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质网应激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

曹洁;姚隆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胰岛素抵抗, 脂质代谢, 氧化应激, 凋亡
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是目前临床上为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其病因及发病机制相当复杂,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内质网应激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相关.内质网应激是一种生理反应,反映的是细胞对应激进行抵抗的现象,但是,过度的应激能够损害细胞.本文叙述了内质网应激与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肝细胞凋亡等四部分内容,并提及了炎性反应,主要阐述内质网应激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的作用.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介入术前预防性输注血小板阈值探讨

    目的 探讨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介入术前血小板输注的阈值及输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期间因肝癌介入术预防性输注血小板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阈值[(10~20)×109/L(A组)、(20~30)×109/L(B组)、(30~40)×109/L(C组)、(40~50)×109/L(D组)]四组患者输注不同剂量血小板(1 U、2 U)后介入术后的血小板(PLT)计数、凝血功能、肝功能的差异.结果 不同输注阈值的患者输注1 U血小板后术后1 d和3 d的PLT计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功能中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纤维蛋白原(FIG)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阈值的患者输注2 U血小板后术后1 d、3 d PLT计数和PTA、I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 d PT、APTT、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 PT、FIG、TT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相同阈值输注2U血小板后术后1d、3dPLT计数比输注1U血小板的患者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和INR仅在阈值为(10-20)×109/L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硬化并发肝癌患者介入术前预防性输注血小板阈值建议是<20×109/L,且输注量为2 U;当输注阈值>20×109/L时输注1 U或者不输注.

    作者:王淑英;闫梦迪;车洪智;张杨丽;毕盛;叶艳菲;刘志国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解剖钢板治疗复杂型胫骨中下段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 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解剖钢板治疗复杂型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复杂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9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以及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的优良率分别为86.7%、91.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85.5±15.2)min vs(94.5±14.9)min、(7.1±3.0)d vs(9.3±3.4)d、(3.1±1.5)个月vs(4.2±1.6)个月、(32.6±3.7)d vs(41.2±4.6)d],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180.5±37.8)mL vs(250.3±44.5)mL],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相近,但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上的优势更明显,患者功能恢复更快,并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韩艳久;刘向阳;刘勇;熊蠡茗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超声引导下经皮激光消融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激光消融术(PLA)对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唐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84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行传统甲状腺次全切除术,观察组行超声引导下PLA.检测并比较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甲状腺激素及炎症因子水平,并统计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3.17±6.11)min vs(64.32±15.18)min]、术中出血量[(12.54±2.35)mL vs(57.04±15.51)mL]、住院时间[(1.63±0.94)d vs(4.12±1.28)d]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17.43±2.65)pmol/L vs(15.23±2.85)pmol/L]、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水平[(5.12±0.97)mmol/L vs(4.16±0.65)mmol/L]、TSH水平[(2.63±1.57)mIU/L vs(3.45±1.13)mIU/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FT4水平[(18.22±1.83)pmol/L vs(16.89±2.86)pmol/L]、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2.06±1.45)mIU/L vs(2.89±1.23)mIU/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TNF-α水平[(42.65±6.03)ng/L vs(52.82±9.16)ng/L]、IL-6水平[(4.72±1.67)ng/L vs(13.24±4.86)ng/L]、CRP水平[(0.77±0.22)mg/L vs(10.17±2.23)mg/L]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PLA对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创伤小,甲状腺功能影响小,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生活质量高.

    作者:刘景萍;胡健;宋倩;刘晓璐;郑薇薇;王谦;周宇薇;胡万宁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近端胃癌腹腔镜与开腹全胃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和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治疗近端进展期胃癌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6月于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192例近端进展期胃癌患者(腹腔镜组)与行开腹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224例近端进展期胃癌患者(开腹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手术后并发症、死亡率、手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 与开腹组比较,腹腔镜组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长,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更短,住院费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尤其是肺部感染/肺不张、急性肺栓塞、急性心肌梗塞等发生率及死亡率较开腹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近端进展期胃癌患者行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手术创伤小、患者痛苦较小、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但手术时间明显长以及体位、气腹等原因,对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影响较大,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机会也较高.

