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诊断Oddi括约肌闭锁不全症的价值

陈树寰

关键词:Oddi括约肌闭锁不全, 胆总管, 超声成像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成像诊断Oddi括约肌闭锁不全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X线造影、CT和内镜等检查证实的11例Oddi括约肌闭锁不全患者资料,与15例无Oddi括约肌闭锁不全者对比.受检者进行了胆道、胰腺、胃和十二指肠超声成像检查,观察测量饮水400~600 ml前后胆总管内径和是否有十二指肠内容物经胆总管壶腹部返流进入胆总管,并比较胆总管内径变化.结果 11例Oddi括约肌闭锁不全患者饮水后均出现返流征和胆总管扩张,对照组无返流征和胆总管扩张,比较二者胆总管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超声成像能发现Oddi括约肌闭锁不全返流征和胆总管扩张特征性改变,简便易行,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CRP、CK-MB、LDH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浓度变化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60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CRP、CK-MB和LDH水平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45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RP、CK-MB和LDH水平.结果 急性期COPD患者血清CRP、CK-MB和LDH水平与健康体检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COPD急性期患者CRP与CK-MB、LDH之间及CK-MB与LDH之间呈正相关(P<0.05),COPD急性期患者PaO2与CRP、CK-MB、LDH之间呈负相关(P<0.01).结论 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CRP浓度高,机体存在血氧饱和度低、心肌功能异常及严重感染;联合检测CRP、CK-MB和LDH浓度可以为COPD的病情评估、治疗及预后提供相关的评价指标.

    作者:陆霓虹;杨蕤;杨继群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行为引导教学法在《临床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行为引导教学法在《临床营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0年10月至2011年7月的14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常规教学法组)70名和B组(行为引导教学法组)70名,将干预前及干预后1个月、2个月教师对两组学生和学生自我评估学习积极性、阶段性知识掌握情况及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B组干预后1个月和2个月的教师评估和学生自评学习积极性均优于A组,阶段性知识考核评分也高于A组,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满意率也高于A组,P均<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行为引导教学法可显著改善《临床营养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王荣德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383名孕妇产前HBV感染现况分析

    目的 了解海南省陵水地区妊娠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现状,为进一步实施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383名海南省陵水县孕妇产前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调查孕妇的年龄为16~38岁,孕周为6~42周,初产妇占60.3%,经产妇占39.7%,总体HBV阳性率为21.4% (82/383).其中20~29岁年龄组感染率高,为23.2%,≥30岁组感染率低,为8.9%,≥30岁组的HBsAg阳性率与20~29岁和<20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孕次、产次、是否有妇科手术史孕妇之间HB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013、1.288、0.751,P值均大于0.05).结论 应加强孕妇对乙肝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采取进一步措施降低新生儿感染乙肝的风险.

    作者:王雄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前列腺癌根治术五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前列腺癌根治术的临床经验.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1年9月,对5例局限性(T1~T3期)前列腺癌行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前5例PSA>40 ng/ml,直肠指诊阳性1例,彩色B超均阴性,MRI阳性1例,均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确诊.2例开放行耻骨后前列腺癌根治术,3例腹腔镜下行腹膜外前列腺癌根治术.结果 5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60~330 min,平均235 min;术中出血量150~600 ml,平均360ml,围手术期2例分别输血400ml、800ml.标本切缘阳性1例,精囊转移3例,盆腔淋巴结转移1例,术后2~3周拔除导尿管,全部病例出现尿失禁,随访3个月后尿控能力都恢复,其中2例开放手术患者术后6个月左右出现尿道狭窄,予电切开后治愈,术后PSA<4 ng/ml,未出现复发及转移现象.结论 前列腺穿刺活检是前列腺癌确诊的重要手段,前列腺癌根治术是治愈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术后近期尿失禁发生率高,大都可在半年内恢复正常排尿.

