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海南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海南省医学会
  • 国际刊号:1003-6350
  • 国内刊号:46-1025/R
  • 影响因子:1.15
  • 创刊:1989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海南
  • 语言:中文
  • 邮发:84-1
  • 全年订价:552.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CA 化学文摘(美),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海南医学杂志   2015年23期文献
  • 外侧柱单钢板固定治疗肩胛骨体部骨折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外侧柱单钢板固定法治疗肩胛骨体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肩胛骨体部骨折患者10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观察组采用外侧柱单钢板法进行固定,对照组采用双重建钢板内固定法。观察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恢复正常工作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治疗后肩关节Constant评分、臂肩手功能障碍(DASH)评分、术后肩关节功能质量。结果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返回正常工作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肩关节Constant评分和DASH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优良率为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外侧柱单钢板固定法治疗肩胛骨体部骨折明显优于双重建钢板内固定法,该术式可更显著地促进术后肩关节综合功能的恢复,进而促进患者更早实现正常生产生活活动,且术后并发症少。

    作者:孙贺;李哲;刘正蓬;孙志杰;信丽丽;王爱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IVF/ICSI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宫内外复合妊娠的诊治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 IVF/ICSI-ET)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患者宫内外复合妊娠(HP)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IVF/ICSI-ET后OHSS患者发生HP的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VF/ICSI-ET术后,OHSS患者HP发生率为2.0%(6/305),其中3例患者为重度OHSS,3例为中度OHSS,1例为腹腔妊娠,5例为输卵管妊娠。1例患者血红蛋白70 g/L,血性腹水,一周后才发现异位妊娠病灶。1例患者因腹痛行腹腔镜术,术中发现异位妊娠病灶。1例患者孕5及7周两次B超均未发现EP,在孕8周才发现左侧附件包块。所有患者经治疗后OHSS症状缓解,4例患者足月分娩,2例患者稽留流产。结论 OHSS因腹水及增大卵巢干扰,HP容易误诊或延误诊断,孕6~7周时常规行阴道B超检查,并在1~2周后复查以免漏诊。一旦IVF/ICSI-ET后OHSS患者发现HP,应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马文敏;陈孟循;吴雅琴;司徒艳球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28例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对照组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环磷酰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第4周、第12周、第24周肺活量(VC)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变化,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在第4周、第12周、第24周VC、PaO2恢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不良反应率为31.3%,观察组为3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为89.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肺活量及动脉血氧分压,安全有效。

    作者:刘兴;张殷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阿普唑仑在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情绪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阿普唑仑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情绪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32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情绪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不佳者。采用患者加服阿普唑仑前后自身血压进行对照研究。原服药不变,给予患者阿普唑仑0.4 mg bid口服,疗程两周,每天监测血压、心率等变化,服药前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32例患者中31例焦虑情绪改善,有效率为96.9%;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中28例由非勺型转变为勺型高血压,有效率为87.5%。结论阿普唑仑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情绪有一定疗效,可协助降压。

    作者:樊留芳;殷泉忠;马捷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儿童Alport综合征伴肺部感染七例诊疗体会

    目的:探索儿童Alport综合征伴肺部感染的佳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法,以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泰安市岱岳区妇幼保健院诊断为儿童Alport综合征伴肺部感染的7例患儿起病年龄、尿蛋白水平、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检测、胸部影像学特征、确诊时间以及临床表现,每例患儿确诊后即予以抗炎、补液,纠正酸碱失衡、维持水钠及电解质平衡,增强免疫等综合治疗。结果 Alport综合征伴肺部感染患儿临床表现多不典型,首发症状多为孤立蛋白尿或血尿伴有蛋白尿,孤立血尿较少。实验室检测白细胞正常或稍微偏高,中性粒细胞升高长≥80%,胸部影像学表现不明显,常以一侧或双侧肺纹理增粗为主要征像,少胸腔积液及肺湿变征,临床表现为低热、倦怠、咳嗽,无痛性血尿及蛋白尿。患儿治疗前BUN (18.40±3.58) mmol/L、Cr (204.50±30.67)μmol/L、HCO3-(4.64±2.58) mmol/L、K+(5.98±0.44) mmol/L、Lac (7.19±2.18) mmol/L、pH (6.97±0.12),治疗后BUN (5.50±1.07) mmol/L、Cr (45.00±06.39)μmol/L、HCO-(20.39±0.99) mmol/L、K+(3.93±0.28) mmol/L、Lac (71.79±0.57) mmol/L、pH (7.36±0.0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因不明的患儿血尿及蛋白尿要高度警惕儿童Alport综合征可能,当患儿同时出现咳嗽、咳痰伴低热等上感症状时应在加强免疫等对症治疗的同时积极早期进行抗炎治疗,可降低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作者:刘桂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妇科收治的1900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与阴道镜检查,并对人乳头瘤病毒为阳性患者进行病理检查。结果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组CINⅠ、CINⅡ发生率显著高于人乳头瘤病毒阴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1175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宫颈组织,检查结果与阴道镜检查结果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是诱发宫颈病变尤其是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主要因素,早期积极地预防与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对减少宫颈病变、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病理学检查可为宫颈病变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陈永莲;于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双额叶脑挫裂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持续颅内压监测,比较颅内压≤40 mmHg、41~60 mmHg、>60 mmHg患者的预后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颅内压为41~60 mmHg和>60 mmHg患者的植物生存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40 mmHg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能够有效评估患者预后,在双额叶脑挫裂伤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制定治疗方案及干预措施的重要依据。

