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型糖尿病与肾癌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吴坚坚;方针强;贾维胜;周锋;陈伟;叶钢

关键词:2型糖尿病, 肾癌, Meta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肾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CNKI及维普数据库从建库至2014年7月所有关于2型糖尿病与肾癌发病风险关系的队列研究;通过STATA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以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CI计算合并值。结果共纳入8篇队列研究。经Meta分析后发现:与非2型糖尿病人群相比,2型糖尿病人群中肾癌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RR及95%CI为1.55(1.24,1.92),P<0.05。结论2型糖尿病能够增加肾癌的发病风险。
局解手术学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47例临床疗效研究

    目的:分析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4年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行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9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47例,开腹左半肝切除术46例。对比分析2种手术方式患者术中、围手术期及随访数据资料,评价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否具有安全性与可行性。结果腹腔镜与开腹的肿瘤直径分别为(56.57±24.56) mm与(64.11±33.39) mm,P=0.2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腹腔镜和开腹手术时间分别为(217.53±60.22) min与(306.80±119.91) 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和开腹术中失血量分别为(350.21±197.98) mL与(556.74±471.41) mL,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中输血率腹腔镜和开腹分别为12.8%与32.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ICU时间、术后胃肠道恢复功能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腹腔镜均短于开腹左半肝切除,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腹腔镜与开腹分别为14.9%与23.9%, P=0.2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与3年生存率腹腔镜为91.5%、83.0%,开腹为84.8%、76.1%。术后1年与3年无瘤生存率腹腔镜为74.5%、59.6%,开腹为65.2%、54.3%。结论腹腔镜左半肝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肝癌是安全可行的,可作为左半肝切除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标准术式推广应用。

    作者:钟爱;陈健;郑树国;范毓东;李建伟;郭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甲状腺癌手术中纳米碳示踪保护甲状旁腺的研究

    目的:探讨在甲状腺癌手术中采用纳米碳淋巴示踪剂保护甲状旁腺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月至10月收治的65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在甲状腺内注射纳米碳分成2组,实验组30例患者操作开始前在甲状腺内注射纳米碳,对照组35例未注射纳米碳,实验组行甲状腺患侧腺叶+峡叶+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2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8例,对照组行甲状腺患侧腺叶+峡叶+对侧腺叶次全切除术25例,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10例。2组患者均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结果纳米碳可使中央区淋巴结黑染,而甲状旁腺不黑染。实验组每例显露(2.6±0.8)枚甲状旁腺,误切0枚;对照组每例显露(1.9±0.7)枚甲状旁腺,误切3枚,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实验组有1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对照组有2例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纳米碳混悬液有利于术中甲状旁腺的识别,降低甲状旁腺误切率,但不能降低术后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的发生率。

    作者:王继;刘春庆;冯艳玉;刘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罗格列酮对高糖环境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作用的研究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高糖环境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促血管生成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通过MTT检测法、细胞划痕实验,探讨罗格列酮在高糖环境下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的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影响,并用ELISA方法检测经罗格列酮作用后高糖培养基上清中VEGF、SDF-1的含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罗格列酮药物处理后的HUVEC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高于高糖组,且培养基中VEGF和SDF-1的含量也有显著升高。 AKT阻断剂可以阻断罗格列酮对HUVEC增殖、迁移和分泌功能的促进作用。结论罗格列酮在高糖环境下可显著促进HUVEC的增殖、迁移和分泌功能,AKT信号通路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明璨;熊鸿燕;林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与肾癌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与肾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CNKI及维普数据库从建库至2014年7月所有关于2型糖尿病与肾癌发病风险关系的队列研究;通过STATA软件对纳入的文献进行Meta分析,并以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可信区间CI计算合并值。结果共纳入8篇队列研究。经Meta分析后发现:与非2型糖尿病人群相比,2型糖尿病人群中肾癌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RR及95%CI为1.55(1.24,1.92),P<0.05。结论2型糖尿病能够增加肾癌的发病风险。

