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移植患者围手术期防急性压疮的干预护理

石明兰;曹颖俐;杨晓红;李慧琼

关键词:肝移植, 急性压疮, 干预护理
摘要:急性压疮是手术过程中较易发生的一种现象,特别在重大手术中更易发生.肝移植手术时间长,患者长时间处于一种体位状态,身体局部受挤压时间长,容易造成局部血流不畅,产生红肿等前期的褥疮症状,加之患者长期受病痛折磨,饮食不正常,体质下降,从而增加了产生褥疮的风险.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低压缺氧复合NaCN中毒对大鼠呼吸频率及BALF成份的影响

    目的 研究低压缺氧复合氰化钠(NaCN)中毒对大鼠呼吸频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数和总蛋白(TP)含量的影响.方法 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常压常氧和低压缺氧2组.常压常氧组动物于重庆地区常规实验室内进行实验.将低压缺氧组动物置低压舱61 kPa环境放置72 h后开始实验.以3.6 mg/kg氰化钠皮下注射染毒,用RM6240型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呼吸频率.制备BALF,测定BALF中细胞数,Lowery法测TP含量.结果 低压缺氧致动物呼吸频率加快,但无统计学意义.BALF中细胞数和TP含量显著升高.低压缺氧动物NaCN中毒后呼吸频率及BALF中细胞数和TP含量进一步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低压缺氧加重NaCN中毒对大鼠呼吸系统的损伤作用.

    作者:蔡颖;唐禾;赵吉清;尹仕伟;董兆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骨内腱鞘囊肿1例报告

    骨内腱鞘囊肿是邻关节软骨下的良性囊肿,为纤维组织构成的多房性病变伴广泛的粘液样变.我院2006年10月收治了1例骨内腱鞘囊肿病例,采用囊肿刮除术加植骨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作者:唐良华;郭庆山;贾凡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椎动脉椎前部的解剖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在正常情况下,椎动脉在胸膜顶前斜角肌间隙内上方发自锁骨下动脉第一段,于颈前方上行,穿经第6颈椎(C6)及其上各颈椎的横突孔后出现于枕下三角,再经过寰枕后膜经枕骨大孔入颅,后与颈内动脉分支共同组成椎-基底动脉系.

    作者:王艳炜;何精选;程雄飞;戴冀斌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68例临床外科疗效分析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以手术切除为首选方法,但术后并发症多.我院共收治68例肝癌患者进行肝切除,现将临床外科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蒋德华;孟镔;王钢;何健鸿;李英杰;何进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胰腺外伤后胰瘘的护理

    胰腺外伤后易发生胰漏,而胰漏一旦发生,其治疗复杂,时间较长.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6年1月共收治外伤后胰瘘患者32例.通过各种治疗及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赵敬东;杨学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浅谈手术室体位安置培训方法改进

    手术体位安置是外科手术学的重要基本操作,是手术室护士重要的基本功之一.正确的手术体位对手术野的显露、手术的成功及术后病人的恢复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王莉;陈小丽;岳蕤;曾俊;谢维英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口服甘露醇注射液清洁肠道护理体会

    骨科病人手术前常用生理盐水灌肠以清除肠道粪便,但此法常给患者心理上造成一定负担增加了病人痛苦,同时也给护理人员带来了麻烦,既费时间、操作又繁琐.为此,我们采用口服甘露醇作为术前常规肠道准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吴国燕;杨艳琴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延迟性腹膜后血肿破裂出血1例

    腹膜后血肿是腹膜后脏器、组织、血管损伤的常见并发症.它是继发于腹腔、脊柱、骨盆较严重的多发性损伤,临床上缺乏特征表现.延迟性破裂出血较少见,本文报告1例如下.

    作者:韦洪章;蒙康龙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覆膜支架在主动脉缩窄合并动脉导管未闭时的应用指征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指自无名动脉至第一对肋间动脉之间的主动脉管腔狭窄,多为局限性,也可为长管状[1].主动脉缩窄占先天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的1%~3%,本病可单独存在,但常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如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2].刘芳等报告的96例主动脉缩窄患者中合并室间隔缺损与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各占49%,而室间隔缺损与动脉导管未闭同时并存者占23%[3].

    作者:宋治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数字化模型在解剖教学中的应用

    数字化人体研究是将成千上万条人体断面数据信息在计算机里整合重建成人体的三维立体结构图像,构成人体形态学信息研究的实验平台[1].建立三维数字化模型,不仅给解剖教学开辟了一个新的领域,而且为医学、影像诊断学、生命科学以及后基因组学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数据与相应技术支撑.