    作者:元少鹏;肖伟利;李国锋;胡建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儿童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在儿童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12月在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住院期间接受心肺复苏的45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心电监护仪进行PETCO2浓度持续监测,读取不同时间点(0 min、5 min、10 min、20 min、30 min、1 h、3 h、12 h、24 h) PETCO2值。在心肺复苏0 min、10 min、1 h、3 h、12 h、24 h时抽取患儿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测定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析心肺复苏成功的患儿在心肺复苏不同时间点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并分析32例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ROSC)并存活者(存活组)与13例死亡组患儿的PETCO2变化情况。结果在心肺复苏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患儿的PETCO2与PaCO2之间均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r=0.82~0.91);PETCO2的均值为(30.8±8.9) mmHg,PaCO2的均值为(31.6±7.7) mmHg,其均值相关系数达到0.87。存活组和死亡组患儿在心肺复苏5 min、10 min、20 min、30 min时的PETCO2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的PETCO2值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呈现平稳上升的态势,而死亡组在心肺复苏初始阶段有短暂上升后呈现出下降趋势。结论与PaCO2检测相比,PETCO2监测更为简便、直观,能动态监测。PETCO2监测可作为儿童心肺复苏过程一项重要的预后监控指标,可考虑用来判定心肺复苏的效果。

    作者:诸澎伟;周晓娟;姜源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长期佩戴下颌前伸器对OSAHS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

    目的:探讨长期佩戴下颌前伸器对OSAHS患者牙周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口腔科收治的鼻鼾患者86例,其中单纯鼾症(单纯鼾症组)21例,轻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32例(轻度OSAHS组),中度OSAHS 33例(中度OSAHS组)。所有患者均佩戴自制的改良Activator矫治器。在佩戴Activator矫治器前及佩戴3个月、6个月、12个月后检测牙龈指数(GI)、菌斑指数(PLI)、龈沟探诊深度(SPD)和龈沟出血指数(SBI)。结果佩戴前,三组患者的GI、PLI、SPD和SBI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12个月后三组G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3个月、6个月后和12个月后三组PLI和SB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佩戴期间,单纯鼾症组组内GI、PLI、SPD和SB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和中度OSAHS组各时间段GI、PLI和SBI均高于佩戴前,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颌前伸器会对牙周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导致PLI、GI、SBI升高,且与OSAHS病情相关。

    作者:王俊;林则元;陈福东;廖冠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检查中甲状腺结节纵横比≥1的意义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检查中甲状腺结节纵横比(A/T)≥1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甲状腺结节A/T≥1且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60例甲状腺结节A/T<1且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结节在结节中所占比例,并分析其在不同纵横比组之间的差异,计算A/T≥1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病率为71.7%(43/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状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3%和70.0%,均较对照组的65.3%和58.3%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中甲状腺结节A/T≥1提示患者极有可能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作者:方锋凯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中药穴位注射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注射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症状等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74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7例,分别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和弥可保口服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治疗效果判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血压水平均保持平稳,未见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神经症状积分、VAS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增加,观察组增加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能够显著增加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其临床症状,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陈琪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纤维桩联合辅桩与半贵金属铸造桩修复漏斗状残根冠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纤维桩联合辅桩与半贵金属铸造桩在漏斗状残根冠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8例漏斗状残根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半贵金属铸造桩修复,观察组采用纤维桩联合辅桩修复。比较两组修复效果及修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修复后的优良率为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根尖周炎、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无并发症基牙明显多于对照组,有生物学/操作性并发症基牙数、丧失基牙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纤维桩主辅桩修复漏斗状残根冠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作者:薛伟;张锋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产后尿潴留的高危因素及盆底肌训练的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产后尿潴留的高危因素并观察盆底肌训练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妇产科诊治的产后尿潴留患者100例为病例组,同时间段产后正常产妇100例为正常组,分析产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将病例组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盆底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病例组患者无痛分娩、产钳助产、胎头吸引、手转胎头比例高于正常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长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包括手转胎头(OR=15.688)、产钳助产(OR=4.076)、无痛分娩(OR=1.954)及产程延长(OR=1.48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转胎头、产钳助产、无痛分娩及产程延长是产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尿潴留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小燕;彭冰洁;梁桂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门诊手术室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门诊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其护理对策,以提高门诊手术质量,降低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门诊手术室收治的1854例患者资料,按照其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其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影响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854例门诊手术患者中,感染患者392例,感染率为21.1%。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的年龄、急诊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合并症、原发感染灶及无菌措施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行急诊手术、合并症≥3种、有原发感染灶、无菌措施不严格是导致门诊手术室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门诊手术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危险因素较多,应严格落实无菌措施,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实施重点防控,以降低感染率。

