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心动图对酒精依赖患者左房及左室功能的研究

刘榴;黄鹏;卢冬艳;徐伏莲;钟书铭;余晓仪

关键词:酒精依赖, 左房功能, 左室舒张功能, 超声心动图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评价酒精依赖患者左房及左室功能,探索大量酒精摄入对左心功能的早期影响。方法选取40例男性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50例酒精依赖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其静息状态下的心内结构、血流和功能。结果(1)左房功能各项指标中,观察组的左房储存器容积(LARV)及左房大容积指数(LAVI)明显较对照组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左室功能各项指标中,观察组的二尖瓣血流E峰速度、E/A比值、心输出量(CO)低于对照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酒精依赖患者的左房及左室舒张功能减退,超声心动图对酒精依赖患者早期左心功能评价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临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临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老年患者196例,根据患者心肌梗死后是否并发严重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104例和对照组92例。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和心肌梗死病理等,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严重心率失常的影响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律失常组患者的病程较短(P<0.05),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水平较高(P<0.05),心率变异性(HRV)的时域指数和频域指数水平降低(P<0.05),动态心电图QT间期变异度水平降低(P<0.05),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较多(P<0.05),且患者多为左冠状动脉闭塞(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短、HRV时域指数和频域指数水平降低、QTV水平降低、前壁梗死和左冠状动脉闭塞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严重心率失常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病程短、HRV时域指数和频域指数水平降低、QTV水平降低、前壁梗死和左冠状动脉闭塞患者是临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高危群体,临床救治中应给与一定的预防治疗措施。

    作者:沈永照;刘秀红;杜亚军;武华越;杨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基于Arne的新预测体系评估困难气道的研究

    目的:根据Arne气道评估体系建立一种较为准确的新预测系统。方法选择113例全麻后插管困难的患者(病例组),按年龄与性别1:1配对,选择全麻后喉镜暴露正常患者113例(对照组),分别记录有无困难插管史、困难插管相关疾病、气道疾病等病史,记录张口度、颞颌关节活动度、身高、甲颏距离、头颈活动度、Mallampati分级等指标的数值。以条件Logistic回归筛选出相关危险因素建立新预测体系,并分别用新系统和Arne评估气道。结果①Arne系统的8项指标中经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有5项为相关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度估计值(OR)及95%可信区间(95%CI)按OR由大到小依次为:气道疾病(19.57,1.28~94.33)、Mallampati分级(15.39,1.14~87.74)、身高甲颏距离比(11.62,1.06~75.41)、困难插管史(5.45,0.97~46.23)、张口度(2.78,0.91~12.50)②新预测体系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8%、70.8%、74.6%和83.3%。结论新预测系统可较准确地评估困难气道。

    作者:靳皓;陈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膳食调理对中医体质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人的体质是由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特质,它与疾病和健康密切相关。中医体质学认为先天遗传很难改变,但是可以通过后天因素调整体质。中医体质调理以膳食调理为主。本文总结了膳食影响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理论基础研究成果,并从膳食与中医体质形成的相关性和膳食影响中医体质的应用性研究两方面阐述了膳食影响中医体质的临床研究成果。提出膳食对中医体质影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膳食影响中医体质的研究发展方向做了展望与提示。

