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原位肝移植患者术中大量输血影响因素分析

刘振红;王淑英;冯艳青;刘志国;叶艳菲;张雷英

关键词:肝移植, 输血,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 ROC曲线
摘要:目的:分析成人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中大量输血量的影响因素,并做出预测是否大量用血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从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年405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红细胞的用量分为大量用血组(≥12 U)和非大量用血组(<12 U),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术前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及并发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这些因素与术中大量输血量的关系。结果405例肝移植术中,92例患者输血量≥12 U。单因素分析显示大量用血组患者肝移植术中输红细胞量≥12U的术前预测因素为术前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PTA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白蛋白(ALB)下降,具有上腹部手术史及肝性脑病并发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得出肝移植术中大量输注红细胞的预测模型为:Y=7.703-0.201×ALB (g/L)+0.010×CRE (U/L)-0.021×术前住院时间-0.005×Hb (g/L)+0.701×INR-1.261×RBC (N×109/L)+0.091×上腹部手术史(有为1,无为0),其预测值经ROC曲线分析得出曲线下面积为0.816,临界值为-2.892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和0.700。结论成人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中输血量≥12 U的独立预测因素为术前Hb、RBC、PTA、ALB下降、上腹部手术史及肝性脑病,外科医师、麻醉医生和输血科可根据此结果预测肝移植术中红细胞的需求量,合理备血。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三亚市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三亚市居民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为当地卫生部门及其他类似情况的地区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干预项目和提高人群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三亚市三个区(海棠湾、荔枝沟和河东河西区)498位居民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498名居民中有30名心理健康状况差,占调查总人数的6.02%。三亚市居民的SCL-90总分低于全国常模(F=9.20,P=0.000),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项均比全国常模高(P<0.01),恐怖及偏执则比全国常模低(P<0.01);家族三代中有心理疾病患者的居民心理健康状况较没有心理疾病的居民差(F=20.197,P=0.000),且家族三代有心理疾病的居民SCL-90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没有心理疾病患者的居民(P=0.000)。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幸福总分与SCL-90总分显负相关关系(r=0.519,P=0.000),与心理卫生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011,P>0.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进入回归方程因素有幸福总分、家族三代有无心理疾病、自我感觉健康状况、生活是否单调和心理卫生知识得分,根据标准回归系数的大小,作用大的因素为幸福总分(β=0.460),其次为自我感觉健康状况(β=0.149)和家族三代有无患心理疾病(β=0.114)。结论三亚市居民心理健康不容乐观,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有自身因素、遗传因素,应针对其影响采取必要的措施给予他们一定的心理知识普及,促进其心身健康。

    作者:高允锁;王小丹;李小林;敦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CRP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C反应蛋白(CRP)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UC患者65例,根据Mayo疾病活动性评分标准将65例患者分为缓解期组(25例)和活动期组(4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三组受试者的Mayo评分及血清CRP、HIF-1α水平,并分析缓解期组、活动期组患者的HIF-1α、CRP与Mayo评分、临床病型严重程度、内镜表现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组CRP、HIF-1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缓解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与缓解期组的血清CRP、HIF-1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期组的CRP水平与Mayo评分无相关性(r=0.095,P>0.05);活动期组HIF-1α水平与Mayo评分也无相关性(r=0.138,P>0.05);活动期的CRP水平与临床病情、内镜表现则呈显著的相关性(r=0.538,0.714,P<0.05),活动期的HIF-1α水平与临床病情、内镜表现也呈显著的相关性(r=0.544,0.698,P<0.05)。结论血清HIF-1α、CRP检测UC能够客观地反应患者病情活动性、严重程度、炎症变化等,为完善临床诊断及病情监测提供了有效的补充,适于临床应用。

    作者:黄素娴;林建姣;袁小刚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NMDA-NR2B亚基受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NMDA受体是一种谷氨酸离子型受体,在兴奋性突触可塑性中起着重要作用。现已证明NMDA-NR2B亚基受体参与学习记忆、慢性疼痛、局部缺血和神经退行性疾病。NR2B亚基诱导长时程增强(LTP)的产生在中枢敏化及神经病理性疼痛性的形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NR2B受体拮抗剂可以有效的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本文就NMDA-NR2B亚基受体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做一综述。

