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治强;刘彦中;杜俊普;韩文周;张海旺;李东峰
目的:观察白血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发生医院内感染情况,探讨其易感因素,防治及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2002年1月~2003年12月住院治疗的186例白血病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的例数与例次数,评估其与年龄、周围白细胞数、白血病类型、住院时间、抗生素、激素应用等相关性,评估规范护理操作与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的重要性.结果:年龄(>45岁)、周围白细胞数(<1.0×109/L)、白血病类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住院时间(>46天)等与发生医院内感染具有相关性.结论:保护易感患者,规范护理操作,增强自我护理意识,合理应用抗生素及升白细胞药物等可降低院内感染风险.
作者:张秋霞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口服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7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治疗.结果:口服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治愈17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结论:口服射干抗病毒注射液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作者:夏正学;夏恒夫;段大航;李宏宇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肺部感染是老年人常见的疾病之一,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因呼吸系统老化,肺功能减退,免疫功能减退,及伴有原发病或基础疾病存在,极易患肺部感染.现对我院2000年至今收住的老年重症肺部感染150例临床特点分析如下.
作者:孙岚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修复鼻部缺损的佳方法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 选择129例鼻部外伤后缺损患者,利用耳廓复合组织块移植修复鼻部缺损,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93%以上病人鼻部缺损得以修复且外形明显改观,并发症较少.结论:耳廓复合组织块移植是修复鼻部缺损的较好方法.
作者:张文奇;张建文;谢卫民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急性细菌性痢疾是小儿夏秋季常见传染病,其发病快、中毒症状重,若不及时有效的治疗,严重时可危及小儿的生命,我们在治疗菌痢时选用头孢三代加生理盐水清洁洗肠、庆大霉素灌肠治疗,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刘芳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当前中药市场真伪难辨,大量假冒伪劣产品极大地影响着临床治疗效果.美国、日本及我国已将部分药物的DSC曲线作为质控标准之一.本研究利用该方法对常用的几种中药材及中成药进行DSC扫描鉴别真伪,具有取量少,出结果快而可靠,以及不用分离提取等特点,易于在实用中推广,特介绍如下:
作者:俞媛;张华;张晓然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 总结168例60~81岁老年食管、贲门癌的患者的外科手术治疗.结果:术后并发症46例(27.35%)其中肺炎8例,肺不张4例,呼吸功能不全3例,心衰5例,心率紊乱12例,心功能不全4例,泌尿系感染2例,乳糜胸2例(再手术1例),吻合口瘘2例,胃排空障碍4例.死亡4例,其中呼吸衰竭2例,吻合口瘘1例,乳糜胸1例.结论:老年人开胸手术并发症高,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做好围手术期管理,手术不应受年龄限制,积极手术治疗,使高龄食管贲门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得到提高.
作者:宋连柱;王自兴;王登正;宋玉忱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健择联合顺铂治疗初治进展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14例初治进展期食管癌患者,采用健择1 g/m2 d1、8,顺铂40 g/m2 d8、9, 3周为一周期,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14例初治食管癌患者有效率42.9%(6/14),稳定35.7%(5/14)、进展21.4%(3/14).均能耐受化疗,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结论: 与传统标准FLP方案相比,健择联合顺铂方案有一定作用,但无明显优势.
作者:吴洁清;路平;寇小格;牛红蕊;苗战会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随着剖宫产技术的普及和提高,近年来剖官产率急剧上升,部分地区已达60%以上.所以剖宫产的并发症研究已显得特别突出,尤其是术中出血问题.很多因出血多而切除子宫,失去生育能力,给家庭社会带来隐患.针对这一问题,我科从2001年开始,采用子宫血管分段结扎的方法,达到止血,保留子宫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作者:王世进;杨君;华彩虹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热性惊厥复发的各种相关因素.方法:对168例热性惊厥患儿进行动态脑电图监测并进行相关因素调查,分析导致热性惊厥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168例中有详细体温记录的149例热性惊厥患儿的动态脑电图显示:热性惊厥发作时年龄越大、发作次数越多、每次发作持续时间越长和低热即引起惊厥发作的患儿,脑电图异常率越高;家族史、年龄、性别、热度、发作次数等因素与热性惊厥复发有关,高热是主要的因素.结论:注重热性惊厥患儿的家庭护理,有效控制感染和发热,是预防热性惊厥复发的关键,定期进行AEEG检查,对指导治疗、判定疗效和预后很有必要性.
作者:谭春英;吕红霞;吕冬苗 刊期: 2005年第07期
锁骨骨折临床较多见,骨折以中段多,克氏针内固定为手术治疗常规有效的方法,我们应用克氏针内固定、近折端皮外留置针尾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方法简便,术后痛苦小,功能恢复好,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邱明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食管癌围手术期大量输血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8例围手术期输血≥800 ml(A组)和142例围手术期输血≤200 ml(B组)的食管癌患者的病理特征、术后并发症、肿瘤复发率及近远期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性别、年龄及半年、1年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较B组肿瘤浸润深(T4)、TNM分期(Ⅳ期)晚(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及3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5年的生存率明显高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围手术期大量输血的食管癌患者肿瘤浸润深、TNM分期晚,术后并发症多,肿瘤复发率高,预后差.
