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皓;张年春;李磊;朱建华;董靖
目的 观察蝶导静脉孔(FV)的形态特征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具有完整蝶骨的颅骨标本82例,采用游标卡尺测量导静脉孔的直径,分别测量导静脉孔与卵圆孔(FO)、棘孔(FS)之间的距离(FV-FO,FV-FS).结果 31例蝶骨大翼具有蝶导静脉孔,13例呈双侧分布.左侧导静脉孔的直径为(1.46±1.03)mm;FV-FO与FV-FS分别为(2.42±0.87)mm、(10.74±1.18)mm;右侧导静脉孔的直径为(1.60±0.94)mm;FV-FO与FV-FS分别为(2.34±1.15)mm、(10.40±1.21)mm.左侧FV直径与FV-FS呈负相关(P=0.025,r=-0.597);左侧FV-FO与FV-FS呈正相关(P=0.043,r=0.526);右侧FV-FO与FV-FS呈正相关(P=0.033,r=0.541).结论 FV的形态与周围卵圆孔、棘孔等结构关系十分密切;对FV的解剖学观测,有助于解剖学工作者及外科医生加深对于颅中窝解剖特征的认识,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作者:杨晓娟;李成;赵蓉;张玲西;龙润雨;王楠;李京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门胆管癌三维成像解剖学特点,为肝门胆管癌患者术前评估和手术方案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8年3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03例肝门胆管癌患者的MSCT影像资料,用Myrian软件对肝、门静脉、肝动脉、胆管等进行三维重建,研究其解剖学特点.结果 103例患者中,肝门部门静脉变异率为14.6%,典型分支型、三叉型、工字型的比例分别为85.4%、2.9%、11.7%.肝门部胆管变异率为10.7%,可分为右后胆管汇入左肝管、右后胆管汇入肝总管、三支同时汇入肝总管,其比例分别为3.9%、3.9%、2.9%.肝动脉变异率为21.4%,肝动脉受侵比例为40.0%,门静脉受侵比例为13.6%.结论 肝门部肝动脉、门静脉及围肝门部胆管变异较多,三维重建能够清晰地显示肝内外血管、扩张胆管的立体解剖情况并真实反映肿瘤的毗邻关系及侵袭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越;林建贞;李晓航;孙宁;张城硕;张佳林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微创全结肠系膜切除(CME)对结肠癌患者疗效、生存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4年12月于我院治疗的113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取腹腔镜下微创CME治疗的5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58例患者设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手术及住院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2组患者远处转移率以及1年、3年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手术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尿管拔除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吻合口渗血、切口裂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随访36~72个月,平均(50.34±4.34)个月,2组患者远处转移率、局部复发率、无瘤生存率以及1年、3年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下微创CME治疗结肠癌能获得与传统开腹手术相同的淋巴结清扫效果,远处转移及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具有创伤小、恢复时间快等优势,而且能显著降低院内感染率.
作者:李国宾;袁维堂;孙献涛;徐纪中;常远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鼻内镜颅底手术治疗非外伤压迫性视神经病的效果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36例(39眼)接受鼻内镜颅底手术后再行视神经管减压术的非外伤压迫性视神经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手术效果,单因素方差和多因素方差分析临床效果影响因素.结果 术中失血量为(68.31±19.41)mL,手术时间为(98.34±6.47)min,手术成功率为94.87%,所有患者术后无明显颅内感染并发症发生,术后至随访结束治疗总有效率为66.67%;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病程、治疗前光感、筛蝶窦积血和术后化疗与临床效果有相关性;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病程小于等于1年、治疗前有光感和术后接受化疗为影响疗效的保护因素,筛蝶窦积血是影响疗效危险因素.结论 使用鼻内镜颅底手术非外伤压迫性视神经病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视神经功能,且治疗及时、治疗前有光感和术后化疗的患者疗效较好.
