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兰索拉唑对脑外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血清SOD、GAS和血浆胃动素的影响

赵辉;邹顺

关键词:兰索拉唑, 脑外伤, 应激性溃疡, 超氧化物歧化酶, 胃泌素, 胃动素
摘要:目的 探索兰索拉唑在脑外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中对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胃泌素(GAS)以及血浆胃动素(MTL)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78例颅脑外伤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符合手术指征者积极给予手术治疗,无手术指征患者则积极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以及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兰索拉唑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SOD、GAS、MTL水平以及颅内压力(IPC)和格拉斯哥评分(GCS)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略高于对照组的7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SOD、Nu/mL、GAS及血浆MT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OD[(89.3±14.4)Nu/mL vs(76.4±14.6)Nu/mL]均显著增高,GAS[(81.4±15.6)ng/L vs(86.6±16.2)ng/L]和MTL[(142.3±32.6)ng/L vs(167.6±33.1)ng/L]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GAS与MT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IPC[(32.4±3.8)mmHg vs(32.6±3.9)mmHg]、GCS[(4.5±2.1)分vs(4.6±2.3)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IPC分别为(16.6±3.5)mmHg和(24.4±3.7)mmHg,GCS分别为(9.1±2.3)分和(5.8±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IPC低于对照组、GC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兰索拉唑对颅脑外伤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其能够更好地提高SOD并降低GAS、MTL水平,利于颅脑外伤病情的好转.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去水淫羊藿素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研究去水淫羊藿素(ICT)对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40只SD大鼠采取随机数表法分为5组(n=8),通过夹闭一侧颈总动脉的方法构建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I/R)模型.分别于夹闭前,一次性经腹腔注射不同剂量(1.0 mg/kg、2.0 mg/kg、4.0 mg/kg)ICT;假手术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假手术组只分离不夹闭,模型组与药物组建立视网膜I/R模型.各组分别在夹闭前、缺血30 min时行视网膜电流图(ERG)、眼底照相检查以及再灌注1 h后行ERG、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再灌注6 h后获取视网膜,通过免疫印迹法检测白介素10(IL-10)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ICT治疗组能显著改善ERG的a波、b波振幅降低,使后极部视网膜缺血动脉明显扩张,并且能升高视网膜I/R损伤后视网膜组织IL-10蛋白表达水平[(1.02±0.44)vs(0.47±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T对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上调抗炎细胞因子IL-10蛋白表达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吕昊琴;吴维霖;刘艳芳;刘锦荣;刘星芳;谢佳丽;黄志华;王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肾脏组织工程研究进展