    作者:叶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美国护理时间整体架构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本文通过介绍美国Terry L Jones博士提出的护理时间整体架构理论,从物理时间、心理时间、社会时间及物理护理时间、心理护理时间、社会护理时间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现状,旨在阐释护理时间的概念、测量方法,了解其对专业理论发展、护理教育、临床实践、行政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影响,为我国护理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曾晓莉;罗艺;孟润堂;曹小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海口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院前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海口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院前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海口市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名全科医生进行为期5个月的院前急救理论和相关技能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的差异。结果通过培训,全科医生院前急救理论和相关技能水平评分明显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综合考评优好率为97.5%,明显高于培训前的65.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院前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社区全科医生的理论和技能水平,使其具备院前急救能力。

    作者:李诗阳;王日兴;吕有凯;冯奇桃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膳食调理对中医体质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人的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特质,它与疾病和健康密切相关。中医体质学认为先天遗传很难改变,但是可以通过后天因素调整体质。中医体质调理以膳食调理为主。本文总结了膳食影响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理论基础研究成果,并从膳食与中医体质形成的相关性和膳食影响中医体质的应用性研究两方面阐述了膳食影响中医体质的临床研究成果。提出膳食对中医体质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膳食影响中医体质的研究发展方向做了展望与提示。

    作者:钟少晖;刘绮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酵母多糖引发MODS机制及其干预的实验研究进展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多种打击诱发的临床综合征。鼠腹腔注射酵母多糖后会引发逐渐严重的器官损伤和功能障碍。酵母多糖引发全身炎症反应(ZIGI)的动物模型被认为与人类MODS发病机理相似,而且ZIGI已被广泛使用研究系统性炎症反应致多器官损伤的机制。本文就近年来有关ZIGI模型的病理生理机制及新治疗成果做一综述。

    作者:李希颖;李景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多药载药缓释系统的研究进展

    在组织工程技术中往往需要多种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这给多药载药缓释系统以广阔的发展前景。多药载药缓释系统即是将两种或多种药剂包载到一个缓释系统中,通过药剂的不同包载方式及载体材料的特有性质等来控制药剂的释放顺序和持续时间。本文主要从载体材料、载药方式、释药途径和制备方法等方面对多药载药缓释系统加以综述。

    作者:王敬龙;韩舒;孙琪;柳康;吴梓齐;刘志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mini-CEX在护士培训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介绍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的产生和发展历程、适用对象、应用现状、对护理评估的意义以及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不足,以期为我国护理培训评估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刘春英;朱华凤;杨雪;刘淼;张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NMDA-NR2B亚基受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NMDA受体是一种谷氨酸离子型受体,在兴奋性突触可塑性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已证明NMDA-NR2B亚基受体参与学习记忆、慢性疼痛、局部缺血和神经退行性疾病。NR2B亚基诱导长时程增强(LTP)的产生在中枢敏化及神经病理性疼痛性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NR2B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本文就NMDA-NR2B亚基受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李欢颜;阳巧云;彭良玉;旷昕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MRI弥散加权成像应用于胶质瘤分级的研究进展

    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死亡率极高,术前能进行肿瘤分级对于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具有极好的软组织分辨力、无电离辐射、多参数成像等优点,目前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已逐渐显示出它的优越性。MR弥散加权成像(DWI)能协助常规MRI,对肿瘤定量分析并指导其分级,开拓了诊断思路,本文就DWI应用于胶质瘤分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周赞赞;李香营;韩向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进展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临床发病率较高,多由剧烈运动引起。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保守治疗容易发生再断裂且治疗周期长;手术治疗跟腱再断裂发生率低,但存在较多并发症风险。目前已证实术后的早期康复锻炼能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新兴的治疗手段具有一定优势及前景,但目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治疗尚无统一标准和策略。

    作者:杨华瑞;陈园;樊攀;鲍同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创伤性左侧膈肌破裂并膈疝一例

    创伤性膈肌破裂(Traumatic diaphragmatic rup-ture,TDR)是由于钝性或穿透性暴力损伤致膈肌破裂。腹腔内脏器通过破裂疝入胸腔,可对呼吸、循环系统产生严重不良影响。而膈肌损伤的临床表现常被其他重要器官损伤所掩盖,临床漏诊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现报道一例创伤性左侧膈肌破裂并胃及脾脏疝入胸腔的病例。

    作者:彭涛;彭礼波;张志坚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断剂诱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一例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由于药物使用导致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范围(通常<100×109/L)从而出现出血等症状的疾病,按其发病机制至少可分为以下3种:骨髓抑制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药物性因素所致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通常较低,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引起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则相对甚少。

    作者:邓冬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小儿脑胶质瘤致视盘水肿误诊为视神经炎一例

    视盘水肿,尤其是双眼视盘水肿并非单纯的眼科疾病,眼科医生在进行诊疗时要详细询问病史和作全面的考虑与检查,以免误诊和延误治疗。我院1例双眼视盘水肿的患儿辗转多家医院就诊,先后诊断弱视、视神经炎等,终完善头颅CT检查诊断颅内占位,予以手术治疗。

