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敏锋;吴丽琼;王海霞
目的 探讨中药外敷联合口服美洛昔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96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观察组在口服美洛昔康的同时患处使用中药外敷.连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OMAC评分(疼痛评分、日常活动评分、关节僵硬评分、综合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WOMAC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中RF、ESR、CRP水平、炎性因子IL-6、IL-1β、TNF-α以及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G、IgM、IgA的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P<0.05),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外敷联合美洛昔康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其疗效明显优于单独口服美洛昔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阮锋;李贺伟;刘平;龚艳琳;刘佳丽;马琴;周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比较在基层医院应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铁场镇卫生院普外科收治的78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39)和对照组(n=39),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应用腹腔镜下阑尾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2.7±4.5)h、(21.8±6.4)h、(4.3±1.5)分和(5.4±2.3)d,均明显少于对照组的(24.1±6.7)h、(34.2±7.8)h、(6.2±2.6)分和(9.4±4.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以及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王辉华;梁晓宇;邹永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经左右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疗效以及两者之间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术的5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路分为左侧桡动脉100例及右侧桡动脉组40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手术相关指标、导管到位所需时间、并发症种类及发生率.结果 右侧桡动脉组患者的成功率为96.25%,左侧桡动脉组成功率为95.00%,两组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及对比剂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桡动脉组导管到位时间比右侧组患者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种类主要为导管打结、血管痉挛、局部血肿等,右侧桡动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24.5%)明显高于左侧桡动脉(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左侧桡动脉冠脉造影及右侧桡动脉冠脉造影均有很高的成功率,并且两侧入路的手术相关指标不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左侧入路导管造影到位时间更短,同时左侧桡动脉冠脉造影术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马小林;刘冰;丁文龙;伍超;龚天奎;方存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精细化管理在胸腹联体婴儿分离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精细化管理的方法对胸腹联体婴儿分离手术配合进行统筹安排,包括组建专项护理小组、分配人员、准备物资、设计空间布局、逐个解决手术护理难点,从术前筹备、术中配合、术后转运的环节上详细设计规划并进行场景模拟,制定个性化手术护理方案.结果 手术顺利完成,两患儿均存活,术中无低体温现象,各项指征平稳.术后复苏时间短,呼吸、反射状态良好.结论 精细化管理对个案手术护理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了思考方向和要求,使该例手术的护理选择了佳的方案,为手术安全及顺利开展提供保障.
作者:柯雅娟;廖敏;符虹清;甘立华;蔡淑琼;卢素文;周淑萍;蔡秋;张茜;郑秋梅;王彩铭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创伤在造成机体原发损伤的同时,诱发炎症反应,对机体产生继发性损伤.炎症小体通过影响促炎细胞因子的裂解及其成熟、释放来调节炎症反应.NLRP3炎症小体能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1(Caspase-1),并引起白细胞介素(IL-1β、IL-18)等促炎细胞因子的分泌,参与机体抵抗病原体的免疫应答.本文就NLRP3炎症小体在创伤诱发的炎症反应中的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李冬冬;周敏杰;朱晓光;仲伟喜;封启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郑氏外用熏洗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并发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在四川省骨科医院住院及门诊治疗的桡骨远端骨折并发RSD的患者共46例,按随机化分组原则,将纳入研究的46例桡骨远端骨折并发RSD患者按进入研究的时间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给予郑氏外用熏洗药加功能锻炼,对照组给予相同时间及频次温水浸泡加功能锻炼,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经4周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临床疗效评价、VAS疼痛评分、Cooney腕关节综合评分等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的临床显效率为86.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3%,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ooney腕关节综合评分分值提高明显,观察组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经握力、腕关节屈伸、前臂旋转活动度方面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郑氏熏洗药以其独特的中药外用配方,能明显改善桡骨远端骨折并发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症状,改善手腕部功能,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程亚博;杨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了解医院鲍曼不动杆菌(Aba)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动态监测其耐药性发展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院内感染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细菌鉴定仪对2013年1月至2016年9月我院临床分离的Aba进行鉴定,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分析Aba的分布情况、耐药率及变化趋势.结果 824株Aba以痰标本检出率高,ICU为主要高发科室(300株).Aba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维持在较低水平,耐药率为9.3%~18.4%,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维持在较高水平,耐药率为52.1%~75.3%;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呈逐年增加趋势.ICU科分离出的Aba对抗菌药物4年总体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ICU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U科对头孢噻肟、庆大霉素、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哌拉西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较高(80.0%以上).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2015年的检出率高为53.1%,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分别为6.3%、9.6%、12.5%、17.1%.结论 我院鲍曼不动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多重耐药和泛耐药日益增多,应严格参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并加强医院感染管理.