    慢性肾脏病(CKD)已成为日益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其持续进展的共同结局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透析和肾移植是目前ESRD主要替代治疗手段,但存在种种不足或受限.新兴的组织工程技术在修复、改善和重建人体病损组织或器官已取得可喜的进展,其相关技术手段也为肾脏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作者:陈玉琴;杨亦彬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联合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Ahmed青光眼阀植入及广泛视网膜光凝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至2015年10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眼科收治药物无法控制眼压的NVG患者26例26眼,先给予患眼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05 mL,于注药1周后行Ahmed青光眼阀植入术,并于术后及时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视网膜激光光凝.结果 注药后2~7 d,24眼新生血管全部消退,2眼残留少许血管;治疗前眼压38.0~59.5 mmHg,平均(48.38±9.16)mmHg,联合治疗(注药+AGV植入术+PRP)后1个月眼压(11.56±3.43)mmHg,3个月眼压(12.16±3.37)mmHg,6个月眼压(12.69±2.52)mmHg,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后佳矫正视力≥0.1者7眼,视力0.01~0.09者16眼,与治疗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作者:周林;黄素英;李芳芳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对骨关节炎患者预后及生存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膝关节置换术中髌骨置换对骨关节炎患者预后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12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共120膝)的临床资料,其中术中置换髌骨(观察组)或不置换髌骨(对照组)者各60例.术后随访2年,采用KSS膝评分与功能评分、髌骨评分(P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应用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周、3个月、6个月、1年的KSS膝评分、KSS功能评分、PS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而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术后6个月、1年的KSS功能评分分别为(80.4±13.8)分、(88.4±6.1)分、PS评分分别为(19.6±4.6)分、(24.9±4.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7.6±11.2)分、(76.3±12.4)分和(17.1±3.3)分、(18.5±2.2)分,而VAS评分[(3.3±1.1)分、(2.4±0.9)分]低于对照组[(4.3±1.3)分、(3.5±1.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两组患者的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胫骨角、髌韧带比值及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置换髌骨可明显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疼痛,而对2年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作者:王大城;巫洪波;郭汉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新疆地区486名少数民族驾驶员对CPR培训意愿的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新疆地区少数民族驾驶员对心肺复苏术(CPR)的培训意愿.方法 自2013年7月至2014年8月,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486名少数民族驾驶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65名(占75.1%)少数民族司机非常愿意参与到患者的救治工作中;剩余121名(24.9%)驾驶员不愿意参与学习的司机主要原因是没有时间学习.关于学习的方式,50%的司机愿意接受医护人员的讲解.此外,电视及同事的讲解也是一个较好的培训途径;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是否知道心肺复苏、不愿意学习原因、参加培训情况、培训方式等因素对培训意愿的影响较大(P<0.05).结论 少数民族驾驶员对CPR相关知识和技能有强烈的培训需求,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相应措施加大教育培训力度.

    作者:肖江琴;王海燕;李娥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不同临床分型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近远期预后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分型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锁定钢板治疗后近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共99例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掌侧型组33例、劈裂型组33例、塌陷型组33例,均予掌侧切口,根据骨折移位情况复位,骨折粉碎明显者植骨,并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后进行Colles骨折评估、手术时间等指标和并发症比较.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塌陷型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疼痛评分分别为(21.19±3.51)分、(22.14±3.49)分,均低于其他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内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疼痛、活动、握力、畸形、尺偏角、桡骨长度、掌倾角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三组间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上,掌侧型组为18.18%,劈裂型组为18.18%,塌陷型组为45.45%,塌陷型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掌侧型、劈裂型、塌陷型近远期效果相近,但塌陷型在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并发症上较高.

    作者:曹峰;江波;吴晓东;盛鹏;仓挺松;朱寅;陈阳;吴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先天缺牙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先天缺牙属于牙齿发育异常中的数目异常,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对患者的咀嚼功能、美观、发音及心理健康都有着严重影响.根据是否伴发全身症状,可将先天缺牙分为综合征性先天缺牙与非综合征性先天缺牙.先天缺牙的致病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随着人类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的迅猛发展,遗传因素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发现新的相关基因以及新的突变位点已成为目前基因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本文就近年来先天缺牙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胡荣荣;于彦君;陈远萍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保守方法改良后治疗闭合性阴茎白膜破裂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保守方法改良后治疗闭合性阴茎白膜破裂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2年2月至2016年3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闭合性阴茎白膜破裂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保守组(23例)及手术组(52例).结果 性交不当是主要致伤因素(62.7%).白膜裂口主要位于阴茎后半段(77.3%),裂口长度在保守组及手术组分别为(4.5±2.5)mm及(16.7±7.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阴茎海绵体增厚/硬结的远期发生率比较,保守组比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在保守组去除裂口位于根部的患者情况下,手术组及保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及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6).结论 对于闭合性阴茎白膜破裂,手术修复仍为标准治疗.留置尿管下全阴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于位置合适且损伤不重的患者可考虑使用.

    作者:周家权;王阳;徐从杰;康新立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海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6例乙状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分成腹腔镜组及开腹组,每组33例.比较两组乙状结肠癌手术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患者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进食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或少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2%,明显低于开腹组的5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乙状结肠癌根治术具有对患者损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推荐为首选的手术治疗方式.

