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羟考酮不同给药模式治疗TURP术后膀胱痉挛痛疗效观察

王志华;陈勇;欧阳碧山;宁巧明;吴多志

关键词: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 膀胱痉挛, 羟考酮, 术后镇痛
摘要:目的 探讨羟考酮不同给药模式用于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术后膀胱痉挛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8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择期全麻下行TURP术患者90例,术后按数表法随机分为PCIA持续泵注组(OC组)、PCIA单次给药组(OI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OC组、OI组患者PCIA泵配方为0.1 mg/mL羟考酮共300 mL.OC组PCIA泵背景剂量为0.5 mg/h,追加量为羟考酮1 mg/次,锁定时间5 min;OI组无背景剂量,追加量为羟考酮1 mg/次,锁定时间5 min;C组无PCIA镇痛,所有患者VAS评分>3分时接受静脉注射曲马多50 mg/次.所有患者VAS评分>3分30 min以上可要求静注曲马多50 mg行补救镇痛.观察术后48 h内患者膀胱痉挛发生次数、总持续时间、羟考酮总量、OC和OI组48 h内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OC组和OI组患者48 h膀胱痉挛次数和持续时间分别为[(4±1)次、(41±10)min]和[(4±1)次、(44±17)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2)次、(144±56)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I组和OC组患者48 h羟考酮用量分别为(21±3)mg和(28±4)mg,OI组少于O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羟考酮PCIA持续和单次给药均可为TURP术后膀胱痉挛痛提供满意镇痛,但按需单次给药模式可减少患者术后48 h羟考酮用药总量.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不同临床分型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近远期预后比较

    目的 探讨不同临床分型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锁定钢板治疗后近远期疗效.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共99例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掌侧型组33例、劈裂型组33例、塌陷型组33例,均予掌侧切口,根据骨折移位情况复位,骨折粉碎明显者植骨,并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治疗后进行Colles骨折评估、手术时间等指标和并发症比较.结果 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塌陷型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疼痛评分分别为(21.19±3.51)分、(22.14±3.49)分,均低于其他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组内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疼痛、活动、握力、畸形、尺偏角、桡骨长度、掌倾角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三组间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上,掌侧型组为18.18%,劈裂型组为18.18%,塌陷型组为45.45%,塌陷型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Die-punch骨折掌侧型、劈裂型、塌陷型近远期效果相近,但塌陷型在创伤性关节炎、关节僵硬并发症上较高.

    作者:曹峰;江波;吴晓东;盛鹏;仓挺松;朱寅;陈阳;吴骏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雾化吸入激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TNF-α的影响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对血清及诱导痰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住院治疗的92例AE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法分为常规组44例和干预组4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支气管舒张剂、抗生素、吸痰、氧疗等常规治疗;此外,常规组和干预组分别给予糖皮质激素全身用药和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同期选择我院体检中心的4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外周静脉血和诱导痰中细胞因子TNF-α水平,并与健康体检者的TNF-α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入院24 h内,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分别为(70.23±15.90)pg/mL和(68.12±13.39)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1.43±8.48)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分别为(34.36±10.28)pg/mL和(32.56±9.47)pg/mL,均明显低于入院24 h内的TNF-α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常规组和干预组患者诱导痰中TNF-α水平分别为(51.70±13.33)pg/mL和(43.12±10.23)pg/mL,均明显低于入院24 h内的(97.46±17.63)pg/mL和(95.43±16.65)pg/mL,且干预组较常规组的TNF-α水平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吸入疗法可以有效降低患者血清和诱导痰中TNF-α的水平,进而减轻全身、尤其是气道和肺组织的炎症反应,可以替代全身激素用药.