    作者:吴坚坚;方针强;贾维胜;周锋;陈伟;叶钢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甘露糖结合凝集素对肠上皮细胞凋亡的调控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重组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recombinant human mannose-binding lectin,rhMBL)对Caco-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取14只C57小鼠,随机分为2组。经腹腔注射LPS,构建肠黏膜炎症损伤模型。通过免疫组化和RT-PCR观察甘露糖结合凝集素( MBL)的变化情况,使用TUNEL法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体外以0、5、10、20μg/mL的rhMBL处理Caco-2细胞,流式细胞术分析Caco-2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和Real-Time PCR检测Caco-2细胞中Bax、Bcl-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用Western blotting观察MAPK信号通路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结果经LPS刺激后,免疫组化和PCR观察到MBL在肠上皮细胞的表达增多,TUNEL染色显示肠上皮细胞凋亡增加。在体外不同浓度的rhMBL处理Caco-2细胞48 h后,20μg/mL rhMBL组的早期凋亡率高于其余组。选取20μg/mL的rhMBL以不同时间处理Caco-2细胞后,早期凋亡率增加。经20μg/mL处理48 h后,与对照组相比Bax/Bcl-2蛋白和基因表达比值升高,同时磷酸化P38、ERK蛋白表达增加。给予P38、ERK通路抑制剂后,与20μg/mL相比P38抑制剂能部分使Bax/Bcl-2蛋白表达比值降低,早期凋亡减少。结论高浓度rhMBL可促进肠上皮细胞细胞凋亡,并提示rhMBL可能是通过P38 MAPK途径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

    作者:许超;彭科;王文生;于敏;孙力华;杨桦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肩胛下隐窝滑囊积液的MRI征象对肩关节粘连性关节囊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肩胛下隐窝滑囊积液的MRI征象对肩关节粘连性关节囊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157例肩关节的MRI图像,将临床确诊的粘连性关节囊炎冻结期62例作为粘连性关节囊炎组,肩袖部分撕裂31例作为肩袖撕裂组,64例肩关节疼痛未确诊者作为对照组,全部患者在冠状位、矢状位T2WI抑脂像上观察肩胛下隐窝滑囊有无积液征象。结果肩胛下隐窝滑囊积液征象见于粘连性关节囊炎55例(55/62),冈上肌腱部分撕裂4例(4/31),对照组5例(5/64),诊断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90、0.89、0.91、0.86、0.92,肩胛下隐窝滑囊积液的MRI征象在诊断粘连性关节囊炎方面与关节镜或手术病理证实的结果一致性好(P<0.001)。结论肩胛下隐窝滑囊积液的MRI征象在确定诊断肩关节粘连性关节囊炎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杨;陈霖;武文婧;王新;黎海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七氟醚对不同年龄段患者血压的影响

    目的:探讨七氟醚麻醉维持中不同年龄段患者血压的改变及适浓度。方法按常规手术安排顺序收入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患者60例,常规诱导,全程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按年龄分为青年组34例,中年组20例,老年组6例。记录诱导前及麻醉维持后10 min(T1)、20 min(T2)、30 min(T3)、60 min(T4)的SBP、DBP、MAP、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Tsev)及各浓度下患者例数、年龄。结果麻醉维持后血压波动在正常范围,维持后MAP在诱导前MAP ±20%范围内波动。各时间点不同CETsev下患者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不同CETsev下患者年龄段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麻醉时间延长,0%~1%CETsev下患者例数由35例下降至11例,1%~2%时由10例上升至20例,2%~3%时维持在14例左右。结论 CETsev对不同年龄段患者血压的影响近似,2%~3%CETsev在各年龄段是既能满足手术需要,又能维持循环稳定的适浓度。

    作者:徐珊;袁志会;郑雪;周军;朱昭琼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妇科腹腔镜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分析影响腹腔镜下妇科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妇科2011年6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112例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例腹腔镜下妇科手术患者中,2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23.2%,主要并发症为皮下气肿5例,大量出血5例,术后感染8例,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包裹性积液1例,肠管损伤1例,肠梗阻2例。经过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手术类型、医师工作经验、腹部手术史、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是腹腔镜下妇科手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腹腔镜下妇科手术的并发症中失血过多和术后感染为常见多见,有腹部手术史、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较大;并且手术级别越高,或是主刀医师经验越少,患者出现并发症的风险越大。

    作者:张小燕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孕激素对人绒毛滋养层细胞表达ADAM10、Ob-R及分泌SLR、LEP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孕激素对早孕人绒毛滋养层细胞表达基质金属蛋白酶10(ADAM10)、长型瘦素受体(Ob-R)及分泌可溶性的瘦素受体( SLR)、瘦素( LEP)的影响。方法培养原代人绒毛滋养层细胞,分别给予含有不同浓度的孕激素(0、100、150、200 ng/mL)培养24 h,检测细胞内ADAM10和Ob-R的相对表达量及上清液中SLR及LEP的含量。结果随着孕激素浓度的增加,早孕人绒毛滋养层细胞表达ADAM10的含量逐渐降低,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孕激素浓度的增加,早孕人绒毛滋养层细胞表达Ob-R的含量逐渐增加,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细胞上清液中SLR含量随着孕激素的浓度增高而逐渐降低,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各组细胞上清液中LEP浓度随着孕激素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增高,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Pearson检验发现SLR的表达与LEP的表达存在显著性负相关(R=-0.949, P<0.01)。结论孕激素可能通过影响ADAM10、SLR、LEP的表达而调控瘦素功能的发挥,参与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