    作者:李欢颜;阳巧云;彭良玉;旷昕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儿童心肺复苏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监测在儿童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12月在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住院期间接受心肺复苏的45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心电监护仪进行PETCO2浓度持续监测,读取不同时间点(0 min、5 min、10 min、20 min、30 min、1 h、3 h、12 h、24 h) PETCO2值。在心肺复苏0 min、10 min、1 h、3 h、12 h、24 h时抽取患儿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测定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分析心肺复苏成功的患儿在心肺复苏不同时间点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并分析32例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ROSC)并存活者(存活组)与13例死亡组患儿的PETCO2变化情况。结果在心肺复苏治疗的整个过程中,患儿的PETCO2与PaCO2之间均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r=0.82~0.91);PETCO2的均值为(30.8±8.9) mmHg,PaCO2的均值为(31.6±7.7) mmHg,其均值相关系数达到0.87。存活组和死亡组患儿在心肺复苏5 min、10 min、20 min、30 min时的PETCO2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活组的PETCO2值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呈现平稳上升的态势,而死亡组在心肺复苏初始阶段有短暂上升后呈现出下降趋势。结论与PaCO2检测相比,PETCO2监测更为简便、直观,能动态监测。PETCO2监测可作为儿童心肺复苏过程一项重要的预后监控指标,可考虑用来判定心肺复苏的效果。

    作者:诸澎伟;周晓娟;姜源渊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治疗进展

    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临床发病率较高,多由剧烈运动引起。诊断主要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保守治疗容易发生再断裂且治疗周期长;手术治疗跟腱再断裂发生率低,但存在较多并发症风险。目前已证实术后的早期康复锻炼能获得较好的修复效果;新兴的治疗手段具有一定优势及前景,但目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治疗尚无统一标准和策略。

    作者:杨华瑞;陈园;樊攀;鲍同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远期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重度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住院诊断明确的106例重度HIE患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2岁和6岁时的智能发育及体格发育情况。结果106例患儿排除失访者8例,终获得随访者对照组46例,观察组52例。2岁龄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CDCC)智能测定显示,治疗组的智力发育商数(MDI)及运动发育商数(P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6岁龄智能测定也同样显示治疗组患儿语言智商(VIQ)及操作智商(PIQ)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儿同阶段的身高和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神经节苷酯治疗对重度HIE患儿远期智能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可改善患儿长期生存质量。

    作者:黄琴;邓全敏;朱元璐;刘琳;付艳;刘小芸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天晴甘平对恶性淋巴瘤综合化疗后肝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天晴甘平(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对恶性淋巴瘤综合化疗后肝功能的保护与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血液科收治的恶性淋巴瘤住院化疗患者75例,将其按照化疗前后的肝功能情况分为三组:观察组16例,为化疗前伴有肝功能损伤或肝脏疾病史者;余59例患者为化疗前未出现肝功能异常或无肝脏疾病史者,根据对等原则分为天晴甘平预防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与预防组化疗前采取天晴甘平进行治疗或预防,对照组在化疗过程中采用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注射液以及服用益肝灵片进行肝脏保护。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化疗后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以及化疗前后的肝功能各功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预防组和观察组化疗后药物性肝损发生率分别为6.90%和32.25%,而对照组的药物性肝损发生率高达60.00%,预防组、观察组化疗后药物性肝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在化疗时间≥20 d患者中,预防组、观察组药物性肝损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后谷丙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以及β谷胺酰转肽酶(GGT)水平比化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血清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水平化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化疗前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化疗后的ALT与GGT水平比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5),而化疗前后患者的AST、ALB、ALP以及TB水平则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晴甘平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具有非常好的保护性,能有效预防或者降低化疗后的肝功能损害,并能快速、有效地将损伤的肝脏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刘东芳;张宝琴;赵晓亮;甘静;郑雅珍;张成侠;冯志刚;刘艳芬;訾建杰;刘欣;李素欣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基于Arne的新预测体系评估困难气道的研究

