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丽霞;马利国;蔡如玉;杨熠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腋路臂丛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0例择期进行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R组(n=15)和RD组(n=15),R组用0.3%罗哌卡因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RD组则使用0.3%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1μg/kg。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FLACC变化;观察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和镇痛持续时间,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与R组比较,RD组患者术后4 h、6 h、8h、10 h FLACC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D组有1例出现心动过缓。结论右美托咪定1μg/kg复合0.3%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可以延长罗哌卡因的神经阻滞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好,但可能导致心动过缓。
作者:杨海扣;周静;孙剑;陈华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溃疡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I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溃疡分为溃疡组(25例)和非溃疡组(3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对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发生溃疡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溃疡组患者平均年龄比非溃疡组明显增加(P<0.05),且出现腹部压痛及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患者人数明显增加,而出现腹泻的人数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以及出现腹部压痛是IC患者发生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溃疡组患者镜下主要表现为肠黏膜溃疡,而非溃疡组患者镜下则主要以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瘀斑血泡以及活动性渗血为特点,而CT下溃疡组患者腹部血管病变人数比非溃疡组患者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是影响IC患者发生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腹部动脉病变会显著增加溃疡发生的风险,而IC患者临床症见腹部压痛则可能提示伴有溃疡形成。
作者:屈海燕;张晓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门诊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其护理对策,以提高门诊手术质量,降低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门诊手术室收治的1854例患者资料,按照其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其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影响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854例门诊手术患者中,感染患者392例,感染率为21.1%。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的年龄、急诊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合并症、原发感染灶及无菌措施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行急诊手术、合并症≥3种、有原发感染灶、无菌措施不严格是导致门诊手术室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门诊手术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危险因素较多,应严格落实无菌措施,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实施重点防控,以降低感染率。
作者:叶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 (cTnI)和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改变及四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对诊断AMI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测定208例AMI患者及115例非AMI对照者CK-MB、MYO、cTnI及血浆NT-proBNP水平。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心梗组患者血清中CK-MB、MYO、cTnI和血浆NT-proBNP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水平与MYO、cTnI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37,P=0.226);CK-MB、MYO、cTnI和NT-proBNP单项检测时的灵敏度分别为75.00%、84.62%、79.82%和86.06%,特异度分别为81.74%、69.57%、94.78%和84.35%;CK-MB和MYO、CK-MB和cTnI、MYO和cTnI两项联检的灵敏度分别为86.06%、82.21%、85.58%,特异度分别为65.22%、77.39%、67.83%;CK-MB、MYO和cTnI三项联检时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63.48%;CK-MB、MYO、cTnI和NT-proBNP四项联检可将灵敏度提高至92.79%,特异度为69.57%。结论血清CK-MB、MYO、cTnI和血浆NT-proBNP联合检测有利于AMI的早期诊断,可为临床提供相应诊疗依据,从而降低急性期的死亡率。
作者:刘欢;李艳;许淑文;戴雯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产后尿潴留的高危因素并观察盆底肌训练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妇产科诊治的产后尿潴留患者100例为病例组,同时间段产后正常产妇100例为正常组,分析产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将病例组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盆底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病例组患者无痛分娩、产钳助产、胎头吸引、手转胎头比例高于正常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长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包括手转胎头(OR=15.688)、产钳助产(OR=4.076)、无痛分娩(OR=1.954)及产程延长(OR=1.48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转胎头、产钳助产、无痛分娩及产程延长是产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尿潴留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小燕;彭冰洁;梁桂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分析成人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中大量输血量的影响因素,并做出预测是否大量用血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从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年405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红细胞的用量分为大量用血组(≥12 U)和非大量用血组(<12 U),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术前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及并发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这些因素与术中大量输血量的关系。