    作者:张桂英;陈小春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MMP2作用的研究

    目的 观察家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股骨头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探讨MMP2在股骨头坏死中的作用.方法 将12只家兔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6只.模型组采用静脉注射内毒素和肌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的方法造模.对照组则应用等量的生理盐水.10周后,检测股骨头的空骨陷窝率,髓腔脂肪面积和MMP2.结果 模型组的空骨陷窝率、髓腔脂肪面积和MMP2分别为(20.26±9.83)%、(236.30±34.78)μm2和67.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2±1.05)%、(178.80±21.82)μm2和2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中MMP2的高表达与其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纪志华;贾丙申;于鹏;付昆;孟志斌;云大科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移动护士工作站数据信息共享与临床应用

    目的 解决护士工作站功能单一、操作复杂、重复记录、子系统数据不能共享,护理记录信息术语不统一,文件记录信息缺陷率高等问题.方法 制定移动护士工作站建设方案,确定移动智能终端、护士站系统功能列表、结构式护理评估量表、护理记录模板、数据共享规则等,借助医院信息系统(HIS)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对应用移动工作站后的2015年4季度、2016年1季度归档护理病历质量进行检查,与未使用移动工作站前的2015年2、3季度归档护理病历质量进行比较;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两组病历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工作站使用前后的护理病历质量,确认移动护士工作站应用效果.结果 2015年4季度、2016年1季度归档护理病历中的入院评估、疼痛评估、压疮风险评估、管道风险评估、跌倒风险评估、自理能力评估、护理记录、体温单缺陷明显低于2015年2季度、3季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输血记录缺陷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移动护士工作站数据信息可实现护士在病房观察、评估、记录同步完成,提高护士书写效率.

    作者:林桦;梁勇;陈希;俸永红;林白浪;辜文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上颌窦外提同期治疗上颌窦囊肿一例

    随着口腔种植技术的发展,原被认为是种植手术禁区的上颌后牙区目前也可进行种植手术.但是上颌窦疾病的存在,仍给手术带来一些困难,大多数学者均在寻求简便实用的方法来处理种植术区上颌窦疾病.

    作者:王秋子;徐普;陆丽英;郁豆;廖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冻融后不同时期和数目胚胎移植的临床妊娠结局比较

    目的 比较冻融后对不同时期和数目的胚胎进行移植的临床妊娠结局.方法 选取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期间进行玻璃化冷冻并复苏培养的胚胎作为研究对象,共992个移植周期,均对D3卵裂期胚胎进行玻璃化冷冻后复苏,培养1d后进行移植.根据移植胚胎数目和桑椹胚数目分为单个胚胎移植[非桑葚胚组(移植1个非桑葚胚,n=41)、桑葚胚组(移植1个桑葚胚,n=28)]和两个胚胎移植[桑葚胚M0组(移植2个非桑椹胚,n=290)、桑葚胚M1组(移植1个非桑椹胚和1个桑葚胚,n=378)、桑葚胚M2组(移植2个桑葚胚,n=255)],分析各组间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宫外孕率以及早产率.结果 单个胚胎移植时,桑葚胚组和非桑葚胚组的临床妊娠率(28.57%vs 29.27%)、流产率(5.00%vs 33.33%)、宫外孕率(0 vs 0)和早产率(12.50%vs 8.3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个胚胎移植时,随着移植桑葚胚数目的增加(桑葚胚M0组→桑葚胚M1组→桑葚胚M2组),临床妊娠率显著增加(42.41%→53.17%→66.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桑葚胚M0组、桑葚胚M1组和桑葚胚M2组的宫外孕率(2.44%vs 3.98%vs 2.37%)、流产率(11.38%vs 10.06%vs 12.94%)和早产率(19.51%vs 17.41%vs 24.2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时,选择D3胚胎解冻培养至桑葚胚期再行移植,能有效提高临床妊娠率,且不增加宫外孕、流产和早产的风险.

    作者:易艳红;董梅;黄莉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早期中频脉冲电疗干预对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便秘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中频脉冲电疗干预对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 将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2年7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80例单纯性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与观察组(在早期护理干预基础上实施中频脉冲电疗法),每组各40例.比较两组患者便秘发生情况和生活质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腹胀[(1.73±0.30)分vs(2.16±0.27)分]、自发排便[(1.28±0.46)分vs(1.93±0.31)分]、排便费力程度[(1.22±0.37)分vs(1.77±0.39)分]以及粪便形状评分[(1.61±0.39)分vs(1.99±0.36)分]均明显降低,排便时间[(15.3±4.5)min vs(23.2±4.1)min]明显缩短,便秘的发生率(10.0%vs 22.5%)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前生活质量的各项目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早期护理干预基础上及早实施中频脉冲电疗法能进一步改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便秘症状,减少便秘发生率,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黄菊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纤支镜肺泡灌洗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白介素的影响

