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广西合浦县鼠疫监测50年回顾

周树武;林新勤;梁江明;梁祥发;王柏环;温平

关键词:鼠疫, 监测, 合浦县
摘要:目的回顾50年来合浦县鼠疫监测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工作设想.方法利用合浦县历年上报的监测报表数据及年度工作总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年来合浦县用间接血凝方法检验了鼠血清92 229份,检出9份F1抗体阳性鼠血清,用细菌学方法检验了102 308只鼠和4 833匹蚤,没有培养出鼠疫菌.结论合浦县鼠疫自然疫源地仍处于静息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鄂西北斯氏狸殖吸虫生态学及动物宿主感染的调查研究

    目的调查鄂西北斯氏狸殖吸虫生态环境及其动物宿主感染情况方法观察不同温度、雨量、植被、人类行动对中间宿主孳生环境的影响,解剖不同动物,检查动物体内斯氏狸殖吸虫的自然感染情况.结果共调查第二中间宿主华溪蟹的感染率为5.31%;用从华溪蟹体内分离出的囊感染家犬、大白兔、小白兔和豚鼠后,从豚鼠中查出囊虫;小白兔感染数日后死亡;大白兔感染122d后查到成虫和虫卵;家犬感染30d后查到童虫,90d后感染率达100%.家猫、家犬的自然感染率分别为56.25%(18/32)和14.29%(1/7),并从家犬的肺中检出成虫. 结论人类的行为对肺吸虫中间宿主的孳生有较大的影响,中间宿主孳生地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华溪蟹的感染率明显下降.该地区肺吸虫中间宿主的孳生有较大的影响,中间宿主孳生地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导致华溪蟹的感染率明显下降.该地区肺吸虫病除在野生动物中流行外,家养动物的自然感染率也较高,可能是斯氏狸殖吸虫的终宿主.

    作者:张光玉;王绍基;宋明华;单亚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67例儿童毒鼠强中毒心脏损害分析

    目的探讨毒鼠强中毒后对心脏的损害.方法动态监测心肌酶及心电图.结果全部中毒患儿6h 心肌酶均升高,24h达高峰,以肌酸激酶MB型同功酶(CK+MB)明显,心电图异常的患儿高达77.6%,提示存在心肌受损及传导系统损害.结论在抢救毒鼠强中毒病例中应积极保护心肌功能,防止心脏并发症.

    作者:陈敬华;张怡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不同佐剂的弓形虫亚单位疫苗免疫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佐剂增强弓形虫P30/35亚单位疫苗刺激肌体产生免疫应答和保护性免疫力效果.方法应用拟菌颗粒、脂磷壁酸、蜂胶3种佐剂分别和弓形虫P30/35特异蛋白组分混合、碾磨、免疫小白鼠,以福氏完全佐剂作对照,检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并观察其受到弓形虫攻击感染后的生存情况.结果拟菌颗粒佐剂能辅助弓形虫P30/35特异蛋白组分刺激宿主产生较高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并能提供较好的免疫保护力.拟菌颗粒产生的IL-2较福氏完全佐剂稍低,但明显高于其它实验和对照组(P<0.01),特别是IFn-γ和CD4+/CD8+比值,两者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并且拟菌颗粒刺激机体产生的IgG明显高于福氏完全佐剂(P<0.01).脂磷壁酸佐剂和蜂胶佐剂辅助P30/35刺激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及免疫保护力低于拟菌颗粒佐剂和福氏完全佐剂.结论拟菌颗粒佐剂与福氏佐剂具有相似增强免疫应答和提高P30/35特异蛋白组分抗原的免疫原性作用,可用于弓形虫亚单位疫苗的研制.

