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TICL植入治疗合并散光的高度近视视觉质量疗效观察

吴燕;罗涛;蒋炜;张衡頔;赵雅静

关键词:矫正散光的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 高度近视, 近视散光, 对比敏感度, 视觉质量
摘要:目的:评估矫正散光的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 TICL)植入术矫正合并散光的高度近视后视力、对比敏感度和主观视觉质量情况。方法对27例(52只眼)合并散光的高度近视患者行TICL植入术。术前及术后分别检查裸眼视力( UCVA)、佳矫正视力( BCVA)、屈光度、无眩光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度,并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术后1个月和6个月UCVA和BCVA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屈光度(-0.56±0.42)D和散光度数(-0.35±0.60)D与术后6个月屈光度(-0.58±0.22)D及散光度数(-0.31±0.42)D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6.0、12.0和18.0 cpd各频率段无眩光对比敏感度值及眩光对比敏感度值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相比各频率段对比敏感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眩光对比敏感度值和眩光对比敏感度值,在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各时间段,两者间各频率段均无显著差异(P>0.05);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达100%。结论 TICL植入手术治疗合并散光的高度近视,术后视觉质量全面提高,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式。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儿童颈椎间盘巨大钙化突出1例

    儿童颈椎间盘钙化突出是非常罕见的病例,在疾病的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和预后等方面均与成年人颈椎间盘钙化突出有明显的差异[1]。在儿童颈椎间盘钙化突出患儿中,发生急性神经根或脊髓损伤的病例并不多见,尽管有些患儿伴有轻度的神经受损征象,仍推荐进行保守治疗,因为大多数患儿钙化突出的椎间盘能够自行吸收[2]。我院在2013年8月收治1例C7~T1椎间盘巨大钙化突出的患儿,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魏敏;徐双双;周励;刘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视网膜切开治疗高度近视眼球内异物临床观察

    高度近视眼由于眼球解剖结构的特殊性,较正常眼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眼外伤球内异物又常常导致眼内严重的炎症反应。当二者相遇时,眼内的复杂情况可想而知。对于这类患者,我们采取了玻璃体切割联合大范围视网膜切开进行治疗,获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蒋炜;韩非;吴燕;张衡頔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氨酚羟考酮与塞来昔布对军队训练伤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塞来昔布与氨酚羟考酮2种镇痛药物对军队训练伤的镇痛效果以及安全性,为军队训练伤的镇痛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将90例训练伤伤员分为3组,每组30例,分别使用塞来昔布、氨酚羟考酮以及安慰剂镇痛,在用药前及用药后第2、4、6、8天进行VAS疼痛评分,观察对比其药物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塞来昔布在各个时间点的VAS评分均小于氨酚羟考酮组,且不良反应较氨酚羟考酮轻或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塞来昔布相比氨酚羟考酮的镇痛作用更为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应为军队训练伤镇痛的首选药物。

    作者:张昊聪;柴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雌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雌激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 blood-brain barrier,BBB)的通透性、Occludin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在脑缺血中的作用。方法随机将去势雌性大鼠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预处理组,选取缺血再灌后4 h,24 h,3 d 3个时间点作为观察点,对各个时间点脑水肿情况、Occludin蛋白表达、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进行考察分析,并选取24 h和3 d作BBB超微结构电镜观察,脑水肿改变情况采用脑含水量百分数测定;蛋白质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变采用伊文思蓝(EB)比色法。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局灶性脑缺血再灌4 h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及EB含量均增加(P<0.05),随缺血再灌时间延长,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EB含量持续增加,至24 h,达到高峰(P<0.01),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EB含量均有不同程度降低(P<0.05或P<0.01),以24 h组降低为显著(P<0.01)。电镜观察雌激素预处理组较模型组同时间点比较BBB TJ 开放减轻,星形胶质细胞足突及毛细血管管周水肿较轻,以3 d组显著。 Western blot检测Occludin蛋白表达,发现模型组4 h 时Occludin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弱,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24 h组Occludin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弱,有显著性差异(P<0.05),3 d组Occludin蛋白表达进一步减弱,有明显差异(P<0.01),雌激素组4 h时Occludin蛋白表达较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雌激素24 h及3 d组Occludin蛋白表达较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均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动物血脑屏障超微结构可见紧密连接发生断裂,内皮细胞内小泡数量增加及星形胶质细胞足突肿胀,可能是大鼠局脑缺血时血管源性脑水肿的重要因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随缺血再灌时间延长,紧密连接相关蛋白occludin的表达明显下降,提示occludin在调节紧密连接通透性变化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雌激素上调紧密连接Occludin蛋白的表达,有可能是其维护血脑屏障完整性减轻脑水肿的机制之一。

