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对肠上皮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

许超;彭科;王文生;于敏;孙力华;杨桦

关键词: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Bax, Bcl-2, 凋亡, P38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recombinant human mannose-binding lectin,rhMBL)对Caco-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14只C57小鼠,随机分为2组。经腹腔注射LPS,构建肠黏膜炎症损伤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和RT-PCR观察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MBL)的变化情况,使用TUNEL法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体外以0、5、10、20μg/mL的rhMBL处理Caco-2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Caco-2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检测Caco-2细胞中Bax、Bcl-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用Western blotting观察MAPK信号通路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结果经LPS刺激后,免疫组化和PCR观察到MBL在肠上皮细胞的表达增多,TUNEL染色显示肠上皮细胞凋亡增加。在体外不同浓度的rhMBL处理Caco-2细胞48 h后,20μg/mL rhMBL组的早期凋亡率高于其余组。选取20μg/mL的rhMBL以不同时间处理Caco-2细胞后,早期凋亡率增加。经20μg/mL处理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Bax/Bcl-2蛋白和基因表达比值升高,同时磷酸化P38、ERK蛋白表达增加。给予P38、ERK通路抑制剂后,与20μg/mL相比P38抑制剂能部分使Bax/Bcl-2蛋白表达比值降低,早期凋亡减少。结论高浓度rhMBL可促进肠上皮细胞细胞凋亡,并提示rhMBL可能是通过P38 MAPK途径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癌手术中纳米碳示踪保护甲状旁腺的研究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癌手术中采用纳米碳淋巴示踪剂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10月收治的65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在甲状腺内注射纳米碳分成2组,实验组30例患者操作开始前在甲状腺内注射纳米碳,对照组35例未注射纳米碳,实验组行甲状腺患侧腺叶+峡叶+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2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8例,对照组行甲状腺患侧腺叶+峡叶+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5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10例。2组患者均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纳米碳可使中央区淋巴结黑染,而甲状旁腺不黑染。实验组每例显露(2.6±0.8)枚甲状旁腺,误切0枚;对照组每例显露(1.9±0.7)枚甲状旁腺,误切3枚,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实验组有1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对照组有2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米碳混悬液有利于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降低甲状旁腺误切率,但不能降低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

    作者:王继;刘春庆;冯艳玉;刘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角膜穿通伤伴白内障并发眼内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角膜穿通伤伴白内障并发眼内炎的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10眼)经急诊清创缝合联合晶体摘除术后出现眼内炎的角膜穿通伤伴白内障患者的资料,其中6眼按照感染性眼内炎处理,4眼按照晶体皮质过敏性眼内炎处理。结果6眼按照感染性眼内炎处理患者,经过玻璃腔注药、或结合玻璃体切割术视力恢复较好。4眼按照晶体皮质过敏性眼内炎处理患者效果较差,有3眼后诊断为化脓性眼内炎,其中2眼行眼球内容物剜除。结论眼球穿通伤伴白内障并发眼内炎,均应早期按照化脓性眼内炎进行积极处理,以避免延误挽救视力的治疗时机。

    作者:罗涛;吴燕;胡峥;蒋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微创技术在脊柱真菌感染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对脊柱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6例脊柱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后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固定、侧前方小切口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6例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获得良好随访,术后1个月血沉、C反应蛋白恢复至正常,术前和术后6个月VAS评分和ODI评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26,P=0.027),末次随访提示植骨融合。结论微创技术为脊柱真菌感染的诊治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左明相;龚进;刘玉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罗格列酮对高糖环境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高糖环境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促血管生成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MTT检测法、细胞划痕实验,探讨罗格列酮在高糖环境下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的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并用ELISA方法检测经罗格列酮作用后高糖培养基上清中VEGF、SDF-1的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罗格列酮药物处理后的HUVEC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高于高糖组,且培养基中VEGF和SDF-1的含量也有显著升高。 AKT阻断剂可以阻断罗格列酮对HUVEC增殖、迁移和分泌功能的促进作用。结论罗格列酮在高糖环境下可显著促进HUVEC的增殖、迁移和分泌功能,AKT信号通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明璨;熊鸿燕;林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对肠上皮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重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recombinant human mannose-binding lectin,rhMBL)对Caco-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14只C57小鼠,随机分为2组。经腹腔注射LPS,构建肠黏膜炎症损伤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和RT-PCR观察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MBL)的变化情况,使用TUNEL法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体外以0、5、10、20μg/mL的rhMBL处理Caco-2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Caco-2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检测Caco-2细胞中Bax、Bcl-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用Western blotting观察MAPK信号通路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结果经LPS刺激后,免疫组化和PCR观察到MBL在肠上皮细胞的表达增多,TUNEL染色显示肠上皮细胞凋亡增加。在体外不同浓度的rhMBL处理Caco-2细胞48 h后,20μg/mL rhMBL组的早期凋亡率高于其余组。选取20μg/mL的rhMBL以不同时间处理Caco-2细胞后,早期凋亡率增加。经20μg/mL处理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Bax/Bcl-2蛋白和基因表达比值升高,同时磷酸化P38、ERK蛋白表达增加。给予P38、ERK通路抑制剂后,与20μg/mL相比P38抑制剂能部分使Bax/Bcl-2蛋白表达比值降低,早期凋亡减少。结论高浓度rhMBL可促进肠上皮细胞细胞凋亡,并提示rhMBL可能是通过P38 MAPK途径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

