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休克指数对急诊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预后评估的临床意义

戚小男;王海涛;安兆威;倪志千

关键词:急诊, 严重脓毒症, 脓毒性休克, 休克指数
摘要:目的 探讨急症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行休克指数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7医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90例急诊严重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8 d后的转归情况分为生存组(40例)和院内死亡组(50例),计算并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以及入院后接受液体复苏治疗2 h后的休克指数(shock index,SI).结果 生存组患者的休克指数SI1及SI2分别为(1.32±0.07)、(0.96±0.04),均明显低于院内死亡组的(1.59±0.06)、(1.21±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组SI1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2.5%、17.5%,SI2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22.5%、27.5%,院内死亡组SI1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2.0%、44.0%,SI2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0.0%、78.0%,生存组SI1较SI2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但特异性低,院内死亡组SI2较SI1相比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入院后复苏2 h的休克指数相比于入院时的休克指数,能够更加准确地对急诊严重脓毒症以及脓毒性休克的预后进行判断.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带蒂睾丸鞘膜瓣覆盖在尿道下裂术后尿道裂开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应用带蒂睾丸鞘膜瓣覆盖尿道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道裂开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治疗30例尿道下裂术后尿道裂开患儿的病历资料,年龄1.5~14岁,平均3.6岁,均采用TIP术式完成尿道成形术后,根据新建尿道的大小和长度,游离合适大小的带蒂睾丸鞘膜瓣,转移覆盖新建尿道.结果 30例患儿一期治愈率为93%,均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尿瘘2例(发生率6%),6个月后经尿道瘘修补治愈.其余患儿拔尿管后排尿通畅,所有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年,阴茎外观满意,勃起正常,无疼痛,未发生尿道瘘、尿道狭窄和尿道憩室样扩张.结论 TIP术式+带蒂睾丸鞘膜瓣覆盖治疗尿道下裂术后尿道裂开疗效满意,明显减少术后尿道瘘的发生.

    作者:林海;林国雄;王玉芸;李权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冠心病患者血清RBP-4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

    目的 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93例冠心病患者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27例,稳定性心绞痛(SAP)3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P)31例;患者均于入院后24 h检测内RBP-4水平,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计算Gensini评分,采用直线相关性分析RBP-4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SAP组患者的RBP-4水平和Gensini评分为(38.46±6.53)mg/L、(37.76±9.28)分,低于UAP组的(48.14±8.29)mg/L、(63.49±11.20)分和AMI组的(62.48±10.67)mg/L、(93.15±18.08)分,而UAP组患者的RBP-4水平和Gensini评分低于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BP-4水平和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82,P=0.000).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清RBP-4水平越高,冠脉狭窄程度越重,提示RBP-4可作为临床冠脉病变诊疗的指标之一.

    作者:曹健锋;孙艳霞;李丹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颅内非典型表皮样囊肿16例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总结颅内非典型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4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术前诊断困难但术后病理提示为表皮样囊肿的16例非典型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影像学特征、术中所见、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16例表皮样囊肿均表现为处于颅内不典型位置、术前影像学特征不明显、囊内含有较多蛋白及胆固醇结晶等非典型表皮样囊肿的特征,以致术前误诊率较高.所有病例均予以手术切除,术后回访1例因病变术中残余而肿瘤复发.结论 术前对于颅内非典型部位及影像学特征不明显的病变应该考虑该诊断.术中尽量全切肿瘤及囊壁是治愈该疾病的关键,术后应进行回访.

    作者:王义彪;赵建农;陈来照;王鹏程;黄垂学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变应性因素与慢性鼻-鼻窦炎伴/不伴鼻息肉的相关性

    目的 分析变应性因素在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和不伴鼻息肉(CRSsNP)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并探讨其对CRS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海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254例CRS手术患者,其中CRSsNP 132例,CRSwNP 122例,比较两组患者在sIgE阳性率及变应性鼻炎、哮喘的患病率的差异.根据是否存在变应性因素,进一步将患者分为sIgE阳性组和IgE阴性组,对鼻窦CT Lund-MacKay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CRSsNP和CRSwNP两组患者在sIgE阳性率(44.70%vs 39.34%)、变应性鼻炎和哮喘的患病率(31.06%vs 36.89%;9.09%vs 15.57%)以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29±0.21)×109/L vs(0.35±0.32)×109/L)]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gE阳性和sIgE阴性患者鼻窦CT评分在CRSsNP组[(7.37±3.13)分vs(6.71±3.52)分]和CRSwNP组[(11.93±6.29)分vs(11.20±6.03)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SsNP和CRSwNP患者CT评分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数呈正相关(r=0.415,P<0.05;r=0.383,P<0.01).结论 变应性因素的分布在CRSsNP和CRSwNP之间无显著差异,其可能参与CRS的发病,却不影响疾病的严重程度.

