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深圳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现状分析

练坚贞;甘达强;程颖莲

关键词:社区, 妇女, 围绝经期, 症状
摘要:目的研究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现状和成因. 方法对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并采用WHO QOL-BREF量表对其生存质量进行分析. 结果35~60岁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发生率为84.9%,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与年龄、文化程度、丈夫关系、孕产次数、亲友支持、经济收入、围绝经期知识、慢性病等有相关性.结论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症状具有发生率高和年龄趋前的流行特点,给社区妇女带来身心困扰和影响其生存质量.开展社区妇女围绝经期的全科医疗服务,对围绝经期症状进行综合防治,有利于提高社区妇女的生存质量.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康复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的影响. 方法随机选择治疗组和对照组共80例病人,并对治疗组采用规范化康复治疗(两组均用常规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后利用简化Fugl-Meyer评分法和Barthel指数评定两组患者运动功能障碍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 结果治疗前两组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积分相近,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2周和4周),康复治疗组Fugl-Meyer值及Barthel指数积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 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给予科学系统规范化康复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能促进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避免患肢出现废用综合征,缩短病程,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欧小凡;林铁琴;赵振强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三亚市409例佝偻病儿童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热带地区佝偻病儿童治疗效果. 方法利用常规方法治疗,包括补充浓缩鱼肝油和钙剂和每日户外活动半小时. 结果经过6至12个月治疗,所有佝偻病儿童经治疗后均达到治愈. 结论热带地区儿童应定期进行生长监测,一旦发现骨碱性磷酸酶(BALP)升高,应及早干预.

    作者:林兰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儿童哮喘脱敏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对儿童哮喘进行脱敏治疗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采用皮肤点刺试验和体外过敏原诊断技术进行过敏原测定.对其中85例屋尘螨及粉尘螨过敏患儿采用德国阿罗格变应原进行脱敏治疗,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副反应,做好护理工作.结果脱敏治疗总有效率78.8%,哮喘患儿的喘息发作次数由治疗前平均(6.9±4.2)次/年降至(0.8±0.2)次/年(P<0.01),治疗前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为(68.8±19.1),治疗后为(90.4±13.2)(P<0.01);治疗前PEF(大呼气流速)为(66.7±18.9),治疗后为(92.3±14.1)(P<0.01);ECP(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水平治疗前平均(14.2±5.7)μg/L,治疗后为(4.9±2.9)μg/L(P<0.01). 结论采用尘螨脱敏治疗作为哮喘病的病因治疗方法,可减少哮喘发作次数,改善肺功能,减轻气道炎症.

    作者:刘萍;吴敏;王莉;刘晓莉;郑跃杰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血液分析仪比对实验在质量控制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评价现用同一品牌但不同型号的血液分析仪在日常工作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及一致性. 方法选择一台仪器作参比仪器,用同一支新鲜抗凝全血同时在几台仪器上重复检测10次,计算精密度及校正系数.选择WBC、RBC(Hb)及PLT低、中、高三个档次的新鲜全血标本9份,在每台仪器上重复测定三次.利用校正系数对仪器WBC、RBC(Hb)及PLT设置参数进行校正,再用WBC、RBC(Hb)及PLT低、中、高三个档次的新鲜标本9份,在每台仪器上重复测定三次.进行多个参数分析.结果①五台血细胞分析仪的精密度好.②在校正前的对比试验中,各台仪器与参比仪器的相关系数(r)≥0.9990,但有11个差异百分率超出可接受的范围.③在校正后的对比实验中,各台仪器与参比仪器的相关系数(r)≥0.9999,且所有差异百分率均在可接受的范围. 结论①应用新鲜全血对血液分析仪进行比对试验,能及时发现仪器间的系统误差.②用新鲜全血对血液分析仪进行校正,能提高同一实验室血液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作者:周强;杨静;曹露梅;吴晓蔓;郑小玲;张力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海洋生物多糖的种类及其生物活性

    海洋生物中存在许多天然活性多糖,根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为三大类,海藻多糖,海洋动物多糖,海洋微生物多糖.由于其中不少海洋生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功能,并有部分已具有工业化生产价值,另一部分则可望开发成新药.现从海洋生物多糖的种类及其生物活性方面对目前国内外海洋药物的研究状态及进展进行了综述.