    作者:刘剑;陈荣昌;张培芳;李敏菁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ACOS的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hs-CRP、EOS的影响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哮喘慢阻肺重叠综合征(ACOS)的效果及其对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北京市东城区北京市和平里医院和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收治的100例ACO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中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治疗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联合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与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哮喘控制试验(ACT)、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测试(CAT)评分,急性加重次数与生活质量评分、多导睡眠检测(PSG)指标[SLT90%:静脉饱和度(SaO2)低于90%的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TDB:总暂停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SEF:总睡眠总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百分比]、血清hs-CRP、EOS水平、治疗有效率等.结果 (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ACT评分、CAT评分、急性加重次数与生活质量评分、PSG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AT评分[(15.32±3.21)分vs(20.26±4.32)分]、急性加重次数[(0.33±0.12)次vs(0.52±0.28)次]、SLT90%[(40.56±4.65)vs(44.74±3.48)]及TDB[(28.76±3.65)%vs(34.57±4.12)%]水平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ACT评分[(23.43±4.54)vs(19.21±3.75)分]、生活质量评分[(92.67±10.65)分vs(74.45±9.87)分]、SEF水平[(51.36±4.64)%vs(45.64±3.63)%]比较,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hs-CRP和EO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hs-CRP[(3.43±1.13)mg/L vs(5.65±1.58)mg/L]和EOS[(1.76±0.65)%vs(4.53±1.78)%]比较,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联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治疗ACOS能降低患者血清hs-CRP、EOS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作者:李研;佟飞;米香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组织VEGF-C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表达的异同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63例解放军第105医院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收治的急性和慢性AA患者免疫抑制剂与激素治疗前后骨髓小粒中VEGF-C的表达情况,其中急性AA 38例,慢性AA 25例,并与20例健康人作对照比较.结果 VEGF-C主要表达于骨髓基质细胞,阳性表达率为20.63%.治疗后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139.45±24.39)pg/mL、(134.78±25.24)pg/mL]的表达明显高于治疗前[(73.12±20.18)pg/mL、(66.23±21.86)p g/mL],且低于对照组[(170.51±29.64)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139.45±24.39)pg/mL、(134.78±25.24)pg/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慢性AA治疗前VEGF-C表达降低,治疗后VEGF-C表达上调,VEGF-C在疾病治疗转归中可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江瑞;周妮;王琼;方杰;杨培仙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不同时段应用托烷司琼对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呕吐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时段应用托烷司琼对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 选择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9月甲乳外科收治的180例全麻条件下择期行扁桃体/腺样体手术的患儿,ASAⅠ~Ⅱ级,年龄2~8岁.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诱导前组(A组)、诱导后组(B组)和术中组(C组),每组60例.三组患儿分别在麻醉诱导前3 min、麻醉诱导后3 min及手术结束前10 min静脉推注托烷司琼0.1 mg/kg.比较三组患儿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及麻醉药物用量.观察术后48 h内三组患儿发生PONV的例数,并分别记录三组患儿术后需要止吐治疗的例数及呕吐治疗率.结果 三组患儿的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及麻醉药物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 h,A组、B组、C组患儿发生PONV者分别为13例(21.7%)、27例(45.0%)、31例(51.7%),A组PONV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患儿需要PONV治疗的例数分别为1例(7.7%)、4例(12.9%)、7例(25.9%),A组呕吐后治疗率明显少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和C组患儿的PONV发生率、呕吐后治疗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诱导前静脉推注托烷司琼可更有效控制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后PONV的发生.

    作者:王祥;郭宗锋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不同诱导方案在急性髓系白血病老年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米托蒽醌+阿糖胞苷(MA)和阿柔比星+阿糖胞苷+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CAG)诱导方案治疗初治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髓系白血病老年患者86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MA组和CAG组,每组43例,MA组采用小剂量MA方案治疗7~9 d,CAG组采用CAG方案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后不良反应以及生存时间.结果 CAG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53.5%,略高于MA组的44.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A组患者术后骨髓抑制、出血、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3.7%、48.8%、32.5%,均高于CAG组的69.8%、34.9%、2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22.37±3.88)个月,略短于CAG组的(25.73±4.83)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小剂量MA方案,使用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可以降低患者不良反应诸如骨髓抑制、出血、感染的发生.

    作者:卜声镝;陈江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彩超检查肾上腺巨大囊肿误诊为腹膜后囊腺瘤一例

    肾上腺囊肿是一种少见的肾上腺良性疾病,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本例患者经彩超及CT检查诊断为腹膜后囊腺瘤,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为肾上腺巨大囊肿.现将左肾上腺巨大囊肿误诊为腹膜后囊腺瘤1 例报道如下:1 病例简介患者女,33 岁,无高血压史,无特殊不适.