    作者:郑静;魏欣;粘家斌;姜鸿彦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高血压脑出血不同手术时机与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关系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HICH)不同手术时机与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124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时机的不同将出血至手术时间<6 h者60例纳入超早期组,6~24 h者64例纳入早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以及随访3个月时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优良率、死亡率,并采用WHO生存质量评估简表(WHOQOL-BREF)评价患者生存质量.结果 超早期组与早期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分别为8.33%和6.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3个月时,超早期组与早期组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13.33%和15.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超早期组患者的GOS预后评分优良率为78.33%,明显高于早期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WHOQOL-BREF评分为(64.3±20.4)分,明显高于早期组的(53.7±18.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有手术适应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超早期手术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近期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林雄哲;蔡奋忠;宋毓鸿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盆腔动静脉瘘伴假性动脉瘤一例

    盆腔动静脉瘘临床比较少见,其主要病理特征是动脉与静脉直接相通,引起动脉血流短路所致的血流动力学异常.合并假性动脉瘤更为罕见,国内报道少见.近年,随着彩色多普勒超声及盆腔血管造影的发展,盆腔动静脉瘘的检出率有所提高.临床医生认为该病是导致阴道大出血少见但严重的重要原因而受到高度关注[1].我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左侧髂内动静脉瘘伴假性动脉瘤1例,经盆腔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

    作者:许贤照;杨天煌;林雅丽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联合雷替曲塞术中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结肠癌的疗效

    目的 研究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联合雷替曲塞术中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结肠癌的效果.方法 将2013年3月至2014年1月粤北人民医院108例进展期结肠癌按治疗方式分为两组,观察组56例行CME联合雷替曲塞术中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5例接受传统结肠癌根治术,并行区域淋巴结清扫.手术后所有患者均使用FOLFOX4化疗方案8个疗程.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腹盆腔感染发生率、切口感染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腹腔内出血发生率、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分别为8.92%、16.07%、1.78%、7.14%、12.5%,对照组分别为7.69%、19.13%、1.92%、5.76%、9.6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1年累计生存率为92.85%、3年累计生存率为71.42%,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5%、61.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E联合雷替曲塞术中动脉灌注化疗治疗进展期直肠癌安全有效,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胡志伟;赖家骏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子宫肌瘤组织信号通路分子及MMPs、IL-6、IL-10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子宫肌瘤患者信号通路分子及MMPs、IL-6、IL-10及T细胞亚群相关指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妇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患子宫肌瘤而行子宫全切除术或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68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60例因宫颈CINⅢ级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检测信号通路分子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MMP-2、MMP-7、MMP-9、IL-6、IL-10的含量,S-P法对T细胞亚群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抗氧化信号通路分子ARE、Nrf2含量分别为(79.31±15.24)、(83.53±16.4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7.35±27.17)、(173.41±20.15),增殖信号通路分子Ras、JNK、ERK含量分别为(87.36±13.75)、(92.16±15.31)、(95.47±15.03),高于对照组的(23.69±3.61)、(35.16±6.37)、(34.73±5.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中MMP-2、MMP-7、MMP-9含量分别为(35.24±3.78)、(25.74±4.63)、(38.56±4.39),均低于对照组的(84.57±17.39)、(94.75±16.57)、(85.73±17.41),观察组IL-6、IL-10水平分别为(28.96±0.68)、(16.37±6.42),低于对照组的(39.18±1.56)、(13.25±2.4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外周血CD4+、CD8+及CD4+/CD8+细胞水平分别为(39.63±9.64)%、(29.24±7.62)%、(1.32±0.18),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9.82±8.75)%、(38.72±6.21)%、(1.96±0.3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MPs、IL-6、IL-10及T细胞亚群相关指标可早期预测子宫肌瘤的发生.

