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索前列醇配合宫腔内羊膜腔外给药终止10~16W妊娠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侯同秀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 宫腔内, 羊膜腔外, 插管给药, 妊娠, 临床, 现报告如下
摘要:2002年10月~2003年10月,我科采用米索前列醇配合宫腔内羊膜腔外插管给药,终止10~16周妊娠,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降纤酶治疗80例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选取发病在6小时~72小时以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入院后予以降纤酶10u加生理盐水250ml静滴,之后隔日一次,每次5u,共用3次,于治疗后第7天及第14天进行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同时对凝血四项及血小板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P<0.01),治疗后总有效率达90%,实验室指标示纤维蛋白原治疗前后下降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血小板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能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无明显副作用.

    作者:谭玉明;谭春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胃镜检查前后的心理评估及护理

    当前胃镜技术已是上消化道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工具.但实际检查过程中,由于病人对胃镜检查知识的缺乏及认识上存在的误区[1],往往不愿意检查或有抗拒心理,如勉强检查易招致意外[2].针对这种情况,护士要深入病房,了解病人胃镜检查前的心理特征,让他们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减少恐惧焦虑心理,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调查及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王秀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影响精神病社区防治康复的相关因素

    目的:探讨影响精神病社区防治康复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000年我院开展的精神病防治康复情况及相关因素作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政府及基层单位的支持协调力度、家属的重视程度、医务人员能否定时出诊等直接影响精防工作的开展.结论:开展精神病社区防治康复,必须政府、社会、家庭和医务工作者齐抓共管,共同努力.

    作者:陈静芳;庄希航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帕罗西汀与马普替林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帕罗西汀与马普替林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随机对74例抑郁症患者分别以帕罗西汀、马普替林治疗,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疾病严重程度量表(CG1-SI)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帕罗西汀与马普替林治疗后HAMD、HAMA、CGGI-SI减分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轻微.

    作者:宋海滨;武克文;严淑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东营市106例复退军人精神分裂症病人复发原因分析

    为了了解复退军人病人复发原因,我们对1988-2002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06例患者进行了分析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06例患者全部是复退军人精神分裂症病人,且至少有一次在我院住院治疗,全部患者均符合CCMD-3诊断标准,全部患者均为男性,家住农村.

    作者:张金刚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带蒂结膜瓣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眼科常见病、多发病,治疗方法很多,保守疗法效果较差.因而,手术疗法是治疗翼状胬肉的主要方法.

    作者:付玉琦;付德兴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与经颅多普勒超声对前庭系统眩晕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BAEP与TCD对前庭系统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4例前庭性眩晕者进行了BAEP与TCD检查,并与50例正常健康受试者作对照.结果:64例中BAEP、TCD异常率分别为56.25%、81.25%,BAEP表现分为两型:①内耳型12例:表现为Ⅰ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PL延长及其后各波相应延长,LID相应增大,②脑干型24例:表现Ⅰ波正常,Ⅲ、Ⅴ波分化不良或波形消失,Ⅲ波或Ⅴ波、PL、Ⅰ~Ⅲ及Ⅲ~ⅤIPL延长,ILD相应增大.TCD主要表现为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减低,有或伴有血管张力异常.二者诊断符合率为54.69%.结论:BAEP有助于前庭系统性眩晕的定位诊断,是鉴别前庭系统周围性与中枢性眩晕比较敏感的方法.TCD则有助于前庭性眩晕的定性诊断.

    作者:侯永花;张宁;成杰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消化性溃疡与非甾体抗炎药

    目的:认识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药对消化道病变的高危性,溃疡率.方法:对361例病人经内镜了解NSAIDs致消化性溃疡内镜下特点.结果:临床追踪口服NSAIDs情况.讨论:NSAIDs药引起的副反应,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并有相应措施.

    作者:杨玉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内科治疗蛛网膜下控出血(SAH)的方法及脑脊液置换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本组58例,治疗组28例,腰穿放脑脊液,每次20~30ml,然后注入生理盐水20~30ml,地塞米松5~10mg,每1~2天置换一次,共3~7次,对照组30例,仅做诊断性腰穿.所有病例均给予降颅压、止血、抗纤溶、防治并发症、镇静止痛等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头痛、脑膜刺激征缓解快,病程短,并发症少,8~10天,脑脊液大多恢复正常.再出血2例,脑血管痉挛(CVS)致梗塞2例,脑积水并智能下降1例,死亡2例.平均住院4周.对照组头痛、脑膜刺激征持续时间长,甘露醇用量大,病程长,并发症多.脑脊液恢复多在三周左右,再出血7例,脑血管痉挛致脑梗塞7例,脑积水并智能下降5例,死亡5例.住院时间均在5周以上.结论:该疗法简便易行,疗效肯定,缩短病程,并发症少,易于推广.

