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
目的:比较洛沙平与氯丙嗪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将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100例门诊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丁二酸洛沙平与氯丙嗪治疗,疗程8周,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2、4、6、8周末分别以BPRS、TESS评定.结果:两组疗效相当,但丁二酸洛沙平作用起效快且持久(低剂量时具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特点).两组副反应基本相似.结论:丁二酸洛沙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精神病药.
作者:薛士健;黄金满;杨铭哲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夜合叶浓缩剂颗粒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锥体外系副反应的临床疗效.方法:进行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锥体外系副反应的开放性随机对照治疗研究.夜合叶组(治疗组)50例,安坦组(对照组)50例,用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RSESE,Sampson)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测定治疗前后比值的变化,并进行医学统计学处理.结果:夜合叶组对锥体外系副反应的疗效在头一个月内比不上安坦组,但随着疗程延长,其疗效明显优于安坦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的BP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而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 05),说明治疗组不影响原抗精神病药的疗效.结论:夜合叶浓缩剂颗粒对抗精神病药所致锥体外系副反应的疗效是肯定的,可以从整体上改善患者的外在形象.
作者:温益雄;黄英民 刊期: 2004年第10期
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提高,全自动血液检验仪器的广泛应用,对于过去称之为血常规或血液计数仪的术语也己更名为实际、科学的血液分析或血液分析仪.根据仪器的档次不同,有三分类或五分类不等,不论是三分类还是五分类,都给临床提供了更多准确度好,精确度高,时间快速的数据.这些都是手工分析无法比拟的.但值得一提的是,血片染色复检工作一定不能忽视.再好的仪器均不能代替血片染色镜检.为此就仪器无法取代血液涂片染色镜检的因素进行探讨.
作者:周雪艳;纪东辉;褚帮勇;陈佩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包括出血性脑血管病和缺血性脑血管病两种,该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四大特点.其致残者有中枢性偏瘫以及言语、认知、心理等障碍,以中枢性偏瘫为主.其临床特点表现为异常的痉挛模式,头部轻度旋转,面朝向健侧,患侧上肢屈肌痉挛呈挎篮子状,躯干肌痉挛,患侧下肢伸肌痉挛,迈步时呈踮脚、向外摆动划圈的步态.针对这一特点,我院康复科采取一系列康复手段治疗脑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张荣国 刊期: 2004年第10期
近几年关于头针治疗脑血管病变引起的后遗症已有肯定的疗效,尤其对近期病例效果尤佳.我院对2001年收治的15例急性发病后经药物治疗,但不能恢复的远期脑血栓后遗症,实施头针治疗,也收到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丽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调查帕金森病患者抑郁症发生率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抑郁症状的作用及影响.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64例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测评.将SDS评定≥50分者作为研究组,SDS评定<50分者为对照组,比较帕金森病伴发抑郁的特点及主要症状.研究组在药物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并在出院前再次进行抑郁自评量表评估.结果:64例患者中,伴发抑郁者21例,占32.8%.这些病人具有年轻、文化程度高的特点,并以肌强直为主要症状的病人伴发抑郁机率高.经心理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抑郁症状明显减轻(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常伴发抑郁症状,而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对患者身心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作者:赵爱玲;黄秀兰;文佳菊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与催产素在足月妊娠引产中的临床效果比较.方法:有引产指征的孕妇100例,均为足月单胎头位初产,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米索25ug置于阴道后穹隆和催产素2.5IU-5IU加入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于用药前后观察宫颈评分及分娩时间,观察引产效果.结果:阴道放置米索组与催产素溶液静脉滴注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米索25ug经阴道后穹隆放置用于足月妊娠引产效果优于催产素2.5IU-5IU加入10%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
作者:陈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32例颅脑损伤去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硬膜下积液的形成原因.方法:对我科1996年1月至2003年11月发生的32例迟发性硬膜下积液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去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硬膜下积液共32例,40侧,占同期去骨减压病人的18.1%.结论:迟发性硬膜下积液在中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去骨瓣减压术后发生率很高(18.1%),其形成原因主要与去骨瓣减压以后,压力填塞效应消失,脑肿胀脑水肿消退,脑脊液循环受阻等有关,其发生率比一般外伤性硬膜下积液的发生率高,严重影响该类重病人的康复,需早期预防和治疗.
作者:张学慧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冶疗抑郁障碍的疗效及其不良反应.方法:应用西酞普兰治疗各种抑郁障碍34例,疗程8周.用Hamil-ton抑郁量表和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定疗效.结果:西酞普兰总有效率为91 2%,临床痊愈率为59 4%.一周以上即可起效,不良反应轻微.结论:西酞普兰治疗抑郁障碍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副作用轻微.
作者:廖春平;高欢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护士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水平.方法:对168名综合医院护士进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并与相同数量的健康女性进行比较.结果:GQOLI-74显示护士在身体状态、心理状态两维度分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SAS、SDS量表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医院护士存在一定的焦虑、抑郁,整体生活质量有所降低.因此应重视护理人员的生活、工作压力,采取多方面干预,以提高护士的整体生活质量.
作者:陈琳;孙丽娟;卢彩霞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比较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奎硫平组(30例)和利培酮组(30例),奎硫平组剂量范围25~800mg/d,利培酮组剂量范围0 5~6mg/d,疗程8周.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临床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药物不良反应.结果:奎硫平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率为66.7%,利培酮的有效率为70%,两药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奎硫平组的不良反应较利培酮组少,其中震颤、静坐不能、肌强直等EPS的发生率显著少于利培酮组(P<0.01).未出现月经失调(闭经、经期过长或过短),泌乳、男性乳房发育、性欲减退、勃起障碍等副作用.结论: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某些不良反应较利培酮轻而少,尤其适用对锥体反应和催乳素敏感患者使用.是一种有效、耐受性好的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潘苗;张三强;冯矾国;赵峥;姚丰菊;王长虹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私立学校初中三年级学生心理健康,评估贵族子女在社会、家庭、群体中的适应性.方法:376名中学生男200例女176例来自私立学校初中三年级学生.结果:症状自评量表(SCL-90)私立学校学生的抑郁、恐怖、强迫、焦虑(P<0.05)明显高于常模(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SCL-90量表适用于私立学校毕业生的评估.