作者:胡谊容;赵福容;赖闻;蔡依希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自体动静脉内瘘侧侧吻合的使用情况以评估其临床运用优势.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接受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67例,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侧侧吻合组(观察组,n=35)和功能性侧侧吻合组(对照组,n=32),观察2组内瘘成熟时间、首次手术成功率,并对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术后并发症,可穿刺血管长度(采用可穿刺血管长度/腕横纹至肘横纹长度).结果 2组患者内瘘成熟时间、透析中平均血流量、首次手术成功率等内瘘相关临床指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1年,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4%,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1.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可穿刺血管长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臂或上臂动静脉侧侧吻合可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血管资源,减少术后血栓发生率,延长动静脉内瘘使用年限.
作者:胡爽;彭侃夫;梅玫;尹娜;余文洪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微创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OVID、CBM、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关于微创复位内固定术(微创组)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切开组)治疗移位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8年5月.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终纳入6篇随机对照研究,共397个跟骨骨折.Meta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切口感染、切口坏死及切口裂开方面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AOFAS评分、SF-36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及术后优良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复位内固定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AOFAS评分、SF-36评分、Bohler角、Gissane角、术后优良率及术后跟骨高度、宽度和长度恢复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微创复位内固定术具有创伤小、切口并发症少、手术时间少、神经损伤风险低及切口引流量少等优点.
作者:邱皓;张年春;李磊;朱建华;董靖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消化道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特点,为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诊断的32例消化道神经鞘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免疫组化结果 以及随访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女22例,男10例;其中28例位于胃,3例位于食管,1例位于乙状结肠.肿瘤直径0.3~7 cm.镜下肿瘤细胞呈长梭形,排列呈编织状,周围可见淋巴细胞反应带.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S-100均弥漫强阳性,灶性表达CD34或SMA,不表达CD117、DOG-1、Desmin.结论 消化道神经鞘瘤与经典型神经鞘瘤可能为不同的肿瘤实体,术前易误诊为胃肠道间质瘤,S-100是病理诊断标记,肿瘤完全切除预后好.
作者:苏琳茜;郭乔楠;唐雪峰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术前低剂量MSCT引导下带钩钢丝针定位在电视胸腔镜肺结节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8月我院胸外科术前低剂量MSCT引导定位下经电视胸腔镜行肺结节手术治疗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1 h行低剂量MSCT下穿刺定位,再行电视胸腔镜下肺结节部位楔形切除术.切除标本送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分析,依据病理结果 再决定下一步手术方案.分析术前结节大小、定位时间等相关指标与并发症、定位成功率等的关系.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并发症及定位成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节大小5~15 mm,距胸膜下距离5~30 mm,进针深度10~30 mm,定位成功率94%.气胸、肺内血肿、定位针脱出等定位穿刺并发症33%.术后病理:浸润性腺癌5例,微浸润性腺癌6例,原位腺癌16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例,良性结节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仅进针角度是并发症发生的显著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穿刺时间(OR=1.3560,P=0.0420)、进针角度(OR=0.9596,P=0.0216)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低剂量MSCT引导下带钩钢针定位在电视胸腔镜肺部结节手术中易于操作,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能够为电视胸腔镜手术降低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作者:李俊生;李旭;王强;林善安;郭英伟;徐晓文;章雪林;吴海鸰;王晓军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半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治疗对高原地区肝包虫病患者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肝包虫病患者60例,按半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每组30例;对比2组患者一般手术情况、残肝功能储备功能、术后并发症等围术期指标,并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2组术后无复发生存情况.结果 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出院,无死亡病例;半肝切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低于自体肝移植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住院时间、术后引流导管拔除时间、剩余残肝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术前肝储备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并显著高于术前水平,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主要以肝功能不全、胆瘘、胸腹腔积液及感染为主,但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截至2018年7月,2组患者无复发累积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4,P=0.569).结论 半肝切除、自体肝移植治疗对高原地区肝包虫病患者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自体肝移植手术难度相对较大,但对难以常规切除的肝包虫病患者不失为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张丹;宋九林;杨平;刘双双;袁邻雁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针状电极在膀胱肿瘤二次电切中的技术特点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解放军总医院2015年11月至2018年6月首次手术后病理诊断为膀胱癌6例患者,首次手术均应用电切环行传统TURBT手术,术后4~6周行二次电切,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以针状电极将原肿瘤基底(包括原肿瘤部位周围水肿黏膜)及深肌层完整剥脱,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肿瘤病理分期等,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二次电切手术时间4~12 min,平均6 min,术中出血量极少,术后无继发出血,病理结果均获得准确病理分期.3例发现残存肿瘤,1例为肉芽肿性病变,2例为慢性炎性病变.术后随访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达到临床治愈.结论 采用精准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方法进行二次电切手术安全、术中出血少;完整的肿瘤基底能够准确判断肿瘤浸润深度,作出精确的病理分期.