    作者:侯开庆;王定茂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看护者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看护者身份不同(直系亲属或雇佣者)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4~9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有固定看护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89例,依照看护者身份的不同分为直系亲属看护组(211例,A组)和雇佣者看护组(78例,B组).在起病后14 d按DSM-IV诊断标准筛选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比较两组患者间PSD发病率有无差异;针对两组中合并PSD的患者,行HAMD评分(17项)并比较抑郁水平;90 d后比较A、B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A、B两组合并PSD患者的NIHSS评分及HAMD评分.结果 在起病第14 d,A、B两组患者分别有48例(22.75%)、27例(34.62%)例达到PSD诊断标准,HAMD评分分别为(29.14±4.38)分、(35.24±6.02)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d后,A组和B组NIHSS评分分别为(2.69±1.57)分和(4.11±2.3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合并PSD的亚组中,亲属看护的患者NIHSS评分为(3.67±2.29)分,雇佣他人看护的患者NIHSS评分为(4.77±2.04)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雇佣看护者相比,直系亲属看护组在起病2周后有更低的卒中后抑郁发病率,更轻的抑郁表现,在90 d后有更好的预后.

    作者:邓益东;文国强;陈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羟考酮不同给药模式治疗TURP术后膀胱痉挛痛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羟考酮不同给药模式用于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膀胱痉挛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8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择期全麻下行TURP术患者90例,术后按数表法随机分为PCIA持续泵注组(OC组)、PCIA单次给药组(OI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OC组、OI组患者PCIA泵配方为0.1 mg/mL羟考酮共300 mL.OC组PCIA泵背景剂量为0.5 mg/h,追加量为羟考酮1 mg/次,锁定时间5 min;OI组无背景剂量,追加量为羟考酮1 mg/次,锁定时间5 min;C组无PCIA镇痛,所有患者VAS评分>3分时接受静脉注射曲马多50 mg/次.所有患者VAS评分>3分30 min以上可要求静注曲马多50 mg行补救镇痛.观察术后48 h内患者膀胱痉挛发生次数、总持续时间、羟考酮总量、OC和OI组48 h内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OC组和OI组患者48 h膀胱痉挛次数和持续时间分别为[(4±1)次、(41±10)min]和[(4±1)次、(44±17)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次、(144±5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I组和OC组患者48 h羟考酮用量分别为(21±3)mg和(28±4)mg,OI组少于O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羟考酮PCIA持续和单次给药均可为TURP术后膀胱痉挛痛提供满意镇痛,但按需单次给药模式可减少患者术后48 h羟考酮用药总量.

    作者:王志华;陈勇;欧阳碧山;宁巧明;吴多志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妇舒能洗剂联合维生素E胶丸阴部外擦治疗更年期阴道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妇舒能洗剂联合维生素E胶丸阴部外擦治疗更年期阴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5年11月在琼海市大路镇卫生院和琼海市人民医院妇产科诊治的200例更年期阴道炎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醋酸与保妇康栓联合治疗,观察组应用妇舒能洗剂联合维生素E胶丸外擦阴部治疗.两组均以2周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评估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愈率和阴道健康状况优秀率分别为69.0%(69/100)和65.0%(65/100),高于对照组的55.0%(55/100)和51.0%(51/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阴道炎症状总评分为(3.36±1.15)分,低于对照组的(4.24±1.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阴道健康状况总评分为(13.47±1.08)分,高于对照组的(11.04±1.1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妇舒能洗剂联合维生素E胶丸阴部外擦治疗更年期阴道炎的临床治愈率高,患者预后改善明显,是促进更年期阴道炎恢复的有效方案.