    作者:杨天煌;许贤照;李耀华;黄雅香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阻断Nav1.8通道对右侧星状神经节的影响

    目的 研究利用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1.8(Nav1.8)特异性阻断剂A-803467局部阻断Nav1.8对右侧星状神经节(RSG)的影响.方法 24只成年家犬随机分为对照组(DMSO)、低浓度组、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每组6只,向RSG内局部分别注射0.1 mL DMSO和低(10 mmol/L)、中(15 mmol/L)、高浓度(20 mmol/L)的A-803467,并在注射前和注射后30 min测定由高频刺激RSG引起的大心率的变化情况和RSG的神经活性频率和振幅变化情况.以刺激电压为横坐标,心率变化的大百分比为纵坐标绘制出的电压-心率反应曲线以反映RSG的功能情况.结果 在基础状态时,对照组和低、中、高浓度组的RSG功能和神经活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注射A-803467后30 min,可观察到电压-心率反应曲线明显钝化,RSG功能显著降低,RSG神经活性频率和振幅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803467的浓度越高,电压-心率反应曲线钝化程度越大,RSG功能降低越显著,频率和振幅越小.结论 阻断Nav1.8通道可以抑制RSG功能和神经活性,且阻断剂浓度越大,抑制效应越强.

    作者:王宇虹;王梦龙;李雪飞;周丽平;黄兵;周晓亚;余锂镭;江洪;夏豪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兰索拉唑对脑外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血清SOD、GAS和血浆胃动素的影响

    目的 探索兰索拉唑在脑外伤并发应激性溃疡患者中对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胃泌素(GAS)以及血浆胃动素(MTL)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2011年6月至2016年5月昆明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78例颅脑外伤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以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符合手术指征者积极给予手术治疗,无手术指征患者则积极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营养神经、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以及营养支持等保守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兰索拉唑治疗,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奥美拉唑治疗,疗程均为7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SOD、GAS、MTL水平以及颅内压力(IPC)和格拉斯哥评分(GCS)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4.6%,略高于对照组的76.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SOD、Nu/mL、GAS及血浆MT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OD[(89.3±14.4)Nu/mL vs(76.4±14.6)Nu/mL]均显著增高,GAS[(81.4±15.6)ng/L vs(86.6±16.2)ng/L]和MTL[(142.3±32.6)ng/L vs(167.6±33.1)ng/L]均显著降低,且治疗后观察组SOD显著高于对照组、GAS与MT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IPC[(32.4±3.8)mmHg vs(32.6±3.9)mmHg]、GCS[(4.5±2.1)分vs(4.6±2.3)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IPC分别为(16.6±3.5)mmHg和(24.4±3.7)mmHg,GCS分别为(9.1±2.3)分和(5.8±2.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IPC低于对照组、GCS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兰索拉唑对颅脑外伤合并应激性溃疡患者具有良好疗效,其能够更好地提高SOD并降低GAS、MTL水平,利于颅脑外伤病情的好转.

    作者:赵辉;邹顺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结肠癌microRNA表达谱检测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目的 探讨miRNA(microRNA,微小RNA)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生物学功能.方法 选取临床特征相似的3对结肠癌组织及其配对正常黏膜组织,应用Exiqon miRNA芯片检测miRNA在结肠癌及其配对组织中差异表达情况;3个差异表达的miRNA被选取进行qPCR验证;生物信息学分析差异表达的miRNA及其靶向基因在结肠癌进展中的作用机制.结果 芯片结果显示,在3对结肠癌组织中有201个miRNA出现上调表达,94个下调表达(差异倍数>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织比较,选取的3个miRNA中hsa-miR-18b-3p、hsa-miR-31-5p在结肠癌组织中表达上调,hsa-miR-142-3p表达下调,与芯片结果一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O及pathway分析显示差异表达的miRNA涉及结肠癌细胞的分化、迁移、定位、增生及RNA、蛋白合成等功能调控,与细胞粘附、结肠癌发生发展等信号途径的激活相关.结论 结肠癌组织中miRNA存在异常表达,可能涉及结肠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黄幼生;翁阳;解娜;张艺馨;罗志飞;薛逢贵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保守方法改良后治疗闭合性阴茎白膜破裂的疗效评价

    目的 探讨保守方法改良后治疗闭合性阴茎白膜破裂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2年2月至2016年3月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闭合性阴茎白膜破裂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并根据治疗方式分为保守组(23例)及手术组(52例).结果 性交不当是主要致伤因素(62.7%).白膜裂口主要位于阴茎后半段(77.3%),裂口长度在保守组及手术组分别为(4.5±2.5)mm及(16.7±7.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阴茎海绵体增厚/硬结的远期发生率比较,保守组比手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在保守组去除裂口位于根部的患者情况下,手术组及保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5.0%及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6).结论 对于闭合性阴茎白膜破裂,手术修复仍为标准治疗.留置尿管下全阴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对于位置合适且损伤不重的患者可考虑使用.