    作者:卢斋;陈华;钟业超;郑小妹;陈曼玲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不同剂量泼尼松方案对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癌性疲劳、厌食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泼尼松对晚期胃肠道肿瘤患者癌性疲劳、厌食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梨园医院肿瘤科2013年3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96例晚期肿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小剂量组(20 mg/d)、大剂量组(40 mg/d)及对照组(佳姑息支持治疗),各32例.应用ESAS症状评分系统评估三组用药前及用药2周后的疲劳与厌食情况及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球蛋白等营养学指标,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三组治疗后的ESAS疲劳评分及厌食评分均下降,其中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治疗后的ESAS疲劳评分分别为(3.34±0.55)分、(3.51±0.61)分,ESAS厌食评分分别为(3.47±0.60)分、(3.52±0.73)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61±0.70)分、(4.53±0.6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与大剂量组治疗后的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前白蛋白、球蛋白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8.75%,低于大剂量组的46.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的9.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剂量泼尼松治疗晚期肿瘤可在有效缓解患者癌性疲劳及厌食症状、改善营养状态的前提下减少不良反应,安全性更高.

    作者:张书勤;马薇;魏柏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经咽鼓管注射桉柠蒎治疗放射性中耳炎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中耳炎新的治疗手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因鼻咽癌放疗后被确诊为放射性中耳炎,在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分别采用两种不同方法治疗的116例(132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取鼓膜穿刺治疗54例(65耳),经电子鼻咽喉镜下咽鼓管置管治疗62例(67耳).穿刺组为自确诊放射性中耳炎后经鼓膜穿刺抽液并注入地塞米松+桉柠蒎溶解液者,置管组为自确诊放射性中耳炎后在电子鼻咽喉镜下经咽鼓管抽液并注入地塞米松+桉柠蒎溶解液者.两组患者治疗后观察3个月、6个月并记录患者的耳闷感、语频气骨导听阈值、中耳压力峰压值改变情况.结果 穿刺组患者经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的耳闷感改善有效率分别为81.54%和82.00%,均低于咽鼓管置管组的94.03%和88.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组患者语频气骨导听阈均值经治疗3个月、6个月后分别为(30.76±4.82)dBHL和(33.72±3.97)dBHL,均高于咽鼓管置管组的(27.79±5.58)dBHL和(29.32±5.76)dBH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组患者经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的鼓室导抗图峰压值均值分别为(-160±15.0)daPa和(-175±20.0)daPa,均低于置管组的(-150±15.0)daPa、(-140±15.0)da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鼻咽喉镜下经咽鼓管置管注射桉柠蒎溶液对治疗放射性中耳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杨文飞;郑银燕;郑芸;彭韶平;廖志莹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Th1类细胞因子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

    目的 研究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Th1类细胞因子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的变化.方法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65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同时期的65名体检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受检者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Th1类细胞因子水平,比较观察组患者中不同Child-pugh分级、是否伴有脾肿大患者的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Th1类细胞因子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3+CD4+及CD4/CD8)及CD5+、血清IL-2水平分别为(57.20±5.15)%、(35.35±3.60)%、(28.98±2.81)%、(1.23±0.12)、(63.23±5.75)%及(4.31±0.41)ng/mL,均低于对照组的(64.24±5.78)%、(42.56±4.18)%、(37.35±3.95)%、(1.78±0.21)、(70.45±6.38)%及(6.20±0.63)ng/mL,其他外周血B淋巴细胞亚群指标(CD20+、CD40L+及CD5+CD19+)及Th1类细胞因子(IFN-γ、TGF-β及TNF-α)分别为(6.84±0.45)%、(9.45±0.63)%、(5.72±0.46)%、(105.64±10.72)ng/L、(276.72±34.75)pg/mL及(1.63±0.24)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3.31±0.25)%、(5.25±0.37)%、(2.43±0.22)%、(80.25±6.34)ng/L、(169.89±20.34)pg/mL及(0.83±0.13)ng/mL,且观察组中不同Child-pugh分级及是否伴有脾肿大患者的上述指标检测结果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外周血T、B淋巴细胞亚群及Th1类细胞因子在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呈现明显异常表达状态,对乙肝肝硬化患者的Child-pugh分级及脾肿大均有一定的检测价值.