作者:全明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对比氟哌啶醇与氯丙嚎静滴治疗急性激越的安全性及其疗效.方法:伴有急性激越的1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配至氟哌啶醇及氯丙嗪组治疗,以简明精神量表中的激越因子分及是否能自理生活作为衡量激越状态的标准.结果:氟哌啶醇组安全性高于氯丙嗪组,而总有效率两者无明显差异,两者副反应发生率相仿.结论:氟哌啶醇安全性高于氯丙嗪.
作者:陈美凤;刘德星;林建忠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首发精神病人家庭护理需求及护理干预.方法选择首发精神病人的主要照护者114人,单纯随机抽样方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7人.对干预组使施家庭护理需求调查,据需求给予干预;对照组进行一般卫生宣教.于患者出院后半年,对两组照护者精神卫生知识掌握情况、患者遵医行为及病情稳定情况做随访调查.结果:干预组的主要照护者精神卫生知识掌握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的病人坚持服药至出院后半年者,遵医行为好于对照组,两组病人半年复发率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低于对照组.结论:按需求给予护理干预,不仅能使首发精神病人在家庭中得到更好的照护,减少复发,且其主要照护者自身心理健康亦得了到改善,从而更好的发挥了家庭护理在社区中的良好作用.
作者:封晓朋;高汝兰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澄清新抗精神病药与糖尿病的关系,做好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法:调查全院住院精神病人中的糠尿病患病情况及其与新抗精神病药与糖尿病的关系.选择作者所在病房作为试点,对此类病人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结果:在应用抗精神病药后,糖尿病的患病率为45/599=7.51%.服用新抗精神病药者似乎机会较多.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后,患者都能正确对待问题.结论:即使抗精神病药有一些诱发糖尿病的可能,也不可因噎废食而停药:我们应该在治好精神病的基础上,同时做好糖尿病的控制.
作者:卞淑萍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LC术)患者术前、术后的焦虑及抑郁情况.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LC患者术前、术后进行测试调查,并进行心理干预.结果:LC患者术前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结论:加强LC患者的心理诱导对术后的恢复起重要作用.
作者:姚琳;李春生;杨国周;吴丽荣;李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胃穿孔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近5年的8例胃穿孔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胃穿孔新生儿皆行手术治疗,术后死亡4例.结论:新生儿胃穿孔多因先天性胃壁肌层发育不良及胃内张力增高致胃壁缺血缺氧所致.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加强术后护理是提高本病治愈率的关键.
作者:郎文平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能够使绝大多数精神病人在得到全面康复后,尽快回到社会实践中去,寻找生活和工作的乐趣,实现自我价值.方法:在病人入院后,根据病人的病情,先进行必要的药物治疗及心理治疗,然后,有针对性地对病人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学习、行为能力、情绪与兴趣以及劳动能力的培养.经过以上综合康复措施的训练,以自愿和选派的形式,将一些病情稳定身体素质好,有特长的康复病人选送到康复基地.在那里负责生活管理、环境保洁、农田耕作、畜牧养殖、果园、菜园、林地管理、制酒等多项工作,并辅以多种娱乐活动.结果:康复基地的建立,不但改善了病人的精神状态,同时使病人的脑力和体力得到了锻炼,延缓衰退,减少了疾病的复发.康复基地的建立,实现了产品自足、创收、节余、扩大再生产,改善疗养环境,为国家节省大量资金.结论:建立康复基地可以加快病人痊愈的进程,调动病人参与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建立康复基地可以解决床位短缺问题,同时解决精神病人康复后的再就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为社会创造财富,为国家减轻经济负担.
作者:王艳萍;袁春媛 刊期: 200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二重辨证施治对强迫症含强迫思想和强迫行为者的疗效,及其在开放式心理病房的适应情况.方法:将52例强迫症含强迫思想和强迫行为者按随机的原则在开放式心理病房分为研究组(27例)和对照组(25例).研究组用二重辨证施治,对照组用认知疗法结合氯丙咪嗪、氟西汀等.研究时间共5个月,头2个月为积极治疗期,后3个月为自由治疗期.采用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x2检验,t检验.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积极治疗期末痊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94,P<0.005),自由治疗期末痊愈差异有更大的统计学意义(x2=26.64,P<0.005).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总分,两组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56,P>0.2);积极治疗期末,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24,P<0.001):自由治疗期末,两组差异有更大的统计学意义(t=12.66,P<0.001).结论:二重辨证施治对强迫症含强迫思想和强迫行为者有普遍卓越的痊愈功效和痊愈巩固功效,应积极推广.开放式心理病房可作为强迫症含强迫思想和强迫行为者二重辨证施治的医疗平台.
作者:陈光敏;林举达;胡连新;许甘霖;陆兰;林桂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本文重温了Schneider精神分裂症的一级症状和CROW的Ⅰ型的Ⅱ型精神分裂症理论的临床重要意义.概述了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及心境稳定剂的作用和常用抗精神病药物的使用途径,起始前剂量及治疗剂量.综述了幻听的病理机制及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的进展及艺术疗法,音乐心理学的介入.有关精神外科的新进展和关于精神分裂症重新命名的讨论.
作者:魏琛;周用桓 刊期: 200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