结果405例肝移植术中,92例患者输血量≥12 U。单因素分析显示大量用血组患者肝移植术中输红细胞量≥12U的术前预测因素为术前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PTA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白蛋白(ALB)下降,具有上腹部手术史及肝性脑病并发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得出肝移植术中大量输注红细胞的预测模型为:Y=7.703-0.201×ALB (g/L)+0.010×CRE (U/L)-0.021×术前住院时间-0.005×Hb (g/L)+0.701×INR-1.261×RBC (N×109/L)+0.091×上腹部手术史(有为1,无为0),其预测值经ROC曲线分析得出曲线下面积为0.816,临界值为-2.892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和0.700。结论成人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中输血量≥12 U的独立预测因素为术前Hb、RBC、PTA、ALB下降、上腹部手术史及肝性脑病,外科医师、麻醉医生和输血科可根据此结果预测肝移植术中红细胞的需求量,合理备血。
作者:刘振红;王淑英;冯艳青;刘志国;叶艳菲;张雷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了解三亚市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为当地卫生部门及其他类似情况的地区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干预项目和提高人群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三亚市三个区(海棠湾、荔枝沟和河东河西区)498位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498名居民中有30名心理健康状况差,占调查总人数的6.02%。三亚市居民的SCL-90总分低于全国常模(F=9.20,P=0.000),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项均比全国常模高(P<0.01),恐怖及偏执则比全国常模低(P<0.01);家族三代中有心理疾病患者的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较没有心理疾病的居民差(F=20.197,P=0.000),且家族三代有心理疾病的居民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没有心理疾病患者的居民(P=0.00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幸福总分与SCL-90总分显负相关关系(r=0.519,P=0.000),与心理卫生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11,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进入回归方程因素有幸福总分、家族三代有无心理疾病、自我感觉健康状况、生活是否单调和心理卫生知识得分,根据标准回归系数的大小,作用大的因素为幸福总分(β=0.460),其次为自我感觉健康状况(β=0.149)和家族三代有无患心理疾病(β=0.114)。结论三亚市居民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有自身因素、遗传因素,应针对其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给予他们一定的心理知识普及,促进其心身健康。
作者:高允锁;王小丹;李小林;敦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是由于药物使用导致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范围(通常<100×109/L)从而出现出血等症状的疾病,按其发病机制至少可分为以下3种:骨髓抑制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和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药物性因素所致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通常较低,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引起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则相对甚少。
作者:邓冬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再同步心脏转复除颤器(CRT-D)治疗前后T波峰末间期(Tpe)的变化及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CRT-D治疗(CRT-D治疗组),观察术后1年患者的T波峰末间期、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根据术后1年内有无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分为室性心动过速组和无室性心动过速组,比较两者术后的T波峰末间期;另选取40例无慢性心力衰竭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波峰末间期较对照组延长,CRT-D治疗后较治疗前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T-D治疗组的患者中,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术后T波峰末间期较无室性心动过速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LVEF、LVEDD及血浆NT-proBNP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经CRT-D治疗后T波峰末间期延长,且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延长更明显,T波峰末间期延长与CRT-D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相关。
作者:吴春风;曾建平;胡柯;周贻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研究内镜下纳米银支架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机制及纳米银支架的抗菌性。方法将20头猪随机分为纳米银支架组(n=8)、普通支架组(n=8)和对照组(n=4)。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ERC),胆总管内注入大肠杆菌,乳头口用钛夹夹闭,封闭乳头。支架组在造模成功后行ERC+支架置入,支架末端在乳头口处以钛夹固定。观察术后猪的一般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d、3d、5d采集猪血检测其白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胆红素(TB)、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观察猪死亡后的胆管病理改变。结果三组猪术前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的白细胞及分类、ALT、ALP、TB、TNF-α和IL-1水平均逐步上升,且在各时点均明显高于两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银支架组和普通支架组在术后第五天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清TNF-α和IL-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感染和胆道梗阻是ACST的主要病因,内镜下置入支架治疗ACST,微创有效,纳米银支架有抗菌性。