    作者:徐静;谢蓉桃;林强;冯玉红;黄志明;陈太学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100例血清谷氨酰转肽酶升高患者初步分析

    目的探索血清谷氨酰转肽酶(r-GT)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奥林巴斯AU-1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使用北京中生生物工程高技术公司提供的试剂盒,运用酶动力学法进行血清r-GT含量的测定.随机顺序定100例r-GT>50U/L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100例血清r-GT>50U/L的病例中,肝癌27例,占27%;胆囊癌5例,占5%;胰腺癌4例,占4%;肝硬化6例,占6%;急性肝炎15例,占15%;慢性肝炎14例,占14%;胆囊炎7例,占7%;胆石症8例,占8%;其他14例,占14%.结论血清r-GT含量的明显升高,对肝胆系统实质性病变的诊断有着重要参考价值;血清r-GT含量的轻中度升高,结合ALT的含量,这对肝胆系统炎症的诊断和疗后观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潘崖;符新颖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平阳县水氟含量和儿童氟斑牙患病率调查

    目的调查改水后较低水平水氟超标对儿童健康敏感指标氟宽牙、尿氟、发氟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校同班以饮用超标水氟村的儿童为暴露组,饮用水氟正常村的儿童为非暴露组进行调查检测. 结果饮用水氟含量与氟斑牙、发氟有相关性,与尿氟相关性不显著.结论氟斑牙及尿氟、发氟可作为评价氟化物对人体健康状况影响主要判定指标,用尿氟为指标时应注意排除干扰因素.

    作者:张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中老年甲减神经精神系统表现临床分析

    目的提高神经科临床医生对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简称甲减)病人的识别能力.方法对5例长期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的甲减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成年人甲减常以神经精神症状为主诉,症状与脑动脉硬化症相似,可出现共济失调,肌病等神经系统局灶体征.常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结论本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避免误诊的关键在于对本病的警惕,提高临床综合分析能力.

    作者:吴云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老年2型糖尿病两种初始治疗方法的比较

    目的比较双胍类与磺脲类两种不同药物治疗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的降糖作用. 方法对初发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2组(各30例),分别以双胍类与磺脲类两种不同药物治疗,观察治疗2个月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100g馒头餐后2h血糖,空腹C肽及胰岛素水平的变化. 结果双胍类药物具有与磺脲类药物相似的降糖作用,且避免了磺脲类药物的不良之处.结论对老年2型糖尿病的初始治疗可选用双胍类药物,且能避免磺脲类药物的副作用.

    作者:何颖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消化系统的临床分析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以毒蕈碱样、烟碱样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并发神经、心肌及呼吸系统损害的文献报道较多,但合并消化系统损害的报道较少.为提高对AOPP消化系统表现的认识,对近10年来218例AOPP住院病例进行分析,其中有各类消化系统症状体征和实验室异常者共180例(82.6%),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志国;符晓燕;王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疫苗时代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策略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感染后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疾病.它除出现全身皮疹外,尚可引起腹泻、脑炎,严重病例可导致死亡.在麻疹疫苗问世前,除婴儿短时期内受母传抗体保护外,人人易感,除少数年份外,在传染病发病谱中常居首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1].尽管60年代国内外成功研制了麻疹疫苗,但麻疹仍是疫苗可预防疾病中引起儿童死亡的主要存在原因[2],每年约有100万儿童死于麻疹.现将疫苗时代麻疹流行病学的研究结果及全球麻疹控制的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郑诗华;方丽凤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广州市某区1996~2003年自来水卫生状况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当前自来水的卫生状况,同时了解某些卫生防疫机构监测监督情况. 方法对广州某区卫生防疫部门连续8年的饮用末梢水、二次供水的卫生指标检验结果进行动态分析. 结果1996年~2003年某区卫生防疫部门检测末梢水样品579份,其中游离性余氯不合格的有21份,浊度不合格的24份,铁离子超标的32份.二次供水共检测样品361份.其中游离性余氯不合格的181份,浊度不合格的38份,细菌总数不合格的4份,大肠杆菌不合格的1份,砷超标的2份.结论经常监测点各项指标的合格率高,二次供水及末梢水应全面随机抽样检测,以提高饮用水的卫生指标合格率.

