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黑色素瘤一急性炎症复合动物模型的建立

刘祎;陈爱霞;邢敬龙;张丹芳;韩健;马跃美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 动物模型, 急性炎症
摘要:目的 建立不同类型的恶性黑色素瘤-急性炎症复合模型,筛选出佳方案.方法 将25只条件相同的小鼠随机分为创伤肿瘤组(A),持续扩创肿瘤组(B),创伤化脓菌肿瘤组(C),创伤冰乙酸肿瘤组(D),单纯肿瘤组(E),每组5只,先建立肿瘤模型,待肿瘤长到500 mm<'3>建立急性炎症模型,观察炎症状况与肿瘤生长情况.结果 A组与E组小鼠肿瘤生长接近,B,C,D组肿瘤生长接近且慢于E组.结论 急性炎症期的持续是成功建立模型的重要前提.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住院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措施

    躯体病变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中都与心理因素的影响有关,不良的心理因素则会削弱对躯体疾病的治疗效果,甚至可以加重躯体疾病.我科从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对192例手术患者进行每日两次的心理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自发性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护理

    气胸是指气体进入胸膜腔,可为自发性、外伤性和人工气胸.进入胸膜腔的气体改变了胸膜腔的负压状态,肺组织部分或者完全被压缩.单侧肺受压不超过30%者,多无明显症状,不需特殊治疗,可自行吸收.如超过者临床表现明显,均需要采取相应治疗措施[1-2].我科从2003年至2006年共收治自发性气胸患者36例,其中有27例经胸腔闭式引流术而康复.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杨丽芹;王晓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血吸虫性阑尾炎5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血吸虫性阑尾炎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6例经病理诊断证实的血吸虫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结果 40岁以上的患者的血吸虫性阑尾炎发病率较高,在切除的阑尾标本中均可见粘膜下有血吸虫卵沉积;除1例病人二期缝合治愈外,其余病人均一期愈合出院.结论 血吸虫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与一般阑尾炎无明显区别,术前难以确诊,需在术后经病理证实.对于有疫区居住史及疫水接触史的腹痛病人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作者:刘仁贵;王晓玲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破伤风患者的护理体会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梭菌侵入伤口,产生强烈的外毒素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其外毒素主要侵袭神经系统中的运动神经细胞,患者表现为全身肌肉阵发性痉挛、肌肉强直、牙关紧闭、甚至因呼吸肌痉挛引起呼吸肌麻痹引起窒息而致命[1].本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护理在降低该病的死亡率,减少后遗症中起关键作用.我科自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共收治11例破伤风病人,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小燕;李小安;陈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临床检验学实习教学的探讨

    医学检验学是一门实践性学科,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娴熟的实验操作技术.而临床检验学着重要求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技术,并着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对培养优秀的检验医师起着重要作用.多年来,我们一直探索医学检验专业的实习教学工作,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陈庆海;府伟灵;张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多媒体实物演示双向控制系统在解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人体解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医学形态学基础课,实验课程在解剖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传统的教学模式如借助标本、模型、挂图等基本的辅助教学手段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信息传递过程的需求[1].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要求,我实验中心设计安装了多媒体实物演示双向控制教学系统,该系统具有多媒体的融合性、交互的智能性、细微结构图像显示清晰性以及教师与学生双向互动等多种优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肖朝伦;余资江;李宏伟;余彦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多功能射频治疗仪和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效果分析

    官颈糜烂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表现为白带量多,色白或黄,或呈脓性,腰腹坠胀,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之一[1].对宫颈糜烂的治疗常用的方法有激光、微波、冷冻等,多功能射频治疗仪(BBT自凝刀)是近年来在妇科领域应用的新型物理治疗方法[2-4].本院采用微波和妇科多功能射频治疗仪对宫颈糜烂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亚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多媒体在外科学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多媒体技术逐渐进入临床外科教学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大大增强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作为外科学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这一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教学的局限性,大限度地发挥多媒体在外科学教学中的作用,真正做到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

    作者:段小军;杨柳;戴刚;陈光兴;郭林;陶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胆囊结石成因的研究进展

    胆囊结石是临床常见病,随着发病率的日趋增加,严重影响人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尽管目前对胆固醇结石的形成机制仍不十分明了,但近年来胆石成因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

    作者:文霞初;刘晓富;刘亮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局部解剖学中常见三角区及临床意义

    在人体内有许多三角区,它们是局部解剖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份.有的三角区是手术中寻找血管的标志,有的是穿刺部位,有的用作鉴别疾病,有的为危险区等.因此掌握三角区对系统学习局部解剖学,指导临床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罗亚非;唐中生;宋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脑内雌激素受体的研究进展

    二十世纪70年代Naftolin等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脑芳香化酶(Aromatase,AROM)假说的基础,该假说认为在腩组织局部,AROM可以将雄激素转化为雌激素(主要是雌二醇,E2).以往的研究认为脑内AROM的表达只见于出生前后一短暂时期,成年后则不表达,外周E2是成年脑E2的唯一来源.近年随着研究技术的进步,在成年某些脑区如海马、下丘脑也检出AROM的表达,且不仅见于神经元胞体也见于突触前成分,证明成年脑仍然能够合成E2[1].