    作者:石佳;唐晨;羊薇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海绵窦瘘一例

    颈动脉海绵窦瘘(Carotid cavernous fistul,CCF)是指颈内动脉海绵窦段的动脉壁或其分支发生破裂,直接和海绵窦相通形成的动脉-静脉短路性血管性疾病。通常以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作为诊断的金标准,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作为无创的检查手段,可有特征性表现。以超声多普勒超声首先发现并诊断本病者并不常见,本文将我院收治的1例由彩色多普勒超声首先发现诊断而后经DSA证实的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陈雪君;朱建平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以腹痛为主要症状的肺栓塞一例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各种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临床上以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常见,PET血栓主要来自深静脉系统,起病隐匿,进展迅速,误诊漏诊率和病死率均较高。

    作者:孙兵;唐中建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缺血性结肠炎所致溃疡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溃疡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I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溃疡分为溃疡组(25例)和非溃疡组(3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对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发生溃疡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溃疡组患者平均年龄比非溃疡组明显增加(P<0.05),且出现腹部压痛及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患者人数明显增加,而出现腹泻的人数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以及出现腹部压痛是IC患者发生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溃疡组患者镜下主要表现为肠黏膜溃疡,而非溃疡组患者镜下则主要以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瘀斑血泡以及活动性渗血为特点,而CT下溃疡组患者腹部血管病变人数比非溃疡组患者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是影响IC患者发生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腹部动脉病变会显著增加溃疡发生的风险,而IC患者临床症见腹部压痛则可能提示伴有溃疡形成。

    作者:屈海燕;张晓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天晴甘平对恶性淋巴瘤综合化疗后肝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天晴甘平(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对恶性淋巴瘤综合化疗后肝功能的保护与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血液科收治的恶性淋巴瘤住院化疗患者75例,将其按照化疗前后的肝功能情况分为三组:观察组16例,为化疗前伴有肝功能损伤或肝脏疾病史者;余59例患者为化疗前未出现肝功能异常或无肝脏疾病史者,根据对等原则分为天晴甘平预防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与预防组化疗前采取天晴甘平进行治疗或预防,对照组在化疗过程中采用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注射液以及服用益肝灵片进行肝脏保护。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化疗后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以及化疗前后的肝功能各功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预防组和观察组化疗后药物性肝损发生率分别为6.90%和32.25%,而对照组的药物性肝损发生率高达60.00%,预防组、观察组化疗后药物性肝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在化疗时间≥20 d患者中,预防组、观察组药物性肝损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后谷丙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以及β谷胺酰转肽酶(GGT)水平比化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血清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水平化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化疗前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化疗后的ALT与GGT水平比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5),而化疗前后患者的AST、ALB、ALP以及TB水平则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晴甘平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具有非常好的保护性,能有效预防或者降低化疗后的肝功能损害,并能快速、有效地将损伤的肝脏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刘东芳;张宝琴;赵晓亮;甘静;郑雅珍;张成侠;冯志刚;刘艳芬;訾建杰;刘欣;李素欣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治疗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效果。方法10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均采用ETV治疗,其中代偿期患者63例(代偿期组),失代偿期患者45例(失代偿期组),两组均治疗9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肝功能、HBV DNA、Child-pugh积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24、48、96周,两组患者的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谷丙转氨酶(ALT)、Child-pugh评分、HBV-DNA检测值均较治疗前逐渐好转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第24、48、96周代偿期组患者的ALB、CHE、ALT、Child-pugh评分、HBV-DNA检测值均明显优于失代偿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偿期组治疗后第96周与治疗前的ALB、CHE、ALT、Child-pugh评分、HBV-DNA检测值差值绝对值均高于失代偿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偿期组的ALT复常率为96.83%,HBV-DNA转阴率为93.65%,均明显高于失代偿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代偿期组的上消化道出血率为3.17%,明显低于失代偿期组的1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V在治疗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均具有改善肝功能,降低HBV-DNA病毒载量的效果,但治疗代偿期患者的效果更佳显著。

    作者:罗东凤;丁南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腋路臂丛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0例择期进行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R组(n=15)和RD组(n=15),R组用0.3%罗哌卡因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RD组则使用0.3%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1μg/kg。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FLACC变化;观察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和镇痛持续时间,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与R组比较,RD组患者术后4 h、6 h、8h、10 h FLACC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D组有1例出现心动过缓。结论右美托咪定1μg/kg复合0.3%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可以延长罗哌卡因的神经阻滞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好,但可能导致心动过缓。

