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勇;余少雄;彭胜林
目的 了解海南地区百岁老人的居家安全环境现状,为百岁老人的健康教育及疾病预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问卷和居家环境安全评估量表于2016年6月10日至2016年7月31日对80户家庭80位百岁老人的居家环境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海南地区百岁老人的居家安全环境总体得分为(36.16±17.74)分,各维度得分均较低.在整体环境方面,非常杂乱者得分为(11.83±6.82)分,低于较杂乱者的(17.89±9.31)分、一般者的(19.14±7.65)分和较整洁者的(27.80±7.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浴室环境方面,独居者得分为(3.50±2.56)分,低于四代同堂者的(7.63±4.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均居住面积≤20 m2者得分为(4.95±3.82)分,低于人均居住面积50~100 m2者的(9.38±4.9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海南地区百岁老人的居家安全环境并不理想,应积极采取健康宣教、改善居住环境、引入社会资源等措施,以改善海南地区百岁老人居家安全环境,提高百岁老人的健康水平.
作者:卢金梅;郭俊艳;孙婷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管理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饶平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生成器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取高血压脑出血单元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动态监测TNF-α以调整个体化治疗方案,术后连续观察4周.酶联免疫法检测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7 d的TNF-α血清浓度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与体征,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脑出血评分进行总体疗效评价;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7 d血清TNF-α浓度水平;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总时长.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GCS评分为(11.36±2.1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4±1.42)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患者术后7 d TNF-α浓度为(79.34±21.65)pg/mL,显著高于观察组的(39.28±12.09)pg/m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6.82±5.4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1.96±6.3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动态监测TNF-α有助于适时调整个体化治疗方案,其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还可以缩短病程,因而适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管理.
作者:沈阳;林少鹏;詹锡康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灯盏花乙素为灯盏细辛活性成分之一,其具有抗炎、抗氧化、抗血小板聚集和改善循环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本文对灯盏花乙素药理作用及主要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作者:范娅丹;韩江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五味消毒饮加味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我院皮肤科门诊确诊为面部脂溢性皮炎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面部皮疹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五味消毒饮加味,水煎口服,每日1剂,分3次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的临床症状积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停药2个月后两组的复发率.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分别为(11.35±2.21)分和(12.08±2.66)分,治疗两周后,分别降低至(3.62±1.56)分和(1.63.±0.85)分,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比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高于对照组的8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复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未见异常.停药2个月后,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6.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五味消毒饮加味联合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脂溢性皮炎安全有效,且复发率低.
作者:张丽;赵静;陈启红;曾同祥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大脑中动脉M1段的解剖结构及其穿支的开口位置,为该段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选取24例头颅标本作为解剖组,经双侧翼点入路进行解剖,观察大脑中动脉M1段的解剖结构及其穿支;同时选取张家口市第一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期间45例无明确脑部血管病变患者的脑血管CT血管造影(CTA)资料作为CTA组,观察大脑中动脉M1段的影像解剖及穿支开口位置.结果 解剖组及CTA组所测量大脑中动脉M1段的长度、管径分别为(12.44±1.74)mm、(3.00±0.23)mm和(10.13±2.42)mm、(2.23±0.25)mm,两组测量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TA组显示男性大脑中动脉M1段管径平均值为(2.31±0.24)mm,大于女性组的(2.15±0.24)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脑中动脉M1段的解剖与CTA影像解剖对照有助于该段血管病变介入治疗时支架类型和支架置入部位的选择,对防止介入术后中央支供血区域缺血的发生具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作者:赵立辉;左玉强;马利才;邸飞;吴永东;王立忠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胸腹腔镜下行Ivor-Lewis术式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两组.Ivor-Lewis组50例于胸腹腔镜下经胸、腹两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并胃代食管右胸内吻合术,同期McKeown组42例于胸腹腔镜下经胸、腹、颈三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并胃代食管颈部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复发转移情况及生存率.结果 Ivor-Lewis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292.5±36.7)min,短于McKeown组的(326.4±55.1)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vor-Lewis组患者的住院费用为(85172.3±20338.4)元,高于McKeown组的(70838.1±21153.0)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vor-Lewis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8.0%,低于McKeown组的4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Ivor-Lewis组3例出现转移,5例死亡,一年生存率为90.0%;McKeown组2例出现转移,3例死亡,一年生存率为92.9%,两组患者的转移率和一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vor-Lewis术式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淋巴癌清扫彻底、分期明确,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率均优于McKeown术,但手术费用相对略高,总体上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作者:孙勇攀;梅宏;许川;唐洪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消化道间质瘤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100例消化道间质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手术方式及肿瘤良恶性等临床资料.