    目的:根据Arne气道评估体系建立一种较为准确的新预测系统。方法选择113例全麻后插管困难的患者(病例组),按年龄与性别1:1配对,选择全麻后喉镜暴露正常患者113例(对照组),分别记录有无困难插管史、困难插管相关疾病、气道疾病等病史,记录张口度、颞颌关节活动度、身高、甲颏距离、头颈活动度、Mallampati分级等指标的数值。以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相关危险因素建立新预测体系,并分别用新系统和Arne评估气道。结果①Arne系统的8项指标中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有5项为相关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估计值(OR)及95%可信区间(95%CI)按OR由大到小依次为:气道疾病(19.57,1.28~94.33)、Mallampati分级(15.39,1.14~87.74)、身高甲颏距离比(11.62,1.06~75.41)、困难插管史(5.45,0.97~46.23)、张口度(2.78,0.91~12.50)②新预测体系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8%、70.8%、74.6%和83.3%。结论新预测系统可较准确地评估困难气道。

    作者:靳皓;陈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海口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院前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海口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院前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海口市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名全科医生进行为期5个月的院前急救理论和相关技能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的差异。结果通过培训,全科医生院前急救理论和相关技能水平评分明显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综合考评优好率为97.5%,明显高于培训前的65.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院前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社区全科医生的理论和技能水平,使其具备院前急救能力。

    作者:李诗阳;王日兴;吕有凯;冯奇桃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亚低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国外亚低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 AIS)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Ovid和Medline数据库(均截至2015年1月),查找所有关于亚低温辅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的文献,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Cohranne协作网系统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并与国内系统评价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纳入6个随机对照试验(252例患者),6个试验进行死亡率随访,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低温治疗不增加远期病死率[RR=1.12,95%CI:0.62~2.05,P=0.70]。6个试验均报道并发症,主要的并发症是肺炎[RR=3.30,95%CI:1.48~7.34, P=0.003],无严重并发症。国内研究显示亚低温治疗不增加病死率,但肺炎和心率失常风险增加,结果与本研究基本一致。2个试验采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120例患者)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低温治疗未改善患者神经功能[WMD=0.78,95%CI:-0.22~1.77,P=0.13];5个试验采用mRS量表评估神经功能预后结局(227例患者)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亚低温未提高患者预后功能[RR=0.85,95%CI:0.56~1.29,P=0.46]。国内研究显示亚低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结论国内外Meta分析结果均提示亚低温治疗不增加远期的死亡率,同时不良反应较少,但亚低温治疗的有效性存在一定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何骏驹;李承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纤维桩联合辅桩与半贵金属铸造桩修复漏斗状残根冠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纤维桩联合辅桩与半贵金属铸造桩在漏斗状残根冠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8例漏斗状残根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半贵金属铸造桩修复,观察组采用纤维桩联合辅桩修复。比较两组修复效果及修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修复后的优良率为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根尖周炎、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无并发症基牙明显多于对照组,有生物学/操作性并发症基牙数、丧失基牙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纤维桩主辅桩修复漏斗状残根冠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作者:薛伟;张锋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血清CK-MB、MYO、cTnI和血浆NT-proBNP联合检测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YO)、肌钙蛋白I (cTnI)和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的改变及四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对诊断AMI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技术测定208例AMI患者及115例非AMI对照者CK-MB、MYO、cTnI及血浆NT-proBNP水平。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心梗组患者血清中CK-MB、MYO、cTnI和血浆NT-proBNP水平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K-MB水平与MYO、cTnI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537,P=0.226);CK-MB、MYO、cTnI和NT-proBNP单项检测时的灵敏度分别为75.00%、84.62%、79.82%和86.06%,特异度分别为81.74%、69.57%、94.78%和84.35%;CK-MB和MYO、CK-MB和cTnI、MYO和cTnI两项联检的灵敏度分别为86.06%、82.21%、85.58%,特异度分别为65.22%、77.39%、67.83%;CK-MB、MYO和cTnI三项联检时的灵敏度为87.50%,特异度为63.48%;CK-MB、MYO、cTnI和NT-proBNP四项联检可将灵敏度提高至92.79%,特异度为69.57%。结论血清CK-MB、MYO、cTnI和血浆NT-proBNP联合检测有利于AMI的早期诊断,可为临床提供相应诊疗依据,从而降低急性期的死亡率。

