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Rho激酶和PKC在环孢素A改善休克血管反应性中的作用及与MPTP的关系

雷艳;杨新征;董昭君

关键词: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 环孢素A, 血管反应性, 创伤失血性休克, Rho激酶
摘要:目的:观察Rho激酶和PKC在环孢素A( CsA)改善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血管反应性中的作用及与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的关系。方法采用创伤失血性休克大鼠模型和缺氧培养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MSC),观察了Rho激酶和PKC在CsA调节休克血管反应性中的作用,以及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线粒体MPTP开放的影响,同时观察CsA对休克动物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水平的影响。结果 CsA明显改善了休克血管反应性,Rho激酶抑制剂Y27632可显著拮抗CsA恢复休克血管反应性的作用,但是PKC抑制剂staurosporine对CsA的作用无明显影响。 CsA和Rho激酶激动剂U46619都可抑制缺氧后线粒体MPTP的开放程度。休克后大鼠血液中TNF-α和IL-1β的浓度均显著增加,但CsA处理仅使其轻微减少。结论 CsA可以通过抑制线粒体MPTP开放改善休克后血管的低反应性,发挥对创伤休克的治疗作用。 Rho激酶参与了这其中的调节过程。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引导骨再生技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引导骨再生( GBR)技术在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三叉神经第Ⅱ支眶下神经痛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成治疗组48例,对照组47例,治疗组在眶下神经切断撕脱的同时采用GBR技术,对照组常规行眶下神经切断撕脱术。结果经术后1~2年随访,应用GBR技术治疗三叉神经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GBR技术在治疗三叉神经中疗效确切,可作为治疗三叉神经的优先选择。

    作者:王益华;刘守超;闫秋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U型支手板在半坐卧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新旧型支手板在半坐卧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3年使用旧式普通支手板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2014年29例半坐卧位手术患者使用U型支手板的运用效果及安全性评价。结果 U型支手板经临床使用效果满意。结论 U型支手板两侧采用弧形设计,符合人体解剖和人体力学原理,且在手术体位变更过程中能妥善固定,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舒适度,有效减少神经损伤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好的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

    作者:汪丽萍;陈勤勤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超声引导下小儿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物佳剂量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小儿腋路臂丛神经分支阻滞的佳麻醉药物剂量。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手外科6~12岁的48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4组,每组各12例,罗哌卡因剂量分别为A组0.25 mL/kg、B组0.2 mL/kg、C组0.15 mL/kg、D组0.10 mL/kg,术中根据麻醉情况追加氯胺酮。根据神经阻滞情况评价麻醉效果,观察麻醉持续时间、全麻药物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B、C 组阻滞30 min后各神经支配区阻滞效果相当,均比D组的麻醉有效率高、追加率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的阻滞时间短于其他各组,氯胺酮追加多,且阻滞起效、完善时间均长于其他3组(P<0.05),A、B、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D组有2例转为全麻。4组均未发生麻醉药物相关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下罗哌卡因用于小儿臂丛神经阻滞分支阻滞完善,麻醉效果确切,药用量为0.15 mL/kg即可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

    作者:伍捡林;刘安林;黄波;伍捡雄;陈明富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超声与X线引导穿刺行经皮肾镜取石术临床对比的Meta分析

    目的: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比较在超声和X线引导穿刺行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CNKI等数据库,收集关于超声和X线分别引导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对照试验。评价指标包括结石清除率、并发症率、穿刺时间、出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所有的数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9个研究,包括1693位患者。 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超声与X线引导穿刺下患者的结石清除率无明显差别[OR=1.11,95%CI(0.83,1.49),P=0.47];而在并发症发生率[OR=0.43,95%CI(0.27,0.69),P=0.00]、穿刺时间[WMD=-4.54,95%CI (-0.45,-8.62),P=0.03]、出血量[WMD=-22.77,95%CI(-36.57,-8.97),P=0.00]和术后住院时间[WMD=-0.16,95%CI(-0.28,-0.03),P=0.02]方面比较,超声引导下建立通道的效果要优于X线。结论超声和X线引导下经皮肾镜治疗肾结石的结石清除率效果相当,但超声引导下所用穿刺时间少且术后并发症低。

