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梅;寇燕妮;周穗华;黄芳;王岩;赖祝琴
目的 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系统与肺动脉漂浮导管法两种方法在临床中指导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6年6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住院患者30例,同时使用以上两种方法对心搏量(SV)、心指数(CI)、心输出量(CO)、心搏出指数(SI)、肺动脉楔压(PAWP)、左室做功指数(LCWI)进行监测,比较两组数据的相关性.结果 两种方法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血流动力学检测所得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方法相关性好(r=0.86),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替代“有创”的检测手段,以指导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治疗.
作者:张鹏;沈君华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总结讨论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要点和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90年1月至2010年3月我院手术治疗干下型室间隔缺损5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例无死亡,手术治疗效果满意,随访6个月~10年,复查心脏彩超缺损无残余分流及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结论 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容易引起主动脉瓣脱垂及关闭不全,甚至导致肺动脉高压,应该尽早手术治疗,对于成形效果欠佳及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的患者,宜采用主动脉瓣置换术.
作者:谭威;李儒正;邢杰;张红;曹一秋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确定0.5%左旋布比卡因等比重溶液在肥胖产妇与非肥胖产妇脊麻中产生运动阻滞的半数有效量(ED50),确定两类产妇运动阻滞的效价比.方法 随机选择ASA Ⅰ~Ⅱ级择期剖宫产产妇50例,术中行腰硬联合麻醉(CSEA),按体重指数(BMI)不同分为两组,每组产妇25例,肥胖组,BMI> 30kg/m2,正常组,BMI≤30 kg/m2.脊麻给药剂量的选择用上下序贯法,首次剂量为0.5%左旋布比卡因6 mg,下一次剂量视前一患者反应而定,1 mg为药量增减梯度.根据脊麻给药后5 min阻滞情况决定下例患者给药剂量,以Bromage和HMFS评分判定下肢运动阻滞是否有效,用Dixon和Massey公式和概率单位回归(Probit Regression)方法计算分析两组患者运动神经阻滞的ED50.结果 用Dixon和Massey计算得出,0.5%左旋布比卡因在肥胖组和正常组产妇脊麻中产生运动神经阻滞的ED50分别为3.123mg(95%CI:2.738,3.563)和3.558 mg(95% CI:3.325,3.872),ED50的效价比为0.878(95%CI:0.614,1.023);Probk回归分析得出肥胖组和正常组产妇ED50分别为3.010mg (95%CI:1.992,3.532)和3.441mg(95%CI:2.487,3.996),ED50的效价比为0.875(95%CI:0.540,1.023),左旋布比卡因对肥胖产妇的运动阻滞效应增强,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5%左旋布比卡因在肥胖产妇脊麻中,产生运动阻滞的效价强度大于正常体重产妇.
作者:李树武;金振疆;李晓峰;屠雪峰;范明威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臭氧(O3)髓核消融术联合神经根周围注射O3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CT引导下,Ⅰ组(rn=44)行椎间盘穿刺O3髓核消融术,盘内注射50μg/m1 O3l0~20ml,盘内边缘注射混合液0.5 ml,Ⅱ组(n=44)行腰椎间盘穿刺O3消融术方法同Ⅰ组,同时神经根周围注射40μg/mlO310~15 ml、混合液1.0 ml.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后1周、3个月、6个月采用双盲法用Oswestry Low Back Pain Disability量表评估疗效.结果 术后第1周Ⅰ组和Ⅱ组有效率分别为75%和90.9%;3个月有效率分别为72.7%和93.2%;6个月时分别为70.5%和88.6%.Ⅱ组较Ⅰ组在术后1周、3个月、6个月疗效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 O3髓核消融术联合神经根周围注射O3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周四清;明勃;温生贵;徐钐;刘兰瓶;许振丰;曹先兵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会阴侧切患者的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与社会支持的相关性,为会阴侧切患者的护理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会阴侧切后患者60例分别采用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量表与社会支持量表进行得分统计调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会阴侧切患者的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的总分为(110.5±20.5)分,会阴侧切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为(64.2±10.0)分,会阴侧切患者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总分与适应总分呈正相关(P<0.05),会阴侧切患者的社会支持总分与适应总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会阴侧切患者的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会阴侧切患者的适应与自我护理能力与其适应水平呈正相关.会阴侧切患者得到的家庭支持多,会阴侧切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其适应水平呈正相关.