    作者:许超;彭科;王文生;于敏;孙力华;杨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社交媒体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是指胎儿时期心脏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解剖畸形,是小儿常见的心脏病,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1]。它是儿科教学的重点之一,也是难点之一,主要是因为医学生对于儿童心血管解剖学的认识和掌握不足。在传统的先心病教学实践中,对儿童心血管解剖学多是采用口头讲解、板书、挂图和录像等教学形式,但很难使本科医学生形成立体动态的感性认识,并且通过死记硬背所获的知识也很容易被忘记。随着社交媒体的多样化飞跃发展,其综合性、动态性、互动性等特点为临床先心病教学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前景。笔者把网络社交媒体应用于先心病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陈盛;文川;李慧繁;蔡娜;沈蕾蕾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胃癌HIF-1α表达及其与胃癌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究HIF-1α在胃癌患者血清中表达以及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明确HIF-1α在胃癌术后复发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于我院行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患者80例为观察组,术后5年及5年以上无复发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HIF-1α的免疫组化情况、VEGF表达情况,分析HIF-1α与VEGF和胃癌复发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胃组织中HIF-1α、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50%、73.75%,显著高于对照组12.00%、10.00%。经单因素分析可知,胃癌的癌症相关性指标与VEGF以及HIF-1α具有相关性。 Spearman分析法进行分析,发现肿瘤复发性与VEGF、HIF-1α呈正相关(r=0.458,P=0.000);HIF-1α阳性组1年生存率为45.16%,平均生存时间为(8.62±2.32)个月,显著低于阴性组1年生存率77.77%及平均生存时间(18.96±3.14)个月。 Cox分析法对胃癌进行风险模型分析发现VEGF与HIF-1α的表达是本病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 HIF-1α与VEGF在胃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复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评价胃癌复发的相关指标。

    作者:高树全;仲婷婷;催大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肩胛下隐窝滑囊积液的MRI征象对肩关节粘连性关节囊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肩胛下隐窝滑囊积液的MRI征象对肩关节粘连性关节囊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157例肩关节的MRI图像,将临床确诊的粘连性关节囊炎冻结期62例作为粘连性关节囊炎组,肩袖部分撕裂31例作为肩袖撕裂组,64例肩关节疼痛未确诊者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在冠状位、矢状位T2WI抑脂像上观察肩胛下隐窝滑囊有无积液征象。结果肩胛下隐窝滑囊积液征象见于粘连性关节囊炎55例(55/62),冈上肌腱部分撕裂4例(4/31),对照组5例(5/64),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0、0.89、0.91、0.86、0.92,肩胛下隐窝滑囊积液的MRI征象在诊断粘连性关节囊炎方面与关节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结果一致性好(P<0.001)。结论肩胛下隐窝滑囊积液的MRI征象在确定诊断肩关节粘连性关节囊炎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杨;陈霖;武文婧;王新;黎海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异丙酚和咪达唑仑单用于中心静脉穿刺的镇静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咪达唑仑单用于急诊中心静脉穿刺的效果和对呼吸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100名需行中心静脉穿刺的患者按照使用麻醉药物的不同分为异丙酚组(50例)和咪达唑仑组(50例),给予不同的剂量输入,用镇静量表(RSS)进行评估,以患者镇静起效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为依据给药并实施中心静脉穿刺。结果异丙酚组与咪达唑仑组镇静过程中,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丙酚组和咪达唑仑组达到RSS-5的时间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意识恢复到RSS-2的时间各组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异丙酚和咪达唑仑单用均能快速达到安全深静脉穿刺的镇静深度,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轻微,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但异丙酚镇静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作者:周鹏;周林;杨小莉;罗玥姮;周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RFA联合TACE治疗合并肝硬化的早期肝细胞肝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评估射频消融术( RFA)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与单独射频消融术治疗合并肝硬化的早期肝细胞癌(HCC)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我院行RFA(n=53)和RFA+TACE(n=51)患者的临床资料,对2组患者人口统计学资料、手术过程、术后并发症、术后恢复情况及随访情况进行比较。结果随访(37.6±12.3)个月,76例生存,38例死亡。 RFA+TACE组和RFA组的1年、3年、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为75.4%、47.3%、32.6%和63.1%、37.2%、22.4%。RFA+TACE组和RFA组的1年、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6.5%、78.7%、65.9%和94.3%、75.6%、62.3%。结论对于合并肝硬化早期肝癌患者,RFA+TACE治疗比单独使用RFA治疗具有更高的无瘤生存率,而总体生存率无差异。

