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种方法固定前牙外伤松动疗效分析

沈红梅

关键词:牙外伤, 松动, 托槽, 固定术, 牙弓夹板, 结扎丝
摘要:目的 了解两种不同方法固定松动牙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外伤松动牙60例,患牙138颗,分为两组,用两种不同的固定方法(牙弓夹板同定术和正畸托槽固定术)固定.术后根据松动牙的愈合、临床症状及牙龈健康状况分析其优缺点.结果 经两两比较,正畸托槽固定术明显优于牙弓夹板固定术.结论 在牙外伤固定术中,正畸托槽固定术有利于牙齿及牙周组织愈合,更有利于牙龈健康.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玻璃体后脱离误诊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60例玻璃体后脱离(PV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误诊原因.方法 对比分析临床散瞳眼底检查(裂隙灯+VOLK前置镜检查)、眼B超、OCT检查对60例PVD检出的灵敏性.结果 60例PVD经裂隙灯+VOLK前置镜检查确诊,分为完全性53例,不完全性7例,其中11例合并眼底并发症.60例PVD患者眼B超的阳性检出率:完全性PVD者为73.6%,不完全性PVD者为85.7%.60例PVD患者中32例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PVD阳性检出率为93.8%,假阴性率为3.1%;OCT对所有患者的黄斑结构进行同期扫描,7例合并眼底并发症患者的黄斑结构呈现病理性改变(包括正常黄斑25例,出血水肿的增厚4例,萎缩变性的变薄2例,牵拉粘连1例).60例.PVD曾诊为玻璃体混浊5例,飞蚊症10例,误诊率为25%.误诊原因为未进行详细的散瞳眼底及B超检查.结论 散瞳眼底检查(裂隙灯+VOLK前置镜检查)仍是临床PVD的主要诊断方法,简便准确,可减少临床PVD的误诊漏诊.眼B超和OCT检查用于诊断PVD,快捷、无创、阳性率高,可提供客观图像结果,而OCT检查较B超的灵敏度更高,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作者:张淑萍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腹股沟疝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复发原因及其再手术方法选择

    目的 分析腹股沟疝平片无张力修补术的原因以及探讨再次手术的方法选择.方法 选取我院及外院腹股沟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复发病例28例,调查其原手术资料、与手术医生进行咨询结合手术中所见,探讨手术原因,根据患者的经济负担能力及复发病例的具体情况,选择后入路手术或前入路重新固定原补片.结果 于补片收缩引起的复发3例(10.7%),其他25例(89.3%)均为补片固定不规范或不同定引起.结论 腹股沟疝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复发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补片固定不规范或不固定引起,少数病例是由于补片收缩牵拉至补片通过精索部位扩张引起,再次手术首选后入路手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也可以重新固定原补片进行手术.

    作者:李亮;隋梁;吕国庆;李粤;刘铮;白植军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不同剂量布托啡诺治疗剖宫产围术期寒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冶疗剖宫产围术期寒战的有效性和新生儿安全性.方法 将78例剖宫产术患者,ASA Ⅰ~Ⅱ级,成功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后发生不同程度寒战的产妇按随机数宁表法分为A、B、C三组(n=26),分别静脉注射布托啡诺0.01 mg/kg、0.02 mg/kg、0.03 mg/kg,观察用药后控制寒战效果、警觉/镇静评分、新生儿Apgar评分、不良反应等.结果 A、B、C三组有效率分别为65.4%、96.2%和96.2%,B组和C组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P<0.05);A组和B组用药后5min警觉/镇静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三组新生儿娩出后的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9%)显著高于A组(0/26)和B组(3.8%)(P<0.01).结论 对于剖宫产术患者,0.02 mg/kg布托啡诺静脉注射是治疗围术期寒战的佳剂量.

