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研究进展

赵静月;蒋芳琴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 研究进展
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情凶险,护理人员应积极配合医师实行肺保护性策略(压力、容量限制性通气、佳PEEP、允许性高碳酸血症、俯卧位通气和侧卧位通气).并加强气道管理、液体平衡的管理、生命体征监护、心理疏导、营养支持、基础护理等综合治疗及护理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胸段食管癌三野根治术21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食管次全切除并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2002年1月至2008年2月于我科行食管次全切除,颈、纵隔、腹腔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的217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其中男170例,女47例,年龄36-78岁,平均(56.7±7.2)岁;上段食管癌55例,中段食管癌111例,下段食管癌51例;病变长度<3.0cm者52例,3.1-5.0cm者98例,5.0cm以上者67例;术后病理报告:鳞状细胞癌205例,鳞腺癌7例,腺癌5例.结果 202例(93.09%) 患者获根治性切除,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62/217),但经及时处理均顺利恢复.本组病例中颈部、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6.13%、22.58%.食管切缘均无肿瘤残留.随访6个月至5年,死亡23例,其中26例已经存活5年.吻合口肿瘤复发3例.结论采用三野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是必要的、可行的,可提高肿瘤根治率,减少肿瘤复发,有利于转移淋巴结的清扫,特别适合食管中上段癌,颈部、上纵隔淋巴结有转移的病例.通过防治,不增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作者:柯孙葵;林若柏;段红兵;蔡英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丙泊酚静脉麻醉实施人工流产术100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早孕妇女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200例,按患者意愿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予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对照组采用传统人工流产术.记录两组子宫收缩、术中出血、人流综合征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丙泊酚镇痛效果好,人流综合征发生率低,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收缩及术中出血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孕妇女在丙泊酚静脉麻醉下行人工流产术镇痛效果好,减少了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秦海燕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B超引导下无痛人工流产术106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B超引导下可视人工流产术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191例早孕妇女随机分为观察组106例和对照组85例,观察组在B超引导下进行无痛人工流产术,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结果 观察组较对照组手术并发症少、出血量少且不延长手术时间.结论 B超引导下的可视人工流产术具有直观性,可动态观察宫腔内情况变化,引导手术器械的操作,能及时检测吸刮物干净与否及术后子宫情况,大限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更加人性化.

    作者:张小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炎25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干扰素雾化吸入治疗疱疹性咽炎的疗效.方法将53例疱疹性咽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8例.均予对症、静滴抗病毒药物、清热解毒中药等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给予α-2b干扰素雾化吸入,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在退热及疱疹消失平均天数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有效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干扰素雾化治疗疱疹性咽炎在退热、口腔疱疹溃疡恢复、进食方面优于传统疗法,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且无痛苦,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霞;高心静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青光眼术后患者院外护理指导的体会

    目的 做好青光眼患者术后院外护理指导,充分发挥患者的主观能动性,维护患者的视功能.方法培养患者的素质因素,做好心身护理,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合理用药.结果 70%患者术后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结论做好青光眼患者术后院外护理指导,维护患者的视功能,对护理工作非常重要.

    作者:郑瑞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胃粘膜端粒酶活性的相关性探讨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与慢性胃炎胃粘膜端粒酶活性的关系.方法通过胃镜活检获取34份快速尿素酶检测HP阳性组织标本,-80℃冻存,然后集中对标本进行TRAP-PCR银染法检测端粒酶活性.结果 34例胃镜活检标本中有3例出现端粒酶活性阳性.结论在良性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低,但HP感染的慢性浅表性胃炎HP的根治值得重视.

    作者:喻清和;彭燕;吴静;潘素滢;王鹏;潘俊辉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女性劳务工晕厥的相关诱因及护理干预

    目的 分析女性劳务工晕厥病例,找出相关诱因,提出有效护理措施.方法收集2006年4月至9月劳务工晕厥病例248例,分析诱因与发病率的关系.结果发病以青年女性为主,低血糖性、单纯性晕厥发生率明显高于其它病因所致晕厥;7月份及每周星期一发病率高.结论特殊群体--劳务工发生晕厥有其特殊性,须劳务工本人、厂方、社康中心三方面采取综合预防措施,降低晕厥的发病率.