    作者:王瑜;马宽生;陈健;宋举贤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模拟外科手术在外科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手术是外科治疗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外科医生不仅要学好外科学,也必须学好临床外科应用解剖学。为了探讨外科人才的培养方法,本文作者查阅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与许多国内外著名外科专家进行了工作交流,考察了30多家二至三级公立和民营医院,并对我院外科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创新实践。从1999年4月至2014年12月,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大胆探索,选拔有志于从事外科工作的大学生,通过外科基本技能训练与尸体模拟外科手术,对他们进行“超前”培养。15年里,我们通过模拟外科手术来培养外科人才,先后为各医院输送了280多位年轻外科医生。经过实践证明,我们认为模拟手术开辟了培养外科人才的新途径,为我国外科人才的培养改革提供参考,现总结报告如下,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屈士斌;孟镔;李海民;孟珩;王慧敏;杨西胜;汪建林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美容缝合技术在五官急诊外伤修复与重建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应用美容缝合技术处理面部五官急诊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对2009年8月至2013年12月25例五官外伤患者行解剖复位及功能复位后,在清创的基础上根据伤口情况采用不同的美容缝合技术。结果所有病例愈合好,满意度100%,其中23名患者经过美容一期缝合达到五官外观完整,未见明显瘢痕增生,不影响功能,2名患者因为五官组织缺损较多留有轻度畸形,经二期修复均取得良好效果。结论急诊美容缝术操作精细,损伤小,注重解剖和功能复位,后期瘢痕小,大程度地接近正常组织结构,达到美容的目的。

    作者:李晓格;王红霞;黄书鹏;李乐;石海山;季易;陈亮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47例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4年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行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9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47例,开腹左半肝切除术46例。对比分析2种手术方式患者术中、围手术期及随访数据资料,评价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否具有安全性与可行性。结果腹腔镜与开腹的肿瘤直径分别为(56.57±24.56) mm与(64.11±33.39) mm,P=0.2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时间分别为(217.53±60.22) min与(306.80±119.91) 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和开腹术中失血量分别为(350.21±197.98) mL与(556.74±471.41) 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输血率腹腔镜和开腹分别为12.8%与32.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ICU时间、术后胃肠道恢复功能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均短于开腹左半肝切除,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与开腹分别为14.9%与23.9%, P=0.2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与3年生存率腹腔镜为91.5%、83.0%,开腹为84.8%、76.1%。术后1年与3年无瘤生存率腹腔镜为74.5%、59.6%,开腹为65.2%、54.3%。结论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安全可行的,可作为左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标准术式推广应用。

    作者:钟爱;陈健;郑树国;范毓东;李建伟;郭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七氟醚对不同年龄段患者血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七氟醚麻醉维持中不同年龄段患者血压的改变及适浓度。方法按常规手术安排顺序收入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患者60例,常规诱导,全程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按年龄分为青年组34例,中年组20例,老年组6例。记录诱导前及麻醉维持后10 min(T1)、20 min(T2)、30 min(T3)、60 min(T4)的SBP、DBP、MAP、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Tsev)及各浓度下患者例数、年龄。结果麻醉维持后血压波动在正常范围,维持后MAP在诱导前MAP ±20%范围内波动。各时间点不同CETsev下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不同CETsev下患者年龄段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麻醉时间延长,0%~1%CETsev下患者例数由35例下降至11例,1%~2%时由10例上升至20例,2%~3%时维持在14例左右。结论 CETsev对不同年龄段患者血压的影响近似,2%~3%CETsev在各年龄段是既能满足手术需要,又能维持循环稳定的适浓度。

    作者:徐珊;袁志会;郑雪;周军;朱昭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与肾癌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肾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CNKI及维普数据库从建库至2014年7月所有关于2型糖尿病与肾癌发病风险关系的队列研究;通过STATA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以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CI计算合并值。结果共纳入8篇队列研究。经Meta分析后发现:与非2型糖尿病人群相比,2型糖尿病人群中肾癌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RR及95%CI为1.55(1.24,1.92),P<0.05。结论2型糖尿病能够增加肾癌的发病风险。