    目的 观察纤支镜肺泡灌洗术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疗效,并探讨其对患者血清白介素(IL)-6、IL-8、IL-33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78例ARDS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及对症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定期行纤支镜肺泡灌洗术,每周1次,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1个月的存活率和呼吸机脱机率以评价疗效.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氧合指数、IL-6、IL-8、IL-33的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1个月的存活率为8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个月的脱机率为56.41%,明显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3.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氧合指数为(232.46±32.77)mm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96.48±25.3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IL-6、IL-8和IL-33水平分别为(39.73±18.26)pg/mL、(73.50±21.32)pg/mL和(182.56±49.35)pg/mL,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3.24±32.09)pg/mL、(107.68±20.17)pg/mL和(253.12±62.34)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定期行纤支镜肺泡灌洗术治疗ARDS能够提高患者1个月的存活率与脱机率,其可能通过改善患者支气管肺泡换气功能与直接抽吸减少局部炎症物质的聚集与分泌,从而起到调节机体抗炎免疫的作用.

    作者:郭敏军;黄君庭;江颖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lncRNA HOTAIR在宫颈癌组织及HeLa细胞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

    目的 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HOTAIR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方法 选取简阳市人民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收治并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47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宫颈组织中HOTAIR RNA的相对表达量;以人宫颈癌Hela细胞为研究材料,应用小RNA干扰技术下调宫颈癌Hela癌细胞HOTAIR RNA表达,分别应用CCK-8实验、Wound Healing实验检测小干扰RNA下调HOTAIR表达前后Hela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变化情况.结果 HOTAIR在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与癌旁正常宫颈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89±2.12)与(4.02±1.89),癌组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细胞相比,外源性小干扰RNA可显著敲低Hela细胞中HOTAIR的表达并影响其增殖和迁移(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癌组织中HOTAIR表达水平高于癌旁正常宫颈上皮;HOTAIR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细胞增殖和迁移等生物学功能.

    作者:叶岭;吴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吴川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于2016年1~6月期间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予氨氯地平降压治疗,观察组联合应用辛伐他汀治疗,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斑块积分、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及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FMD及血清N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分别为(1.10±0.15)mm、(3.92±1.23)分,均较治疗前的(1.33±0.27)mm、(5.91±2.02)分明显降低,且低于对照组,FMD及血清NO分别为(10.41±3.45)%、(73.62±20.93)μmol/L,均较治疗前的(7.36±2.21)%、(42.13±11.43)μmol/L明显增高,且高于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有效改善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内皮功能,稳定并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作者:李裕强;林宇彪;黄宇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诺如病毒感染研究进展

    近年来,诺如病毒(NVs)引发的公共卫生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新研究表明诺如病毒是散发性胃肠炎和各年龄段爆发性急性胃肠炎的常见病因.据WHO预计全球每年因诺如病毒感染死亡的人数约3.5万例.本文主要对诺如病毒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实验室检测方法、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的现状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谭自明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品管圈对提高皮肤病患者专科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对提高皮肤病患者专科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品管圈活动找出影响皮肤病患者专科治疗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拟定对策并实施.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皮肤病患者专科治疗依从性由活动前的73.48%提高到8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满意度由活动前的88.64%提高到96.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品管圈活动能有效提高皮肤病患者专科治疗依从性,进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杜晓;陈少秀;段德鉴;张霞;陈都红;王超;冯萍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前后血清Lp-PLA2、IMA、H-FABP水平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前后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缺血修饰白蛋白(IMA)、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7月攀枝花市第二人民医院PCI治疗的120例AMI患者作为病例组(单支病变47例、双支病变43例、三支病变30例),另选取40例同期住院心衰患者(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Lp-PLA2、IMA、H-FABP水平,并分析三种指标在AMI患者PCI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变化.结果 病例组入院24 h内的血清Lp-PLA2[(209.81±38.49)mg/L]、IMA[(89.51±18.74)U/mL]、H-FABP[(26.75±4.72)μg/L],均高于对照组[(148.26±22.74)mg/L、(45.39±10.25)U/mL、(3.21±0.69)μg/L(P<0.05)];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的AMI患者入院24 h内的血清Lp-PLA2、IMA、H-FABP水平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的血清H-FABP水平在术后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血清IMA在术后24 h升高,后逐渐降低;血清Lp-PLA2水平在术后72 h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I患者的血清Lp-PLA2、IMA、H-FABP水平升高明显,并且与冠脉病变支数有关.