    作者:侯进义;沈霞;孙菊光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外科ICU医院感染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

    目的:分析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临床特点,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外科ICU发生的116例医院感染病例作为观察组,外科住院患者发生的72例医院感染病例为对照组,采取回顾性调查方法分析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对护理相关问题进行讨论。结果 ICU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率为8.44%,同期普通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率为4.43%, ICU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P<0.05)。无论ICU患者还是普通病房患者,呼吸道和泌尿道都是医院感染常发生部位。ICU医院感染病死率9.48%,高于外科普通病房的4.17%,P<0.05。 ICU和普通病房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住院时间、接受损伤性操作、抗菌药物或免疫抑制剂使用和意识障碍有明显关系(P<0.01)。结论 ICU医院感染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和泌尿道;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关键是要建立有效的防治机制和护理措施。

    作者:杨海宁;王海燕;李蕊;陈夏薇;芮燕妮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两种前路减压融合方式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并钛板置入内固定术( ACDF)及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植骨融合并钛板置入内固定术( ACCF)对相邻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6例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CCF组和ACDF组,观察2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脊髓功能、颈椎正侧位和屈伸动力位X线片检查,记录Cobb’ s角及融合节段高度并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2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结果显示,ACDF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明显优于ACCF组(P<0.05),2组患者的植骨融合率均为100%;2组患者术后融合节段高度无显著差异,P>0.05;ACDF组在术后Cobb’s角改善程度明显优于ACCF组(P<0.05)。结论 ACCF和ACCG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效果比较满意,其中ACDF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融合节段Cobb’ s角改善程度明显及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陈常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基层医院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采用胸腔镜胸腺扩大切除术( VATS)治疗重症肌无力( MG)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采用胸腺扩大切除术治疗的重症肌无力(非胸腺瘤)患者68例,其中胸腔镜手术34例,胸骨劈开术34例,术后随访1~6年。结果VATS组患者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时间(90.1±15.0) min,出血(45.0±5.5) mL,胸腔引流(2.5±1.2) d,术后住院时间(7.0±1.2) d,无严重并发症,无手术死亡。胸骨劈开组手术时间(98.0±12.5) min,出血(118.5±17.5) mL,胸腔引流(4.5±1.3) d,术后住院日(11.0±2.5) d,肌无力危象2例。2组患者中远期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腔镜下胸腺扩大切除治疗MG,较胸骨劈开胸腺扩大切除治疗MG更具优势,具有并发症少、疗效可靠等优点,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张林;罗昭全;赵雄飞;张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TICL植入治疗合并散光的高度近视视觉质量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矫正散光的有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体( TICL)植入术矫正合并散光的高度近视后视力、对比敏感度和主观视觉质量情况。方法对27例(52只眼)合并散光的高度近视患者行TICL植入术。术前及术后分别检查裸眼视力( UCVA)、佳矫正视力( BCVA)、屈光度、无眩光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度,并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术后1个月和6个月UCVA和BCVA均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1个月屈光度(-0.56±0.42)D和散光度数(-0.35±0.60)D与术后6个月屈光度(-0.58±0.22)D及散光度数(-0.31±0.42)D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时6.0、12.0和18.0 cpd各频率段无眩光对比敏感度值及眩光对比敏感度值与术前相比均显著提高(P<0.05),术后6个月与术后1个月相比各频率段对比敏感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眩光对比敏感度值和眩光对比敏感度值,在术前、术后1个月和术后6个月各时间段,两者间各频率段均无显著差异(P>0.05);满意度调查满意度达100%。结论 TICL植入手术治疗合并散光的高度近视,术后视觉质量全面提高,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手术方式。

