(x2=5.314,P<0.05). 结论水痘病毒在人群中流行率很高,学龄前儿童为水痘的高危人群,托幼机构存在水痘爆发隐患,建议学龄前儿童普种水痘疫苗.
作者:王雅妮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临海市自1991年成立性病监测点以来,性病的发病呈迅猛增长之势,己成为一个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和社会生活的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临海市性病发病现状,进一步探讨其流行趋势,为决策部门制定性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现对1991~2005年报告的性病疫情分析如下.
作者:王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全身性硬皮病(SSc)病人是否存在血栓前状态.方法对28例SSc病人和33例健康对照检测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病例组血浆D-二聚体浓度的几何平均数和95%可信区间(IC95%)明显增高(362ng/ml,Ic95%;361~363ng/ml VS 229ng/ml,IC95%:228~231ng/ml,P=0.005).将病例组分为弥漫型和局限型两组,局限型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血血浆D-二聚体浓度无显著性差异,弥漫型组则明显高于局限性型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弥漫性硬皮病血浆D-二聚体浓度增加,反映了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级联反应潜在激活,使得这类病人终可易罹患血栓性疾病.
作者:范丽梅;蔡白振;胡春玲;赵一俏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评估在超声引导下建立经皮肾镜取石术(PNL)肾脏通道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在超声引导下对上尿路结石患者建立经皮肾镜工作通道后,行碎石取石术. 结果35例均能准确进入肾盏目标位置,建立取石通道.16例患者一次取净,7例症状不明显的残余结石,PNL术后自然排出体外,12例需要其它辅助方式治疗,手术平均时间158min,无工作通道建立过程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超声引导穿刺可以为PNL提供安全、准确的工作通道,对PNL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杨焰;文春华;黄密伶;梁坚;李峻;李文雄;严冬梅 刊期: 2006年第07期
子宫颈糜烂是慢性子宫颈炎中常见的局部特征,是由于宫颈长期浸于刺激性分泌物中,鳞状上皮脱落引起,常表现为白带量、颜色、性质及气味的改变,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疾病.海南省人民医院自2003年8月~2005年7月采用WB-100微波多功能治疗机,共治疗宫颈糜烂55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亚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小磨高速公路沿线疟疾流行现状,为制定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进行沿线居民带虫调查、疟史访问、施工人员带虫调查、两个乡卫生院近2年发热病人疟原虫检出情况及媒介按蚊调查. 结果2003~2004年居民及小学生疟史率在12.4%~15.4%之间,平均13.9%;带虫率分别为0.58%(2/345)、0.33%(1/306).勐仑、磨憨两个卫生院2003、2004年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分别为5.6%(89/1597)、11.6%(24/207),平均8.3%,其中勐仑乡卫生院来自于内地的流动人口感染疟疾平均65.8%. 结论小磨路沿线目前疟疾流行严峻,急待加强施工人群的疟疾防治工作.
作者:李春富;杨品芳;车英;肖育江;赵来发;刘江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海南省医疗机构消毒工作质量,以防止医院感染. 方法按<医院消毒技术规范>中<医院消毒与灭菌的效果监测>方法对医疗机构各科室的紫外线灯、高压蒸汽灭菌器、医护人员手、物体表面、使用中消毒液、室内空气的消毒效果进行监测. 结果紫外线灯合格率为91.07%高压蒸汽灭菌器合格率为95.98%物体表面及医护人员手细菌总数合格率为84.78%,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为66.4%,使用中消毒液细菌总数合格率为95.07%.结论医院消毒质量合格率与各级医护人员认真落实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有密切关系,应加强乡镇级卫生院和个体诊所的监测工作,提高消毒质量.
作者:王春雷;李善文;赖新梅;黄昌和;王衍德;陈婷;王旭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家蝇幼虫Cecropin-His-6抗菌肽基因生物学功能. 方法从家蝇幼虫体内扩增Cecropin-His-6抗菌肽基因,构建pcDNA3.1/Cecropin-His-6重组表达质粒并用脂质体转染CHO细胞中,G418筛选,HisTrap HP亲和层析柱纯化目的蛋白,琼脂糖平板抑菌试验检测目的蛋白的抗菌活性. 结果pcDNA3.1/Cecropin-His-6重组质粒成功转染入CHO细胞中,并获得具有抗菌活性的Cecropin-His-6目的蛋白. 结论家蝇幼虫抗菌肽哺乳动物型工程细胞表达系统的建立,为进一步制备抗耐药菌的肽类抗生素奠定了基础.