    作者:刘水;张家模;罗华铭;张翾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探讨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效果和网篮法判断胆总管通畅情况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采用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手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手术技巧、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共完成32例,31例经取石网成功取石,1例胆管内无结石。术后患者均顺利康复,T管造影无残留结石,胆总管下端通畅,无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效果良好,与传统开腹法相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患者乐于接受等优势。大号取石网篮通过胆总管下端后注入美兰不返流是判断胆总管下端是否通畅的简易方法。

    作者:王德树;蔡双勇;陈文浩;张军;曹冠柏;吴俊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CARTO三维心脏电解剖模型在电生理教学中的应用

    心脏电生理知识有其固有的复杂性和抽象性,对初学者来说,学习和理解电生理知识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扎实的心脏解剖学知识,是理解和掌握电生理的重要基础。但是在目前医学本科的电生理知识教学中,尚缺乏对心脏解剖学知识的强调、巩固和运用。本文结合我们的近年来实习教学实践,探讨基于CAR-TO心脏标测系统建立心脏的立体解剖模型在心脏电生理教学中如何贯彻心脏解剖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诊治常见心律失常疾病的经验和体会。

    作者:钟理;陈兴华;舒茂琴;宋治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地雷伤截肢残段的解剖学观察

    目的:对地雷伤伤员的截肢残段进行解剖学观察,了解地雷伤的解剖特点,为地雷伤的治疗提供可以借鉴的解剖依据。方法对3段地雷伤截肢残段进行解剖,分离出神经、动静脉,测量肌肉、神经、动静脉长度及出血范围,并取肌肉组织做成切片在镜下观察。结果3段地雷伤截肢残段的大部分肌肉、神经、血管断裂收缩,骨折多呈粉碎性。肌肉组织镜下观察发现,远心端组织结构破坏,肌纤维收缩、破裂、坏死;近心端肌肉组织水肿,大部分肌纤维正常,肌纤维染色浅、纹理模糊。结论地雷伤具有远达效应,地雷爆炸产生的冲击波会沿着伤肢蔓延,造成触雷部位附近的组织撕裂、渗血。

    作者:田志强;曲海燕;赵东海;叶常青;吴风富;李全岳;刘伟信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创新性互动随访模式在乳腺癌术后康复的应用

    目的:探讨创新性互动随访模式在乳腺癌患者术后康复中的有效性及应用前景。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0月30日我科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48例,以患者为中心,成立各个地区粉红丝带俱乐部,组成患者互助小组,结合护理门诊并专人电话网络随访患者院外情况进行心理评估,必要时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随访患者并填写问卷调查表。将2013年同期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2组患者相关随访信息,统计分析患者有效随访率、术后功能康复和心理康复情况。结果2014年患者与2013年同期患者比较有效随访率明显提高,且患者满意度高;相比2013年的术后淋巴水肿发生率13%,2014年的患者患肢水肿发生率降低至7%,抑郁自评得分由平均(51.90±8.55)分降低至(35.81±6.21)分。结论互动式随访模式在多个方面有益于乳腺癌患者术后的康复和身心健康,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陈显春;宗贝歌;蒋成刚;杨英;王泽惠;谭璇妮;曾令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注射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注射对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50例行常规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患者设为对照组,50例在术中加用垂体后叶素注射的患者设为研究组。比较2组患者的术中情况、血清FSH、血清FSH/LH、血清E2、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率、自然妊娠情况和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电凝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囊壁残留卵巢组织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术后各时点血清FSH水平和血清FSH/LH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血清 E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研究组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妊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手术与妊娠间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对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有一定影响,但通过术中使用垂体后叶素注射可以减轻术中损伤以此改善患者卵巢储备功能,增加妊娠概率并降低复发率。

    作者:闫志强;于春玲;莫培晖;唐梅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轻度侧脑室增宽胎儿的产前超声诊断和临床评估

    目的:评估胎儿轻度侧脑室增宽诊断在临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51例侧脑室增宽的孕妇资料,对轻度侧脑室增宽的胎儿进行系统的超声检查、染色体核型分析、MRI检查、随访观察等,后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侧脑室增宽胎儿共51例,轻度侧脑室26例,其中轻度侧脑室增宽合并其他结构畸形的发生率46.0%(12/26);轻度侧脑室增宽胎儿合并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11.5%(3/26)。结论超声对筛查胎儿轻度脑室扩张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对于高龄孕妇及伴发其他结构异常的轻度侧脑室增宽建议行染色体核型分析。