    作者:罗正菊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尿沉渣定量检测白细胞及细菌总数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尿沉渣中白细胞及细菌定量计数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2~11月在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住院疑似尿路感染患者436例尿液标本作为观察组,80例我院健康体检人员尿液标本作为对照组,均留取清洁中段尿同时做细菌培养和用Cobio XS尿沉渣分析仪进行定量检测.以尿培养为金标准,制作尿沉渣白细胞及细菌定量检测诊断尿路感染的ROC曲线,利用SPSS19.0软件绘制ROC曲线,评价预测价值,并计算其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尿沉渣细菌和白细胞阳性率分别为40.14%和33.26%,对照组分别为6.25%和5.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436份尿液标本中,培养阳性118例占27.1%;以尿白细胞和细菌量作为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86、0.820,临界值分别为13个/μL(白细胞)、111个/μL(尿细菌数);Cobio XS分析白细胞筛查的灵敏度为76.3%、特异性为82.7%、阳性预测值为62.1%,阴性预测值为90.4%、假阳性率为17.3%、假阴性率为23.7%.Cobio XS分析细菌的灵敏度为84.7%、特异性为76.7%、阳性预测值为57.5%,阴性预测值为93.1%、假阳性率为23.3%、假阴性率为15.3%.结论 Cobio XS尿全自动化分析仪检测尿液中白细胞及细菌数用于临床尿路感染的诊断具有简便快速、符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但还存在一定量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仍不能替代尿培养,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多数阴性者得以筛除.

    作者:黄业亚;孙鸿高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低氧对间充质干细胞迁移及成骨分化的影响

    间充质干细胞(MSCs)由于具有来源广泛、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是骨组织工程上的重要种子细胞.MSCs在体内的生理环境及植入后都是一个低氧状态,低氧是影响MSCs迁移、成骨分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大部分研究认为低氧通过调控相关趋化因子及细胞因子等促进MSCs向低氧处迁移,涉及的相关因子包括整合素家族、基质金属蛋白酶、Rho-GTPase家族、SDF-1α/CXCR4信号、OPN/CD44信号等.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信号可促进骨形成、骨修复,然而,低氧对MSCs成骨分化的影响尚存在较大争议,低氧环境下BMP-Smads、WNT/β-catenin、Notch、Hedgehog等成骨相关通路的变化是影响MSCs成骨分化的因素之一.本文就低氧对MSCs迁移及成骨分化的影响及机制做一综述.

    作者:黄年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基层医院急诊科护理人员不良情绪状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基层医院护理人员不良情绪状态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其情绪的改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东方市中医院急诊科82名护理人员为调查对象,于2016年9月采用Zung量表对其不良情绪状态进行评估,然后比较不同年龄、护龄、文化程度、职称、社会支持程度及职业倦怠感护理人员的评估结果,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上述因素与护理人员不良情绪的关系.结果 82名基层医院护理人员的Zung量表焦虑及抑郁评分均较高,且年龄较高、护龄较长、文化程度较低、职称较低、社会支持程度较低及职业倦怠感较强的护理人员焦虑及抑郁评分明显高于年龄较低、护龄较短、文化程度较高、职称较高、社会支持程度较高及职业倦怠感较轻的护理人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护龄、文化程度、职称、社会支持程度及职业倦怠感是护理人员焦虑及抑郁情绪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基层医院护理人员不良情绪状态较为明显,且年龄、护龄、文化程度、职称、社会支持程度及职业倦怠感等均是其重要的影响因素.

    作者:钟志霞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DC-SIGN固有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进展

    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已知功能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它既可以激活初始免疫应答,又能够抑制免疫反应,这与其表达的多种模式识别受体有关,其中DC-SIGN是C型凝集素受体的主要成员,由于它在DC的细胞粘附、迁移、激活初始T细胞、引发免疫反应及参与病原体免疫逃逸等多个方面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已经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对其功能的研究可能会为某些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DC-SIGN免疫调节机制的新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王舒煜;王家凤;武玉凤;刘畅;张志民 刊期: 2017年第14期

  • 济南地区中老年人群维生素D营养状况及其与血脂的关系

    目的 了解济南地区中老年人群维生素D的营养状况,并探讨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 随机抽取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间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体检的453例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其中中年组107例,老年组346例,男性317例,女性136例.采用罗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测定中老年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VitD)水平,Beckman 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脂、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并分析25-OHVitD水平与年龄、性别、季节及血脂的关系.结果 (1)中年组人群维生素D不足占54.21%,明显高于老年组的42.77%;中年组维生素充足占6.54%,明显低于老年组的13.5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夏季,中老年人血清25-OHVitD不足占36.10%,明显低于春季的49.58%和秋季的58.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5-OH VitD水平缺乏和不足(<20 ng/mL)时,血清25-OH VitD与甘油三酯呈负相关(r=-0.350,P<0.01).结论 济南地区中老年人群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比较普遍,在夏季维生素D不足状况有改善,维生素D缺乏不足与血清甘油三脂有关.

    作者:李婷娜;董振芳;张倡誌;赵宗晨;张玥;王勇;鞠瑛 刊期: 2017年第14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