对手术标本及穿刺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检查.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终止时间为患者死亡或随访满3年,采用Cox回归分析观察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患者以年龄<60岁,肿瘤大径5~10 cm者多见,发病部位以胃及小肠多见,肿瘤性质以恶性多见,主要采取局部切除治疗.病理特征以无出血坏死比例高,细胞类型以梭形细胞为主,轻度异型性,瘤细胞丰富,核分裂数>5/50 HPF多见.1年存活率为90%,复发率为12%,3年存活率为70%,复发率为28%.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手术方式、肿瘤性质、核分裂数、细胞类型、瘤细胞异型性是影响消化道间质瘤预后的重要因素.结论 消化道间质瘤具有自身的临床病理特征,其中肿瘤大小、手术方式、肿瘤性质、核分裂数、细胞类型、瘤细胞异型性是影响消化道间质瘤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吴红梅;马蓉;王欣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不同给药方式对鼻-鼻窦炎患者鼻部症状及血清皮质醇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喉科进行治疗的急性鼻-鼻窦炎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吸入组和鼻喷组,每组60例.吸入组患者接受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鼻喷组患者接受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以7d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一个疗程后鼻部症状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皮质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鼻塞、流涕、嗅觉缺失、面部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鼻喷组、吸入组患者鼻塞[(5.72±1.22)分vs(3.36±1.28)分]、流涕[(5.43±1.07)分vs(2.34±0.61)分]、嗅觉缺失[(4.71±0.83)分vs(2.35±0.98)分]、面部痛症[(5.24±0.74)分vs(3.63±0.61)分]状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吸入组患者改善程度明显大于鼻喷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皮质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皮质醇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但吸入组患者血清皮质醇(15.3±1.8)μg/dL下降程度明显大于鼻喷组(17.7±2.3)μg/d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恶心呕吐、头晕头痛发生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吸入组患者皮肤瘙痒红肿(11.67%、3.33%)、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鼻喷组(5.00、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鼻喷治疗相比,急性鼻-鼻窦炎病患者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但对血清皮质醇水平影响较大,不良反应较多,临床选用应谨慎.
作者:易春曦;罗花南;权博源;陈洪志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肺癌发病风险与血沉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我院肿瘤科收治的96例初诊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患者为肺癌组,另选择同期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8例慢性呼吸道疾病(GARD)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当天均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于第二天早晨,空腹采集肘静脉血液样本,检测ESR、CRP水平以及肿瘤标记物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以及癌胚抗原(CEA)的水平,观察不同分期、分型的肺癌患者ESR与CRP水平,分析ESR、CRP水平与肺癌患者体内肿瘤标记物含量之间相关性,分析肺癌患病风险与ESR、血清CRP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肺癌组患者ESR、CRP水平分别为(40.01±30.92)mm/h、[14.69(8.01~36.78)]m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3.45±15.28)mm/h、[8.51(4.00~13.19)]mg/L,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肺癌Ⅰ~Ⅲ期组与肺癌Ⅳ期组患者ESR、CRP水平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肺癌分型患者体内ESR与CRP水平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相关分析,ESR与CRP之间呈正相关(r=0.55,P<0.001),ESR与CA125呈正相关(r=0.34,P<0.001),CRP与CA125也呈正相关(r=0.31,P<0.001);调整年龄、性别和吸烟状况等因素后,机体CRP水平含量与肺癌患病风险呈明显相关,而肺癌患病风险与机体ESR、CA199、CA125以及CEA水平则无关.结论 血清中CRP水平与临床肺癌发生风险呈明显的正向相关,在肺癌高风险人群的筛查中具有较高的、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姜天华;胡萍;张千仕;徐峰;赵黎;王星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佐治支原体肺炎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儿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82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儿予常规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儿则联合应用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2.56±0.69)d、(5.83±0.77)d、(7.69±1.00)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3.59±1.24)d、(6.86±1.66)d、(8.42±1.4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CRP、TNF-α及IL-6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上述指标观察组降低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佐治小儿支原体肺炎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平衡快速缓解临床症状、缩短病程,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罗有同;孔小娣;林泽州;曾志明;张意忠;陈介木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加强导管管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非计划性拔管防治作用.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广东省中医院重症医学科4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卒中单元内科治疗.护理方面,对照组按照卒中单元特殊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导管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对非计划性拔管防治作用的总体效果、气管插管导管深度改变值、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3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为21.74%,明显高于观察组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气管插管导管深度改变平均值为(1.63±0.54)cm,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20±0.7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和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2.10±4.25)d和(16.72±5.31)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4.97±5.28)d和(20.68±5.7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效导管护理对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综合疗效具有显著支持作用,其可以减少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对气管插管导管深度改变有显著的减少作用,因而可以缩短病程,具有防治效果.