    作者:黄炳成;陈少卿;付婷霞;魏庆宽;李瑾;胡迎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紫外线辐射对受精蛔虫卵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紫外线辐射对受精蛔虫卵发育的影响.方法自然沉淀法收集受精蛔虫卵,用紫外线辐射不同时间后恒温培养.结果紫外线辐射时间越长对受精蛔虫卵发育影响越明显,400μW·min/cm2,5~10min即能杀死受精蛔虫卵.结论紫外线辐射明显影响蛔虫受精卵的发育,可用来净化蠕虫卵污染食物、预防食物源性蛔虫感染.

    作者:彭飞;刘年猛;冯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深圳市宝安区1990~2002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及控制对策

    目的为了解深圳市宝安区1990~2002年麻疹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麻疹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利用1990~2002年疫情报表和统计局人口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并作描述性研究分析.结果在13年中麻疹发病病例数为641例,平均发病率为5.62/10万,发病的高峰季节为3~6月,0~10岁及20~25岁为重点发病对象,全区各镇均有病例发生.结论婴儿麻疹疫苗接种应提前到6月龄.对儿童、学生和外来青工开展麻疹强化免疫.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做好疫点处理.

    作者:李海秀;陈静浓;林娜佳;叶雪莲;谢翠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深圳市宝安区丝虫病流行概况及防治对策

    目的总结和分析深圳市宝安区自建国以来丝虫病流行特征和70年代以来的防治效果.方法通过采取传播媒介防制,消灭传染源,全民服用海群生药盐,查治微丝蚴血症者,防、治结合等综合性措施.结果查明该区传播媒介为致倦库蚊,病原为班氏丝虫.1977~1985年普查共调查流行区54 560人,占人口数的66.04%(54 560/82 620),查出微丝蚴血症者999人,微丝蚴率为1.83%.经过大力防治,该区于1985年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1988年达到消灭丝虫病标准.结论深圳市宝安区丝虫病防治措施有效,效果显著.

    作者:钟璋平;马智超;邱定海;蓝燕;叶少辉;余家粦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医学生艾滋病课程教育效果调查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学生通过艾滋病知识的相关课程学习,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情况,为设置合理的课程提供依据.方法分专业对台州学院医学院、台州卫生学校2000届学生入学和2003年毕业时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通过在校3年艾滋病知识相关课程的学习,对艾滋病的一般知识认识显著提高,但对较深层次的专业知识贫乏;不同专业之间艾滋病知识掌握有差别,妇幼、中西医结合专业与护理、医学检验专业比较有差别(χ2=5.99,P <0.05);护理、医学检验专业与麻醉、药剂专业比较有差别(χ2=24.94,P<0.05),对艾滋病人的态度也不同.结论医学院校应增加对艾滋病知识相关课程的设置,多方面、多渠道开展艾滋病教育.

    作者:金彩云;吴立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葛根素治疗心绞痛疗效观察

    荀根素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已有多年,海南省医院急救科应用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3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文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百白破混合制剂所致无菌性脓肿6例分析

    百白破混合制剂(DPT)属计划免疫常规免疫疫苗,婴幼儿接种后,可出现一些免疫接种副反应,如局部硬结,甚至形成无菌性脓肿.新泰市2001~2002年共发生DPT无菌性脓肿6例,分析如下.

    作者:王克红;耿玉芝;徐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评论:全球消灭脊灰和脊灰模型

    Nielsen等对丹麦从1940~1953年的医院记录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观察研究,以评价旧的脊灰模型的推论.作者将脊灰确定为包括诊断为非麻痹型脊灰,麻痹型脊灰,疑似脊灰或初诊淋巴性脑膜炎的病人,严重性的分级从非麻痹型脊灰逐级提升到麻痹型脊炎,呼吸麻痹和死亡.

    作者:林明和;张立新;吴开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随着我国入世步伐的加快,国际和地区的交流日趋广泛,如何提供准确可靠的分析数据,及实验室如何采取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愈呈得越来越重要.