    作者:陈胜芬;刘启敏;周建敏;罗小蓉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在肾动脉狭窄中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价彩色多普勒能图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 患者20例,其中确诊肾动脉狭窄患者16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与能量多普勒(CDE)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果分3级:①不能得到诊断结果;②可疑诊断;③诊断明确.检查结果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结果相对照.结果 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诊断的敏感性为56.3%(9/16),特异性为50.0%(2/4),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的敏感性为75.0%(12/16),特异性为75.0%(3/4).结论 CDE是一种较敏感的彩色多普勒技术,可以显示CDFI难以探测到的低速血流,且具有相对的非角度依赖性,因此对肾动脉总体显示率高于CDFI,从而有效的提高了肾动脉狭窄的检出率.

    作者:龚继军;张蒂荣;孙德胜;张雁;钟洁愉;石宇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28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我院2001-2009年28例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治愈出院,2例死于感染中毒性休克,1例死于呼吸衰竭.结论 老年人自发性乙状结肠穿孔临床少见,与乙状结肠解剖因素、老年人慢性便秘有关,误诊率高.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在于对本病要有充分认识,早诊断、早治疗.

    作者:吴培信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分析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PC方案)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对19例经过一线化疗之后出现复发或进展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培美曲塞500 mg/m2和顺铂75mg/m2,以21 d为一个周期,在至少两周期以后进行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评价.结果 在本组19例患者中,有效率为42.11%,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及轻度骨髓抑制,经对症处理后得到有效的缓解,不影响后续化疗的进行.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虽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略高,但多为轻度,耐受性较好,是二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理想方案之一.

    作者:孙红;张彦;陈岩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盐酸罗哌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效果及适剂量探讨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剂量盐酸罗哌卡因对剖宫产患者血流动力学、麻醉效果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来分析盐酸罗哌卡因腰麻在剖宫产手术中应用的效果和探讨适剂量.方法 选择90例无严重产科合并症、无椎管内麻醉禁忌、ASA Ⅰ~Ⅱ级的剖宫产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进行腰硬联合阻滞,其中A组为0.75%罗哌卡因1.5ml(11.25mg)组,B组为0.75%罗哌卡因1.8ml(13.5mg)组,C组为0.75%罗哌卡因2.0ml(15mg)组.观察记录患者入室时(术前)和麻醉后(麻醉后10 min)的血压(MAP)、心率(HR)、痛觉阻滞高平面;术中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情况;麻醉效果.统计分析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行统计分析,各统计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三组患者麻醉后的血压都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其中A、B两组患者的血压明显高于C组(P<0.05).A、B、C三组术前与麻醉后心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A、B两组心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的心率快于A、B两组(P<0.05).A、B、C三组痛觉阻滞高平面逐级递增(P<0.05).B、C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差于B、C两组(P<0.05).术中恶心、呕吐、呼吸困难情况C组明显多于A、B两组(P<0.05),A、B两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5ml 0.75%(11.25mg)的罗哌卡因用量相对较少,麻醉效果相对较差.2 ml 0.75%(15 mg)的罗哌卡因用量相对较大,虽然麻醉效果好,但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大且不良反应较多.1.8 ml 0.75%(13.5 mg)的罗哌卡因麻醉效果好,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且不良反应少,是剖宫产腰麻的适合剂量,但在使用时一定要先将麻药稀释至0.5%以下.

    作者:邹雪霞;廖小卒;张志刚;张培才;李斌飞;程周;文静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苯巴比妥负荷量分次给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71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苯巴比妥负荷量分次给药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NHIE)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71例NHIE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采用分次给予苯巴比妥负荷量(20mg·kg-1·d-1半量)进行治疗.结果 71例患儿中69例(97.2%)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2例分别因合并中度硬肿及肺出血,呼吸衰竭死亡.结论 苯巴比妥负荷分次给药能较好的控制惊厥,起到治疗NHIE的作用,并且不会引起呼吸抑制.