作者:张琼;邵晓霞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急性肠缺血的显示能力,结合分析急性肠缺血的CT多期扫描征象,提高CT对急性肠缺血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间经临床、手术或DSA实为急性肠缺血患者13例,评价CTA对肠系膜血管病变的显示能力及CT各个扫描期征象特点.结果 13例患者,CTA均成功显示病灶,CTA对肠系膜血管三级以上分支显示清晰:肠系膜上动脉栓塞5例,静脉栓塞3例,肠系膜上动脉斑块伴狭窄3例,肠系膜血管受压2例;4例内科保守治疗后好转,9例症状未缓解者,经外科手术或DSA介入治疗,证实5例为肠系膜动脉血栓形成,2例为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2例为肠扭转.结论 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获得良好的肠系膜血管图像,结合CT平扫及增强征象,能对急性肠缺血性疾病早期作出诊断,是一种无创、快捷、准确的检查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吴菊芳;梁立华;梁韬;陈耀强;陈志军;梁爽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海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和特点,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制定可行的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2001-2010年全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1-2010年新生儿、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随年下降趋势,主要死亡年龄在婴儿期,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前4位为早产和低体重、出生窒息、肺炎、先天异常.结论 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妇幼保健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全社会的妇幼保健意识.
作者:黄燕;汤成毅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成人紫癜性肾炎(HSPN)蛋白尿的治疗方法.方法 将40例成人紫癜性肾炎蛋白尿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观察组为糖皮质激素联合正清风痛宁治疗,对照组单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分别检测24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肾功能、肝功能、血常规等并进行比较.结果组间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尿蛋白明显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观察组3个月与6个月时间点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9个月、12个月时间点尿蛋白两组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用糖皮质激素与正清风痛宁治疗成人紫癜性肾炎蛋白尿是有效、安全可行的,与单用激素相比更有效,特别是早期疗效较好,对提高蛋白尿早期缓解率有一定作用.
作者:谭振骥;王月芳;邓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对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分别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MP)并进行比较,以了解不同检测方法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呼吸道感染的患儿515例为感染组,另100例非呼吸道感染者做对照组,分别应用被动颗粒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肺炎支原体IgM,做冷凝集实验,PCR法、培养法检测患儿咽拭子标本肺炎支原体.结果 515例呼吸道感染组中,MP阳性111例(21.6%),对照组MP阳性6例(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呼吸道感染组的515例患儿分别用被动颗粒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冷凝集实验、PCR法、培养法检测血清或咽拭子,阳性率分别为102例(19.8%)、95例(18.4%)、40例(7.8%)、108例(21.0%)、35例(6.8%).PCR法与被动颗粒凝集法、ELISA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R法与培养法、冷凝集试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几种检测MP的方法各有利弊,而PCR法检测咽拭子与被动颗粒凝集法检测血清联合能提高检出率,给临床提供更好的诊断参考价值.
作者:柳文菊;杨章元;刘学政;谢良才;王娴默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失血性心脏骤停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因失血性休克致心脏骤停行ECMO治疗的患者.监测ECMO治疗前、ECMO治疗后10 min,原发病解决后ECMO治疗1h、6h、12h、24 h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CVP);并抽取桡动脉血检测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乳酸含量.并且统计辅助时间.结果 平均动脉压在ECMO治疗后10 min比ECMO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原发病解决后ECMO治疗1h比ECMO治疗后10min有明显升高(P<0.05);CVP在ECMO治疗后10min比ECMO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ECMO治疗后1h比ECMO治疗后10 min显著升高(P<0.05);经ECMO治疗后10min动脉血氧分压较ECMO治疗前明显上升(P<0.05),动脉血乳酸含量明显降低(P<0.05),平均辅助时间(23.5±7.1)h.结论 失血性心脏骤停行ECMO治疗的辅助时间短,心功能恢复快,成功率高,ECMO在失血性心脏骤停中应用是可行的.
作者:廖小卒;李斌飞;张志刚;程周;夏晓文;周引凤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3D-Vibe序列在三叉神经痛患者磁共振检查中的技术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SIEMENS 3T-VERIO型磁共振成像仪对23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磁共振检查,采用3D-Vibe技术扫描.结果 23例患者的三叉神经与附近压迫血管之间的关系显示清晰,均达临床诊断标准,12例患者经病例追踪证实.结论 3D-Vibe技术对显示三叉神经与血管压迫之间的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嵇卉;郑纪永;肖峰 刊期: 2011年第22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围手术期具有高风险性.围手术期护理涵盖术前患者心理及生理状态的评估、各种全身伴随疾病的处理、术前术后的睡眠监测、阻塞部位的确定、术中的处理与监护、术后的监护、治疗及护理,围手术期护理对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现将OSAHS围手术期护理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谭薇;钟木生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新络纳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反流性食管炎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兰索拉唑治疗;治疗组采用新络纳联合兰索拉唑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59,P<0.05);两组胃镜下食管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44,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新络纳联合兰索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疗效较好,副反应较少.