    作者:周家权;王阳;徐从杰;康新立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氧气驱动与压缩空气泵雾化吸入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氧气驱动与压缩空气泵雾化吸入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4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A组患者使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B组患者接受压缩空气泵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一周后两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患者的大呼气流速(PEF)变化情况及其改善率等指标.结果 治疗一周后,A组患者的总体治疗有效率为65.6%,明显低于B组的9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治疗后的PEF为(193.6±7.2)L/min,PEF的改善率为33.8%,均明显低于B组的(235.2±8.9)L/min和61.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两种不同的雾化吸入方法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均取得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但采用压缩空气泵驱动雾化吸入方法效果佳,患者病情改善显著,预后较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钟婉红;陈兰;王秀娟;张余梅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超声技术诊断转移淋巴结的研究进展

    淋巴结是否转移是一个评价恶性肿瘤患者分期及预后的相关的指标,术前无创或微创准确预测淋巴结性质对恶性肿瘤患者非常重要.超声技术是临床目前常用的术前淋巴结评判工具之一,转移淋巴结的二维灰阶超声诊断标准是淋巴结大小、皮质厚度、形状、边界、淋巴门及中心坏死区等评估,但淋巴结的血流分布及血管模式等对淋巴结疾病的鉴别有着重要的价值.本文综述了超声技术在转移淋巴结血流显像的研究进展.

    作者:林娴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右美托咪定对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其安全性

    目的 研究右美托咪定对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在中山市陈星海医院和琼海市人民医院就诊的90例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患者按麻醉方式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52例).观察组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麻醉,对照组术中给予罗哌卡因麻醉.术中记录入室时(T0)、阻滞后5 min(T1)、30 min(T2)、60 min(T3)时间点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心率(HR)、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2)值,同时进行Ramsay镇静评分(RSS);术后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T0时的心率及其血液动力学、呼吸指标参数和Ramsay镇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1、T2、T3时的HR、SBP和DBP值均明显高于T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在T1、T2、T3时的HR、SBP和DBP值均明显低于T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RR和SpO2在T0、T1、T2、T3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69%,低于对照组的2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RSS值在T1、T2、T3时均明显高于T0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行颈丛阻滞下甲状腺手术中使用右美托咪定可降低患者心率和并发症并减轻疼痛.

    作者:陈红华;罗勇;熊建华;严达红;王云川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应激反应和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估右美托咪定对全麻下经尿道输尿管镜钬激光碎石术患者应激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入院单双号法随机将梅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择期行全麻下经尿道输尿管钬激光碎石术的57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右美托咪定,29例)与对照组(等容积生理盐水,28例),比较两组患者右美托咪定输注前(T0)、气管插管即刻(T1)、气管拔管时(T2)、拔管后10 min(T3)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Ramsay镇静评分及血浆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及手术开始前即刻(T4)、手术结束即刻(T5)、术后第1天(T6)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胱抑素C(Cys-C)水平,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T2时HR,T1、T2、T3时MAP、血浆皮质醇、肾上腺素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1、T2时的Ramsay评分分别为(4.41±0.68)分、(4.25±0.34)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2±0.56)分、(2.67±0.5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T5、T6时Cys-C水平[(1.24±0.33)mg/L、(1.44±0.35)m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90±0.35)mg/L、(2.55±0.27)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10.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能有效稳定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抑制应激反应,镇静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同时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婷;杨春艳;丘妙玲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早期肺泡灌洗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吸入性肺炎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早期肺泡灌洗在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乐东县江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转院至乐东县人民医院急诊科的64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吸入性肺炎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对照组给予常规机械通气、解毒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早期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 d体温(T)、呼吸频率(R)、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变化以及治疗后1 d动脉血氧分压(PaO2)变化,同时详细记录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胸片双肺实变影吸收时间、ICU住院时间、病死率等预后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PaO2水平分别为(11.54±0.56)kPa和(8.77±0.57)kPa,均较治疗前的(6.33±0.52)kPa和(6.29±0.54)kPa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R、WBC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呼吸机使用时间[(4.1±1.1)d vs(8.3±1.2)d]、胸片阴影吸收时间[(14.6±1.3)d vs(23.5±1.6)d]和ICU住院时间[(6.2±1.1)d vs(12.3±1.4)d]比较,观察组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病死率为12.5%(4/3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4%(11/3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支镜早期肺泡灌洗应用于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吸入性肺炎的治疗,能够早期清除气道异物,及早恢复气道通畅与呼吸功能,缓解机体缺氧状态,有效降低病死率.

