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MDA-NR2B亚基受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李欢颜;阳巧云;彭良玉;旷昕

关键词:NR2B亚基, NMDA受体, 神经病理性疼痛
摘要:NMDA受体是一种谷氨酸离子型受体,在兴奋性突触可塑性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已证明NMDA-NR2B亚基受体参与学习记忆、慢性疼痛、局部缺血和神经退行性疾病。NR2B亚基诱导长时程增强(LTP)的产生在中枢敏化及神经病理性疼痛性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NR2B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本文就NMDA-NR2B亚基受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做一综述。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创伤性左侧膈肌破裂并膈疝一例

    创伤性膈肌破裂(Traumatic diaphragmatic rup-ture,TDR)是由于钝性或穿透性暴力损伤致膈肌破裂。腹腔内脏器通过破裂疝入胸腔,可对呼吸、循环系统产生严重不良影响。而膈肌损伤的临床表现常被其他重要器官损伤所掩盖,临床漏诊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现报道一例创伤性左侧膈肌破裂并胃及脾脏疝入胸腔的病例。

    作者:彭涛;彭礼波;张志坚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门诊手术室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门诊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其护理对策,以提高门诊手术质量,降低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门诊手术室收治的1854例患者资料,按照其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其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影响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854例门诊手术患者中,感染患者392例,感染率为21.1%。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的年龄、急诊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合并症、原发感染灶及无菌措施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行急诊手术、合并症≥3种、有原发感染灶、无菌措施不严格是导致门诊手术室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门诊手术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危险因素较多,应严格落实无菌措施,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实施重点防控,以降低感染率。

    作者:叶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睾酮、唾液酸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男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睾酮(T)及唾液酸(S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3例(病例组)及体检健康男性74例(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T、雌二醇(E2)、SA的浓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T水平为(339.72±122.05) ng/d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7.63±145.71) n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A水平为(682.66±128.96) 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4.86±104.07) mg/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AMI患者血清SA与T及T/E2比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211、-0.162,P均<0.01);血清T与E2呈正相关(r=0.363,P<0.01);用血清SA诊断AMI时,曲线下面积为75.2%(P<0.01),临界值为599 mg/L,此时灵敏度为75.3%,特异度为66.2%。结论检测男性AMI患者血清T及SA对其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方元;李艳;戴雯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膳食调理对中医体质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人的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特质,它与疾病和健康密切相关。中医体质学认为先天遗传很难改变,但是可以通过后天因素调整体质。中医体质调理以膳食调理为主。本文总结了膳食影响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理论基础研究成果,并从膳食与中医体质形成的相关性和膳食影响中医体质的应用性研究两方面阐述了膳食影响中医体质的临床研究成果。提出膳食对中医体质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膳食影响中医体质的研究发展方向做了展望与提示。

    作者:钟少晖;刘绮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广州市育龄人群地中海贫血和G6PD活性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育龄人群地中海贫血(地贫)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检出率、地贫患者的G6PD活性、地贫与G6PD活性检测的相互影响。方法抽取21628例受检者的静脉血,采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进行地贫初筛,对初筛阳性者进行基因检测;采用酶速率法检测G6PD活性。结果①地贫的检出率为9.94%(2149/21628);② G6PD缺乏症的检出率为7.96%(1721/21628),男、女性别比例为1.96:1;③地贫组(除α-地贫2组)与非地贫组比较,G6P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各种类型地贫组之间G6PD活性增高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地贫基因携带合并G6PD缺乏者的MCV、M CH高于地贫基因携带G6PD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是地贫和G6PD缺乏症的高发区;G6PD活性增高的程度不同可作为不同类型地贫的辅助诊断参考指标;G6PD缺乏可影响MCV、MCH筛查地贫的敏感性。