    作者:吴岩;武仁;史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右侧腋动脉变异1例

    腋动脉变异较多,多见于胸外侧动脉与肩胛下动脉的起点变异,笔者在对一具中年女性尸体的解剖过程中,发现右侧腋动脉存在极罕见变异,而左侧未见变异,其右侧腋动脉变异位置高,合并双肱动脉变异,并且胸上动脉缺如,存在双上肩胛下动脉等情况出现于同一例标本实属罕见。为了给解剖学及血管外科学累积国人腋动脉分支的统计学资料,帮助编撰出更符合国人实际体质的教材,便于教学,同时也为临床外科手术提供形态学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何梦鸽;陈军凤;蒋萌萌;姬龙;贺桂琼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葛根素的提取及对小鼠解酒护肝功能的鉴定

    目的:提取葛根中的葛根素,HPLC法检测提取的葛根素,并比较不同剂量的葛根素与解酒效果的相关性,评价不同剂量葛根素解酒护肝效果。方法在前期实验所得的优条件下提取葛根素备用,HPLC法定性定量检测葛根醇提物( PRE),将雄性健康昆明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阳性对照组、葛根素干预组(每组10只)。先给小鼠灌胃葛根提取物,30 min后灌胃白酒,观察醉酒小鼠的醒酒时间及测定小鼠肝组织ADH、GOT、GPT含量变化,以探讨葛根素对醉酒小鼠的影响。结果 HPLC测定8倍体积分数的70%乙醇,在60℃恒温摇床水浴提取30 min为葛根素提取的优条件;与阳性对照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的葛根醇提物能显著缩短醉酒小鼠的醒酒时间,中剂量的PRE能有效抑制酒精的吸收,降低肝组织中ADH、GOT、GPT的浓度,而高剂量的PRE对酒精的吸收影响较小。结论 HPLC法能对葛根素提取物进行定性定量测定;葛根素对急性酒精中毒导致的小鼠肝损伤有保护性调控作用,葛根素剂量与解酒效果呈良好的正性相关。

    作者:王晶;李洪敏;艾芳;曹雄;吴爱娟;韩琴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与芬太尼对鼻内镜手术后疼痛患者镇痛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后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我院眼耳鼻喉科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100例实施鼻内镜治疗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使用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术后镇痛,对照组采用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比较2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术后即刻、24 h、48 h的HR、SBP、DBP、MAP指标在2组组内和组间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术后即刻过程中和对照组的VAS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2组患者术后1 h、4 h、8 h、16 h、24 h、48 h VAS评分较术后即刻均显著降低,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镇痛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6例(12%),显著低于对照组16例(32%)(P<0.05)。结论对鼻内镜手术后患者采用双氯芬酸钠利多卡因镇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作者:高策;陈文道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76例胆总管十二指肠瘘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分析76例胆总管十二指肠瘘临床病例,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1999年1月至2012年6月我院共有76例患者诊断为胆总管十二指肠瘘( CDF),并通过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证实。根据胆总管十二指肠瘘口与十二指肠乳头解剖位置关系的不同,进行分型;根据瘘口大小,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接受手术治疗者有70例(92%)。结果76名患有胆总管十二指肠瘘的患者按瘘口与十二指肠乳头解剖位置关系的不同,分为3种类型。70例接受手术治疗,6例接受药物治疗。随访6个月至10年,70例接受手术者中有66例临床预后情况满意,未再发作过胆管炎。结论既往有胆道疾病、上腹痛、发热、黄疸病史等会增加胆总管十二指肠瘘的风险;ERCP是胆总管十二指肠瘘主要诊断方式,手术是大多数CDF患者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彭自力;王运兵;龚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单侧输尿管梗阻引起输尿管损伤的新认知及进展

    单侧输尿管梗阻( unilateral ureter obstruction,UUO)是尿路梗阻性病变的一种主要类型,梗阻的长期存在会进一步加重输尿管损伤。梗阻和损伤的相互作用常可引发输尿管狭窄、纤维化,进而加重尿路梗阻、引起尿液输送异常、终导致肾脏功能受损。间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类来源于中胚层系的多能干细胞,可通过旁分泌及自分泌作用对输尿管损伤进行修复,并且能够促进输尿管组织工程支架的血管新生,抑制支架的再发梗阻及纤维化,在输尿管损伤的治疗方面具有很大的临床潜力。本文在介绍输尿管损伤病理生理机制的同时重点阐述了间充质干细胞对输尿管损伤的修复及MSCs在输尿管组织工程中应用的新认知及进展,为临床上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作者:邢健生;白志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降钙素原在抗感染治疗中的动态变化研究