    作者:陈丽珠;陈永传;盛丽萍;陈永倖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卵巢早衰的病因及功能保护的研究进展

    卵巢早衰(POF)是指女性在40岁以前发生的自然绝经,人群发病率为1%~3%,且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卵巢早衰的病因多且复杂,大部分卵巢早衰无明确病因可循,少部分病因特殊,涉及遗传学、免疫学、促性腺激素作用障碍、酶缺陷及医源性因素等.研究卵巢早衰的发病因素以及如何对其功能加以保护,将有助于预防其发生,减少心血管病率,减少因骨质疏松导致骨折的发病率,改善其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杨舒盈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UF-500i尿沉渣分析仪在尿路感染早期诊断中的筛查

    目的 利用U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简称UF-500i)对尿沉渣中的细菌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对尿路感染进行早期诊断.方法 对345份新鲜中段尿标本做细菌培养菌落计数和UF-500i尿沉渣分析.结果 UF-500i细菌计量大于4 000/μl时,UF-500i尿沉渣分析仪细菌值与尿细菌培养结果无显著性差别(x2=2.95,P>0.05),检测敏感性为80.3%;而特异性为90.3%.结论 当UF-500i检测出细菌值大于4 000/μl能够作为临床诊断尿路感染的早期依据之一,可在尿路感染早期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李元国;徐晓蓉;华月琴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胸骨上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胸骨上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及技术要点.方法 于2002年10月到2009年12月对57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施行胸骨上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30例,甲状腺腺瘤15例,甲状腺囊肿12例.结果 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为90~180min,无中转开放手术.术后无大出血、声音嘶哑、手足抽搐等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6~18个月无复发,颈部仅留微小疤痕,美容效果满意.结论 胸骨上入路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是一种安全、微创、美容的手术方法.手术有效操作空间的建立、超声刀的正确使用以及熟练的腔镜操作技巧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叶劲松;侯东生;陈光春;张程鹏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

    目的 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应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23例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15例.年龄63~87岁,平均72.6岁.EvansⅡ型8例,Ⅲ型12例,Ⅳ型3例.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3个月.骨折愈合时间为3~10个月,平均3.5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定根据Harris疗效标准进行评定,优14例,良7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结论 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固定牢靠,骨折愈合时间短,可早期床上或离床活动,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是老年骨质疏松性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文平;张寿;韩贵宾;邢势;黄友华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子宫血管的处理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中子宫血管处理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48例腹腔镜下两种不同子宫血管处理方式应用于全子宫切除术的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52例患者中有4例中转开腹,其余148例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无一例手术并发症发生.子宫血管缝合组平均术中出血量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81.72±27.61)ml和(20.45±3.78)h,电凝组分别为(125.82±48.15)ml和(35.78±6.46)h,血管缝合组比电凝组术中出血少,术后肛门排气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 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中子宫血管缝扎术可减少术中出血,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戴红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成人纵隔淋巴结结核动态CT值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 评价纵隔淋巴结结核在多层螺旋CT检查中动态CT值与病理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5年8月至2009年6月经纵隔镜活检、手术、锁骨上淋巴结活检、诊断性治疗确诊的8例纵隔淋巴结结核,5例平扫.3例平扫后增强,记录平扫肿大淋巴结数量、大小、位置,测量兴趣淋巴结中心、次中心、边缘部平扫及注药后18 s、50 S、70 S、120 S、180 s的CT值.结果 平扫病例:纵隔及肺门共检测出肿大淋巴结67个,大小为1.0~3.2cm;肿大淋巴结分布在纵隔2区或2区以上,2R及4R区39%,7R区12%,2L区7%,5区及10R区分别5%;CT值均数(47.5±12.13)Hu.增强病例:共发现强化淋巴结19个,选择7个兴趣淋巴结,测得注药18 s、50 s、70 s、120 s、18s 的CT值均数分别为(76.30±18.09)Hu、(73.76±15.27)Hu、(78.30±18.81)Hu、(75.42±17.95)Hu、(71.30±19.21)Hu.结论 纵隔淋巴结结核动态CT值表明动脉期明显强化,静脉期及延时扫描强化维持在动脉期水平呈平台样改变,反映了淋巴结结核慢性感染的病理状态.