    作者:杨海扣;周静;孙剑;陈华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清睾酮、唾液酸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男性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睾酮(T)及唾液酸(SA)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6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男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3例(病例组)及体检健康男性74例(对照组),分别检测其血清T、雌二醇(E2)、SA的浓度,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T水平为(339.72±122.05) ng/d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7.63±145.71) n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SA水平为(682.66±128.96) mg/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4.86±104.07) mg/L,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男性AMI患者血清SA与T及T/E2比值呈负相关(r分别为-0.211、-0.162,P均<0.01);血清T与E2呈正相关(r=0.363,P<0.01);用血清SA诊断AMI时,曲线下面积为75.2%(P<0.01),临界值为599 mg/L,此时灵敏度为75.3%,特异度为66.2%。结论检测男性AMI患者血清T及SA对其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方元;李艳;戴雯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的MMP-9和VEGF的表达

    目的:探索在位内膜是否有异常改变,以证实现有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妇科经腹腔镜及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40例为内异症组,既往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我院治疗后未复发的患者38例为治愈组,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育龄妇女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受检者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内异症组在位内膜MMP-9和VEGF的表达较治愈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MMP-9和VEGF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9和VEGF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805,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的MMP-9和VEGF的表达异常,促进异位病灶形成;手术彻底切除内异症病灶联合药物治疗后MMP-9和VEGF表达恢复正常,延迟复发。

    作者:黄丽霞;马利国;蔡如玉;杨熠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比索洛尔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其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室性早搏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治疗的47例患者纳入常规组,采用比索洛尔治疗的53例患者纳入比索洛尔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及心率变异(HRV)情况。结果比索洛尔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0%和92.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27.7%和6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相比,比索洛尔组下降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组治疗后与常规组治疗后在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R-R间期与平均R-R间期大于50MS的个数占总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功率对数(InLF)、高频功率对数(InHF)、低频与高频功率比值(InLEF)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室性早搏分级中,Lown分级2级和4级的频域指标SDNN、SDANN、SDNN Index、PNN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对室性早博有明显疗效,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活动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张靓;杨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原位肝移植患者术中大量输血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成人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中大量输血量的影响因素,并做出预测是否大量用血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从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年405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红细胞的用量分为大量用血组(≥12 U)和非大量用血组(<12 U),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术前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及并发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这些因素与术中大量输血量的关系。结果405例肝移植术中,92例患者输血量≥12 U。单因素分析显示大量用血组患者肝移植术中输红细胞量≥12U的术前预测因素为术前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PTA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白蛋白(ALB)下降,具有上腹部手术史及肝性脑病并发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得出肝移植术中大量输注红细胞的预测模型为:Y=7.703-0.201×ALB (g/L)+0.010×CRE (U/L)-0.021×术前住院时间-0.005×Hb (g/L)+0.701×INR-1.261×RBC (N×109/L)+0.091×上腹部手术史(有为1,无为0),其预测值经ROC曲线分析得出曲线下面积为0.816,临界值为-2.892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和0.700。结论成人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中输血量≥12 U的独立预测因素为术前Hb、RBC、PTA、ALB下降、上腹部手术史及肝性脑病,外科医师、麻醉医生和输血科可根据此结果预测肝移植术中红细胞的需求量,合理备血。

    作者:刘振红;王淑英;冯艳青;刘志国;叶艳菲;张雷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基于Arne的新预测体系评估困难气道的研究

    目的:根据Arne气道评估体系建立一种较为准确的新预测系统。方法选择113例全麻后插管困难的患者(病例组),按年龄与性别1:1配对,选择全麻后喉镜暴露正常患者113例(对照组),分别记录有无困难插管史、困难插管相关疾病、气道疾病等病史,记录张口度、颞颌关节活动度、身高、甲颏距离、头颈活动度、Mallampati分级等指标的数值。以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相关危险因素建立新预测体系,并分别用新系统和Arne评估气道。结果①Arne系统的8项指标中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有5项为相关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估计值(OR)及95%可信区间(95%CI)按OR由大到小依次为:气道疾病(19.57,1.28~94.33)、Mallampati分级(15.39,1.14~87.74)、身高甲颏距离比(11.62,1.06~75.41)、困难插管史(5.45,0.97~46.23)、张口度(2.78,0.91~12.50)②新预测体系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8%、70.8%、74.6%和83.3%。结论新预测系统可较准确地评估困难气道。

    作者:靳皓;陈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诊断明确的106例重度HIE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2岁和6岁时的智能发育及体格发育情况。结果106例患儿排除失访者8例,终获得随访者对照组46例,观察组52例。2岁龄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智能测定显示,治疗组的智力发育商数(MDI)及运动发育商数(P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6岁龄智能测定也同样显示治疗组患儿语言智商(VIQ)及操作智商(PIQ)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同阶段的身高和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对重度HIE患儿远期智能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可改善患儿长期生存质量。