作者:董丽秀;黎汉湛;黄美燕;单海茹 刊期: 2017年第04期
血小板以往被认为在维持血管壁完整性和出凝血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血小板在炎症中也起重要作用.受到炎症因子刺激后,血小板被激活后会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参与宿主抗感染防御过程.本文就近年来血小板在炎症过程中所起作用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陈珵;徐侃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患者腹腔镜术后Trocar部位疝(TSH)发生的原因、类型、诊治方法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收治的12例腹腔镜术后TSH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为早发型TSH,采用疝内容物还纳单纯修补术治疗;4例为迟发型TSH,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术后均恢复良好出院.结论 TSH发生因素复杂,老年女性患者为高危人群,临床上以早发型和迟发型多见,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手术结束时全层关闭Trocar部位切口是有效的预防方法.
作者:何涛;崔洁;李军;周海宁;李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本院中老年体检者的心血管疾病(CVD)状况,探讨社会经济地位(SES)与CVD的关系.方法 2011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本院10073名>40岁的中老年体检者进行问卷调查,构建SES复合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SES因子(职业、文化程度、收入)及SES复合指标与CVD[高血压、冠心病(CHD)和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 调整年龄后,SES是CVD患病的独立预测因素.对于男性而言,与无业者相比,其他职业高血压、CVD的患病风险增高;对于女性而言,其他职业高血压、CHD、CVD的患病风险降低.当文化程度增高时,男性高血压和CVD的风险增高,但CHD和脑卒中的风险降低,女性的高血压、CHD、脑卒中和CVD的风险均降低.随着个人年收入的增高,男性与女性的高血压、CHD、脑卒中和CVD的风险均增高.SES复合指标为中级和高级的男性与女性的CVD总的风险均增高,OR值分别为:男性中级1.17,95%CI:(1.06~1.29),高级1.33,95%CI:(1.11~1.59);女性中级1.14,95%CI:(0.99~1.31),1.27,95%CI:(1.00~1.61),其中脑卒中的风险降低.结论 不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的心血管疾病患病风险不同,高SES有更高的CVD患病风险.
作者:陈进星;周斌;刘斌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在重度心衰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住院部收治的68例重度心衰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静脉推注呋塞米,观察组采用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疗程5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主要临床症状、体征缓解情况及心衰指标、超声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15.8±7.9)mmHg/(68.5±4.2)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3.2±8.2)mmHg/(65.1±7.5)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气促缓解时间、水肿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12±0.25)d、(3.22±0.15)d、(4.21±0.23)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38±0.56)d、(6.38±0.81)d、(8.29±0.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N末端B型利钠肽原(NP-pro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分别为(158.2±80.2)pg/mL、(60.5±1.8)mm,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5.5±91.4)pg/mL、(63.8±2.1)mm,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35.5±2.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0±2.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大剂量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治疗重度心衰临床效果优于常规剂量静脉推注,心衰改善明显,对患者血压影响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志敏;张飚;李作卿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同期推量放射和全脑照射+三维适形放射序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影响预后的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行同期推量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76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全脑照射+三维适形放射序贯治疗患者76例为对照组,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72.4%(55/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4.7%(34/7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4.5%、31.6%、11.8%,均高于对照组的34.2%、19.7%、5.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肿瘤体积、原发病灶和转移情况、放疗方法是影响预后的因素(P<0.05).结论 同期推量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能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肿瘤体积、原发病灶和转移情况、放疗方法是影响预后的因素.