作者:符婷;林文科;杨进军;雷谢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62例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随访6个月时的治疗依从性和6 min步行距离.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2%,较对照组的70.97%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率为87.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52%,观察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为(505.23±54.84)m,明显长于对照组的(447.31±43.75)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扩张型心肌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从而改善近期预后.
作者:曾柏华;曾珍;余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内一科于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间收治的AECOPD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3)与对照组(n=43),对照组患者予抗感染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颗粒治疗,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CRP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0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清CRP水平为(8.69±3.94)mg/L、(14.28±5.86)mg/L,明显低于治疗前的(21.52±8.33)mg/L、(20.65±7.26)mg/L,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乙酰半胱氨酸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可降低血清CRP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宁晶娜;吴艳玲;欧阳卿 刊期: 2017年第09期
本文简要回顾神经功能重建系统与运动意念(运动想象)两项技术,重点介绍这两项技术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现状及进展.探讨神经功能重建系统和运动意念的结合应用是否会提高脑卒中早期患者康复治疗有效率,同时为完善理疗方面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作者:史静;王晶;石梦丹;冯丹彦;李勇健;王珊珊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RNA恒温扩增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2016年5~7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200例患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咽拭子,分别用RNA恒温扩增法和PCR荧光探针法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分别计算两种检测方法的检出率,根据公式计算灵敏度和特异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NA恒温扩增法检出肺炎支原体17例,检出率为8.5%,PCR荧光探针法检出肺炎支原体18例,检出率为9.0%,两种方法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A恒温扩增法与PCR荧光探针法相比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99.5%.结论 RNA恒温扩增法与PCR荧光探针法检出率相当,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以作为一种新的方法用于肺炎支原体临床检测.
作者:周杰;张莉;张鲍虎;黄伟忠;徐康立;张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肥胖是一种世界性流行病,目前有效的肥胖症治疗方式是减重手术.精准腹腔镜胃袖套状切除术(precise 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PLSG)具有减重效果明显、操作相对简单、并发症少,不改变胃肠道的生理状态、不干扰食物的正常消化与吸收过程等特点,拥有创伤侵袭小、大脏器保护、低医疗耗费等优点[1-3],已成为腹腔镜治疗肥胖症受欢迎的术式.
作者:谭丹华;黄韦歆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是及时治疗的前提,FibroScan等无创性诊断技术的出现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新方法,值得广泛推广应用.抗肝纤维化治疗方面,中医药已成为目前及今后研究的热点,而中西药联合治疗是今后开展抗肝纤维化研究的方向和重要任务之一.现就近十年来,肝纤维化的中西医结合诊治进展情况作一综述.
作者:程亚伟;杨华;杨永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部位及密度对下腰部位疼痛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脊柱骨科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的106例(114个骨折椎体)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为<70岁组(26例)、70~79岁组(58例)和>80岁组(22例),平均随访时间2.1年.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记录PKP术后疼痛发生率,骨密度(BMD)和T值进行测定,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对患者术后下腰部疼痛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106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中单一骨折98例,2个椎体骨折8例;三个年龄组患者的骨密度、T值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任意两年龄组的骨密度、T值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KP术后,下腰部疼痛发生率为18.9%(20/106);三个年龄组患者下腰痛发生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上升,任意两年龄组的下腰痛发生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年龄组患者随着骨密度和T值的下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呈现上升的趋势.骨折部位距离下腰部位越近则疼痛发生率越高.结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体骨折患者PKP术后有16.0%的患者发生下腰痛,椎体骨折部位及骨密度与下腰痛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刘强;马建国;靳雷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8月期间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68例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择同期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30例健康老年人纳入对照组;评估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将其分别纳入重度缺损组(n=25),中度缺损组(n=28)及轻度缺损组(n=15),并根据患者治疗28 d时的NDS情况将患者分别纳入预后不佳组(n=19)与预后良好组(n=49);比较不同组别受检者NDS及血清hs-CRP水平.结果 血清hs-CRP水平在对照组、轻度缺损组、中度缺损组及重度缺损组患者分别为(2.56±1.08)mg/L、(6.14±2.19)mg/L、(8.79±2.46)mg/L、(12.13±3.71)mg/L,其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S评分在轻度缺损组、中度缺损组及重度缺损组患者中分别为(12.56±4.68)分、(19.65±6.35)分、(32.47±12.89)分,其水平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佳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为(13.01±3.94)mg/L,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的(9.28±2.8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可以作为反映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客观指标.