    作者:吴燕;罗涛;蒋炜;张衡頔;赵雅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有关外科手术学基础操作考试的几点思考

    外科手术学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外科手术学基础教学的重点[1]。实训课在外科手术学基础总课时中所占的比例颇大,与此相对应的是,操作考试在该门课程总评成绩中的权重也甚高,通常达到40%60%。外科手术学基础的操作考试主要包括打结、切开缝合、止血结扎、外科洗手法以及消毒铺单等项目,对学生的外科基本操作技术水平进行考核。考试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考试时往往比平时更加精力集中,学习效率更高。因此,探索合理的操作考试方法,让学生能够通过考试对平时所学的知识进行强化,是值得每个外科手术学基础任教老师认真思考的问题。

    作者:郭洪峰;文灿;兰阳军;蒋登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并发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为预防肝切除术后感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210例诊断为肝癌行肝部分切除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2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影响术后感染的关键性变量。结果肝部分切除术后有30例感染,感染率为14.3%。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失血量、有无输血及有无肝硬化,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失血量、有输血及肝硬化是肝部分切除术后感染的关键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大于等于60岁、手术时间大于等于5 h、失血量大于等于3000 mL、有输血及合并肝硬化是肝部分切除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关键危险因素。

    作者:艾尼瓦尔·克依木;吾甫尔·吾拉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一种裤衩分离式病员裤在患者中的应用

    目前医院广泛使用的普通病员裤除裤体宽大、腰部系带外,其穿脱与平常裤子无异,这些病员裤在术后患者,尤其是术后重症患者进行会阴部处理、管路放置时非常不方便,卧床患者在穿脱时更费时费力。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裤衩分离式病员裤,其穿脱简易,保暖,便于治疗护理,也符合保护患者隐私的需要。我科自2013年5月使用至今,临床效果满意,现将其制作及使用报告如下。

    作者:王安静;周晓菊;刘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大鼠眼内眦采血的体会

    大鼠血浆或血清是研究药物、疾病等常用的生物样本,体积较小的实验动物短期内多次采血比较困难[1],因此合适的采血方法是获取宝贵血液样本的关键。我们在实验中发现采用大鼠眼内眦采血法,每只眼睛可以一次性采血1.5 mL。现将采血的操作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朱莹莹;李二妮;杨延云;朱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全结肠系膜切除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 CME)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10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2组,68例行CME为CME组,34例行传统手术为传统手术组,对2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CME组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组相比,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稍增加,术后引流量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CME组清扫淋巴结个数增多,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中应用CME技术具有减少肿瘤播散、淋巴结清扫更彻底的优势。

    作者:林武华;黄前堂;李俊青;楚军敏;何玉芬;周琦;崔剑雄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麻醉科住院医师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培训体会

    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常用于快速输注液体、监测中心静脉压、输注刺激性药物或急救药物、建立有效治疗通路(如心脏起搏、胃肠外营养)等,是麻醉科医师必须掌握的一项临床操作技能。在对住院医师进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培训时,我科采取了加强岗前培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并结合量化考核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现将培训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胡弋;闫红;葛衡江;陈力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内镜超声指导下食管黏膜下切除术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在内镜超声指导下的食管黏膜下肿瘤切除术的应用。方法2010年1月至2013年5月79例疑为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患者进行内镜超声检查,并行内镜下黏膜下肿块切除和病理学检查,对比内镜超声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内镜超声检查准确提示了肿瘤所在层次,通过内镜下黏膜下肿瘤切除术切除了所有病变,术后5例发生少量出血,6例因切除黏膜较多造成食管狭窄,经处理后预后可。结论内镜超声检查能够准确判断黏膜下肿瘤,可用于指导黏膜下肿瘤切除术。