    作者:何小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超声诊断脑膜脑膨出畸形二例

    1 病例介绍病例一:孕妇28岁,停经7月余,采用SA-6000C超声仪行常规超声检查,用凸阵探头(4.0MHz)探查腹部.超声检查显示双顶径约74mm,颅骨光环不完整,枕部颅骨板中断,缺损处约13mm,缺损处见一大小约40mm×26mm×40mm稍强回声实性团块向外膨出,包膜完整,内回声欠均质.彩色多普勒(CDFI)颅内血流经缺损处进入包块(见图1).脊柱排列整齐,连续性好,胎心率157次/min,律齐,股骨长径约57mm,胎儿胸、腹部未见明显异常回声,上唇线连续性好,四肢长骨均可显示.前壁胎盘Ⅰ级,羊水正常.超声提示为:(1)宫内妊娠,单活胎,头位;(2)胎儿先天性发育畸形-脑膜脑膨出.经引产后证实.

    作者:邢秀红;冯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标识化管理在综合病房药物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标识化管理在综合病房药物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运用标识化管理进行病房存放药物管理.结果标识化管理后护士用于检查药物的时间明显减少(P<0.001);检查药物的落实也明显提高(P<0.01);药物混放的发生率也减少(P=0.047).结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差错的发生.

    作者:朱海燕;陈妙虹;赖玉兰;林静君;何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目的 讨论胃肠道间质瘤的组织发生、形态学特点和生物学行为.方法选择5例消化道间叶组织肿瘤患者,复习其病理形态学并应用CD117、CD34、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结蛋白、S-100等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合4例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5例消化道间叶组织肿瘤中胃肠道间质瘤3例,平滑肌肉瘤1例(直肠),神经鞘瘤1例(胃).镜下观察:瘤细胞呈长、短梭形和圆形,胞质呈弱嗜酸性,排列呈漩涡状、栅栏状或弥漫巢状.免疫组织化学:5例消化道间叶组织肿瘤波形蛋白均为阳性,其中4例表达CD117,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表达形式有弥漫胞膜/胞质强阳性、散在阳性、胞质点状着色等.1例表达CD34.结论胃肠道间质瘤主要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CD117阳性对诊断有确定作用,CD34表达对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作者:郭影;员永生;王甜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取环器在102例困难取器者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 观察在临床上遇到的取器困难的病例中(包括IUD嵌顿、断裂、残留等)使用取环器是否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方法 选择由基层技术站应用钩取法取器失败转入我站的患者102例,其中IUD嵌顿52例、断裂43例、残留7例.均应用取环器取环.取环器(由天津和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长21 cm,直径0.5 cm,支点距顶端4 cm,适用于不同大小、曲度的宫腔,钳子进入宫腔后能充分张开,灵活使用.结果 102例患者应用取环器取器均一次成功.结论 取环器钳夹法取器在困难取器手术中成功率高,效果满意,较传统的钩取法有效.

    作者:张淑敏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新式剖宫产术中取头困难36例分析

    目的 分析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资料,探讨取头困难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0月至2008年10月间我中心所开展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新式剖宫产术中取头困难的原因与麻醉效果差肌肉不够松弛、胎头高浮或深嵌骨盆、胎儿过大、臀位或横位有关.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前必须判断麻醉效果、估计胎儿大小以及胎先露下降等情况,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避免术中取头困难的发生.

    作者:吴红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尿毒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研究

    目的 研究尿毒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以指导其治疗.方法 将尿毒症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和非透析组,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结果 尿毒症患者的T3、T4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毒症病人中血液透析组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减低少于非透析组(P<0.01),而TS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尿毒症患者易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血液透析治疗能减少其发生.

    作者:王胜;林晓明;陈生晓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老年人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与治疗策略(附98例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我院收治的98例老年人急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结果恢复良好24例,中残20例,重残17例,植物状态5例,死亡23例,放弃治疗9例.结论老年人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的临床表现具有其特点,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积极的CT复查对病情的掌握尤为重要.早期诊断和适合的治疗策略有利于预后的改善.