作者:程治强;刘彦中;杜俊普;韩文周;张海旺;李东峰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小婴儿危重先心病术后呼吸护理策略.方法:危重先心病小婴儿53例,年龄3d~6个月,平均(4.15±2.32)个月 ,体重3~7kg,平均(4.42±0.56)个月.均行心内直视根治术.均采用同步间歇指令式通气+容量控制(SIMV+VC)模式辅助通气,12例因气道压力高、低氧血症持续无改善而更改为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控制(SIMV+PC)模式.记录病例动脉血气指标、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肺部并发症.结果:改用SIMV+PC者,氧和指数(OI)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均较SIMV+VC模式显著增高(p<0.01),平均血气改善时间较SIMV+VC通气模式缩短78.5%(p<0.01).结论:术后患儿常规选用SIMV+VC,对低氧、气道高阻力者选用SIMV+PC有利于氧和功能的改善.
作者:赵金英;李荣;郭田荣;安丽惠;田小红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对荧光比色法(OPTI)与离子选择电极法(ISE)测定血钾、钠、氯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比分析.方法:利用配制不同比例钾、钠、氯溶液,观察ISE法和OPTI法线性范围;通过对定值质控血清和临床病人标本钾、钠、氯检测,观察两方法结果间的差异性和相关性. 结果:实验结果表明:IST法和OPTI法线性范围良好,满足临床要求.两法测定定值质控血清、病人全血、血浆钾、钠、氯结果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两法结果间具有良好相关性(平均相关系数大于 0.9800).两法质控血清钾、钠、氯测得值与理论值相符(P>0.05).结论:AVL-OPTICAA血气分析仪使用荧光比色法检测血气和钾、钠、氯指标,结果快速准确可靠,能够为临床治疗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作者:王超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我科于2000年9月-2004年9月对152例中晚期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采取术中放置化疗泵即全埋入式药物输注装置(drug delivery system,DDS),术后定期经DDS化疗取得了良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李向青;王妍心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真菌感染患者的人群分布、病原学特点和菌株耐药性,指导临床针对性的合理使用抗生素和抗真菌药物.方法:念珠菌显色平板及梅里埃ID32C试条鉴定菌株,ROSCO药片法药敏试验;对2004年1月至12月155例真菌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率以男性(63.2%)、50岁以上(65.1%)多见,基础疾病以呼吸系统疾病多(43%)、科别以呼吸科为第一(25.2%);感染菌种以白念(55.5%)、热带(28.4%)为主;对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酮康唑各种真菌的敏感率均较高(91.4%~100%),白念对于咪康唑、克霉唑、益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氟胞嘧啶已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耐药性(1.3%~8.6%);热带对益康唑、咪康唑的敏感性有较大的下降(18.2%和37.5%).结论:临床医生要有预防真菌感染的意识,慎用广谱抗生素;对已经发生的真菌感染,要结合病原检测及药敏试验用药.
作者:李明;彭树道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伴II型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对循环系统变化的影响.方法:对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II型呼吸衰竭患者给予BiPAP呼吸机通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PH、PaO2、PaCO2、SaO2、HR、BP等指标变化.结果:BiPAP呼吸机治疗后PaCO2、SaO2均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H明显改善,循环系统变化不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l).结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是治疗COPD并II型呼吸衰竭疗效满意,无明显并发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银燕 刊期: 2005年第07期
目的:为探讨锰暴露对机体体液免疫的影响.方法:选择84名锰焊作业人员及84名对照人员,以空气锰为暴露指标、尿锰为吸收指标,观察其血清IgG、IgA、IgM水平.结果:高暴露组IgG含量显著增高,高吸收组IgG、IgA、IgM含量显著增高.IgG、IgA、IgM含量与尿锰成正相关关系,且IgG与锰暴露水平呈正相关.结论:锰能影响机体体液免疫功能,IgG、IgA、IgM可以作为锰中毒的早期检测指标
作者:陈小敏;刘林飞;骆公成;邓鹤玉 刊期: 2005年第07期
脑血管病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目前人类疾病的三大死亡原因之一.而脑梗死约占全部脑卒中的80%,关于药物治疗脑梗死正面报道的文献资料很多,但从反面报道的几乎没有.本文通过对我科18例脑梗死患者出现治疗中加重的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发生的原因及提出相应的对策.本文中治疗加重包括三种类型:一种是在治疗中进行性或阶梯性加重;另一种是曾经一度好转,治疗尚未终止,症状再次加重;再一种是TIA在治疗中发展为脑梗死.
作者:关涛;许颖利 刊期: 2005年第07期
慢性上颌窦炎是鼻科常见病,2001年元月-2004年元月3年间我们采用上颌窦穿刺冲洗后,加用脉冲微波照射治疗慢性上颌窦炎患者50例(75侧),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司荣胜;刘永革 刊期: 200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