    作者:刘丽红;屈艳霞;余建群;陈桂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超声心动图对酒精依赖患者左房及左室功能的研究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酒精依赖患者左房及左室功能,探索大量酒精摄入对左心功能的早期影响。方法选取40例男性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50例酒精依赖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其静息状态下的心内结构、血流和功能。结果(1)左房功能各项指标中,观察组的左房储存器容积(LARV)及左房大容积指数(LAVI)明显较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左室功能各项指标中,观察组的二尖瓣血流E峰速度、E/A比值、心输出量(CO)低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依赖患者的左房及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超声心动图对酒精依赖患者早期左心功能评价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刘榴;黄鹏;卢冬艳;徐伏莲;钟书铭;余晓仪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三亚市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三亚市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为当地卫生部门及其他类似情况的地区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干预项目和提高人群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三亚市三个区(海棠湾、荔枝沟和河东河西区)498位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498名居民中有30名心理健康状况差,占调查总人数的6.02%。三亚市居民的SCL-90总分低于全国常模(F=9.20,P=0.000),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项均比全国常模高(P<0.01),恐怖及偏执则比全国常模低(P<0.01);家族三代中有心理疾病患者的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较没有心理疾病的居民差(F=20.197,P=0.000),且家族三代有心理疾病的居民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没有心理疾病患者的居民(P=0.00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幸福总分与SCL-90总分显负相关关系(r=0.519,P=0.000),与心理卫生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11,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进入回归方程因素有幸福总分、家族三代有无心理疾病、自我感觉健康状况、生活是否单调和心理卫生知识得分,根据标准回归系数的大小,作用大的因素为幸福总分(β=0.460),其次为自我感觉健康状况(β=0.149)和家族三代有无患心理疾病(β=0.114)。结论三亚市居民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有自身因素、遗传因素,应针对其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给予他们一定的心理知识普及,促进其心身健康。

    作者:高允锁;王小丹;李小林;敦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美国护理时间整体架构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本文通过介绍美国Terry L Jones博士提出的护理时间整体架构理论,从物理时间、心理时间、社会时间及物理护理时间、心理护理时间、社会护理时间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现状,旨在阐释护理时间的概念、测量方法,了解其对专业理论发展、护理教育、临床实践、行政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影响,为我国护理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曾晓莉;罗艺;孟润堂;曹小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检查中甲状腺结节纵横比≥1的意义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检查中甲状腺结节纵横比(A/T)≥1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甲状腺结节A/T≥1且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60例甲状腺结节A/T<1且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结节在结节中所占比例,并分析其在不同纵横比组之间的差异,计算A/T≥1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病率为71.7%(43/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状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3%和70.0%,均较对照组的65.3%和58.3%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中甲状腺结节A/T≥1提示患者极有可能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作者:方锋凯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多药载药缓释系统的研究进展

    在组织工程技术中往往需要多种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这给多药载药缓释系统以广阔的发展前景。多药载药缓释系统即是将两种或多种药剂包载到一个缓释系统中,通过药剂的不同包载方式及载体材料的特有性质等来控制药剂的释放顺序和持续时间。本文主要从载体材料、载药方式、释药途径和制备方法等方面对多药载药缓释系统加以综述。

    作者:王敬龙;韩舒;孙琪;柳康;吴梓齐;刘志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mini-CEX在护士培训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介绍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的产生和发展历程、适用对象、应用现状、对护理评估的意义以及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不足,以期为我国护理培训评估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刘春英;朱华凤;杨雪;刘淼;张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纤维桩联合辅桩与半贵金属铸造桩修复漏斗状残根冠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纤维桩联合辅桩与半贵金属铸造桩在漏斗状残根冠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8例漏斗状残根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半贵金属铸造桩修复,观察组采用纤维桩联合辅桩修复。比较两组修复效果及修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修复后的优良率为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根尖周炎、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无并发症基牙明显多于对照组,有生物学/操作性并发症基牙数、丧失基牙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纤维桩主辅桩修复漏斗状残根冠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作者:薛伟;张锋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CRP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UC患者65例,根据Mayo疾病活动性评分标准将65例患者分为缓解期组(25例)和活动期组(4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受试者的Mayo评分及血清CRP、HIF-1α水平,并分析缓解期组、活动期组患者的HIF-1α、CRP与Mayo评分、临床病型严重程度、内镜表现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组CRP、HIF-1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缓解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缓解期组的血清CRP、HIF-1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的CRP水平与Mayo评分无相关性(r=0.095,P>0.05);活动期组HIF-1α水平与Mayo评分也无相关性(r=0.138,P>0.05);活动期的CRP水平与临床病情、内镜表现则呈显著的相关性(r=0.538,0.714,P<0.05),活动期的HIF-1α水平与临床病情、内镜表现也呈显著的相关性(r=0.544,0.698,P<0.05)。结论血清HIF-1α、CRP检测UC能够客观地反应患者病情活动性、严重程度、炎症变化等,为完善临床诊断及病情监测提供了有效的补充,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黄素娴;林建姣;袁小刚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诊断明确的106例重度HIE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2岁和6岁时的智能发育及体格发育情况。结果106例患儿排除失访者8例,终获得随访者对照组46例,观察组52例。2岁龄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智能测定显示,治疗组的智力发育商数(MDI)及运动发育商数(P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6岁龄智能测定也同样显示治疗组患儿语言智商(VIQ)及操作智商(PIQ)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同阶段的身高和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对重度HIE患儿远期智能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可改善患儿长期生存质量。