    作者:黄琴;邓全敏;朱元璐;刘琳;付艳;刘小芸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CRP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UC患者65例,根据Mayo疾病活动性评分标准将65例患者分为缓解期组(25例)和活动期组(4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受试者的Mayo评分及血清CRP、HIF-1α水平,并分析缓解期组、活动期组患者的HIF-1α、CRP与Mayo评分、临床病型严重程度、内镜表现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组CRP、HIF-1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缓解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缓解期组的血清CRP、HIF-1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的CRP水平与Mayo评分无相关性(r=0.095,P>0.05);活动期组HIF-1α水平与Mayo评分也无相关性(r=0.138,P>0.05);活动期的CRP水平与临床病情、内镜表现则呈显著的相关性(r=0.538,0.714,P<0.05),活动期的HIF-1α水平与临床病情、内镜表现也呈显著的相关性(r=0.544,0.698,P<0.05)。结论血清HIF-1α、CRP检测UC能够客观地反应患者病情活动性、严重程度、炎症变化等,为完善临床诊断及病情监测提供了有效的补充,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黄素娴;林建姣;袁小刚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D治疗前后T波峰末间期变化及意义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再同步心脏转复除颤器(CRT-D)治疗前后T波峰末间期(Tpe)的变化及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CRT-D治疗(CRT-D治疗组),观察术后1年患者的T波峰末间期、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根据术后1年内有无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分为室性心动过速组和无室性心动过速组,比较两者术后的T波峰末间期;另选取40例无慢性心力衰竭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波峰末间期较对照组延长,CRT-D治疗后较治疗前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T-D治疗组的患者中,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术后T波峰末间期较无室性心动过速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LVEF、LVEDD及血浆NT-proBNP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经CRT-D治疗后T波峰末间期延长,且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延长更明显,T波峰末间期延长与CRT-D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相关。

    作者:吴春风;曾建平;胡柯;周贻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96例,根据患者心肌梗死后是否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104例和对照组92例。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和心肌梗死病理等,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严重心率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律失常组患者的病程较短(P<0.05),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较高(P<0.05),心率变异性(HRV)的时域指数和频域指数水平降低(P<0.05),动态心电图QT间期变异度水平降低(P<0.05),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较多(P<0.05),且患者多为左冠状动脉闭塞(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短、HRV时域指数和频域指数水平降低、QTV水平降低、前壁梗死和左冠状动脉闭塞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严重心率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病程短、HRV时域指数和频域指数水平降低、QTV水平降低、前壁梗死和左冠状动脉闭塞患者是临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高危群体,临床救治中应给与一定的预防治疗措施。

    作者:沈永照;刘秀红;杜亚军;武华越;杨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冠心病患者MC4R基因突变与血清ADP、LEP及IL-6的关系及意义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黑素皮质素受体4(MC4R)基因rs17782313位点突变与血清瘦素(LEP)、脂联素(ADP)、白介素6(IL-6)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HD患者416例为观察组,同期正常体检者400例为对照组。采用DNA直接测序技术对入组者的MC4R基因rs17782313(T/C)位点多态性进行检测,按突变情况分为TT、CT、CC三种基因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各基因型血清LEP、ADP、IL-6水平;检测两组的血脂、体质量指数(BMI)等指标。逐步回归分析统计MC4R基因rs17782313多态位点与血清LEP、ADP、IL-6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BMI、总胆固醇(TC)、LEP、IL-6水平明显升高,而高密度脂蛋白(HDL)、ADP降低;观察组阳性家族史的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CC基因型者血清LEP、IL-6水平明显高于TC、TT基因型者;CC基因型者ADP水平明显低于TC、TT基因型者(P<0.05)。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HD患者IL-6、LEP水平和MC4R基因rs17782313位点基因突变呈现正相关(r=0.801、0.763,P<0.05);观察组ADP水平和MC4R基因rs17782313位点基因多态性呈负相关(r=-0.297,P<0.05)。结论 CHD患者血清瘦素、白介素6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MC4R基因rs17782313位点突变可能通过影响血清瘦素、脂联素、白介素6水平与CHD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蔡连锁;王小敏;刘长江;宁佳;张岳雯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三亚市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三亚市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为当地卫生部门及其他类似情况的地区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干预项目和提高人群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三亚市三个区(海棠湾、荔枝沟和河东河西区)498位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498名居民中有30名心理健康状况差,占调查总人数的6.02%。三亚市居民的SCL-90总分低于全国常模(F=9.20,P=0.000),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项均比全国常模高(P<0.01),恐怖及偏执则比全国常模低(P<0.01);家族三代中有心理疾病患者的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较没有心理疾病的居民差(F=20.197,P=0.000),且家族三代有心理疾病的居民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没有心理疾病患者的居民(P=0.00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幸福总分与SCL-90总分显负相关关系(r=0.519,P=0.000),与心理卫生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11,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进入回归方程因素有幸福总分、家族三代有无心理疾病、自我感觉健康状况、生活是否单调和心理卫生知识得分,根据标准回归系数的大小,作用大的因素为幸福总分(β=0.460),其次为自我感觉健康状况(β=0.149)和家族三代有无患心理疾病(β=0.114)。结论三亚市居民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有自身因素、遗传因素,应针对其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给予他们一定的心理知识普及,促进其心身健康。