    作者:杨斌;黄冠胜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血液科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80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常规组,每组40例.常规组给予CAG方案治疗,观察组给予CAG方案联合地西他滨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两个疗效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肺部感染、恶心与呕吐、发热的发生率均高于常规组,而血小板减少和心力衰竭以及脱发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血小板(PLT)和血红蛋白(HGB)水平分别为(46.8±7.3)g/L、(26.7±4.8)g/L,明显高于常规组的(19.3±3.7)g/L和(13.3±2.8)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在常规CAG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地西他滨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虽然会增加肺部感染、发热等不良反应,但老年患者均可耐受.

    作者:孙令凤;陈晓霞;王娟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疗效观察

    目的 比较单纯前路手术与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海南省人民医院脊柱外科2010年2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89例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6例给予单纯前路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43例给予前后路联合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利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DI)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的VAS评分分别为(1.85±0.56)分和(1.72±0.36)分,均明显低于术前的(4.86±1.05)分和(4.85±1.0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对照组和观察组的NDI评分分别为(26.31±6.10)分和(17.26±5.37)分,均明显低于术前的(51.33±16.25)分和(52.03±15.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JOA评分分别为(11.55±1.65)分和(12.82±2.33)分,均明显高于术前的(6.39±1.02)分和(6.02±1.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6个月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的NDI评分和JO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JOA评分改善率为(62.12±9.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9.31±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出现肺部感染,1例出现切口感染,未出现褥疮,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3.9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严重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实施前后路联合手术内固定治疗效果确切,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占道禄;林明侠;林庆彪;陈建;戴晓华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经胸微创封堵与体外循环治疗不同直径干下型VSD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干下型室间隔缺损(VSD)直径大小对手术疗效的影响,对比分析经胸微创封堵与体外循环治疗不同直径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8年8月至2016年8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胸外一科收治的63例缺损直径在3~10 mm的先天性干下型VSD 2~6岁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5例,女性28例.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体外组和微创组,再依据直径大小差异各分为两组,经胸微创封堵治疗34例,男女比例为19/15,其中直径3~5 mm 13例,>5 mm 21例;正中切口体外循环治疗29例,男女比例为16/13,其中直径在3~5 mm 11例,>5 mm 18例.分别对其手术成功率、术中术后情况及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体外组手术时间、输血总量、机械通气时间、术后重症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微创组长,两种手术方式总体成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损直径在3~5 mm时,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损直径在5~10 mm时,体外组手术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微创组的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手术失败患者的缺损直径均在8~10 mm.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输血总量、机械通气时间、术后重症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成功率均不受缺损直径大小的影响(P>0.05).两种手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术后早期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总早期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体外组的总体发生率为5.75%,高于微创组的1.67%.两种手术治疗方式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不受缺损直径大小的影响(P>0.05).结论 VSD缺损直径大小对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成功率有影响.体外组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微创组高,早期并发症发生率不受缺损直径大小影响;微创组较体外组术中优势明显.缺损直径较小选择微创封堵优势明显,缺损直径越大选择体外循环手术治疗优势越明显.

    作者:伍成德;刘鹏;林巍;林刚;符芳永 刊期: 2017年第18期

  • 看护者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讨看护者身份不同(直系亲属或雇佣者)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6年4~9月在海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有固定看护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289例,依照看护者身份的不同分为直系亲属看护组(211例,A组)和雇佣者看护组(78例,B组).在起病后14 d按DSM-IV诊断标准筛选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比较两组患者间PSD发病率有无差异;针对两组中合并PSD的患者,行HAMD评分(17项)并比较抑郁水平;90 d后比较A、B两组患者NIHSS评分和A、B两组合并PSD患者的NIHSS评分及HAMD评分.结果 在起病第14 d,A、B两组患者分别有48例(22.75%)、27例(34.62%)例达到PSD诊断标准,HAMD评分分别为(29.14±4.38)分、(35.24±6.02)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0 d后,A组和B组NIHSS评分分别为(2.69±1.57)分和(4.11±2.32)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合并PSD的亚组中,亲属看护的患者NIHSS评分为(3.67±2.29)分,雇佣他人看护的患者NIHSS评分为(4.77±2.04)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雇佣看护者相比,直系亲属看护组在起病2周后有更低的卒中后抑郁发病率,更轻的抑郁表现,在90 d后有更好的预后.

    作者:邓益东;文国强;陈涛 刊期: 2017年第18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