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劲超;杨晓燕
目的:评估矫正散光的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 TICL)植入术矫正合并散光的高度近视后视力、对比敏感度和主观视觉质量情况。方法对27例(52只眼)合并散光的高度近视患者行TICL植入术。术前及术后分别检查裸眼视力( UCVA)、佳矫正视力( BCVA)、屈光度、无眩光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度,并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术后1个月和6个月UCVA和BCVA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屈光度(-0.56±0.42)D和散光度数(-0.35±0.60)D与术后6个月屈光度(-0.58±0.22)D及散光度数(-0.31±0.42)D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6.0、12.0和18.0 cpd各频率段无眩光对比敏感度值及眩光对比敏感度值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相比各频率段对比敏感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眩光对比敏感度值和眩光对比敏感度值,在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各时间段,两者间各频率段均无显著差异(P>0.05);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达100%。结论 TICL植入手术治疗合并散光的高度近视,术后视觉质量全面提高,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式。
作者:吴燕;罗涛;蒋炜;张衡頔;赵雅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门诊多数患者和体检者都需要化验血液标本,所以静脉血采集的工作量越来越大。因此,如何科学、高效、方便地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提高静脉采血的速度和质量,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及减轻患者采血时的痛苦是门诊采血护士面临的一个难题。我科对部分无血容量不足、上肢血管情况良好的静脉采血患者采用无止血带静脉采血法采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周悠红;陈丽勤;廖素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临床见习是医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学习的场所由课堂转变成临床,学习对象由书本转变成病患,学习方式由讲解转变成自学,学生们需要将前期学习的书本知识归纳、总结,并在临床的学习对象上找到对应点,完成医学知识由理论到实践的转变[1]。笔者多年来的临床带教经历表明,自学能力强、善于观察和总结问题的学生往往能够很快地完成转变。但是,由于长期的填鸭式教育,大部分医学生疲于应付大量书本知识的记忆,很少有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因此也几乎没有自学新知识的机会。研讨课是在教师指导下,挑选研讨专题,学生选择搭配,先由学生进行课前准备,自行查阅文献并简短报告,然后老师、学生共同参与讨论的教学形式[2]。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我们在骨科见习过程中尝试实施了研讨课这一新的教学方式,现将其中的体会进行总结报告。
作者:侯天勇;罗飞;许建中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并钛板置入内固定术( ACDF)及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并钛板置入内固定术( ACCF)对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6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CCF组和ACDF组,观察2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脊髓功能、颈椎正侧位和屈伸动力位X线片检查,记录Cobb’ s角及融合节段高度并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显示,ACD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ACCF组(P<0.05),2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均为100%;2组患者术后融合节段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ACDF组在术后Cobb’s角改善程度明显优于ACCF组(P<0.05)。结论 ACCF和ACCG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效果比较满意,其中ACDF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融合节段Cobb’ s角改善程度明显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陈常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维持透析患者往往应用较大剂量的抗凝剂,增加了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研究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肾功能损害、凝血功能障碍、低血钙、胃泌素水平增高是尿毒症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1-3]。透析过程中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导致循环障碍,即加重了肾功能衰竭,严重者可危及生命,处理不当易导致医患纠纷的发生。认识血液透析患者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采取合理的护理,可有效减少上消化道出血的风险。为此,本研究分析了我院2010年以来86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中并发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病因,并对其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汇报如下。