    目的:观察血清降钙素原( PCT)在细菌感染治疗中的动态变化,评估PCT在抗感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4年4月我院68例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对抗生素的终疗效分为抗生素有效组和抗生素无效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第1天、第3天、第5天及第7天血清PCT水平。结果2组患者入院第1天血清PCT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天、第5天及第7天抗生素有效组血清PCT水平逐渐下降,抗生素无效组血清PCT水平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PCT水平与感染患者的炎症程度呈正相关,监测PCT变化可以更合理地使用抗生素。

    作者:向怒涛;申永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的膝关节功能评价

    目的:探讨韧带增强重建系统( LARS)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 ACL)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0例ACL损伤患者分为LARS组和自体腘肌腱( ST/G组)组,各30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6、9、18个月的Lysholm评分、主客观IKDC评分、末次随访的临床疗效及骨隧道扩大情况的差异。结果LARS组扶拐下地时间、弃拐行走时间、恢复运动时间3项指标均显著短于ST/G组(P<0.05)。与术前相比,2组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术后3、6、9、18个月均显著好转(P<0.05);术前2组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3、6、9个月LARS组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显著优于ST/G组,至术后18个月2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及IKDC评分差异不显著(P>0.05)。末次随访时,LARS组疗效分布显著优于 ST/G 组(P <0.05);LARS 组优良率93.33%高于 ST/G 组的76.67%,但差异不显著(P>0.05)。 LARS组共6例患者出现骨隧道扩大,ST/G组14例患者出现骨隧道扩大,ST/G组出现骨隧道扩大率显著高于LARS组(P<0.05)。结论韧带增强重建系统人工韧带重建前交叉韧带较自体腘肌腱重建能够显著加快患者的恢复,同时提高术后疗效及降低术后骨隧道扩大的发生率。

    作者:李刚;张鹏;黄晓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我国少数民族群体心理健康的研究进展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发展是国家的重要任务。少数民族多生活在边疆和文化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由于经济、文化和地域等的差异,少数民族心理呈现出与汉族不同的特点。关注少数民族群体,探讨其心理健康及维护,对促进各民族的全面发展、保持国家的安定团结,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因此,本文对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群体心理健康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了解少数民族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和教育干预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为少数民族群体心理健康的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张丽;杨国愉;李晨;贺英;赵梦雪;杨晓君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MSC复合生物材料促进缺血性糖尿病溃疡愈合的研究

    目的:观察MSC复合生物材料对缺血性糖尿病溃疡愈合的作用,探讨干细胞复合生物材料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制作电纺丝生物材料,培养MSC细胞,通过电镜观察、增殖实验及条件培养基对内皮细胞的作用研究MSC复合生物材料的离体效果。并使用5~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制备成糖尿病小鼠,结扎股动脉近端,在大腿背侧皮肤造成直径5 mm全层创面。观察MSC复合生物材料治疗糖尿病足缺血性溃疡的效果。结果本研究发现将MSC种植与生物电纺丝材料上,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生长良好,细胞足伸展,细胞间连结建立。高糖刺激下,MSC在生物材料上具有更强的生长增殖能力。利用MSC在生物材料上生长的条件培养基作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发现内皮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将单独的MSC和MSC复合生物材料覆盖在糖尿病小鼠大腿皮肤损伤处,发现MSC复合生物材料能够有效提高MSC对糖尿病足溃疡的治疗效果,促进伤口愈合,有利于血管生成。结论 MSC复合生物材料能够促进糖尿病足缺血性溃疡愈合。提示干细胞复合生物组织材料在加速糖尿病足等缺血性溃疡愈合方面具有很大治疗潜力和应用前景。

    作者:柏力;杨明璨;谭菊;孙建森 刊期: 2015年第04期

  • 肾部分切除术后影响术肾功能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术肾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1例小肾癌(大直径小于等于4.0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前后术肾肾小球滤过率(GFR)的变化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术肾肾功能与年龄、合并糖尿病、阻断时间、肿瘤的大小、肾体积减少比例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术肾肾功能与年龄、阻断时间、肾体积减少比例是影响术肾功能的相关(P<0.05)。结论年龄、阻断时间、肾体积减少比例是影响肾部分切除术患者术肾肾功能的危险因素。

    作者:郭德迎;张新明;李坚伟;徐华;陈巧莲 刊期: 2015年第04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