    作者:陈竹碧;左稳;何晓东;贺军;吴和刚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微创穿刺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65例体会

    目的 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效果.方法 总结分析我院2005年7月至2010年11月期间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手术体会及疗效观察.结果 65例患者均临床治愈,其中有1例复发,1例并发急性硬膜外血肿,总体疗效满意.结论 该微创手术治疗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是一种有效、简便、安全、易于掌握和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郭春华;何卫春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160例急性输血反应临床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两家三级综合医院近年来发生的急性输血反应,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急性输血反应的认识和处理能力.方法 对2009-2010年期间输注各种血液成分的住院病例的急性输血反应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共有17 523例患者接受输血治疗,输注的各种血液成分分别是全血、红细胞悬液、洗涤红细胞、冰冻血浆、冷沉淀、机采血小板;发生急性输血反应160例,反应发生率为0.91%(160/17 523),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率高,占49.38%;不同血液品种输血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344,P=0.000,P<0.01),以输入机采血小板输血反应率高.结论 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做到科学合理用血,运用配血新技术、白细胞过滤技术,降低输血反应率发生.

    作者:李馨;莫石贤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多层螺旋CT诊断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2例可疑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患儿进行64层MSCT扫描,并应用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异物多角度、多平面显示,患儿主要临床症状为突发呛咳、顽固性咳嗽及喘息等.结果 本组患儿中,MSCT共发现气管、支气管异物49例,男患儿47例,女患儿2例.气管内异物6例,右侧支气管异物33例,左侧10例,所有异物均经气管镜取出证实.右侧支气管异物发生率高于左侧,男患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发生率高于女患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MSCT除直观显示异物所在位置及形态外,还清晰显示异物嵌顿所致肺部炎症及肺气肿等继发征象.结论 MSCT对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对异物的诊断起到相互印证的作用.

    作者:陆国玉;石士奎;吴晓飞;齐学远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剖宫术后伤口严重感染九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9例伤口严重感染的治疗办法及预防对策.方法 分析近两年来我院及他院伤口严重感染9例患者,行伤口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针对患者情况选择敏感药物以及伤口护理等.结果 9例严重伤口感染患者全部治愈.结论 剖宫产术伤口严重感染足多种因素影响的结果,手术医师应加强手术操作技能,无菌操作,围剖宫产期使用抗生素,术后伤口护理,加强营养.

    作者:陈小菊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舒芬太尼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舒芬太尼用于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复合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 急诊单侧上肢外伤手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n=30):对照组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25ml),舒芬太尼组1%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15μg(25 ml)臂丛阻滞.观察感觉阻滞、运动阻滞和VAS疼痛评分,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完全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感觉、运动阻滞持续时间舒芬太尼组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阻滞后10 min、120 min、180 min VAS评分舒芬太尼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SBP、DBP和HR变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恶心呕吐、瘙痒和呼吸抑制并发症.结论 1%利多卡因+0.25%罗派卡因复合舒芬太尼15μg明显增强臂丛神经阻滞镇痛效果,延长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且没有明显的副作用.

    作者:李菁;雷晓丽;唐鸣 刊期: 2011年第08期

  • 两种方法固定前牙外伤松动疗效分析

    目的 了解两种不同方法固定松动牙的优缺点.方法 选择外伤松动牙60例,患牙138颗,分为两组,用两种不同的固定方法(牙弓夹板同定术和正畸托槽固定术)固定.术后根据松动牙的愈合、临床症状及牙龈健康状况分析其优缺点.结果 经两两比较,正畸托槽固定术明显优于牙弓夹板固定术.结论 在牙外伤固定术中,正畸托槽固定术有利于牙齿及牙周组织愈合,更有利于牙龈健康.

    作者:沈红梅 刊期: 2011年第08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