    作者:孙建明;孙龙飞;曾向阳;许足三;李勇;李强;张伦中;徐旭红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脑梗死对患者脂质过氧化和IL-1β水平的影响

    目的 研究依达拉奉联合丹参川芎嗪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脂质过氧化产物及炎症细胞因子IL-1β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8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及其他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川芎嗪治疗.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ox-LDL、MDA水平,抗氧化物质PON-1活性及炎症细胞因子IL-1β浓度的变化,并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ox-LDL、MDA、PON -1及IL-1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ox-LDL、IL-1β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而PON-1水平显著增高(P<0.05).其中,ox-LDL、IL-1β的降低及PON-1水平的增高较对照组更具显著性(P<0.05).相关性研究表明,IL-1β与PON-1呈轻度负相关(r=-0.452,P=0.027).结论 依达拉奉与丹参川芎嗪联合治疗能有效抑制急性脑梗死患者IL-1β表达,增加PON-1活性,减轻脂质过氧化损伤.

    作者:董治燕;贾蕾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颈总动脉压迫试验在经颅多普勒检查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检查中应用颈总动脉压迫试验(简称“压颈试验”)的必要性.方法 选择1 000例行常规颅内血管检查的脑梗塞患者,对比分析进行压颈试验与未进行压颈试验的结果.结果 轻度狭窄血管834条,误诊29例.中、重度狭窄血管922条,颈内动脉终末段狭窄误诊21例,大脑中动脉闭塞误诊4例,大脑后动脉狭窄误诊29例,颈内动脉颅外段病变误诊8例,眼窗探测颈内动脉虹吸段狭窄误诊9例.总误诊率约7.1%.结论 经颅多普勒医生应该掌握并熟练应用压迫颈总动脉试验,该试验可确认检测到的血流信号、判断血流来源、确定患者侧枝循环代偿功能.

    作者:刘惠宁;金学蔚;程荣;朱莉敏;黎静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单点教学法在临床护理责任组长带教查房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应用单点教学法在责任组长带教查房中的考核考评质量,提升责任组长带教查房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12月责任组长带教责任护士查房考核质量,观察组为2010年10月至2011年12月责任组长48名,同期随机抽其所带教的责任护士48名,采取单点教学法方式查房;对照组为2009年至2010年9月责任组长56名,同期随机抽其所带教的责任护士56名,采取整体查房方式.两组均由责任组长按照本院制定的《护理人员查房考评标准》考评,同时比较整体查房与单点教学查房后责任组长所带教查房护士对护理知识掌握情况的得分.结果 实施单点教学法查房考评后,责任组长所带教护士对查房的单点问题认知程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责任组长掌握专科护理技能、专科护理新进展、突发事件处理能力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责任护士和责任组长考核得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开展单点教学法对责任组长带教查房考评,有利于所带教护士有针对性的学习,单点问题掌握较为细化,临床护理实践与运用能力提高,服务质量提高.

    作者:卢琼芳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药物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深度以及患者应激反应中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以来收入我院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共148例,患者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三组,A组丙泊酚+芬太尼诱导后异氟醚维持,B组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后持续维持,C组丙泊酚+瑞芬太尼诱导后笑气联合丙泊酚维持.麻醉前(T1)、切皮前(T2)、胆囊切除时(T3)、术毕拔管后30 min(T4)测定SBP、HR、血清皮质醇(Cor)、血糖(Glu)、白介素-6 (IL-6)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结果 与T1比较,A组和B组T2点SBP和HR明显升高(P<0.05);与A组和B组比较,C组患者T2、T3、T4点SBP和HR明显降低(P<0.05).与T1比较,A组和B组患者T2、T3、T4点Cor、Glu、IL-6和CRP明显升高(P<0.05);与A组、B组比较,C组患者T2、T3、T4点Cor、Glu、IL-6和CRP显著降低(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全凭静脉输注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能较好的控制手术以及气腹对机体的应激反应影响.

    作者:蒲志忠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注射毒品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破裂19例外科治疗

    目的 探讨注射毒品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破裂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例注射毒品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彩超或下肢血管造影诊断;8例采用人工血管行旁路髂外动脉和股浅动脉端端吻合术,11例行单纯瘤体两端股动脉结扎术.结果 全部病例手术成功,无继发肢体坏死;血管移植者术后复查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移植血管通畅.结论 瘤体切除+人工血管移植仍是治疗注射毒品所致假性股动脉瘤的理想方案;但在无条件行血管移植时,瘤体切除+股动脉结扎术是治疗的有效方法之一;不提倡行破裂瘤体修补术.