作者:刘刚;张秀亮;张亚男;刘金艳;刘希光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保菌Ⅰ类整合子与插入序列共同区1(ISCR1)的分布情况.方法 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共收集我院12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和89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法扩增Ⅰ类整合酶、Ⅰ类整合子基因盒、ISCR1、ISCR1可变区.Ⅰ类整合基因盒和ISCR1可变区的PCR产物分别用HinfⅠ、RasⅠ进行酶切,相同类型酶切图谱的PCR产物随机挑取一例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在GenBank中用BlastN进行核酸序列同源性搜索.结果 在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79例Ⅰ类整合酶,67例Ⅰ类整合子基因盒阳性,含有6种类型;59例ISCR1阳性,其中9例ISCR1可变区阳性.在89株多重耐药铜绿中,检出41例Ⅰ类整合酶,36例Ⅰ类整合子基因盒阳性,含有10种类型;9例ISCR1阳性,其中4例ISCR1可变区阳性.有8株鲍曼不动杆菌和2株铜绿假单胞菌同时携带Ⅰ类整合子和ISCR1可变区结构.结论 在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中,Ⅰ类整合子和ISCR1分布较广.
作者:吴奎海;伍启康;李炜煊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治疗睑板腺异常相关干眼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眼科门诊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67例(67眼)睑板腺异常相关干眼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34眼)给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治疗,对照组33例(33眼)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均治疗1个月.治疗前、治疗2周、4周评估两组干眼症状,疗程结束后行眼睑检查,比较两组患者的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及睑板腺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2周、4周时的症状评分分别为(8.3±1.5)分、(5.7±0.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9±2.6)分、(11.4±1.8)分(P<0.05);疗程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BUT由治疗前的(3.21±0.48)s延长到(7.62±1.57)s,角膜荧光染色评分由治疗前的(4.12±0.9)分降为(1.78±1.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UT由治疗前的(3.26±0.52)s延长到(5.49±1.2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UT和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5.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可明显促进损伤角膜上皮修复,从而提高泪膜破裂时间,改善干眼症状,但对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不明显,需配合其他药物治疗.
作者:刘锦魁;唐健青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1(IGF-1)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SAP组、高剂量IGF-1组和低剂量IGF-1组,每组6只.采用改良的Aho法制作SAP模型,在造模6 h后处死大鼠,收集胰腺组织、外周血和腹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IL-1β、IL-6)表达.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胰腺组织(TLR-4、MAPK p38、NF-κB p65)mRNA转录水平及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SAP组大鼠腹水量、转氨酶、血清及腹水淀粉酶和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IGF-1干预后,大鼠腹水量、转氨酶、血清及腹水淀粉酶、IL-1β和IL-6较SAP组明显下降,且随IGF-1剂量的增加,大鼠腹水量、转氨酶、血清及腹水淀粉酶、IL-1β和IL-6下降更加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GF-1能有效减轻SAP大鼠胰腺炎的病情.
作者:王力波;杨志文;王静;翁成钊;徐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急性胰腺炎(AP)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深圳市光明新区中心医院诊治的15例DKA合并A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将其纳入观察组,随机选择同期未合并AP的DKA患者15例纳入对照组,记录观察组患者的转归,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的血生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有14例终治愈出院;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血、尿淀粉酶及甘油三酯分别为(502.6±140.1)U/L、(1297.8±380.2)U/L、(9.2±3.1)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5.2±101.3)U/L、(724.3±230.6)U/L、(4.1±1.8)mmol/L,pH值为(7.12±0.0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23±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KA合并AP时其血甘油三酯及淀粉酶升高更加明显,血pH值更低.
作者:姚群英;林建园;钟远慎;黄艳;高朝腾;余宗洋 刊期: 2017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