    作者:高允锁;王小丹;李小林;敦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葡萄糖及胰岛素对血管平滑肌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及胰岛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现象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酶消化法结合组织贴块法培养胎儿主动脉VSMC,以3%H2O2诱导VSMC凋亡(H2O2组)。葡萄糖组以加入DMEM培养基中葡萄糖的浓度不同分为对照组(1.5 g/L)和高糖组(4.5 g/L);胰岛素组根据加入的低糖DMEM培养基中胰岛素的浓度不同,分为四组:0(对照组)、4×10-5 IU/L组、4×10-4 IU/L组、4×10-3 IU/L组。每组均设置三个复孔,观察6 h、12 h、24 h三个时间点上的SMC细胞的凋亡状况。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CKX31及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现象,同时利用Annexin-Ⅴ结合PI,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加入H2O2后VSMC出现凋亡现象。与对照组比较,H2O2组细胞凋亡率在各时间段明显增加(P<0.05),24 h时凋亡率为(46.3±0.4)%,增加为显著(P<0.05);高糖组在6 h、12 h、24 h时凋亡率分别为(16.20±0.53)%、(23.47±0.55)%、(35.87±0.35)%,对照组分别为(20.50±0.70)%、(30.23±0.51)%、(46.3±0.46)%,高糖组比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四个浓度组的不同时间段,胰岛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率均显著减少(P<0.01)。随着胰岛素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有明显降低的趋势(P<0.05)。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和胰岛素都可以抑制VSMC凋亡,且这一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作者:梁新剑;董少红;罗林杰;李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α-硫辛酸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和单胺氧化酶的影响

    目的:观察α-硫辛酸(ALA)对慢性脑低灌注(CCH)血管性痴呆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和单胺氧化酶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慢性脑低灌注组(CCH组)、低剂量治疗组(L-ALA组,50 mg/kg)和高剂量治疗组(H-ALA组,100 mg/kg),每组15只。利用双侧颈动脉结扎术制备慢性脑低灌注模型,SHAM组手术步骤与CCH组相同但不结扎颈总动脉。从实验第29天起Morris水迷宫检测动物认知功能,水迷宫结束后取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在大鼠前脑皮层的水平,分光光度计检测前脑皮层单胺氧化酶(MAO)的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CCH组大鼠前脑皮层NE、DA和5-HT的含量均显著下降,MAO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H组比较,低剂量ALA和高剂量ALA治疗均能显著提高CCH大鼠前脑皮层组织的NE、DA和5-HT含量,降低MAO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能够明显改善CCH大鼠的行为学异常,调节CCH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

    作者:赵冉冉;徐晓臣;王玲;路志民;张文忠;刘吉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纳米银支架治疗重症胆管炎的机制及抗菌性研究

    目的:研究内镜下纳米银支架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机制及纳米银支架的抗菌性。方法将20头猪随机分为纳米银支架组(n=8)、普通支架组(n=8)和对照组(n=4)。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ERC),胆总管内注入大肠杆菌,乳头口用钛夹夹闭,封闭乳头。支架组在造模成功后行ERC+支架置入,支架末端在乳头口处以钛夹固定。观察术后猪的一般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d、3d、5d采集猪血检测其白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胆红素(TB)、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观察猪死亡后的胆管病理改变。结果三组猪术前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的白细胞及分类、ALT、ALP、TB、TNF-α和IL-1水平均逐步上升,且在各时点均明显高于两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银支架组和普通支架组在术后第五天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清TNF-α和IL-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感染和胆道梗阻是ACST的主要病因,内镜下置入支架治疗ACST,微创有效,纳米银支架有抗菌性。

    作者:呼增吉;贾长库;韩霖;符誉;黄小龙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广州市育龄人群地中海贫血和G6PD活性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广州市育龄人群地中海贫血(地贫)和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的检出率、地贫患者的G6PD活性、地贫与G6PD活性检测的相互影响。方法抽取21628例受检者的静脉血,采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进行地贫初筛,对初筛阳性者进行基因检测;采用酶速率法检测G6PD活性。结果①地贫的检出率为9.94%(2149/21628);② G6PD缺乏症的检出率为7.96%(1721/21628),男、女性别比例为1.96:1;③地贫组(除α-地贫2组)与非地贫组比较,G6PD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各种类型地贫组之间G6PD活性增高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地贫基因携带合并G6PD缺乏者的MCV、M CH高于地贫基因携带G6PD正常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是地贫和G6PD缺乏症的高发区;G6PD活性增高的程度不同可作为不同类型地贫的辅助诊断参考指标;G6PD缺乏可影响MCV、MCH筛查地贫的敏感性。

    作者:刘丽红;屈艳霞;余建群;陈桂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血清CK-MB、MYO、cTnI和血浆NT-proBNP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 (cTnI)和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改变及四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对诊断AMI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测定208例AMI患者及115例非AMI对照者CK-MB、MYO、cTnI及血浆NT-proBNP水平。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心梗组患者血清中CK-MB、MYO、cTnI和血浆NT-proBNP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水平与MYO、cTnI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37,P=0.226);CK-MB、MYO、cTnI和NT-proBNP单项检测时的灵敏度分别为75.00%、84.62%、79.82%和86.06%,特异度分别为81.74%、69.57%、94.78%和84.35%;CK-MB和MYO、CK-MB和cTnI、MYO和cTnI两项联检的灵敏度分别为86.06%、82.21%、85.58%,特异度分别为65.22%、77.39%、67.83%;CK-MB、MYO和cTnI三项联检时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63.48%;CK-MB、MYO、cTnI和NT-proBNP四项联检可将灵敏度提高至92.79%,特异度为69.57%。结论血清CK-MB、MYO、cTnI和血浆NT-proBNP联合检测有利于AMI的早期诊断,可为临床提供相应诊疗依据,从而降低急性期的死亡率。