    作者:陈经宝;庞凤舜;张晓波;秦有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圣脑康丸治疗脑血管痉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圣脑康丸治疗脑血管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56例脑血管痉挛患者按约2∶1随机分为治疗组172例口服圣脑康丸治疗和对照组84例采用复方丹参片治疗,分析比较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两组服药前后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观察比较两种药物改善脑血流状态的临床作用.结果 治疗组经圣脑康丸治疗后,行TCD检测,172例患者除2例外其余的脑血流异常状态得到明显改善,162例恢复正常,随访6个月无复发.对照组治疗后经TCD检测,84例中的37例患者的脑血流异常状态恢复了正常,39例脑血流异常状态虽然有了好转,但不够稳定,且常有反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1%(162/1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 (37/172).圣脑康丸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疗效优于复方丹参片,两组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圣脑康丸是一种有效治疗脑血管痉挛的理想药物.

    作者:王小英;温雪娟;王倩云;周迎莉;张妍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降主动脉置换术中不同体外循环灌注法的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降主动脉置换术中不同体外循环灌注法的特点.方法 取2000年1月至2011年9月于我院接受降主动脉置换术的49例患者,其中13例食管异物感染致降主动脉破裂的患者采用左心转流体外循环法,12例胸降主动脉瘤患者采用股动静脉转流体外循环法,24例胸腹主动脉瘤患者采用深低温停循环逆行身灌注体外循环法,根据这三种不同的体外循环法将研究对象分别分为左心转流组、股动静脉转流组和深低温停循环逆行身灌注组,对其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左心转流组发生3例肺损伤和1例心损伤,治疗后康复出院,对肺部造成的损伤较其他两组强,但治疗效果较另两组好;股动静脉转流组出现4例肾损伤,1例脑损伤,1例大出血,1例截瘫,除1例死亡,余者均康复出院,其中对肾脏的损伤作用强,可使患者瘫痪;深低温停循环逆行身灌注组出现2例肺损伤,1例脑损伤,2例凝血障碍,2例死亡,治疗效果较差,容易使患者出现死亡.结论 降主动脉置换术应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不同的体外灌流方法.

    作者:孙煦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一例膀胱壁内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膀胱壁内嗜铬细胞瘤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断与治疗的1例膀胱壁内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患者行膀胱嗜铬细胞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为膀胱嗜铬细胞瘤,恢复良好,血压降至正常,痊愈出院,随访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 膀胱壁内嗜铬细胞瘤临床罕见,预后良好,虽其症状比较典型,但临床上少见,术前极易漏诊,需提高对此病的认识.

    作者:王飞;王为服;钟江;符厚圣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贝那普利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糖尿病肾病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贝那普利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6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3例,实验组给予贝那普利与羟苯磺酸钙胶囊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总疗程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24 h蛋白尿总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和24h尿蛋白排泄率(24h UAER)等指标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24h UAER和24h蛋白尿总量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实验组患者24h UAER下降较对照组更具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均无血肌酐、尿素氮水平增高,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羟苯磺酸钙与贝那普利联合治疗能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白蛋白水平,不会因加重肾血流量的减少而加重氮质血症.

    作者:程延娜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肠黏膜屏障及细菌移位的影响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食管癌术后患者肠屏障功能和细菌易位的影响.方法 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N)组、胃肠外营养(PN)组.术后第1天、术后第4天及术后第8天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D-乳酸水平及二胺氧化酶(DAO)水平,术前及术后第1~7天每日行外周血细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及培养.结果 术后第8天EN组内毒素、D-乳酸及DAO水平显著低于PN组(P<0.01).12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PCR检测外周血细菌阳性率45.83% (55/120),术后第4天起两组PCR检测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5.50% (66/120)患者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术后血细菌培养阳性率21.67% (26/120).PCR检测外周血细菌阳性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47.27% (26/55),阴性组均未发生感染(0/6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术后施行早期EN能有效地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防止细菌及内毒素易位,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