作者:陈志林;王海花;郭彩虹;田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是多能干细胞或已轻度分化的前体细胞核型发生突变所形成的一类疾病,是造血系统的克隆性恶性疾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好发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且髓外浸润多发生在淋巴结、肝脏和脾脏等[1]。而患者以乳腺包块为首发症状的病例十分罕见。本文分析了我院2013年3月收治的1例以乳腺包块为首发症状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相关资料,现结合参考文献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杨赛男;张扬;陈洁平;裴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针对手术穿刺针存在清洗不彻底及清洗效果监测难度大的问题,通过相关对比试验寻求较可靠的解决措施。方法随机抽取临床使用后的腰穿刺针、骨穿刺针和硬膜外穿刺针各80颗,平均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管腔器械手工清洗程序实施清洗处理,而试验组采用研究创建的细小管腔器械手工清洗程序实施清洗处理,2组穿刺针清洗后分别采用放大镜下辅助目测、自制器材监测和ATP生物荧光监测,以验证其清洗效果。结果试验组的120颗穿刺针清洗后,经放大镜下目测、自制器材监测和ATP荧光监测,结果清洗质量合格率分别为98.33%、97.00%和93.33%,而对照组的120颗穿刺针经传统的清洗后,清洗质量合格率分别为95.00%、83.33%和78.33%;2组穿刺针清洗后分别采用自制器材监测和ATP荧光监测的结果表明,2种检测方法无明显差异。结论本次研究创建的细小管腔器械清洗方法和自制器材监测管腔器械清洗效果的方法,在穿刺针的清洗及清洗效果监测方面,具有效果可靠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作者:施建辉;魏静蓉;任辉;李斌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恙虫病又名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是主要的传染源,恙螨为此病的传播媒介,多发生于夏秋季,67月为高峰,人群普遍易感[1]。临床表现多样化,合并症较多[2]。2013年3月我院收治了1例恙虫病合并肺部感染及不完全性肠梗阻患者,经积极治疗及精心护理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翁建莲;谢志红;张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双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和白内障,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改变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60例(78眼),将双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病例32例(40眼)作为观察组,另外28例(3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及前房情况,并随访3~6个月。结果2组患者手术后视力均有明显提高,眼压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更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前房出现不同的炎症反应,有2例发生前房渗出,对照组前房炎症反应稍轻;2组患者无前房出血、浅前房、脉络膜脱离等发生。结论采用双切口行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后视力恢复好,眼压控制满意;虽然术后前房反应稍重,但用药后很快缓解,减少了患者多次手术的痛苦及经济负担,但要严格选择病例。
作者:徐茂晖;许长生;颜巧灵;李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儿童颈椎间盘钙化突出是非常罕见的病例,在疾病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均与成年人颈椎间盘钙化突出有明显的差异[1]。在儿童颈椎间盘钙化突出患儿中,发生急性神经根或脊髓损伤的病例并不多见,尽管有些患儿伴有轻度的神经受损征象,仍推荐进行保守治疗,因为大多数患儿钙化突出的椎间盘能够自行吸收[2]。我院在2013年8月收治1例C7~T1椎间盘巨大钙化突出的患儿,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魏敏;徐双双;周励;刘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采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 VATS)治疗重症肌无力( MG)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非胸腺瘤)患者68例,其中胸腔镜手术34例,胸骨劈开术34例,术后随访1~6年。结果VATS组患者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90.1±15.0) min,出血(45.0±5.5) mL,胸腔引流(2.5±1.2) d,术后住院时间(7.0±1.2) d,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胸骨劈开组手术时间(98.0±12.5) min,出血(118.5±17.5) mL,胸腔引流(4.5±1.3) d,术后住院日(11.0±2.5) d,肌无力危象2例。2组患者中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治疗MG,较胸骨劈开胸腺扩大切除治疗MG更具优势,具有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张林;罗昭全;赵雄飞;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 CME)在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8例结肠癌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CME组(n=34)和对照组(n=34),CME组行CME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2组手术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量、复发率。结果 CME组平均手术时间(158±38) min、住院时间(13.4±4.0) d、肛门排气时间(2.3±0.5) d、术后前3 d引流量(123.3±20.5) mL、引流管拔除时间(12.3±2.5) d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 CME组术中出血量(112.3±35.5) mL与对照组(146.6±36.7) mL相比显著差异(P<0.05)。2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CME组TNM Ⅰ期淋巴结清扫数目(13.6±4.7)个与对照组(12.2±3.4)个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NM Ⅱ期(18.6±6.7)个及Ⅲ期(22.6±8.6)个均显著多于对照组(15.2±4.8)个,(16.8±6.7)个(P=0.0190,0.0028)。 CME组术后复发率(0.0%)显著低于对照组(17.6%)(χ2=4.5699,P=0.0325)。结论 CME不增加结肠癌根治术的风险,且能更大范围清除淋巴结,减少肿瘤复发。