    作者:何亚;李卓成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Th1/Th2免疫偏移的作用

    目的 观察蛋白激酶C抑制剂对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Th1/Th2免疫偏移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共134例,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65例和对照组69例.对照组进行单纯抗真菌治疗,观察组进行蛋白激酶C抑制剂联合抗真菌治疗.治疗前测定患者血清白介素12(IL-12)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治疗结束后7 d、14 d、1个月和3个月各随访一次,3个月后再次测定血清IL-12及IFN-γ水平,以及取阴道分泌物,采用10%氢氧化钾溶液湿片检查是否还存在假菌丝或孢子.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IL-12及IFN-γ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IL-12及IFN-γ水平比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3个月的治疗与随访结束后,观察组治愈53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93.85%,对照组治愈35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为73.9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蛋白激酶C抑制剂可明显降低念珠菌性阴道炎患者IL-12及IFN-γ水平,纠正Th1/Th2免疫偏移,可提高治愈率.

    作者:杨梅;陈桥;孙正刚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女性年龄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促排卵周期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临床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进行促排卵周期IUI治疗的422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妊娠率、抱婴率、流产率与女性年龄的关系.结果 IUI临床妊娠率为14.5%(614/4228),抱婴率为10.1%(429/4228),流产率为15.5%(95/614);按照女性年龄分为21~25岁组、26~30岁组、31~35岁组、36~38岁组、39~40岁组、>40岁组,各组临床妊娠率依次分别为16.5%(40/242)、16.8%(262/1559)、14.2%(224/1578)、13.1%(59/451)、8.9%(18/203)、5.6%(11/195);其抱婴率依次分别为10.3%(25/242)、12.2%(190/1559)、10.2%(161/1578)、8.4%(38/451)、4.9%(10/203)、2.6%(5/195);其流产率依次分别为7.5%(3/40)、14.1%(37/262)、13.4%(30/224)、25.4%(15/59)、27.8%(5/18)、45.5%(5/11);各年龄组临床妊娠率、抱婴率、流产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平均(9.4±2.0)mm,各组的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平均处理后前向运动精子数依次分别是(11.7±12.3)百万、(10.4±10.8)百万、(9.9±9.4)百万、(10.2±10.6)百万、(8.9±10.0)百万,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的不孕年限依次分别为(3.5±1.5)年、(4.3±2.1)年、(5.2±2.7)年、(6.3±3.8)年、(6.3±4.6)年、(6.2±5.2)年;IUI次数依次分别为(1.4±0.6)次、(1.5±0.8)次、(1.6±0.8)次、(1.6±0.8)次、(1.6±0.9)次、(1.7±1.2)次;直径≥14 mm卵泡个数依次分别为(2.8±2.1)个、(2.7±2.1)个、(2.5±1.9)个、(2.5±1.8)个、(2.4±1.6)个、(2.3±1.4)个;不孕年限、IUI次数、直径≥14 mm的卵泡个数总体分布不全相同,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年龄是影响AIH结局的重要因素,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特别是>40岁者应慎重选择IUI,适当减少IUI次数.

    作者:朱娟;黄元华;卢伟英;张毅;李崎;羊在家;马燕琳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内科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探讨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类型、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指导医院感染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和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ICU住院患者送检标本中分离的病原菌及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药敏结果依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标准进行判定,采用WHONET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607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2.3%(439株),革兰氏阳性球菌占21.4%(130株),真菌占6.3%(38株).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其中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占70.8%(311株),革兰氏阳性菌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284株,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菌(ESBLECOL)和肺炎克雷伯菌(ESBLKPN)占18.0%(51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占36.3%(103株),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占(MDR-PA)26.4%(75株).多重耐药革兰氏阳性球菌57株,主要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敏感率为100%.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对抗真菌药物敏感性≥80%.结论 内科ICU患者医院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且主要为非发酵革兰氏阴性杆菌和多重耐药菌.ICU应加强病原菌耐药性监测,并根据药敏结果指导合理应用抗生素.