    作者:尹江伟;吴振宏;邹晓春;陈小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41例多动症儿童智力测试结果分析

    目的研究儿童多动症的特点及智力水平.方法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进行评定,同时对儿童多动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1例多动症儿童中智力水平基本正常,言语和操作方面存在某些问题.结论多动症儿童智力发展不平衡,可导致学习成绩不良、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和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

    作者:彭晓兰;林明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吸虫病DNA疫苗的研究进展

    寄生虫所致疾病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血吸虫病(schistoxomiasis)是仅次于疟疾的危害人类健康为严重的寄生虫病,全球有2亿人受感染,约6亿人生活于疫区,年死亡人数多达数十万.

    作者:张冉;易新元;曾宪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前额皮瓣修复面部皮肤癌术后缺损

    目的探讨前额岛状肌皮瓣在修复颌面、鼻部皮肤癌术后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设计以左颞浅血管额支为蒂的4.0cm×4.0cm前额岛状肌皮瓣修复左面颧部皮肤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1例;以左眶上血管为蒂的4.0cm ×3.0cm前额岛状肌皮瓣修复鼻背部皮肤基底细胞癌术后缺损1例;以左滑车血管为蒂的2.5cm×2.0cm前额岛状肌皮瓣修复鼻背部皮肤基底细胞癌术后缺损1例.结果 3例术手均Ⅰ期完成,术后随访外形、质地、肤色良好.结论应用前额岛状肌皮瓣Ⅰ期修复颌面、鼻部皮肤癌术后缺损效果满意,且无需特殊仪器和设备,值得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易慧明;况光仪;魏欣;陶耀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血型抗原减弱1例报告

    在解决疑难配血工作中,我们遇到1例因白血病所致血型抗原减弱引起的定型困难,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宗民;刘秀梅;李亚冬;王振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预防医学文献信息》杂志2004年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日本血吸虫抗原的表位模拟肽筛选及免疫保护性

    目的筛选日本血吸虫雄虫抗原的表位模拟肽,并探讨其诱导小鼠抗日本血吸虫的免疫保护性.方法用日本血吸虫可溶性雄虫抗原的IgG对噬菌体随机12肽库进行亲和筛选.3轮筛选后,经Dot-ELISA检测获得阳性噬菌体克隆,并用混合特异性噬菌体克隆免疫小鼠及进行抗日本血吸虫免疫保护性分析.结果 18个特异性噬菌体克隆均显示有抗原性,其噬菌体混合克隆免疫诱导小鼠产生了特异性抗体,以及31.72%的减虫率和51.54%的减卵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筛选噬菌体肽库获得的日本血吸虫可溶性雄虫抗原的表位模拟肽分子能诱导小鼠产生抗日本血吸虫的保护性免疫.

    作者:陈欲晓;易新元;曾宪芳;袁仕善;张顺科;MCREYNOLDS Larry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7例危重型毒蛇咬伤患者救治报告

    毒蛇咬伤是一种急危重症;处理不当或延误治疗其后果严重,死亡高,致残率也高.

    作者:谢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咪唑安定在老年结肠镜检中的应用

    老年人在行结肠镜(简称肠镜)检查时,常会有明显的腹胀、腹痛及不同程度的胸闷等不适感,可能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或呼吸抑制.适当给予镇静药物,既可提高病人耐受力,促进配合,又可产生遗忘作用处于无焦虑状态.本文主要目的是研究咪唑安定在老年患者行肠镜检查中的应用.

    作者:赵帅;池文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广西1980~1997年流动人口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广西1980~1997年流动人口疟疾监测结果,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往返于区内外疟疾流行区的工地和农林矿场等的流动人口进行血检,疟原虫阳性者,给于根治.结果 1980~1997年共血检流动人口881 187人,阳性率为2.82%,其中发热病人阳性率为4.35%,占阳性病例总数96.56%;而外出回归人群阳性数则占病例总数80.51%.结论在抓好流动人口疟疾防治工作中,关键是重点做好外出疟疾高发区的工地与农林矿场等地回归的发热病人的疟疾监测.

    作者:李凤文;王愧芳;李锦辉;林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