    作者:钟少晖;刘绮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胎儿心外畸形的产前超声表现及分类特征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的妊娠胎儿心外畸形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及分类特征。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在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行产前系统超声检查的IVF-ET妊娠孕妇1022例,分析IVF-ET妊娠胎儿心外畸形的超声表现及分类特征,并追踪所有孕妇的妊娠过程及临床结局。结果1022例接受IVF-ET的孕妇中单胎妊娠879例、双胎妊娠143例,共检测胎儿1165例,产前检出胎儿各种心外畸形14例(1.2%,14/1165)。其中颜面部畸形3例(唇腭裂3例,其中1例合并食道闭锁),泌尿系统畸形3例(肾积水1例、双肾盂1例、一侧肾缺如伴另一侧异位肾1例),胸腔畸形3例(胸腔积液1例、膈疝2例),消化系统畸形2例(永久性右脐静脉1例、食道闭锁1例),神经系统畸形1例(脑积水),淋巴系统发育异常1例(颈部水囊状淋巴管瘤)、骨骼系统畸形1例(足内翻)、双胎输血综合征1例。结论产前系统超声检查能全面系统评价IVF-ET妊娠胎儿心外畸形的情况,为客观评价IVF-ET胎儿出生缺陷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吴琳琅;耿丹明;王鸿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在小儿腋路臂丛阻滞中的应用效果。方法30例择期进行上肢手术患儿随机分为R组(n=15)和RD组(n=15),R组用0.3%罗哌卡因行腋路臂丛神经阻滞,RD组则使用0.3%罗哌卡因复合右美托咪定1μg/kg。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FLACC变化;观察臂丛神经阻滞起效和镇痛持续时间,并记录不良反应。结果与R组比较,RD组患者术后4 h、6 h、8h、10 h FLACC评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罗哌卡因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镇痛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D组有1例出现心动过缓。结论右美托咪定1μg/kg复合0.3%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时可以延长罗哌卡因的神经阻滞时间,术后镇痛效果好,但可能导致心动过缓。

    作者:杨海扣;周静;孙剑;陈华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缺血性结肠炎所致溃疡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缺血性结肠炎(IC)患者溃疡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2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60例I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溃疡分为溃疡组(25例)和非溃疡组(35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对缺血性结肠炎患者发生溃疡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溃疡组患者平均年龄比非溃疡组明显增加(P<0.05),且出现腹部压痛及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的患者人数明显增加,而出现腹泻的人数明显减少,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以及出现腹部压痛是IC患者发生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2)溃疡组患者镜下主要表现为肠黏膜溃疡,而非溃疡组患者镜下则主要以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瘀斑血泡以及活动性渗血为特点,而CT下溃疡组患者腹部血管病变人数比非溃疡组患者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是影响IC患者发生溃疡的独立危险因素;腹部动脉病变会显著增加溃疡发生的风险,而IC患者临床症见腹部压痛则可能提示伴有溃疡形成。

    作者:屈海燕;张晓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门诊手术室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门诊手术室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其护理对策,以提高门诊手术质量,降低感染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门诊手术室收治的1854例患者资料,按照其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比较其临床资料的差异,分析影响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本组1854例门诊手术患者中,感染患者392例,感染率为21.1%。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的年龄、急诊手术情况、手术时间、合并症、原发感染灶及无菌措施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行急诊手术、合并症≥3种、有原发感染灶、无菌措施不严格是导致门诊手术室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影响门诊手术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危险因素较多,应严格落实无菌措施,对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实施重点防控,以降低感染率。

    作者:叶红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检查中甲状腺结节纵横比≥1的意义

    目的:探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超声检查中甲状腺结节纵横比(A/T)≥1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60例甲状腺结节A/T≥1且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60例甲状腺结节A/T<1且接受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统计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结节在结节中所占比例,并分析其在不同纵横比组之间的差异,计算A/T≥1诊断甲状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病率为71.7%(43/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6/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甲状腺癌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3%和70.0%,均较对照组的65.3%和58.3%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检查中甲状腺结节A/T≥1提示患者极有可能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临床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

    作者:方锋凯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的MMP-9和VEGF的表达

    目的:探索在位内膜是否有异常改变,以证实现有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妇科经腹腔镜及病理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40例为内异症组,既往因子宫内膜异位症在我院治疗后未复发的患者38例为治愈组,另选取30例同期健康育龄妇女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受检者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内异症组在位内膜MMP-9和VEGF的表达较治愈组和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愈组MMP-9和VEGF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MP-9和VEGF的表达存在正相关关系(r=0.805,P<0.05)。结论内异症患者在位内膜的MMP-9和VEGF的表达异常,促进异位病灶形成;手术彻底切除内异症病灶联合药物治疗后MMP-9和VEGF表达恢复正常,延迟复发。