    作者:吴坚坚;方针强;贾维胜;周锋;陈伟;叶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精准手术时代的神经外科教学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神经外科的发展经历了四大发展阶段,分别为大体神经外科、显微神经外科、微创神经外科及精准神经外科。而精准神经外科的标志以术中高场强(磁场强度大于等于1.5 T)磁共振为代表的临床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大大提高了脑肿瘤尤其功能区部位肿瘤的手术全切率,而显著降低了术后失语、偏瘫等严重并发症,使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但是由于术中高场强磁共振指导术中脑功能区病变的切除系新生事物,目前国内尚无普遍开展,为适应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探讨在精准手术时代神经外科教学对培养神经外科青年一代相当必要。现总结如下。

    作者:郭付有;宋来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口唇段面动脉与面静脉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目的:对口唇段面动脉、面静脉及其分属支作解剖观测,为临床应用充实形态学数据。方法解剖经福尔马林固定的教学用成人尸体标本32例64侧,观测口唇段面动脉、面静脉及其分属支的起始、走行、分布、管径及相互位置关系等情况,对结果作相关分析。结果面动脉与面静脉在下颌骨下缘处位置关系不恒定。以下颌骨下缘与面动脉交界处为起点,左右两侧面动脉距口角、下颌角、颏隆凸中点等处的距离,左侧分别为(5.49±0.63) cm、(2.50±0.89) cm、(6.20±1.68) cm,右侧分别为(5.69±0.72) cm、(2.56±1.08) cm、(6.85±1.86) cm;在下颌骨下缘处面动脉管径左侧为(0.33±0.08) cm、右侧为(0.38±0.07) cm,面静脉管径左侧为(0.40±0.12) cm、右侧为(0.42±0.18) cm。口唇段面动脉与面静脉属支不一定同行,且左右基本不对称。上唇动脉位置较为恒定,下唇动脉存在较大变异。结论口唇段面动脉与面静脉走行、位置关系及其分(属)支变异较大;上唇动脉较下唇动脉更易于定位。熟悉血管分布情况对面部皮瓣移植及口唇部手术具有极大意义。

    作者:杨东芹;喻磊;边欢;汤凤;谭洋;白雪琴;傅亚婷;胡跃萱;黄兰;陈静;伍龙海;张警萍;曾燕;王小波;冉茂成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呼末二氧化碳指导新西兰大白兔机械通气的研究

    目的:观察持续呼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 CO2)监测对新西兰大白兔机械通气的指导作用,探讨新西兰大白兔合理的机械通气方法,建立血流动力学、血气、血糖和电解质等参数,为医学动物实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1只,麻醉后行气管切开插管、机械通气,呼吸次数40次/分,调整潮气量使 PET CO2稳定在29 mmHg。持续监测有创血压( IBP)、心电图( ECG)和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股动脉置管行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红蛋白和血糖检验。结果维持PET CO2在29 mmHg时,PH值(7.42±0.07),95%可信区间(7.40~7.45);PaCO2(38.5±5.8) mmHg,95%可信区间(36.4~40.6) mmHg;BE (1.45±2.80) mmol/L,95%可信区间(0.43~2.48) mmHg。结论使用PETCO2监测能精确指导新西兰大白兔机械通气,减少实验时机械通气设置错误。

    作者:杨俊哲;张燕辉;吴明春;陶军;宋晓阳;罗中兵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上皮细胞在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作用

    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在临床上呈日益增高的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1]。常见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变态反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支气管哮喘( bronchial asthma,BA)以及过敏性咳嗽等。上、下气道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既相互关联,又有其特殊的组织特异性。近年来,气道上皮细胞在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呼吸道上皮细胞分布于整个上下气道,是阻挡吸入性过敏原入侵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气道上皮细胞的研究为呼吸道变态反应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综述如下。

    作者:王勇聪;彭华;汪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关节镜下广泛与有限清理术治疗不同病变程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分析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与有限清理术治疗不同病变程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2例行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观察组,选择30例行关节镜下有限清理术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关节功能优良率、Lysholm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差别。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与对照组关节功能优良率分别为90.0%和91.4%,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Ⅱ级骨性关节炎患者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Ⅰ级和Ⅲ级骨性关节炎患者Lysholm评分未见显著差别(P>0.05);2组治疗后1年VAS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广泛清理术与有限清理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相当,但前者对于Ⅱ级病变患者疗效更为理想。

    作者:杨军;童伟;朱勇军;许培炼;邵鉴魁;况尚如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