    作者:刘欢;李艳;许淑文;戴雯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葡萄糖及胰岛素对血管平滑肌凋亡的影响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及胰岛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凋亡现象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酶消化法结合组织贴块法培养胎儿主动脉VSMC,以3%H2O2诱导VSMC凋亡(H2O2组)。葡萄糖组以加入DMEM培养基中葡萄糖的浓度不同分为对照组(1.5 g/L)和高糖组(4.5 g/L);胰岛素组根据加入的低糖DMEM培养基中胰岛素的浓度不同,分为四组:0(对照组)、4×10-5 IU/L组、4×10-4 IU/L组、4×10-3 IU/L组。每组均设置三个复孔,观察6 h、12 h、24 h三个时间点上的SMC细胞的凋亡状况。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CKX31及电镜观察细胞凋亡现象,同时利用Annexin-Ⅴ结合PI,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加入H2O2后VSMC出现凋亡现象。与对照组比较,H2O2组细胞凋亡率在各时间段明显增加(P<0.05),24 h时凋亡率为(46.3±0.4)%,增加为显著(P<0.05);高糖组在6 h、12 h、24 h时凋亡率分别为(16.20±0.53)%、(23.47±0.55)%、(35.87±0.35)%,对照组分别为(20.50±0.70)%、(30.23±0.51)%、(46.3±0.46)%,高糖组比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四个浓度组的不同时间段,胰岛素组与对照组相比凋亡率均显著减少(P<0.01)。随着胰岛素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率有明显降低的趋势(P<0.05)。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和胰岛素都可以抑制VSMC凋亡,且这一作用呈浓度依赖性。

    作者:梁新剑;董少红;罗林杰;李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IVF/ICSI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宫内外复合妊娠的诊治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 IVF/ICSI-ET)后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患者宫内外复合妊娠(HP)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我院IVF/ICSI-ET后OHSS患者发生HP的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VF/ICSI-ET术后,OHSS患者HP发生率为2.0%(6/305),其中3例患者为重度OHSS,3例为中度OHSS,1例为腹腔妊娠,5例为输卵管妊娠。1例患者血红蛋白70 g/L,血性腹水,一周后才发现异位妊娠病灶。1例患者因腹痛行腹腔镜术,术中发现异位妊娠病灶。1例患者孕5及7周两次B超均未发现EP,在孕8周才发现左侧附件包块。所有患者经治疗后OHSS症状缓解,4例患者足月分娩,2例患者稽留流产。结论 OHSS因腹水及增大卵巢干扰,HP容易误诊或延误诊断,孕6~7周时常规行阴道B超检查,并在1~2周后复查以免漏诊。一旦IVF/ICSI-ET后OHSS患者发现HP,应及时手术治疗。

    作者:马文敏;陈孟循;吴雅琴;司徒艳球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产后尿潴留的高危因素及盆底肌训练的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产后尿潴留的高危因素并观察盆底肌训练的防治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月间我院妇产科诊治的产后尿潴留患者100例为病例组,同时间段产后正常产妇100例为正常组,分析产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将病例组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盆底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病例组患者无痛分娩、产钳助产、胎头吸引、手转胎头比例高于正常组,第一产程及第二产程长于正常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包括手转胎头(OR=15.688)、产钳助产(OR=4.076)、无痛分娩(OR=1.954)及产程延长(OR=1.48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转胎头、产钳助产、无痛分娩及产程延长是产后尿潴留的危险因素,盆底康复训练对产后尿潴留具有良好的防治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范小燕;彭冰洁;梁桂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分析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妇科收治的1900例宫颈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检测与阴道镜检查,并对人乳头瘤病毒为阳性患者进行病理检查。结果人乳头瘤病毒阳性组CINⅠ、CINⅡ发生率显著高于人乳头瘤病毒阴性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1175例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宫颈组织,检查结果与阴道镜检查结果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阳性是诱发宫颈病变尤其是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主要因素,早期积极地预防与治疗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对减少宫颈病变、降低宫颈癌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病理学检查可为宫颈病变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作者:陈永莲;于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纳米银支架治疗重症胆管炎的机制及抗菌性研究