作者:黄珏凡;林福全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螺内酯治疗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中度肝硬化腹水患者,随机分为不限钠饮食组和限钠饮食组各39例.单用螺内酯利尿,首剂100 mg/d,若治疗无效,每3~5d增量1次,逐渐加量至大剂量400 mg/d,并监测体重、尿量、肾功能、电解质、24h尿钠排泄量.结果 螺内酯治疗后,限钠组血钠水平明显降低,24 h尿钠排泄增加量低于不限钠饮食组,但两组开始起效时间、显效所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限钠饮食组35例(89.7%)有效,限钠饮食组34例(87.2%)有效,总有效率为88.5%.结论 单用螺内酯利尿效果较满意,安全性良好,饮食限钠未增强利尿效果,故不宜提倡限钠饮食.
作者:郭春辉;邓国炯 刊期: 2011年第22期
为了提高急救知识普及率和在学生中倡导红十字精神,我校自2004年后一直坚持开设《救护学》选修课程,并同时举办各种讲座、比赛、社团活动,组织学生进入社区宣传救护知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作者:朱萍;张素丽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MTA糊剂、Vitapex糊剂、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根充后对根管侧壁和根尖区的微渗漏情况,评价MTA糊剂的封闭性能.方法 收集离体牙常规根管预备后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使用三种糊剂充填后染色,按一定时间取出,片切,并测量染液渗入根管侧壁和根尖孔的长度.结果 MTA组染液渗入根管侧壁和根尖孔的长度数值于1周、2周、4周时均少于Vitapex组和氧化锌丁香油组(P<0.05).结论 MTA糊剂的根管封闭性均优于Vitapex糊剂和氧化锌丁香油糊剂,有望作为新的根管封闭剂使用.
作者:李炎钊;黄念全;吴敏茹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下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高危复杂性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5例高危复杂性肾结石患者经皮肾镜超声气压弹道碎石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40侧肾结石成功建立皮肾通道,一期取石34侧,取净26侧.二期取石11侧,取净8侧.结石取净率为85% (34/40).单侧手术时间平均85 min.术后输血2例,无内脏损伤、大出血及尿源性脓毒血症等并发症.结论 经皮肾镜超声联合气压弹道碎石术是治疗高危复杂性肾结石创伤小、安全、高效的方法,积极的术前准备、熟练的经皮肾镜技术是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晁亮;孙家庆;王军起;谢叔良;吴永第;崔增林;王强;孙光耀;刘大闯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阿托品、氯胺酮与安定静脉复合麻醉在家兔实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新西兰大白兔76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阿托品、安定和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B组单纯采用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麻醉.记录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维持时间及麻醉死亡率.结果 两种麻醉方案静脉给药后家兔均迅速进入麻醉状态,A组实验兔麻醉维持时间短于B组,但B组有6只家兔术中发生麻醉意外经抢救无效死亡(6/38),而A组未见实验兔因麻醉意外死亡.结论 阿托品、氯胺酮和安定复合静脉麻醉是一种适用于实验兔外科手术的全身麻醉方法.
作者:许辉;庄友梅;姜涛;王艳梅;木合塔尔·霍加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在颅骨修补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6例患者采用数字化成形技术制作个体化钛网进行颅骨修补,并选用40例行传统手工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手术时间、塑形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钛钉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与观察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数字化三维成形钛网修复颅骨方便、快捷、塑形满意,并发症少,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作者:巢少辉;刘宁;金建辉;朱光彩;毛剑 刊期: 2011年第22期
癫痫是精神科和神经科的常见疾病,视频脑电图(Video-EEG,VEEG)在癫痫的诊断、定位和治疗中有非常重要且难以替代的作用.在精神科、神经科的临床工作中常遇到发作性事件,诊断和监测发作性事件是临床工作之一,本文系统地阐述了VEEG在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临床发作性事件的诊断效果和监测等方面的新进展.
作者:冯晓蓉;曹黎明;黄旭明 刊期: 2011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