    作者:黄琴;邓全敏;朱元璐;刘琳;付艳;刘小芸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腋路臂丛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0例择期进行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R组(n=15)和RD组(n=15),R组用0.3%罗哌卡因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RD组则使用0.3%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1μg/kg。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FLACC变化;观察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和镇痛持续时间,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与R组比较,RD组患者术后4 h、6 h、8h、10 h FLACC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D组有1例出现心动过缓。结论右美托咪定1μg/kg复合0.3%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可以延长罗哌卡因的神经阻滞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好,但可能导致心动过缓。

    作者:杨海扣;周静;孙剑;陈华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纳米银支架治疗重症胆管炎的机制及抗菌性研究

    目的:研究内镜下纳米银支架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机制及纳米银支架的抗菌性。方法将20头猪随机分为纳米银支架组(n=8)、普通支架组(n=8)和对照组(n=4)。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ERC),胆总管内注入大肠杆菌,乳头口用钛夹夹闭,封闭乳头。支架组在造模成功后行ERC+支架置入,支架末端在乳头口处以钛夹固定。观察术后猪的一般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d、3d、5d采集猪血检测其白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胆红素(TB)、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观察猪死亡后的胆管病理改变。结果三组猪术前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的白细胞及分类、ALT、ALP、TB、TNF-α和IL-1水平均逐步上升,且在各时点均明显高于两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银支架组和普通支架组在术后第五天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清TNF-α和IL-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感染和胆道梗阻是ACST的主要病因,内镜下置入支架治疗ACST,微创有效,纳米银支架有抗菌性。

    作者:呼增吉;贾长库;韩霖;符誉;黄小龙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阿普唑仑在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情绪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阿普唑仑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情绪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32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情绪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不佳者。采用患者加服阿普唑仑前后自身血压进行对照研究。原服药不变,给予患者阿普唑仑0.4 mg bid口服,疗程两周,每天监测血压、心率等变化,服药前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32例患者中31例焦虑情绪改善,有效率为96.9%;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中28例由非勺型转变为勺型高血压,有效率为87.5%。结论阿普唑仑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情绪有一定疗效,可协助降压。

    作者:樊留芳;殷泉忠;马捷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D治疗前后T波峰末间期变化及意义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再同步心脏转复除颤器(CRT-D)治疗前后T波峰末间期(Tpe)的变化及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CRT-D治疗(CRT-D治疗组),观察术后1年患者的T波峰末间期、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根据术后1年内有无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分为室性心动过速组和无室性心动过速组,比较两者术后的T波峰末间期;另选取40例无慢性心力衰竭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波峰末间期较对照组延长,CRT-D治疗后较治疗前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T-D治疗组的患者中,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术后T波峰末间期较无室性心动过速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LVEF、LVEDD及血浆NT-proBNP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经CRT-D治疗后T波峰末间期延长,且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延长更明显,T波峰末间期延长与CRT-D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相关。

    作者:吴春风;曾建平;胡柯;周贻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海口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院前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海口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院前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海口市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名全科医生进行为期5个月的院前急救理论和相关技能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的差异。结果通过培训,全科医生院前急救理论和相关技能水平评分明显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综合考评优好率为97.5%,明显高于培训前的65.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院前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社区全科医生的理论和技能水平,使其具备院前急救能力。

    作者:李诗阳;王日兴;吕有凯;冯奇桃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长期佩戴下颌前伸器对OSAHS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期佩戴下颌前伸器对OSAHS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鼻鼾患者86例,其中单纯鼾症(单纯鼾症组)21例,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32例(轻度OSAHS组),中度OSAHS 33例(中度OSAHS组)。所有患者均佩戴自制的改良Activator矫治器。在佩戴Activator矫治器前及佩戴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检测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龈沟探诊深度(SPD)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结果佩戴前,三组患者的GI、PLI、SPD和SBI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12个月后三组G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3个月、6个月后和12个月后三组PLI和S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期间,单纯鼾症组组内GI、PLI、SPD和S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和中度OSAHS组各时间段GI、PLI和SBI均高于佩戴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前伸器会对牙周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导致PLI、GI、SBI升高,且与OSAHS病情相关。

    作者:王俊;林则元;陈福东;廖冠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