    作者:黄丽霞;马利国;蔡如玉;杨熠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海口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院前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海口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院前急救知识技能培训效果。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海口市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0名全科医生进行为期5个月的院前急救理论和相关技能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的差异。结果通过培训,全科医生院前急救理论和相关技能水平评分明显提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综合考评优好率为97.5%,明显高于培训前的65.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院前急救知识技能培训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社区全科医生的理论和技能水平,使其具备院前急救能力。

    作者:李诗阳;王日兴;吕有凯;冯奇桃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原位肝移植患者术中大量输血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成人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中大量输血量的影响因素,并做出预测是否大量用血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2医院从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年405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红细胞的用量分为大量用血组(≥12 U)和非大量用血组(<12 U),用单因素分析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术前实验室指标检测结果及并发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这些因素与术中大量输血量的关系。结果405例肝移植术中,92例患者输血量≥12 U。单因素分析显示大量用血组患者肝移植术中输红细胞量≥12U的术前预测因素为术前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PTA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白蛋白(ALB)下降,具有上腹部手术史及肝性脑病并发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得出肝移植术中大量输注红细胞的预测模型为:Y=7.703-0.201×ALB (g/L)+0.010×CRE (U/L)-0.021×术前住院时间-0.005×Hb (g/L)+0.701×INR-1.261×RBC (N×109/L)+0.091×上腹部手术史(有为1,无为0),其预测值经ROC曲线分析得出曲线下面积为0.816,临界值为-2.892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75和0.700。结论成人终末期肝病患者肝移植术中输血量≥12 U的独立预测因素为术前Hb、RBC、PTA、ALB下降、上腹部手术史及肝性脑病,外科医师、麻醉医生和输血科可根据此结果预测肝移植术中红细胞的需求量,合理备血。

    作者:刘振红;王淑英;冯艳青;刘志国;叶艳菲;张雷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阿普唑仑在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情绪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阿普唑仑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情绪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32例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情绪服用降压药血压控制不佳者。采用患者加服阿普唑仑前后自身血压进行对照研究。原服药不变,给予患者阿普唑仑0.4 mg bid口服,疗程两周,每天监测血压、心率等变化,服药前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32例患者中31例焦虑情绪改善,有效率为96.9%;患者治疗前后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2例患者中28例由非勺型转变为勺型高血压,有效率为87.5%。结论阿普唑仑对老年高血压合并焦虑情绪有一定疗效,可协助降压。

    作者:樊留芳;殷泉忠;马捷敏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双额叶脑挫裂伤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持续颅内压监测,比较颅内压≤40 mmHg、41~60 mmHg、>60 mmHg患者的预后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颅内压为41~60 mmHg和>60 mmHg患者的植物生存率、死亡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40 mmHg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能够有效评估患者预后,在双额叶脑挫裂伤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作为制定治疗方案及干预措施的重要依据。

    作者:元少鹏;肖伟利;李国锋;胡建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天晴甘平对恶性淋巴瘤综合化疗后肝功能保护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天晴甘平(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对恶性淋巴瘤综合化疗后肝功能的保护与治疗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我院血液科收治的恶性淋巴瘤住院化疗患者75例,将其按照化疗前后的肝功能情况分为三组:观察组16例,为化疗前伴有肝功能损伤或肝脏疾病史者;余59例患者为化疗前未出现肝功能异常或无肝脏疾病史者,根据对等原则分为天晴甘平预防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与预防组化疗前采取天晴甘平进行治疗或预防,对照组在化疗过程中采用葡萄糖胰岛素氯化钾注射液以及服用益肝灵片进行肝脏保护。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化疗后药物性肝功能损害的发生率以及化疗前后的肝功能各功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预防组和观察组化疗后药物性肝损发生率分别为6.90%和32.25%,而对照组的药物性肝损发生率高达60.00%,预防组、观察组化疗后药物性肝损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在化疗时间≥20 d患者中,预防组、观察组药物性肝损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后谷丙转氨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以及β谷胺酰转肽酶(GGT)水平比化疗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而血清总胆红素(TB)、白蛋白(ALB)水平化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化疗前后各项肝功能指标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化疗后的ALT与GGT水平比治疗前均明显上升(P<0.05),而化疗前后患者的AST、ALB、ALP以及TB水平则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晴甘平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化疗后肝功能具有非常好的保护性,能有效预防或者降低化疗后的肝功能损害,并能快速、有效地将损伤的肝脏功能恢复正常。