作者:孙广伟;李华章;易应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与氨酚羟考酮2种镇痛药物对军队训练伤的镇痛效果以及安全性,为军队训练伤的镇痛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90例训练伤伤员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使用塞来昔布、氨酚羟考酮以及安慰剂镇痛,在用药前及用药后第2、4、6、8天进行VAS疼痛评分,观察对比其药物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塞来昔布在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均小于氨酚羟考酮组,且不良反应较氨酚羟考酮轻或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相比氨酚羟考酮的镇痛作用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应为军队训练伤镇痛的首选药物。
作者:张昊聪;柴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高度近视眼由于眼球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较正常眼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球内异物又常常导致眼内严重的炎症反应。当二者相遇时,眼内的复杂情况可想而知。对于这类患者,我们采取了玻璃体切割联合大范围视网膜切开进行治疗,获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炜;韩非;吴燕;张衡頔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翼状胬肉是临床上常见的眼表疾病,其术后复发概率相对较高。现有研究报道,联合使用放射性核素90Sr敷贴器辅助治疗能有效减低复发概率,但其安全性未见报道。为能在临床治疗翼状胬肉上提供更多经验,积累部分临床资料,现将我院2012年5月收管的1例翼状胬肉术后联合放射性核素治疗发生角膜溃疡的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兰芬;蒋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将252例高胆固醇血症伴骨质疏松患者分为3组,分别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A组,n=84)、小剂量阿托伐他汀加依折麦布(B组,n=84)和中剂量阿托伐他汀(C组,n=84)治疗,并在治疗前及治疗后分别检测血胆固醇、骨合成代谢指标骨钙素(BGP)、骨吸收代谢指标尿脱氧吡啶啉和尿肌酐比值(DPD/Cr)和骨密度(BMD)。结果失访7例,245例患者纳入统计,平均治疗周期(5.38±0.79)个月。 C组治疗后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 LDL-C)明显降低,同时BGP增高、DPD/Cr降低,BMD增高。 A组治疗后TC、LDL-C降低, BGP增高,但DPD/Cr和BMD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 B组治疗后TC、LDL-C和BGP水平与中剂量他汀组无统计学差异,但与后者相比,前者DPD/Cr明显增高,而BMD明显降低。结论较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具有促进骨合成、抑制骨吸收和增加BMD的作用,原因可能与他汀剂量相关,而与胆固醇降低程度无关。
作者:付中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锁骨骨折后表现为局部肿胀、皮下瘀血、压痛或有畸形,骨折移位并有重叠,肩峰与胸骨柄间距离变短等[1],导致锁骨中点难以定位,寻找前中斜角肌间沟困难[2]。局部肿胀、皮下瘀血使颈外静脉在颈部的走行变形,也难以作臂丛神经阻滞的定位[3]。我院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对40例锁骨骨折患者采用颈椎横突作为骨性标志神经阻滞,本文结合文献分析其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淞;林宏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尼麦角林对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160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给予尼麦角林10 mg,口服,3次/日;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20 mg,口服,3次/日,疗程1个月。观察临床有效率及经颅彩色多谱勒超声( TCD)检查的结果在治疗前后2组之间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及TCD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尼麦角林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安全可靠。
作者:肖静;潘永霞;唐明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消化内镜是诊疗消化系统空腔脏器病变的重要工具,随着多种消化内镜,如胃镜、结肠镜、小肠镜、十二指肠镜、胆道镜等在临床的广泛使用,消化系统空腔脏器疾患的诊疗不断向精细化、微创化发展,而在培训消化内镜医师时,如何减少和避免培训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对培训开展有重要意义[1]。
作者:甘涛;朱林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临床上常把不明原因的肩关节疼痛和活动障碍诊断为“肩周炎”,然而,导致肩关节疼痛及活动障碍的疾病种类繁多,如“肩袖损伤”、“关节盂唇损伤”等,每类疾患的治疗方法不尽相同,预后也具有较大差异,如果延误了肩痛患者的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甚至把肩关节恶性肿瘤误诊为肩周炎,就会给肩痛患者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1]。而且,“肩周炎”较为准确的诊断称谓应该是冻结肩,目前,冻结肩的诊断只要是个临床诊断,随着影像检查技术的飞速发展,冻结肩的影像学诊断逐渐成为可能,本文就冻结肩的临床分期、影像学检查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福锁;禹智波;宋娜;张云泉;乔清;吴宗萍;宋凌恒;张宏光;李锦青;张绍祥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