作者:呼增吉;贾长库;韩霖;符誉;黄小龙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治疗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效果。方法10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均采用ETV治疗,其中代偿期患者63例(代偿期组),失代偿期患者45例(失代偿期组),两组均治疗9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肝功能、HBV DNA、Child-pugh积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24、48、96周,两组患者的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谷丙转氨酶(ALT)、Child-pugh评分、HBV-DNA检测值均较治疗前逐渐好转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第24、48、96周代偿期组患者的ALB、CHE、ALT、Child-pugh评分、HBV-DNA检测值均明显优于失代偿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偿期组治疗后第96周与治疗前的ALB、CHE、ALT、Child-pugh评分、HBV-DNA检测值差值绝对值均高于失代偿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偿期组的ALT复常率为96.83%,HBV-DNA转阴率为93.65%,均明显高于失代偿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代偿期组的上消化道出血率为3.17%,明显低于失代偿期组的1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V在治疗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均具有改善肝功能,降低HBV-DNA病毒载量的效果,但治疗代偿期患者的效果更佳显著。
作者:罗东凤;丁南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评价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在儿童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12月在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住院期间接受心肺复苏的45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心电监护仪进行PETCO2浓度持续监测,读取不同时间点(0 min、5 min、10 min、20 min、30 min、1 h、3 h、12 h、24 h) PETCO2值。在心肺复苏0 min、10 min、1 h、3 h、12 h、24 h时抽取患儿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测定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析心肺复苏成功的患儿在心肺复苏不同时间点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并分析32例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ROSC)并存活者(存活组)与13例死亡组患儿的PETCO2变化情况。结果在心肺复苏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患儿的PETCO2与PaCO2之间均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r=0.82~0.91);PETCO2的均值为(30.8±8.9) mmHg,PaCO2的均值为(31.6±7.7) mmHg,其均值相关系数达到0.87。存活组和死亡组患儿在心肺复苏5 min、10 min、20 min、30 min时的PETCO2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的PETCO2值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呈现平稳上升的态势,而死亡组在心肺复苏初始阶段有短暂上升后呈现出下降趋势。结论与PaCO2检测相比,PETCO2监测更为简便、直观,能动态监测。PETCO2监测可作为儿童心肺复苏过程一项重要的预后监控指标,可考虑用来判定心肺复苏的效果。
作者:诸澎伟;周晓娟;姜源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根据Arne气道评估体系建立一种较为准确的新预测系统。方法选择113例全麻后插管困难的患者(病例组),按年龄与性别1:1配对,选择全麻后喉镜暴露正常患者113例(对照组),分别记录有无困难插管史、困难插管相关疾病、气道疾病等病史,记录张口度、颞颌关节活动度、身高、甲颏距离、头颈活动度、Mallampati分级等指标的数值。以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相关危险因素建立新预测体系,并分别用新系统和Arne评估气道。结果①Arne系统的8项指标中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有5项为相关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估计值(OR)及95%可信区间(95%CI)按OR由大到小依次为:气道疾病(19.57,1.28~94.33)、Mallampati分级(15.39,1.14~87.74)、身高甲颏距离比(11.62,1.06~75.41)、困难插管史(5.45,0.97~46.23)、张口度(2.78,0.91~12.50)②新预测体系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8%、70.8%、74.6%和83.3%。结论新预测系统可较准确地评估困难气道。
作者:靳皓;陈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索在位内膜是否有异常改变,以证实现有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妇科经腹腔镜及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40例为内异症组,既往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我院治疗后未复发的患者38例为治愈组,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育龄妇女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受检者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内异症组在位内膜MMP-9和VEGF的表达较治愈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MMP-9和VEGF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9和VEGF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805,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的MMP-9和VEGF的表达异常,促进异位病灶形成;手术彻底切除内异症病灶联合药物治疗后MMP-9和VEGF表达恢复正常,延迟复发。