    作者:贾方;邝胜利;杨惠;杨帆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结肠癌患者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 CME)在结肠癌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8例结肠癌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CME组(n=34)和对照组(n=34),CME组行CME手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观察2组手术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量、复发率。结果 CME组平均手术时间(158±38) min、住院时间(13.4±4.0) d、肛门排气时间(2.3±0.5) d、术后前3 d引流量(123.3±20.5) mL、引流管拔除时间(12.3±2.5) d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 CME组术中出血量(112.3±35.5) mL与对照组(146.6±36.7) mL相比显著差异(P<0.05)。2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CME组TNM Ⅰ期淋巴结清扫数目(13.6±4.7)个与对照组(12.2±3.4)个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TNM Ⅱ期(18.6±6.7)个及Ⅲ期(22.6±8.6)个均显著多于对照组(15.2±4.8)个,(16.8±6.7)个(P=0.0190,0.0028)。 CME组术后复发率(0.0%)显著低于对照组(17.6%)(χ2=4.5699,P=0.0325)。结论 CME不增加结肠癌根治术的风险,且能更大范围清除淋巴结,减少肿瘤复发。

    作者:孙广伟;李华章;易应良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bFGF和TGF-β对原发性骨关节炎软骨间充质祖细胞增殖调控作用

    目的:观察bFGF和TGF-β1对原发性骨关节炎( OA)关节软骨间充质祖细胞( MPCs)的促增殖作用,为通过调控关节软骨MPCs以防治原发性OA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bFGF和TGF-β1单独或联合作用下对原发性OA关节软骨MPCs的增殖作用。结果10.0~50.0 ng/mL的bFGF、0.1~1.0 ng/mL的TGF-β1单独作用于传代培养原发性OA关节软骨MPCs时,其培养细胞的增殖速率显著增加(P<0.05),而随着二者浓度的进一步增加,其增殖速率无显著变化(P>0.05);bFGF 10.0 ng/mL+TGF-β11.0 ng/mL联合作用时,对原发性OA关节软骨MPCs具有明显促增殖作用(P<0.05)。结论 bFGF、TGF-β1对原发性OA关节软骨MPCs增殖具有重要作用,不同浓度的bFGF、TGF-β1及bFGF+TGF-β1促增殖作用不同,提示通过适宜浓度的bFGF、TGF-β1对原发性OA关节软骨MPCs的作用,可能具有促进原发性OA关节软骨损伤修复的效果。

    作者:刘军;王洪伟;陈语;于海龙;王琪;杨会峰;马骏雄;项良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上肢创伤骨折围手术期并发深静脉血栓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上肢创伤骨折并发深静脉血栓( DVT)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上肢创伤围手术期合并DVT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诊断方法有上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 CTA)、上肢动脉造影以及血浆D-二聚体检测,治疗方法以尿激酶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抗凝为主。结果16例患者中血清D-二聚体水平增高14例,经上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8例,经CTA检查发现3例,经上肢血管造影诊断5例。6例术前并发DVT患者经治疗后5例血栓消失,行骨折切开复位术,术后痊愈出院;10例术后并发DVT患者经治疗后8例血栓消失,2例在住院期间并发肺栓塞,1例经积极抢救成功,1例患者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诊断上肢创伤骨折合并DVT的首选方法,一旦确诊应早期溶栓及抗凝治疗。

    作者:韦溦;杨星华;官正华;田华科;韦继刚;陈辉;郭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双侧颈外静脉走行变异1例

    人体浅静脉走行变异的情况较常见,一般多见于中小浅静脉,而颈外静脉做为头颈部大的浅静脉,出现变异的情况则较少见,尤其是双侧均出现变异更为罕见,我们在解剖1具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这一情况,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材料来自于内蒙古医科大学人体解剖学教研室,男性标本。在进行头颈部局部解剖,观察颈部浅静脉血管走行时发现,左侧颈外静脉粗大、单行;右侧则出现双颈外静脉,分别剥离双侧颈外静脉之间的起止点、走行,观察颈外静脉收纳及后注入静脉之处,与正常颈外静脉走行进行比较。

    作者:王星;王建;张少杰;史君;李筱贺;李志军;汪剑威;高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翼状胬肉术后联合放射性核素治疗发生角膜溃疡1例

    翼状胬肉是临床上常见的眼表疾病,其术后复发概率相对较高。现有研究报道,联合使用放射性核素90Sr敷贴器辅助治疗能有效减低复发概率,但其安全性未见报道。为能在临床治疗翼状胬肉上提供更多经验,积累部分临床资料,现将我院2012年5月收管的1例翼状胬肉术后联合放射性核素治疗发生角膜溃疡的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兰芬;蒋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