    作者:甘蕾;李真;吴晓华;应德美;陈莉萍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异丙酚和咪达唑仑单用于中心静脉穿刺的镇静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异丙酚和咪达唑仑单用于急诊中心静脉穿刺的效果和对呼吸循环指标的影响。方法100名需行中心静脉穿刺的患者按照使用麻醉药物的不同分为异丙酚组(50例)和咪达唑仑组(50例),给予不同的剂量输入,用镇静量表(RSS)进行评估,以患者镇静起效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为依据给药并实施中心静脉穿刺。结果异丙酚组与咪达唑仑组镇静过程中,对患者的呼吸循环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异丙酚组和咪达唑仑组达到RSS-5的时间相比(P>0.05),无统计学意义;意识恢复到RSS-2的时间各组相比(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异丙酚和咪达唑仑单用均能快速达到安全深静脉穿刺的镇静深度,对呼吸循环系统影响轻微,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但异丙酚镇静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作者:周鹏;周林;杨小莉;罗玥姮;周霞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PBL教学法在医务人员埃博拉病毒病防护培训中的应用

    始于2014年3月,流行于西非地区的埃博拉病毒病( ebola virus disease,EVD)是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通过接触患者体液传播,其病死率高达50%~90%,目前尚无治疗特效药。缺乏训练有素的EVD医务人员是限制国际社会对西非国家展开援助的一大阻碍。 WHO把其列为重点工作目标之一[1]。通过对WHO培训工作的实地考察、学习,结合自己在工作中的体会,我们认为EVD的培训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个人防护装备( personal protection equipment,PPE)的正确使用,而应当结合工作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来开展,目的是培养、强化EVD防护的意识。

    作者:杨智清;杨爱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上皮细胞在气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作用

    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发病率在临床上呈日益增高的趋势,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1]。常见的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变态反应性鼻炎( allergic rhinitis,AR)、支气管哮喘( bronchial asthma,BA)以及过敏性咳嗽等。上、下气道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既相互关联,又有其特殊的组织特异性。近年来,气道上皮细胞在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呼吸道上皮细胞分布于整个上下气道,是阻挡吸入性过敏原入侵机体的第一道防线,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气道上皮细胞的研究为呼吸道变态反应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本文综述如下。

    作者:王勇聪;彭华;汪建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角膜穿通伤伴白内障并发眼内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角膜穿通伤伴白内障并发眼内炎的佳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10眼)经急诊清创缝合联合晶体摘除术后出现眼内炎的角膜穿通伤伴白内障患者的资料,其中6眼按照感染性眼内炎处理,4眼按照晶体皮质过敏性眼内炎处理。结果6眼按照感染性眼内炎处理患者,经过玻璃腔注药、或结合玻璃体切割术视力恢复较好。4眼按照晶体皮质过敏性眼内炎处理患者效果较差,有3眼后诊断为化脓性眼内炎,其中2眼行眼球内容物剜除。结论眼球穿通伤伴白内障并发眼内炎,均应早期按照化脓性眼内炎进行积极处理,以避免延误挽救视力的治疗时机。

    作者:罗涛;吴燕;胡峥;蒋炜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双侧肾双动脉伴右肾动脉迷走及左肾段动脉变异1例

    在正常情况下,肾动脉平对第2腰椎高度起于腹主动脉侧壁,横行向外,在肾静脉的后方经肾门入肾后,分前后2支,后支形成肾后段动脉,前支分肾前段动脉、上前段动脉、下前段动脉和下段动脉4支。作者在解剖1具中年男尸时,发现双侧肾动脉存在变异,现报告如下。

    作者:齐爱青;李雁朋;江会勇;傅文学;赵岩;卢朝秀;曹开祥;崔雅静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Glil基因对人牙周膜干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

    目的:通过构建Glil基因腺病毒载体,以此上调人牙周膜干细胞( PDLSCs)中Glil基因的表达,从而探讨其对人PDLSCs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将Glil目的基因亚克隆至腺病毒载体,并将含目的基因的病毒转染PDLSCs细胞。 CCK-8法检测过表达Glil对PDLSCs增殖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检测PDLSCs中Glil的表达水平及其成骨相关标志物ALP、Runx2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过表达Glil目的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并转染PDLSCs,过表达Glil的PDLSCs与空载体组比较,增殖速率减慢(P=0.003),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DLSCs过表达Glil目的基因后可以高表达成骨分化标记蛋白ALP、Runx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表达Glil基因会导致PDLSCs的增殖减慢,成骨相关标志物增加,说明Glil基因能使PDLSCs成骨分化能力增强。