    作者:江萍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宫颈糜烂微波治疗550例临床效果观察

    子宫颈糜烂是慢性子宫颈炎中常见的局部特征,是由于宫颈长期浸于刺激性分泌物中,鳞状上皮脱落引起,常表现为白带量、颜色、性质及气味的改变,是生育年龄妇女常见疾病.海南省人民医院自2003年8月~2005年7月采用WB-100微波多功能治疗机,共治疗宫颈糜烂55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张亚美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影响乙肝疫苗接种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为了解在同一地区、同一免疫策略、但不同生活质量人群的乙肝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以采取对策措施.方法定点观察记录1997~2004年出生儿童437名,对他们的HBsAg携带率、乙肝疫苗接种、家庭生活质量、母亲HBsAg携带等情况,对其统计分析. 结果HBsAg携带率为在家分娩者高于住院分娩,山区高于县城;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和HBsAg阳性呈负相关;母亲HBsAg阳性与儿童阳性呈正相关.出生地点、胎次、家庭从事职业、家庭成员和经济收入的不同对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新生儿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是阻断母体HBV垂直传播的重要举措;人群生活质量等对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有显著影响.

    作者:朱秀兰;龚富强;刘国良;肖文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38例不典型肺结核误诊分析

    结核病临床表现错综复杂,常易误诊.现对曾收治的38例不典型肺结核的误诊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减少今后误诊.

    作者:林涌祥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梅县儿童计划免疫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梅县儿童建卡、建证情况及本地外出流动人口儿童的人数等基本情况. 方法由各镇计育办提供2002年10月1日~2004年6月30日出生儿童名单与计划免疫建卡名单进行核对. 结果计育实际出生9 549人,计划免疫建卡6 523人,占全县计育出生人数的68.30%,外出流动人口儿童3027人,占全县计育出生人数的31.70%.结论加强外出流动人口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做好预防接种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陈复才;黄建平;古旭珍;李彩琼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龙岗区2003年人群乙脑抗体水平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龙岗区健康人群乙脑抗体水平,为有效预防乙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按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03年7~9月在龙岗区的2所幼儿园、2所学校及从业人员中采集不同年龄人群血清标本,应用间接法ELISA检测乙脑抗体.结果共采集不同年龄人群血清标本246份,乙脑抗体阳性17人,抗体阳性率为6.9%,其中,<10岁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高,为22.2%,其他年龄组的抗体阳性率为1.2%~2.5%之间,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性抗体阳性率为8.7%,女性抗体阳性率为5.6%,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龙岗区健康人群乙脑抗体阳性率较低,要警惕乙脑流行.建议提高乙脑疫苗免疫接种率;开展乙脑监测工作;加大防蚊、灭蚊力度.

    作者:陈海玲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温州市2005年疟疾监测结果

    温州市地处浙江东南沿海,气候温和,全市现有11个县(市、区),人口700多万.温州地区是疟疾流行可接受的地区,由于人员流动频繁,流行的危险随时都可发生.建立疟疾流行的预警监测体系,防止温州地区疟疾再度流行极为重要.现将2005年疟疾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陈袆;邵永强;张孝和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高压氧联合纳络酮对一氧化碳中毒综合治疗研究

    目的分析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发生机制,了解高压氧联合纳络酮综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探讨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新方法.方法用高压氧联合纳络酮的方法,对2002年7月~2005年10月收治的30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进行综合治疗. 结果经高压氧综合治疗后,痊愈共24例(80.00%),有效共4例(13.33%),无效共2例(6.67%),迟发性脑病1例(3.33%),无死亡病例. 结论高压氧综合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具有病死率少,中毒性脑病少,并发症少的特点,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应尽早给予长疗程的高压氧综合治疗.

    作者:袁飞雁 刊期: 2006年第07期

  • 目测法与酶标仪判断ELISA检测旋毛虫病IgG的结果比较

    目的比较目测法与酶标法判定的ELISA检测结果,验证目测法的可靠程度,探讨使用目测法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方法实验根据旋毛虫病ELISA诊断试剂盒的操作要求进行,实验结果分别用目测法与酶标法加以判定,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两者方法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与酶标法相比,目测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是70.03%和98.05%.结论在判定ELISA检测结果时,目测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基本能代替酶标仪法.

    作者:刘慧;李春富;李菊升;董莹;李丽;郭晓芳 刊期: 2006年第07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