作者:郭伟;孙圣坤;宋涛;张旭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改良大鼠舌下静脉采血法,以更好更快地实现实验大鼠多次、安全、高质量的采血.方法 以10%水合氯醛溶液腹腔内注射麻醉大鼠后,充分暴露舌下静脉,采用一次性负压管进行舌下静脉取血.结果 经过改良后的舌下静脉采血方法,即使是初学者也可轻松收集到2~3 mL的血液样本,并且采血间隔时间短,对大鼠日常活动无显著影响.结论 改良后的舌下静脉采血符合动物福利原则,对于初学者来说是大鼠活体采血的首选方式,操作便捷样本质量高且对大鼠损伤相对较小.
作者:安琪;傅龙龙;张长勇;谷翊群;葛争艳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分布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243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病历以及CT血管造影(CTA)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报告.结果 2434例患者中,1958例(80.4%)有脑血管粥样硬化性狭窄,814例(33.4%)为单纯颅内狭窄,297例(12.2%)为单纯颅外狭窄,847例(34.8%)为颅内外动脉同时狭窄.2423例患者中共有5352支狭窄病变,3656支(68.3%)位于前循环,1696支(31.7%)位于后循环,952支(39.1%)位于大脑中动脉,为常见受累血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和糖尿病是颅内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及老年是颅外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中年、老年为颅内外同时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比颅外狭窄更常见,前循环狭窄多于后循环狭窄,大脑中动脉为常见的受累血管.高血压和糖尿病是颅内狭窄、颅外狭窄及同时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何小辉;周楷;孟召友;刘娟;龚昌雄;杨清武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miR-1269a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7年于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妇科收治的患者,治疗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0例卵巢良性囊肿以及20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miR-1269a的表达情况;分析miR-1269a的表达水平和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利用miR-1269a的mimics和inhibitor在卵巢癌细胞HEY中过表达或敲减miR-1269a;通过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其对卵巢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 miR-1269a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卵巢良性囊肿,并且miR-1269a的表达量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肿瘤术后复发呈正相关;过表达miR-1269a可促进卵巢癌细胞HEY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敲减miR-1269a可抑制HEY细胞体外增殖、迁移和侵袭.结论 miR-1269a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组织中呈高表达,并且对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miR-1269a可能成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复发预测的指标和术后化疗的潜在靶点.
作者:高李炎;孟镔;王志志;赵敏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主动脉腔内支架修复术治疗急性创伤性主动脉夹层(TAD)的治疗策略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8例急性创伤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腹主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血管造影(CTA)明确诊断为Stanford B型,采用主动脉腔内支架修复术(EVAR)治疗.收集并分析各患者术前临床特点、术中手术资料、术后随访结果 .结果手术时间(61.2±25.6)min,住院时间(12.7±6.3)d;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术后无左侧锁骨下动脉盗血、截瘫、肝肾功能衰竭及脑梗死等并发症.出院后随访3~23个月,平均(13.2±9.8)个月,复查CTA均显示破口封闭良好,支架无内漏、移位.结论 与传统体外循环下人工血管置换相比,EVAR手术具有微创、便捷、安全有效等特点,是治疗急性创伤性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刘宸铖;李畑波;王学锋;肖颖彬;王咏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及复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不同表型循环肿瘤细胞(CTCs)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至2018年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科收治的111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及56例复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采用Canpatrol CTCs分型检测系统检测外周血上皮-间质表型CTCs,比较原发性与复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各表型CTCs阳性率差异;分析原发性及复发性肝癌患者各表型CTCs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根据上皮及间质标志物将CTCs分为上皮型、间质型及混合型三种表型.