    作者:鱼晓波;柴小军;黄海龙;阮征;郑健;黄海华;章晓淼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5857例健康体检者血清谷丙转氨酶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在正常值范围内轻度升高对代谢综合征(MetS)的预警作用.方法 收集2011年3月至2011年10月在南京南钢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的企业职工健康体检资料.体检项目包括体重指数、腰围、血压、空腹血糖、谷丙转氨酶、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依据改良的NCEP-ATPⅢ定义的MetS诊断标准,比较不同ALT值MetS的发病率.结果 符合入组标准的研究对象共5 857例,其中男性4 379例(74.8%),女性1 478例(25.2%).该人群代谢综合征患病率为13.1%,(男16.5%,女2.9%).MetS组ALT异常者(>40 U/L) 258例占33.9%,非MetS组ALT异常者(>40 U/L) 503例占9.8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健康体检人群中MetS组患者个体ALT水平升高为(39.30±26.91) IU/L,而非MetS组ALT水平为(22.51±16.77) IU/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ALT值的增加,Mets发病率增加.结论 ALT异常者中MetS发病率明显增高;ALT值在正常值范围内,随着ALT值的增加,Mets的发病率也逐渐增加.通过ROC曲线获得ALT截止值为23.55 IU/L,较现行临床正常参考值对Mets有更好的预警效果.

    作者:周松华;缪珩;谢之俭;仇必来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不同内固定技术治疗骨盆环损伤的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微创与开放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手术完成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58例,按Tile分型:B型32例,C型26例.微创内固定组40例,用空心螺钉内固定骨盆环;开放复位内固定组18例,用钢板固定骨盆环.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按Majeed功能恢复评价表评价,优良:微创内固定组92.5%;开放复位组88.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只要掌握好手术适应证,采用微创或开放复位内固定术,不稳定性骨盆环骨折均能取得较好疗效.

    作者:刘日新;陈选明;张志刚;刘万新;陈矢明;廖梓杰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随访指导脊髓损伤出院患者尿管的护理

    目的 提高脊髓损伤出院患者的自理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让患者尽早拔出尿管自行排尿.方法 将56例带尿管出院患者的资料登记入册,于出院后7d、1个月电话随访并进行健康指导.结果 56例中51例获访,其中尿管脱出1例,尿管堵塞1例,5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泌尿系感染,需得到医务人员的指导和帮助.经随访指导,存在泌尿系感染问题均得到解决.结论 电话随访指导是一种医院走向家庭且方便、经济、有效的医疗服务的延伸形式,可促进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患者的家庭护理能力,值得肯定.

    作者:冯红娜;沈宁江;龙彩雪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两种心电图标准诊断左心室肥厚的价值

    目的 在心电图(ECG)检查中分别用Sokolow-lyon指数和Romhilt-Estes记分法诊断左心室肥厚,以评价两种诊断标准的价值.方法 对2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ECG)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以UCG作为诊断标准,分析Sokolow-lyon指数和Romhilt-Estes记分法诊断左心室肥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两种诊断标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Sokolow-lyon指数的敏感度为30.21%,特异度为93.26%;Romhilt-Estes记分法的敏感度为53.13%,特异度为97.12%.结论 Romhilt-Estes记分法对LVH的检出率高于Sokolow-lyon指数,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何尧;邵墨沁;沈伟刚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Orem自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不良情绪的影响

    目的 探讨Orem自理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不良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A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B组采用Orem自理模式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护理前及护理后1周、2周的治疗依从性、HAMA评分、HAMD评分、患者自我评估结果、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 B组护理后1周、2周的治疗依从性较好率高于A组,HAMA评分、HAMD评分优于A组,患者自我评估结果和满意率也优于A组,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rem自理模式可显著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不良情绪.

    作者:黄和煦;肖美 刊期: 2012年第20期

  • 保护性约束衣的设计及应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改变,患者的安全管理研究逐渐成为临床护理学的研究热点.护理工作者要给患者提供安全、有尊严、人性化的服务,同时又要保证临床护理工作正常进行[1].呼吸科重症监护病房主要收治呼吸系统急危重症需要呼吸支持(无创或有创)的患者,为防跌倒、防计划外拔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或配合临床检查治疗,常常需要采取保护性约束行为.

    作者:朱小华;赵建明 刊期: 2012年第20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