    作者:康福新;王小智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合理情绪疗法联合运动训练对尘肺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心理学合理情绪疗法联合运动训练对尘肺患者肺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张家口市建国医院2011年1月至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男性尘肺病患者9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运动训练干预,观察组实施心理学合理情绪疗法联合运动训练干预,两组干预持续时间均为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运动训练每次训练的时间以及干预前后肺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每次呼吸训练、呼吸操以及上肢有氧训练的平均时间分别为(12.34±2.34)min、(40.66±0.66)min、(13.65±3.65)min,明显多于对照组的(5.22±4.32)min、(24.01±10.67)min、(8.32±5.5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观察组患者肺功能指标FEV1与6 min步行试验(6MWT)水平分别为(1.99±0.30)L、(380.06±23.42)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的(1.82±0.22)L、(357.39±37.74)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尘肺病患者开展心理学合理情绪疗法与运动训练相结合的干预方案,能够明显促进患者积极进行运动训练,从而大程度地发挥运动训练作用,大大提高肺部功能与运动耐力.

    作者:柳美欣;温玉萍;郝翠英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胸腺五肽辅助治疗疱疹性唇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胸腺五肽辅助治疗疱疹性唇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在武警海南边防总队医院就诊的疱疹性唇炎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胸腺五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症状和体征好转的时间,随访一年,记录患者的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疱疹结痂时间、临床愈合时间分别为(1.91±0.82)d、(3.34±1.02)d、(4.80±1.14)d,均短于对照组的(3.24±1.15)d、(5.78±1.36)d、(8.51±1.9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为27.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五肽联合抗病毒药物治疗疱疹性唇炎具有疗程短、起效快、复发率低的优点.

    作者:梁斌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南通市2012-2015年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南通市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工作的开展情况,发现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为下一步项目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析总结2012-2015年南通市梅毒母婴阻断项目月报表和梅毒阳性个案.结果 南通市住院孕产妇梅毒总检测率为99.99%,孕期梅毒检测率由2012年的91.30%上升至2015年的9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梅毒感染孕产妇治疗率为92.68%,规范治疗率为60.98%;梅毒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的用药率为87.53%;先天梅毒的平均发生率为5.79/10万,其中2012-2015年先天梅毒发生率分别为9.33/10万、8.39/10万、3.25/10万、1.74/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南通市预防梅毒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落实比例逐年提高,梅毒母婴传播率显著下降,梅毒孕妇规范治疗仍是工作的薄弱环节.

    作者:娄海琴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中年男性多发性髓石一例

    髓石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牙髓病理性钙化的产物,多由炎症或牙髓老龄化状态等因素引起,多数无症状,偶有急性牙髓炎表现、三叉神经样疼痛或偏头痛等有症状髓石报道,而健康牙无症状髓石较少.本文将报道健康成年人无症状多发性髓石一例,并就相关文献对其病因及机制进行分析.

    作者:夏玉宏;赵满;陈蕾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急性期无效的静脉溶栓脑梗死患者随访研究

    目的 评价在溶栓后24 h症状无明显改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后期能否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中获益.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6月至2016年10月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的5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4例符合24 h内有效的标准,将其余43例症状无明显改善者纳入观察组,并选择发病12 h内入院非溶栓的4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在病程90 d后观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情况、改良Rankin量表评价无残障(0~2级)受试者百分比、Barthel指数≥75分的受试者百分比.结果 在病程第90 d,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3.83±2.31)分、(4.79±1.94)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无明显残障患者分别为88.01%、69.77%,Barthel指数≥75的患者分别为83.33%、65.12%,组间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后24 h未见明显改善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 d后较未溶栓的患者有更好的预后.

    作者:邓益东;文国强;陈涛 刊期: 2017年第17期

  • 磁性精密附着体固位活动义齿在临床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磁性精密附着体固位的活动义齿应用于游离端牙列缺损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海南省人民医院口腔修复科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共36例游离端牙列缺损的患者,简单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卡环固位型活动义齿修复,实验组采用磁性精密附着体固位的活动义齿修复,观察并比较两组义齿戴入后的修复效果.结果 实验组18例患者中出现1例基牙崩瓷,其余患者的活动义齿无破损,修复的桩冠无松动脱落,基牙无根折、桩折、牙周炎和根尖周炎等,成功率为94.4%;对照组18例患者中有6例失败,成功率为66.7%.实验组患者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性精密附着体义齿应用于游离端牙列缺损可以取得较佳的修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林海书;邓旎;谢莉莉 刊期: 2017年第17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