作者:黄丽霞;马利国;蔡如玉;杨熠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酒精依赖患者左房及左室功能,探索大量酒精摄入对左心功能的早期影响。方法选取40例男性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50例酒精依赖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其静息状态下的心内结构、血流和功能。结果(1)左房功能各项指标中,观察组的左房储存器容积(LARV)及左房大容积指数(LAVI)明显较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左室功能各项指标中,观察组的二尖瓣血流E峰速度、E/A比值、心输出量(CO)低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依赖患者的左房及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超声心动图对酒精依赖患者早期左心功能评价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刘榴;黄鹏;卢冬艳;徐伏莲;钟书铭;余晓仪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注射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症状等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174例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7例,分别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和弥可保口服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治疗效果判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血压水平均保持平稳,未见明显变化(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神经症状积分、VAS评分均显著下降,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均显著增加,观察组增加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能够显著增加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其临床症状,具有确切的临床疗效及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陈琪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髌骨轴位改良摄影方法在诊断髌骨脱位半脱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改良型髌骨体位(患者俯卧,患膝屈曲45°,球管头倾45°)与传统型髌骨体位(患者俯卧,患膝大限度屈曲,球管头倾15°~20°)投照方法进行对比,并测量髌骨适合角、外侧髌骨角、髌骨指数、髌骨外移度四个参数,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4例改良型的髌骨轴位投照均取得满意效果,达到诊断要求;而对照组的检查结果显示仅有79例达到诊断要求。两种检查方法比较,适合角、外侧髌骨角、髌骨指数和髌骨外移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型髌骨轴位投照方法在诊断髌骨脱位半脱位方面比常规方法准确率高,操作简单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赵莉;何绪成;张彦 刊期: 2015年第23期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临床发病率较高,多由剧烈运动引起。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保守治疗容易发生再断裂且治疗周期长;手术治疗跟腱再断裂发生率低,但存在较多并发症风险。目前已证实术后的早期康复锻炼能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新兴的治疗手段具有一定优势及前景,但目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治疗尚无统一标准和策略。
作者:杨华瑞;陈园;樊攀;鲍同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UC患者65例,根据Mayo疾病活动性评分标准将65例患者分为缓解期组(25例)和活动期组(4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受试者的Mayo评分及血清CRP、HIF-1α水平,并分析缓解期组、活动期组患者的HIF-1α、CRP与Mayo评分、临床病型严重程度、内镜表现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组CRP、HIF-1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缓解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缓解期组的血清CRP、HIF-1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的CRP水平与Mayo评分无相关性(r=0.095,P>0.05);活动期组HIF-1α水平与Mayo评分也无相关性(r=0.138,P>0.05);活动期的CRP水平与临床病情、内镜表现则呈显著的相关性(r=0.538,0.714,P<0.05),活动期的HIF-1α水平与临床病情、内镜表现也呈显著的相关性(r=0.544,0.698,P<0.05)。结论血清HIF-1α、CRP检测UC能够客观地反应患者病情活动性、严重程度、炎症变化等,为完善临床诊断及病情监测提供了有效的补充,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黄素娴;林建姣;袁小刚 刊期: 2015年第23期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及胰岛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现象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酶消化法结合组织贴块法培养胎儿主动脉VSMC,以3%H2O2诱导VSMC凋亡(H2O2组)。葡萄糖组以加入DMEM培养基中葡萄糖的浓度不同分为对照组(1.5 g/L)和高糖组(4.5 g/L);胰岛素组根据加入的低糖DMEM培养基中胰岛素的浓度不同,分为四组:0(对照组)、4×10-5 IU/L组、4×10-4 IU/L组、4×10-3 IU/L组。每组均设置三个复孔,观察6 h、12 h、24 h三个时间点上的SMC细胞的凋亡状况。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CKX31及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现象,同时利用Annexin-Ⅴ结合PI,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加入H2O2后VSMC出现凋亡现象。与对照组比较,H2O2组细胞凋亡率在各时间段明显增加(P<0.05),24 h时凋亡率为(46.3±0.4)%,增加为显著(P<0.05);高糖组在6 h、12 h、24 h时凋亡率分别为(16.20±0.53)%、(23.47±0.55)%、(35.87±0.35)%,对照组分别为(20.50±0.70)%、(30.23±0.51)%、(46.3±0.46)%,高糖组比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四个浓度组的不同时间段,胰岛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率均显著减少(P<0.01)。随着胰岛素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有明显降低的趋势(P<0.05)。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和胰岛素都可以抑制VSMC凋亡,且这一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作者:梁新剑;董少红;罗林杰;李军 刊期: 2015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