    作者:刘欢;李艳;许淑文;戴雯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VASH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口腔白斑及口腔扁平苔藓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H1)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口腔白斑(OLK)和口腔扁平苔藓(OLP)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60例OSCC、20例OLK、20例OLP及20例正常口腔黏膜(NOM)中VASH1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19.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 VASH1蛋白在OS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和染色强度随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呈增高趋势(P<0.05),并且在中、低分化的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白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 VASH1在白斑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扁平苔藓,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VASH1在扁平苔藓与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口腔鳞癌组中VASH1在有淋巴转移组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ASH1蛋白可能与口腔鳞状细胞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有关。

    作者:孙鑫;魏秀峰;吕珊珊;刘桐;安欢欢;李娜;谷楠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改良型髌骨轴位投照法在诊断髌骨脱位半脱位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髌骨轴位改良摄影方法在诊断髌骨脱位半脱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型髌骨体位(患者俯卧,患膝屈曲45°,球管头倾45°)与传统型髌骨体位(患者俯卧,患膝大限度屈曲,球管头倾15°~20°)投照方法进行对比,并测量髌骨适合角、外侧髌骨角、髌骨指数、髌骨外移度四个参数,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4例改良型的髌骨轴位投照均取得满意效果,达到诊断要求;而对照组的检查结果显示仅有79例达到诊断要求。两种检查方法比较,适合角、外侧髌骨角、髌骨指数和髌骨外移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髌骨轴位投照方法在诊断髌骨脱位半脱位方面比常规方法准确率高,操作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赵莉;何绪成;张彦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超声心动图对酒精依赖患者左房及左室功能的研究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酒精依赖患者左房及左室功能,探索大量酒精摄入对左心功能的早期影响。方法选取40例男性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50例酒精依赖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其静息状态下的心内结构、血流和功能。结果(1)左房功能各项指标中,观察组的左房储存器容积(LARV)及左房大容积指数(LAVI)明显较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左室功能各项指标中,观察组的二尖瓣血流E峰速度、E/A比值、心输出量(CO)低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依赖患者的左房及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超声心动图对酒精依赖患者早期左心功能评价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刘榴;黄鹏;卢冬艳;徐伏莲;钟书铭;余晓仪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胎儿心外畸形的产前超声表现及分类特征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妊娠胎儿心外畸形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分类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行产前系统超声检查的IVF-ET妊娠孕妇1022例,分析IVF-ET妊娠胎儿心外畸形的超声表现及分类特征,并追踪所有孕妇的妊娠过程及临床结局。结果1022例接受IVF-ET的孕妇中单胎妊娠879例、双胎妊娠143例,共检测胎儿1165例,产前检出胎儿各种心外畸形14例(1.2%,14/1165)。其中颜面部畸形3例(唇腭裂3例,其中1例合并食道闭锁),泌尿系统畸形3例(肾积水1例、双肾盂1例、一侧肾缺如伴另一侧异位肾1例),胸腔畸形3例(胸腔积液1例、膈疝2例),消化系统畸形2例(永久性右脐静脉1例、食道闭锁1例),神经系统畸形1例(脑积水),淋巴系统发育异常1例(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骨骼系统畸形1例(足内翻)、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结论产前系统超声检查能全面系统评价IVF-ET妊娠胎儿心外畸形的情况,为客观评价IVF-ET胎儿出生缺陷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吴琳琅;耿丹明;王鸿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亚低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国外亚低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Ovid和Medline数据库(均截至2015年1月),查找所有关于亚低温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的文献,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Cohran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并与国内系统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252例患者),6个试验进行死亡率随访,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低温治疗不增加远期病死率[RR=1.12,95%CI:0.62~2.05,P=0.70]。6个试验均报道并发症,主要的并发症是肺炎[RR=3.30,95%CI:1.48~7.34, P=0.003],无严重并发症。国内研究显示亚低温治疗不增加病死率,但肺炎和心率失常风险增加,结果与本研究基本一致。2个试验采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120例患者)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低温治疗未改善患者神经功能[WMD=0.78,95%CI:-0.22~1.77,P=0.13];5个试验采用mRS量表评估神经功能预后结局(227例患者)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低温未提高患者预后功能[RR=0.85,95%CI:0.56~1.29,P=0.46]。国内研究显示亚低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结论国内外Meta分析结果均提示亚低温治疗不增加远期的死亡率,同时不良反应较少,但亚低温治疗的有效性存在一定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何骏驹;李承晏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