    作者:罗金英;钟建鑫;舒绍兵;张洁;朱璨;张倩;汤玲;周继祥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凹膀胱截石位在胎儿镜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介绍中凹膀胱截石位的安置方法,探讨其在胎儿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07例胎儿镜手术体位均由以往常规的平卧位改为中凹膀胱截石位,观察孕妇的舒适感及满意度,征求医生的意见。结果自采用中凹截石位以来,孕妇均以此体位顺利完成手术,呼吸费力感大大减轻,极大提高了孕妇手术当中的舒适度,提高了手术医生和孕妇的满意度,并加快了手术的进度。结论中凹膀胱截石位适用于胎儿镜手术,是保证孕妇安全又能让患者和医生满意的手术体位。

    作者:张玲琳;周娅颖;刘林莉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颈脊髓损伤合并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颈脊髓损伤各种危险因素与呼吸衰竭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颈脊髓损伤患者294例,根据是否合并呼吸衰竭分组,合并呼吸衰竭组52例,未合并呼吸衰竭组242例。比较2组各项流行病学指标的差异,分析导致呼吸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合并呼吸衰竭组与未合并呼吸衰竭组比较,吸烟史、不同受伤原因、颈脊髓损伤不同平面、ASIA分级、骨折脱位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上述因素与呼吸衰竭的发生关系密切。合并呼吸衰竭组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年龄大于60岁、吸烟史、合并多发伤、骨折脱位、颈4损伤平面以上、全瘫指标具有统计学意义(P<0.10)。结论高龄、吸烟、全瘫、颈4损伤平面以上、合并多发伤和骨折脱位是颈脊髓损伤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高危因素。

    作者:穆智平;张正丰;刘超;李杰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癌的现状与国内应用前景

    肝癌作为全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起病隐匿,进展快,病死率高。晚期肝癌患者可能继发多种并发症,尽管积极治疗,但疗效差,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痛苦,严重危害国人健康。肝癌的早期诊治对阻止肝癌继续发展恶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外科在肝癌诊治方面的应用,理想局面为早期发现并手术切除,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过去治疗肝癌,首选开腹肝癌切除术,其对患者创伤大,部分患者因无法耐受而失去手术机会。近年来,微创的观念日渐深入人心,为越来越多人所赞同与接受。腹腔镜肝切除术( laparoscopic hepatectomy,LH)是微创观念在肝脏外科的实际运用,在取得确切临床疗效的情况下,值得研究与开展。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文献,结合腹腔镜肝切除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收集技术使用的新进展,寻找腹腔镜肝切除术的理念和技术在国内的推广使用的理论依据,并探讨其在国内的应用前景。

    作者:王运兵;龚建平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胃癌HIF-1α表达及其与胃癌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究HIF-1α在胃癌患者血清中表达以及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明确HIF-1α在胃癌术后复发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选取于我院行胃癌根治术后复发的患者80例为观察组,术后5年及5年以上无复发患者50例为对照组。对比2组患者HIF-1α的免疫组化情况、VEGF表达情况,分析HIF-1α与VEGF和胃癌复发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胃组织中HIF-1α、VEGF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50%、73.75%,显著高于对照组12.00%、10.00%。经单因素分析可知,胃癌的癌症相关性指标与VEGF以及HIF-1α具有相关性。 Spearman分析法进行分析,发现肿瘤复发性与VEGF、HIF-1α呈正相关(r=0.458,P=0.000);HIF-1α阳性组1年生存率为45.16%,平均生存时间为(8.62±2.32)个月,显著低于阴性组1年生存率77.77%及平均生存时间(18.96±3.14)个月。 Cox分析法对胃癌进行风险模型分析发现VEGF与HIF-1α的表达是本病复发的高危因素。结论 HIF-1α与VEGF在胃组织中的表达与胃癌复发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可以作为评价胃癌复发的相关指标。

    作者:高树全;仲婷婷;催大鹏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精准手术时代的神经外科教学探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医疗条件的改善,神经外科的发展经历了四大发展阶段,分别为大体神经外科、显微神经外科、微创神经外科及精准神经外科。而精准神经外科的标志以术中高场强(磁场强度大于等于1.5 T)磁共振为代表的临床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临床,大大提高了脑肿瘤尤其功能区部位肿瘤的手术全切率,而显著降低了术后失语、偏瘫等严重并发症,使临床疗效明显提高。但是由于术中高场强磁共振指导术中脑功能区病变的切除系新生事物,目前国内尚无普遍开展,为适应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探讨在精准手术时代神经外科教学对培养神经外科青年一代相当必要。现总结如下。

    作者:郭付有;宋来君 刊期: 2015年第03期

局解手术学杂志

局解手术学杂志

主管: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重庆市解剖学会,第三军医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