    作者:陈晓东;蒋宇钢;曹作为;史克珊;李钢;金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纳洛酮、山莨菪碱抗休克治疗对血管收缩反应性的影响

    目的 观察纳洛酮(NAL)、山莨菪碱对休克失代偿期血管收缩反应性和一氧化氮(NO)的影响,探讨两者休克治疗的机制.方法 (1)改良Wigger法建立兔失血性休克模型,测定休克失代偿期;(2)休克模型1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n=6)、NAL组(B组,n=6)和山莨菪碱组(C组,n=6);在失代偿期前10min,B组静注NAL(1mg/kg)、C组静注山莨菪碱(2mg/kg)预处理,A组静注等容的0.9%氯化钠注射液;(3)记录休克前、休克30、60、90、120、150、180min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A)后平均动脉压(MAP)变化值;检测相应时点血清NO浓度.结果 (1)Wigger模型在休克60min后进入休克的失代偿期;(2)B组休克60、90、120min的MAP升高幅度大于A组(P<0.05);(3)C组休克60min的MAP升高幅度大于A组(P<0.05);(4)B组休克60、120min的NO浓度低于休克前(P<0.05),休克60、120、180min的NO浓度低于A组(P<0.05);(5)C组NO浓度组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间比较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NAL提高失血性休克失代偿期血管收缩反应性,可能与NAL通过降低血清NO浓度有关;(2)山莨菪碱不提高失血性休克失代偿期血管收缩反应性,但延缓了失代偿期的出现.

    作者:黎阳;彭丹晖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COX-2在妊高征胎盘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环氧合酶-2(COX-2)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讨论其在妊高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计算机图象分析系统检测60例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中及20例正常孕妇胎盘组织中COX-2的表达.结果 COX-2 以胞浆表达为主.与正常孕妇胎盘组织相比,妊高征患者胎盘组织中COX-2表达显著增强(P<0.05),中、重度妊高征组COX-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组高于轻度组(P<0.01),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1).结论 COX-2在妊高征胎盘组织中表达增高,可能与妊高征的病因及病理生理有关,胎盘缺氧可能是妊高征发病机制的一个诱因.

    作者:左月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77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

    目的 探讨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的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2008年在我院住院的77例患儿的护理措施.结果 77例患儿无出现并发症,均在住院3-10d后痊愈出院.结论对手足口病患儿除了通过常规治疗和针对性加强对症护理,心理护理外,消毒隔离和保持大便通畅是护理的关健.

    作者:柳炎珍;邓向红;赖文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拔除颈内静脉导管致迷走神经反射一例护理体会

    血管迷走反射亦称血管抑制性(迷走性)晕厥或单纯性晕厥,其主要机制是各种刺激因素作用于皮层中枢或下丘脑,使胆碱能植物神经的张力突然增加,引起内脏及小血管强烈性扩张,导致血压急剧下降,心率迅速减慢.我科于2008年10月10日成功救治一位在拔除颈内静脉导管引起迷走反射的尿毒症患者.现将该个案介绍如下:

    作者:霍红燕;黄仙霞;郭艳春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探讨及防治(附19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腔隙性脑梗死的病因、临床CT、MRI特点及防治中应注意的问题.方法 对197例腔隙性脑梗死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97例患者有高血压史155例(78.7%),糖尿病124例(62.9%),冠心病102例(51.8%),高脂血症110例(55.8%),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5例(17.8%),烟酒嗜好89例(45.2%).按Fisher分型标准进行分型:单纯运动性轻偏瘫(PMH)98例,PMH变异型12例,感觉运动性卒中(SMS)9例,单纯感觉性卒中 (PSS)6例,构音-手笨拙综合征(DHS)3例,腔隙状态(LS)23例,无症状腔隙性梗塞(ALI)35例,丘脑内囊综合征(TICS)11例.病灶于基底节区多见,(121例,61.4%),其次为内囊、侧脑室、侧脑室旁及放射冠,少见部分有丘脑、额叶、顶叶及脑干.结论 治疗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合并症乃是防治本病的

    作者:张大明;黄秋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佐治小儿手足口病64例疗效分析

    目的 观察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10-15mg/(k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5-10mg/d,均是每日1次,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较对照组消失早(P<0.05).结论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佐治小儿手足口病疗程短、口腔粘膜溃疡消失快、无毒副作用.

    作者:储开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