    作者:张吉强;蔡文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手术室血液制品的取送流程的标准化

    输血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血液制品的取送是输血的前提,这就要求血液制品的取送流程必须标准化和制度化.通过对手术室血液制品的取送流程进行科学的管理,达到提高工作效率,防止严重差错事故的发生,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可靠保障的目的.本文就手术室血液制品的取送流程及注意事项探讨以下.

    作者:周利;彭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新生儿湿肺病理机制的探讨

    新生儿湿肺又称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是因为肺内液体积聚和清除延迟或转运困难引起的自限性呼吸系统疾病,此病的发病率相当高,是早期新生儿呼吸窘迫常见原因之一[1-2].胎儿出生前的肺脏结构及肺液的产生等问题一直是从所关注与争论的问题新生儿湿肺是近年来逐渐被重视的肺生理机能紊乱,也是新生儿早期呼吸障碍的常见原因之一.本文对102例出生前胎儿的肺脏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并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立群;刘刚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猪劈离式实验原位肝脏移植模型的建立及探讨

    目的 制作猪肝脏劈离式原位肝脏移植模型,为临床肝脏移植提供稳定的模型基础.方法 采用改良的原位肝脏移植20例,对供肝沿Taira线劈离,对断面修整后,分别行原位移植,观察血流动力学及血液生化和温度的变化.结果 手术时间(220±31)min及无肝期(35±6)min动物术后肝功能恢复顺利,手术成功率50%,10例动物存活时间均超过48 h.结论 采用猪同种异体原位劈离式肝脏移植模型(沿Taira线)具有操作简便,标准化程度及手术成功率高,重复性和稳定性好的优点,是大动物肝移植系列研究的较理想动物模型,为充分利用有限的器官资源提供理论支持.

    作者:陈国勇;孙建军;曲青山;苗书斋;刑利;蔡文利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EMB基因330密码子分子DNA探针设计及荧光检测

    目的 针对结核杆菌耐乙胺丁醇embB330密码子位点设计分子DNA探针,尝试运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直接观测液相中分子DNA探针与embB330密码子扩增产物杂交后的荧光信号,从而检出该位点突变.方法 运用软件Beacon designer设计embB基因包含330密码子的分子DNA探针,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embB306密码子扩增片段与探针杂交后荧光信号,比较扩增产物测序结果.结果 通过荧光分光光度计观测到结核标准株及embB330密码子突变株PCR产物与探针杂交后荧光信号存在显著差异;33株耐乙胺丁醇组与10株H37RV标准株对照组荧光信号强度比较,耐乙胺丁醇组embB330密码子突变检出率为3%,测序法突变检出率为3%.结论 分子DNA探针技术可以有效检测embB330密码子单碱基靶点突变;应用荧光分光光度计直接观测液相荧光杂交信号简单、灵敏.

    作者:陈庆海;府伟灵;刘春江;吴蔚;匡红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腹股沟斜疝传统手术法与无张力补片法疗效的临床分析

    腹股沟斜疝发病原因有腹壁强度降低和腹腔内压力增高两大因素.目前有学者认为传统经典手术方式已被弃用,也有人认为任何斜疝应首选无张力补片[1].本文回顾性分析2004年7月至2008年8月腹股沟斜疝手术245例,探讨传统手术法与无张力补片手术方法的优缺点.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磊;孟镔;赵凯;张智;王超;宫绪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新生儿黄疸蓝光治疗的护理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发生的血清胆红素(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浓度过高,以皮肤、粘膜、巩膜黄染为主要症状的病症.我院儿科自2005年3月至2008年3月,对6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采用蓝光照射方法配合治疗,现将治疗期间的观察与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徐杰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1例PCI术后并发严重血肿的急救护理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是目前治疗心血管疾病较先进的治疗方法,其治疗需经动脉穿刺,易并发动脉穿刺处局部出血及血肿,血肿发生率约0.5%~7.0%[1].我科2007年1例PCI术后并发严重血肿的急救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廖厚莹;汪建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脊柱胸腰段骨折AF内固定手术后断钉11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腰段脊柱骨折钉棒(AF)内固定手术后断钉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至2008年60例行(AF)钉内固定脊柱胸腰段骨折的病例,60例病例随访时间4个月至3年,有11例手术后出现椎弓根钉断裂.结果 11例断钉病例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提高2~3级,60例中有8例出现骨折复位轻度丢失.发现手术操作技术不当、手术未作植骨或植骨方法欠妥当、过早过度负重活动、器械系统本身的设计缺陷等是断钉的主要原因.结论 手术前内固定物正确选择,手术的细致操作及正确进钉,椎间植骨并及时取出内固定物,手术后正确的康复指导可减少断钉的发生.

    作者:王嘉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经尿道输尿管镜带教体会

    随着腔镜技术的迅猛发展,输尿管镜已成为泌尿系疾病诊治的重要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腔内检查、碎石、内切开、止血、肿瘤烧灼等疾病诊治[1].我科在开展各项腔镜手术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优势,将尿道输尿管镜技术运用到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经尿道输尿管镜带教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李龙坤;邱全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