作者:徐建华;朱家勇;金小宝;许琴英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为进一步开展有效的抗病毒治疗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应用国家免费提供的抗病毒治疗药品对符合治疗条件的艾滋病患者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并进行病毒载量检测. 结果对接受抗病毒治疗中的28位患者进行病毒载量测定,平均病毒载量为2.00 log拷贝/ml,其中16人血浆中检测不到艾滋病毒,占57.14%.30例患者的CD4细胞均不同程度升高,增高从26个/μl到517个/μl,平均增高(193.27±51.91)个/μl;治疗2年以上者CD4细胞平均升高(221.08±87.65)个/μl.病人机会性感染得到明显控制,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死亡率从44.44%下降到2.50%.病人中能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的比例由治疗前的13.33%上升到治疗后的30.00%.结论抗病毒治疗效果显著,艾滋病病人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符合治疗条件的病人应及早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
作者:叶晟;冯宇良;柯云峰;余方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和克林霉素的耐药性及其以红霉素诱导克林霉素耐药的发生率. 方法用K-B法检测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性,依据NCCLS 2004年发布M100-S14的D-试验方法,测定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表型.结果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对红霉素及克林霉素同时耐药分别占80%和54.05%.D-试验阳性占所检测葡萄球菌的26.12%,占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菌株的68.62%.红霉素耐药而克林霉素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D-试验阳性即对克林霉素具有诱导耐药性者分别为75%和66.66%.结论临床微生物室应开展D-试验,检测葡萄球菌中红霉素对克林霉素的诱导耐药性,指导临床医生更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黄烈;杨来智;张银辉;谭明芳;陆学东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治疗组和对照组共80例病人,并对治疗组采用规范化康复治疗(两组均用常规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利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结果治疗前两组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积分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周和4周),康复治疗组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给予科学系统规范化康复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能促进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避免患肢出现废用综合征,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欧小凡;林铁琴;赵振强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为了解惠州市托幼机构细菌污染状况,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方法根据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采用现场抽样调查,对2002~2005年托幼机构细菌污染状况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室内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87.59%、物体表面87.06%、玩具80.71%、口杯79.93%、幼教人员手77.87%,口杯大肠杆菌检出率10.62%;市级托幼机构合格率高于县(区)级高于乡镇级,三者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233.32,P<0.01). 结论全市托幼机构消毒质量逐年提高,但仍存在细菌污染隐患,应加强托幼机构的消毒管理工作及从业人员的消毒知识培训.
作者:贺可俭;邹添明;张芝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为了解在同一地区、同一免疫策略、但不同生活质量人群的乙肝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采取对策措施.方法定点观察记录1997~2004年出生儿童437名,对他们的HBsAg携带率、乙肝疫苗接种、家庭生活质量、母亲HBsAg携带等情况,对其统计分析. 结果HBsAg携带率为在家分娩者高于住院分娩,山区高于县城;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和HBsAg阳性呈负相关;母亲HBsAg阳性与儿童阳性呈正相关.出生地点、胎次、家庭从事职业、家庭成员和经济收入的不同对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新生儿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是阻断母体HBV垂直传播的重要举措;人群生活质量等对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有显著影响.
作者:朱秀兰;龚富强;刘国良;肖文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目的分析门诊、住院病人葡萄球菌的感染及耐药状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培养、分离菌种,用法国梅里埃公司VITEK-60 System全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菌种及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门诊病人获得葡萄球菌159株,其中MRS(耐苯唑西林的葡萄球菌)占46.1%,以生殖道感染为主;住院病人获得390株,其中MRS占81.7%,以呼吸道感染为主.万古霉素和替卡拉宁对MRS显示较强的抗菌活性;MSS(苯唑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除了对青霉素耐药外,对其它抗生素较为敏感.结论门诊病人以生殖道为主,住院病人以呼吸道为主.万古霉素是抗MRS感染的佳抗生素,其次是替卡拉宁.建议临床医生重视细菌学培养,用药敏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减少MRS的产生,并对MRS联合用药是必要的.
作者:汤佩莲;陈求刚 刊期: 2006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