    作者:吴毅;张绍祥;谭立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荧光分析在临床实验诊断中的应用

    临床实验诊断主要是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等实验技术和方法,通过试剂反应、仪器分析等手段,对病人的血液、体液以及组织细胞等标本进行定量测定,以获得反映机体功能状态、病理变化及病因等重要数据.

    作者:赵先英;刘毅敏;赵华文;杨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人体解剖学PBL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是学习生理学、病理学和各临床学科的基础课程.解剖学名词多、内容繁杂、逻辑推理少,多以描述性语言为主,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如何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困扰教师的一个难题.

    作者:陈汉想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室间隔膜部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目的 阐明成年人心室间隔膜部的形态、位置、毗邻关系,为医学影像诊断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 成年人离体心脏64例,大体解剖观察室间隔膜部的形态、位置、毗邻结构.胸部断层标本观察室间隔膜部的原位解剖学特征.结果 离体心室间隔膜部:①形态可见不规则形、三角形、半月形、圆形、卵圆形、四边形和楔形.②左侧面位于主动脉前半月瓣环和右后半月瓣环相对缘与肌性室间隔嵴之间,上缘紧邻主动脉前半月瓣环和右后半月瓣环及其瓣间三角;右侧面位于三尖瓣前内侧连合处,房室隔前端,与三尖瓣前内侧连合、室上嵴、主动脉隆凸、Koch三角尖端和右纤维三角相邻.经四心腔横断层,MPIS占室间隔的后1/3,自左前斜向右后与矢状面、冠状面约呈45°角;经升主动脉冠状断层,MPIS自肌性室间隔嵴斜向右上方达主动脉半月瓣环的下方,与正中矢状面呈45°角.结论 MPIS形态多样,左、右侧面的位置和毗邻各异;横断层和冠状断层能很好地显示MPIS的形态、位置和毗邻关系.

    作者:杨新文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82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阶段性护理体会

    有机磷农药中毒在基层社区医院比较常见,有机磷农药进入人体内后,抑制体内胆碱酯酶活性,使胆碱酯酶失去分解乙酰胆碱作用,使乙酰胆碱在体内蓄积过多而产生一系列中毒症状[1].

    作者:张萍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320例交通事故伤分析与急救体会

    由交通事故造成的伤害同疾病一样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与生命.预防和控制交通事故伤害的发生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者将鞍钢立山医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320例交通事故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预防与控制交通事故伤害的发生和急救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马玉林;杨铁成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远外侧入路相关显微解剖

    因部位较深、暴露困难、解剖结构复杂等原因,下斜坡肿瘤、颅颈交界区病变一直是神经外科手术的一个难点.远外侧入路可从极侧方显露延髓和颅颈交界区腹侧面,增加了岩斜区显露且牵拉脑干轻微,被认为是较合适的入路之一.本文对远外侧入路相关显微解剖做一综述.

    作者:张恒柱;兰青;武永康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防止乳腺癌术后皮瓣坏死的体会

    乳腺癌根治术后皮瓣坏死是常见的并发症,怎样避免发生乳腺癌根治术后的皮瓣坏死,我院吸收优良的手术操作方式,摸索出较满意的乳癌根治术后皮瓣不坏死的经验和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张凤云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创伤性脾破裂非手术保脾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脾脏是腹部内脏中容易受损伤的器官,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破裂占20%~40%,在腹部开放性损伤中占10%左右[1],而脾脏具有造血、贮血、毁血功能及免疫作用[2].

    作者:汪澄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本科生骨科临床见习的教学技巧

    临床实践是医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医学生向医生角色转变的必经过程.与课堂教学相比,临床见习教学在教学环境、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本人通过近几年的五年制本科的骨科临床见习教学,摸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技巧,并收到了较为明显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代飞;许建中 刊期: 2007年第05期

  • 术前呼吸功能训练预防腹部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体会

    上腹部手术时手术操作反射性地刺激部分肋间神经以及中心静脉压增高,可使胸腔容积缩小,导致肺顺应性降低,加之手术后胃肠胀气等对膈肌、胸腔、肺部所产生的影响较大,致使呼吸功能需在术后较长时间才能恢复.

    作者:李晨;赵敬东 刊期: 2007年第05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