    目的:研究内镜下纳米银支架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的机制及纳米银支架的抗菌性。方法将20头猪随机分为纳米银支架组(n=8)、普通支架组(n=8)和对照组(n=4)。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逆行胆管造影(ERC),胆总管内注入大肠杆菌,乳头口用钛夹夹闭,封闭乳头。支架组在造模成功后行ERC+支架置入,支架末端在乳头口处以钛夹固定。观察术后猪的一般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1d、3d、5d采集猪血检测其白细胞计数、谷丙转氨酶(ALT)、碱性磷酸酶(ALP)、血清胆红素(TB)、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观察猪死亡后的胆管病理改变。结果三组猪术前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对照组的白细胞及分类、ALT、ALP、TB、TNF-α和IL-1水平均逐步上升,且在各时点均明显高于两支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纳米银支架组和普通支架组在术后第五天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清TNF-α和IL-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菌感染和胆道梗阻是ACST的主要病因,内镜下置入支架治疗ACST,微创有效,纳米银支架有抗菌性。

    作者:呼增吉;贾长库;韩霖;符誉;黄小龙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ETV)治疗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的抗病毒效果。方法108例乙肝肝硬化患者均采用ETV治疗,其中代偿期患者63例(代偿期组),失代偿期患者45例(失代偿期组),两组均治疗9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的肝功能、HBV DNA、Child-pugh积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第24、48、96周,两组患者的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谷丙转氨酶(ALT)、Child-pugh评分、HBV-DNA检测值均较治疗前逐渐好转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第24、48、96周代偿期组患者的ALB、CHE、ALT、Child-pugh评分、HBV-DNA检测值均明显优于失代偿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偿期组治疗后第96周与治疗前的ALB、CHE、ALT、Child-pugh评分、HBV-DNA检测值差值绝对值均高于失代偿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偿期组的ALT复常率为96.83%,HBV-DNA转阴率为93.65%,均明显高于失代偿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代偿期组的上消化道出血率为3.17%,明显低于失代偿期组的1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V在治疗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中均具有改善肝功能,降低HBV-DNA病毒载量的效果,但治疗代偿期患者的效果更佳显著。

    作者:罗东凤;丁南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双额叶脑挫裂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持续颅内压监测,比较颅内压≤40 mmHg、41~60 mmHg、>60 mmHg患者的预后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颅内压为41~60 mmHg和>60 mmHg患者的植物生存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40 mmHg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能够有效评估患者预后,在双额叶脑挫裂伤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制定治疗方案及干预措施的重要依据。

    作者:元少鹏;肖伟利;李国锋;胡建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α-硫辛酸对慢性脑低灌注大鼠脑单胺类神经递质和单胺氧化酶的影响

    目的:观察α-硫辛酸(ALA)对慢性脑低灌注(CCH)血管性痴呆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和单胺氧化酶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慢性脑低灌注组(CCH组)、低剂量治疗组(L-ALA组,50 mg/kg)和高剂量治疗组(H-ALA组,100 mg/kg),每组15只。利用双侧颈动脉结扎术制备慢性脑低灌注模型,SHAM组手术步骤与CCH组相同但不结扎颈总动脉。从实验第29天起Morris水迷宫检测动物认知功能,水迷宫结束后取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在大鼠前脑皮层的水平,分光光度计检测前脑皮层单胺氧化酶(MAO)的水平。结果与SHAM组比较,CCH组大鼠前脑皮层NE、DA和5-HT的含量均显著下降,MAO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CH组比较,低剂量ALA和高剂量ALA治疗均能显著提高CCH大鼠前脑皮层组织的NE、DA和5-HT含量,降低MAO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能够明显改善CCH大鼠的行为学异常,调节CCH大鼠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系统。

    作者:赵冉冉;徐晓臣;王玲;路志民;张文忠;刘吉祥 刊期: 2015年第23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