    作者:张娟;林凛然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胆管灌洗在超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进一步完善超声胆管造影(B-CEUS)的操作步骤,探讨胆管灌洗在超声胆管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超声医学科接受IB-CEUS的21例肝门部梗阻患者,先不经胆道灌洗步骤注入超声造影剂(UCA)进行胆管造影,待UCA效果消退后经引流导管灌洗肝内胆管系统,再行胆管造影.比较患者灌洗前和灌洗后肝内1级和3级胆管(肝段胆管)的即刻显影率.结果 胆管灌洗前,患者1级胆管1例显示不满意,20例显示满意,胆管灌洗后,21例患者1级胆管均显示满意,灌洗前后1级胆管即刻显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管灌洗前,患者3级胆管6例显示不满意,15例显示满意,灌洗后,1例显示不满意,20例显示满意,灌洗前后3级胆管即刻显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进行IB-CEUS前加入胆管灌洗这个步骤可以提高IB-CEUS中3级胆管的显示率,从而有望更精确的诊断胆管疾病.

    作者:陈列;田超;张植兰;朱才义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子宫年龄影响小鼠胚胎的健康和存活率

    众所周知,高龄是增加繁殖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卵细胞的老龄问题会导致胚胎中染色体缺陷,并进一步引发早期妊娠丢失.前期研究一直重点关注卵细胞缺陷如何导致与年龄相关的妊娠并发症.近期,Woods等发现母体环境也是引起妊娠并发症的一个重要因素,且子宫的年龄能够影响小鼠的胚胎移植和受孕成功率.该论文于2017年9月5日在线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作者:夏雨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不同诱导方案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米托蒽醌+阿糖胞苷(MA)和阿柔比星+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AG)诱导方案治疗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老年患者8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MA组和CAG组,每组43例,MA组采用小剂量MA方案治疗7~9 d,CAG组采用CAG方案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不良反应以及生存时间.结果 CAG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3.5%,略高于MA组的4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组患者术后骨髓抑制、出血、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3.7%、48.8%、32.5%,均高于CAG组的69.8%、34.9%、2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2.37±3.88)个月,略短于CAG组的(25.73±4.8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小剂量MA方案,使用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诸如骨髓抑制、出血、感染的发生.

    作者:卜声镝;陈江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经胸微创封堵与体外循环治疗不同直径干下型VSD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直径大小对手术疗效的影响,对比分析经胸微创封堵与体外循环治疗不同直径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8月至2016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胸外一科收治的63例缺损直径在3~10 mm的先天性干下型VSD 2~6岁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5例,女性28例.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体外组和微创组,再依据直径大小差异各分为两组,经胸微创封堵治疗34例,男女比例为19/15,其中直径3~5 mm 13例,>5 mm 21例;正中切口体外循环治疗29例,男女比例为16/13,其中直径在3~5 mm 11例,>5 mm 18例.分别对其手术成功率、术中术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体外组手术时间、输血总量、机械通气时间、术后重症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微创组长,两种手术方式总体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损直径在3~5 mm时,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损直径在5~10 mm时,体外组手术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微创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手术失败患者的缺损直径均在8~10 mm.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输血总量、机械通气时间、术后重症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成功率均不受缺损直径大小的影响(P>0.05).两种手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术后早期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总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体外组的总体发生率为5.75%,高于微创组的1.67%.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不受缺损直径大小的影响(P>0.05).结论 VSD缺损直径大小对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成功率有影响.体外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微创组高,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不受缺损直径大小影响;微创组较体外组术中优势明显.缺损直径较小选择微创封堵优势明显,缺损直径越大选择体外循环手术治疗优势越明显.

    作者:伍成德;刘鹏;林巍;林刚;符芳永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甲泼尼龙联合克拉霉素治疗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疗效及其对患儿MMP-9、TIMP-1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甲泼尼龙联合克拉霉素治疗对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患儿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在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儿科治疗的31例BO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甲泼尼龙+克拉霉素)17例和对照组(甲泼尼龙)14例,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后康复时间、治疗前后血清MMP-9和TIMP-1水平变化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100.00%vs 78.60%)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咳嗽/喘息平均消失时间[(6.19±0.77)d vs(7.40±0.85)d]、气促/吸气性三凹症平均消失时间[(7.10±0.69)d vs 8.42±0.76)d]、平均退热时间[(8.35±1.06)d vs(12.02±1.17)d]、平均住院时间[(15.28±3.26)d vs(18.97±3.50)d]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儿的血清MMP-9[(1366.26±20.97)ng/mL vs(1504.07±21.30)ng/mL]及MMP-9/TIMP-1[(5.12±0.94)vs(5.48±1.01)]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17.65%vs 14.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克拉霉素治疗BO效果显著,其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血清MMP-9和TIMP-1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作为优选治疗方案.