    作者:乔来军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精神病人伤害案的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精神病患者与精神正常者伤害案的差异,探讨的精神病人伤害案的特征.方法:用自制犯罪行为特征调查表对精神病患者和精神正常者各94例的伤害行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伤害致死、伤害对象、作案场所、作案工具、作案方式以及作案后有无自杀和自首行为等方面,两组均有显著差异.研究组大多数在幻觉,妄想支配下作案(75.5%),致死率高(43.6%),作案对象多为亲属(40.4%),多在家中或在晚上作案,少有自首行为.结论:精神病患者伤害案的犯罪特征明显异于正常人,此差异与患者病理心理特征有关.

    作者:王迪军;李忠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浅谈感冒治疗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感冒是基层医院的内科医生接诊多的疾病之一,其主要致病源为病毒,约有五大属,可引起普通感冒[1]还有引起流行性感冒的多种流感病毒.

    作者:王士礼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合用扑尔敏治疗哮喘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我们于2001年10月~2003年10月用扑尔敏治疗小儿哮喘性支气管炎及毛细支气管炎43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苑建平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精神病人合并副霍乱感染5例误诊分析

    精神病人易患肠道感染,一般经及时处理后很快痊愈,但合并副霍乱感染者少见.笔者于1994年碰到5例,其中2例死亡,3例治愈.

    作者:张金刚;王朝霞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西酞普兰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1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西酞普兰组21例,氯丙咪嗪组20例,共治疗8周,采用Yale-Brown强迫量表(Y-BOCS)、hamilton抑郁量表(HAMD)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与氯丙咪嗪组治疗前后Y-BOCS与HAMD分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而两组减分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西酞普兰组副作用明显比氯丙咪嗪组小.结论:西酞兰治疗强迫症疗效好,副反应少,依从性好,是治疗强迫症的理想药物.

    作者:李净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癫痫所致持续性精神障碍21例临床及CT分析

    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是神经精神科的常见疾病.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称之为:癫痫性精神障碍,又从临床表现形式上分发作性与持续性精神障碍两类,后者是指那些并无意识障碍,但精神症状与病期持续几个月甚至己多年的病人,其中包括分裂症样障碍或智能损害,人格改变等.

    作者:赵明岐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米索前列醇配合宫腔内羊膜腔外给药终止10~16W妊娠的临床应用及护理

    2002年10月~2003年10月,我科采用米索前列醇配合宫腔内羊膜腔外插管给药,终止10~16周妊娠,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侯同秀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治疗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观察和护理

    目的:通过对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静脉输注治疗23例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A)的护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和总结,提高护士在治疗过程中的观察和护理能力,以进一步的降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选择1997年6月~2003年9月于层流洁净病房采用ALG静脉输流治疗AAA的23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结果:积极科学的护理方法,认真细致的护理观察,能够有效减少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存活率.

    作者:宋传莲;张全英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抑郁症伴发一例以尿频为主诉的焦虑症

    患者女,47岁,护士.2000年2月诊断为情感性精神障碍(双相),服用优克、碳酸锂治疗好转.

    作者:唐本玲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开放式康复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影响

    目的:探讨开放式综合康复管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我效能感影响.方法:抽取36例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病程超过5年,在我院住院1年以上,符合入组标准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观察组18人(男10、女8人)为康复区、康复工场病人,对照组18人(男10人、女8人)为普通病区病人.评定工具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住院精神病人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和自我效能感量表(GESE)进行对照评定分析.结果:观察组的IPROS、BPRS量表总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自我效能感(GESE)量表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GESE评分与工疗情况、治疗手段呈线性关系(P<0.05).结论:开放式综合康复管理训练能有效地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面对环境挑战信心,促进社会功能正常化.

    作者:任赐儿;梁忠新;颜辉 刊期: 2004年第05期

  • 心理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社会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住院病人护士观察量表,对80例入组病例随机分组,分别进行观察评分,并进行相关因素的比较.结果:心理护理的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产生了其他护理方法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结论:在传统护理方法的基础上,介入心理护理的方法更能有效地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明显提高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玉;宋爱美 刊期: 2004年第05期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中国民康医学杂志

主管:中国民康医学(上半月);中国民政医学杂志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