作者:巫伟忠;邓永辉;黄仕春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观察大蒜素联合奥美拉唑疗法治疗幽门螺旋杆菌(Hp)相关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幽门螺旋杆菌相关胃炎患者均来自我院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门诊或住院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2例,观察组予以大蒜素+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予以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奥美拉唑治疗,疗程均为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p根除率、服药期间不良临床症状发生率,以及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Hp再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Hp根除率为83.3%,对照组为86.5%,两组患者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期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头晕头痛、腹泻、便秘不良临床症状发生率分别为5.0%、8.3%、0、8.3%、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38.5%、19.2%、42.3%、36.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后3个月和6个月Hp再感染率分别为4.0%、16.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8%、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蒜素联合奥美拉唑疗法治疗Hp相关胃炎疗效显著,且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小,Hp再感染率低.
作者:王博;汪彤;熊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及合适剂量.方法 选择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10月择期行四肢骨折手术患儿60例,按手术时间分为右美托咪定低剂量(1μg/kg)+舒芬太尼组(D1组)、右美托咪定中剂量(1.5μg/kg)+舒芬太尼组(D2组)、右美托咪定高剂量(2μg/kg)+舒芬太尼组(D3组)、舒芬太尼组(S组),每组15例.观察并记录术后4 h、8 h、12 h、24 h、48 h 5个时间点患儿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镇痛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D1、D2、D3组患者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明显低于S组,D2、D3组在术后8 h VAS评分明显低于D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段D2、D3组与D1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2、D3组患者的PCA按压次数在术后0~24 h明显少于S组,其中在4~12 h按压次数明显少于D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CA期间未出现皮肤骚痒、心动过缓及呼吸抑制,其中S组有2例(13.3%)出现恶心,无呕吐;D3组有1例(6.67%)出现过度镇静.结论 1.5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舒芬太尼用于小儿术后静脉镇痛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比单用舒芬太尼效果更佳,副反应更少.
作者:郭能起;吴论;黄莉;赵汝运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麻醉前保温干预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低体温与寒战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1~6月期间收治的9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予常规棉被覆盖保温,观察组在麻醉前采用冲气式保温毯预保温,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及手术期间体温和术后寒战发生率.结果 麻醉1 h后及手术结束时,观察组患者的中心温度分别为(36.08±0.85)°、(36.28±0.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01±1.02)°、(35.97±0.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寒战发生率为15.5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前保温干预对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围术期低体温与寒战具有确切的效果.
作者:吕倩茹;聂玲;罗晓敏;曲青 刊期: 2017年第09期
肠系膜血管疾病主要指肠系膜血管阻塞、狭窄或供血不足引起的肠壁营养障碍或运动障碍,从而导致缺血性肠病的发生,目前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临床上缺乏及时有效的诊断.肠系膜动脉有丰富的侧支循环,即使其中某支动脉出现慢性闭塞,其侧支血管亦有较强的代偿能力以维持正常血供.当血管狭窄闭塞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一般多以肠系膜上动脉病变多见,而肠系膜下动脉狭窄闭塞很少会引起缺血性肠病的发生[1].现报道一例经肠系膜下动脉成形术治疗因肠系膜下动脉狭窄所致的缺血性肠病的案例.
作者:冯星辉;许卫国;彭秀斌 刊期: 2017年第09期
目的 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内膜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诊治的76例临床怀疑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病理检查作为诊断的金标准,比较经阴道超声、经腹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76例患者中有69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病变,其中子宫内膜增生36例,子宫内膜息肉17例,黏膜下肌瘤12例,子宫内膜癌4例;经阴道超声对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及子宫内膜病变总体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7%、75.0%、85.5%,均明显高于经腹超声的72.2%、25.0%、6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率明显高于经腹超声,是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作者:曹德红;刘艳红;赖丽娥 刊期: 2017年第0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