    作者:刘东芳;张宝琴;赵晓亮;甘静;郑雅珍;张成侠;冯志刚;刘艳芬;訾建杰;刘欣;李素欣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mini-CEX在护士培训评估中的研究进展

    介绍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的产生和发展历程、适用对象、应用现状、对护理评估的意义以及其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不足,以期为我国护理培训评估的深入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刘春英;朱华凤;杨雪;刘淼;张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MRI弥散加权成像应用于胶质瘤分级的研究进展

    胶质瘤是颅内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死亡率极高,术前能进行肿瘤分级对于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磁共振成像具有极好的软组织分辨力、无电离辐射、多参数成像等优点,目前在中枢神经系统方面已逐渐显示出它的优越性。MR弥散加权成像(DWI)能协助常规MRI,对肿瘤定量分析并指导其分级,开拓了诊断思路,本文就DWI应用于胶质瘤分级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周赞赞;李香营;韩向君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美国护理时间整体架构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本文通过介绍美国Terry L Jones博士提出的护理时间整体架构理论,从物理时间、心理时间、社会时间及物理护理时间、心理护理时间、社会护理时间的角度出发,结合我国护理专业发展现状,旨在阐释护理时间的概念、测量方法,了解其对专业理论发展、护理教育、临床实践、行政管理和科学研究的影响,为我国护理事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曾晓莉;罗艺;孟润堂;曹小萍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比索洛尔治疗室性早搏的疗效及其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比索洛尔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室性早搏患者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0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室性早搏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常规治疗的47例患者纳入常规组,采用比索洛尔治疗的53例患者纳入比索洛尔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心率、血压及心率变异(HRV)情况。结果比索洛尔组患者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6.0%和92.5%,明显高于常规组的27.7%和6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规组治疗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相比,比索洛尔组下降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索洛尔组治疗后与常规组治疗后在全部窦性心搏RR间期(SDNN)、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R-R间期与平均R-R间期大于50MS的个数占总数的百分比(PNN50)、低频功率对数(InLF)、高频功率对数(InHF)、低频与高频功率比值(InLEF)指标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室性早搏分级中,Lown分级2级和4级的频域指标SDNN、SDANN、SDNN Index、PNN5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索洛尔对室性早博有明显疗效,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活动有明显改善作用。

    作者:张靓;杨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纤维桩联合辅桩与半贵金属铸造桩修复漏斗状残根冠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比较纤维桩联合辅桩与半贵金属铸造桩在漏斗状残根冠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58例漏斗状残根冠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半贵金属铸造桩修复,观察组采用纤维桩联合辅桩修复。比较两组修复效果及修复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修复后的优良率为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根尖周炎、龋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无并发症基牙明显多于对照组,有生物学/操作性并发症基牙数、丧失基牙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纤维桩主辅桩修复漏斗状残根冠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少。

    作者:薛伟;张锋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CRT-D治疗前后T波峰末间期变化及意义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再同步心脏转复除颤器(CRT-D)治疗前后T波峰末间期(Tpe)的变化及对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4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行CRT-D治疗(CRT-D治疗组),观察术后1年患者的T波峰末间期、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及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变化。根据术后1年内有无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分为室性心动过速组和无室性心动过速组,比较两者术后的T波峰末间期;另选取40例无慢性心力衰竭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T波峰末间期较对照组延长,CRT-D治疗后较治疗前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RT-D治疗组的患者中,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术后T波峰末间期较无室性心动过速组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者的NYHA心功能分级、LVEF、LVEDD及血浆NT-proBNP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经CRT-D治疗后T波峰末间期延长,且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延长更明显,T波峰末间期延长与CRT-D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相关。

    作者:吴春风;曾建平;胡柯;周贻 刊期: 2015年第23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