    作者:丁淑玉;李亚伟;杨新丽;闫海燕;杨惠卫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慢性梗阻性肾病患者继发终末期肾病的风险性及相关危重度研究

    目的 预测慢性梗阻性肾病(CON)继发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风险性,并对其相关危重度进行评判.方法 连续性纳入解放军第105医院于2013年6月至2015年9月初次接诊的CON患者为研究队列,对其进行为期18个月的随访以确认预后.完善研究对象初始入院时的各项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依据随访结果,进行远期风险性预测和相关危重度评判分析.结果 本次研究终纳入274例CON患者,终255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69例患者于随访期内进展至ESRD.Cox回归分析显示,CON患者不良预后的风险模型由完全性梗阻、尿肾损伤分子-1(uKIM-1)含量、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uNGAL)含量、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uNAG)含量组成,均为CON患者于发病后18个月内继发ESRD的独立风险因素;uKIM-1≥137.01 pg/mL或uNGAL≥173.25 ng/mL的CON患者病情更重、进展至ESRD阶段的时间更短,其中uKIM-1的临界值指标具有更高的危重度评判效能(P<0.05).结论 完全性梗阻、uKIM-1、uNGAL、uNAG是CON患者继发不良预后的风险因素,且uKIM-1≥137.01 pg/mL为衡量CON病情危重度的临界点.

    作者:李俊;章福彬;韦兵;孙磊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TURBt术前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T2、T3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前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治疗T2、T3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2012年1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共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行TURBt,观察组患者在TURBt术前1周经双侧髂内动脉注入吉西他滨1000 mg/m2和卡铂300 mg/m2.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率,生存率以及不良反应(下泌尿道症候群、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并以中文版SF-36生活质量评分表评估观察组术前、术后的躯体相关生活质量、心理相关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导尿管留置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34.42±7.19)min、(25.76±4.58)mL、(8.21±2.43)d、(14.13±5.73)d,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1.75±3.70)min、(52.32±7.43)mL、(6.94±3.20)d、(16.56±4.83)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7.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在下泌尿道症候群、胃肠道反应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6个月、1年和2年时的复发率分别为2.50%、7.50%、15.0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00%、27.50%、32.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1年、2年的无复发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92.50%、85.00%、(22.1±1.3)个月,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67.50%、(18.3±1.6)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年、2年的总体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的躯体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心理相关生活质量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的躯体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心理相关生活质量评分和总分均明显高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URBt术前髂内动脉化疗栓塞治疗T2~T3期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在2年随访期内可降低术后复发率,提高患者躯体和心理相关生活质量,但要注意骨髓抑制的风险.

    作者:王震霆;罗曼;汪智峰;赵晓坤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组织VEGF-C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异同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63例解放军第105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和慢性AA患者免疫抑制剂与激素治疗前后骨髓小粒中VEGF-C的表达情况,其中急性AA 38例,慢性AA 25例,并与20例健康人作对照比较.结果 VEGF-C主要表达于骨髓基质细胞,阳性表达率为20.63%.治疗后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139.45±24.39)pg/mL、(134.78±25.24)pg/mL]的表达明显高于治疗前[(73.12±20.18)pg/mL、(66.23±21.86)p g/mL],且低于对照组[(170.51±29.6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139.45±24.39)pg/mL、(134.78±25.24)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慢性AA治疗前VEGF-C表达降低,治疗后VEGF-C表达上调,VEGF-C在疾病治疗转归中可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江瑞;周妮;王琼;方杰;杨培仙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