原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上皮型CTCs、混合型CTCs、间质型CTCs的阳性率分别为30.63%(34/111)、86.49%(96/111)、46.85%(52/111);复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上皮型CTCs、混合型CTCs、间质型CTCs阳性率分别为46.43%(26/56)、26.79%(15/56)、85.71%(48/56);原发性及复发性肝癌患者外周血中上皮型、混合型、间质型CTC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35、23.406、59.522,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上皮型CTCs与门静脉癌栓及微血管癌栓均呈正相关(r=0.309和0.330,P<0.05),与肝硬化程度呈负相关(r=-0.466,P<0.05);混合型CTCs与微血管癌栓及门静脉癌栓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r=0.236、-0.383,P<0.05);间质型CTCs与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微血管癌栓、及巴塞罗那分期呈正相关(r=0.757、0.210、0.708、0.401,P<0.05),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r=-0.243,P<0.05).复发性肝癌患者的上皮型CTCs与AFP及肿瘤个数呈正相关(r=0.620、0.391,P<0.05);间质型CTCs与肿瘤大小、肿瘤个数呈负相关(r=-0.335、-0.354,P<0.05);混合型CTCs与肿瘤大小及AFP分别呈正相关和负相关(r=0.643、-0.349,P<0.05).结论 肝癌患者CTCs不同表型的阳性率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预测肝癌术后复发和评估疗效的辅助指标.
作者:王喜术;孙玉春;李延军;孙熹旻;裴骏;马宽生;夏锋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22G套管针辅助新生儿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沧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7月至2017年9月在全身麻醉下手术需要中心静脉置管的新生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在彩超引导下采用22G套管针进行穿刺置管,对照组在彩超引导下采用原穿刺针进行穿刺置管.结果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置导丝成功率、置管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穿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22G套管针进行新生儿颈内静脉穿刺术能够极大地提高穿刺置管成功率,为临床麻醉及围术期管理提供支持.
作者:缴宝杰;王东妮;齐曼曼;樊艳;孙秀伟;杨强;马志红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联合地佐辛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对血清HER2、HO-1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直肠癌患者13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68)和观察组(n=68).对照组予以常规TME,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术前加用地佐辛,观察2组患者根治、保肛以及复发的情况,2组患者苏醒即刻、苏醒1 h、苏醒2 h的VAS、SAS以及BCS评分情况,比较2组术前、术后3 d以及术后6个月血清HER2和HO-1水平,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 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根治率、保肛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复苏即刻、1 h、2 h的VA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B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HER2水平在术后6个月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术后6个月,观察组血清HO-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发生麻醉相关不良反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联合地佐辛对直肠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安全性较高,同时能降低血清HER2、HO-1水平及机体对手术的应激反应程度.
作者:郝志楠;莫波;刘垒;闵春明 刊期: 2019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布托啡诺对腰椎手术患者用舒芬太尼和曲马多术后镇痛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7~12月行腰椎手术的患者2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9例.采用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方式,A组采用布托啡诺0.05 mg/kg+舒芬太尼2.0μg/kg+曲马多6 mg/kg+格拉司琼6 mg的镇痛配方,B组采用等效剂量的阿片类药物的用量,即舒芬太尼2.25μg/kg+曲马多6 mg/kg+格拉司琼6 mg的镇痛配方,手术结束前30 min所有患者给予格拉司琼6 mg预防恶心呕吐,麻醉结束后立即为患者连接PCIA泵.分别于术后0 h、6 h、24 h、48 h观察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疼痛NRS评分、面部表情评分、镇静评分、恶心NRS评分、呕吐NRS评分、瘙痒NRS评分、腹胀评分和呼吸抑制等指标.结果 A组出现镇痛不全的患者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腹胀患者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恶心、呕吐NRS评分大于3分的患者少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瘙痒、呼吸抑制和镇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布托啡诺和曲马多镇痛效果较好,腹胀和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小,对肠道功能恢复要求较高的手术后镇痛患者选择含有布托啡诺配方较好.
作者:杨贵英;李洪;李炫;梁艳;彭静 刊期: 2019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