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佐治小儿手足口病64例疗效分析

储开东

关键词:手足口病, 小儿, 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
摘要:目的 观察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和对照组56例,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10-15mg/(k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5-10mg/d,均是每日1次,对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较对照组消失早(P<0.05).结论核黄素磷酸钠注射液佐治小儿手足口病疗程短、口腔粘膜溃疡消失快、无毒副作用.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性病门诊患者支原体检测及药敏分析

    目的 了解近年性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STD)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及耐药情况.方法对446例STD门诊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并对阳性标本做9种抗生素药敏试验.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一体化试验盒进行检测.结果 446例中支原体阳性211例,感染率为47.31%.解脲脲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及UU+MH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39.46%(176例)、2.02%(9例)、5.83%(26例).UU对9种药物敏感性高的是交沙霉素(99.43%),其次是美满霉素(96.02%).耐药性高为氧氟沙星(76.14%),其次为左氧氟沙星(67.05%).结论 STD门诊支原体感染率高达47.31%,主要为UU引起(39.46%);交沙霉素是治疗泌尿生殖道UU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唐沛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纤维化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肝纤维化及胰岛素抵抗的治疗作用.方法 选取NAFLD患者48例分为对照组(n=20)和治疗组(n=28);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组.治疗前分别测定NAFLD组及健康组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瘦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静脉肝纤维谱包括血清透明质酸酶(HA)、血清III前胶原(P-III-P)及IV型胶原(IVC).治疗组予罗格列酮4 mg/d口服,连续6个月;对照组予低脂饮食,治疗后6个月测定上述各指标.结果 NAFLD患者TG、leptin、FBG、FINS、HOMA-IR、HA、P-III-P、IVC均明显升高,adiponectin则明显减少(P<0.05).口服罗格列酮治疗后,leptin、FBG、FINS、HOMA-IR、HA、P-III-P及IVC均明显下降,adiponectin则明显升高(P<0.05). 对照组各指标则无变化(P>0.05).结论 罗格列酮可有效改善NAFLD患者肝纤维化及胰岛素抵抗.

    作者:邓庆文;罗亮;冯健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表面麻醉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手术临床体会

    目的 观察在表面麻醉下进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21例(254只眼)患者在表面麻醉下行巩膜隧道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术后3d视力≥0.5者204只眼(80.31%),术后一周视力0.5-1.0者230只眼(90.55%).随访3-12个月,视力稳定.结论表面麻醉下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是一种手术时间短、疗效好,设备要求简单,适合基层医院推广的方法.

    作者:方繁;张华英;刘阳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合并糖尿病的普外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合并糖尿病的普外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治疗措施.方法 对1995年至2006年我院普外科收治的54例合并糖尿病的普外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 结果 54例病人均为2型糖尿病,其中择期手术33例,限期手术3例,应用胰岛素将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6.5-10.1 mmol/L;急诊手术18例,术前空腹血糖控制在8.5-13.5 mmol/L,术中血糖控制在8.5-13.5 mmol/L,术后血糖控制在8.0 mmol/L以下.术后出现2例切口感染,1例肺部感染,1例泌尿系感染,无酮症酸中毒及死亡病例.结论 严格控制血糖,尽量减少手术时间,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有利于合并糖尿病的普外手术病人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作者:陈殿远;庄彦章;张伟达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回肠膀胱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 分析回肠膀胱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总结治疗经验,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2月-2008年12月我院25例回肠膀胱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探讨.结果 25例中2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1 例再次手术治疗,2例并发肠瘘,1例并发切口液化后经过引流和营养支持治疗痊愈.结论回肠膀胱术后并发早期炎性肠梗阻大部分经保守治疗可痊愈,但需要严密观察,一旦有手术指征,应及时果断行剖腹探查手术.

    作者:陈家胜;高兴成;史利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治疗产后出血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的25例产时大出血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患者中23例迅速完全止血,全部患者于产后42d检查:子宫及附件恢复正常,其中20例患者在3个月-6个月恢复月经.结论 结扎子宫动脉上行支治疗产后出血疗效显著,无不良后果.

    作者:陈年芳;黄红英;凌丽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经验性治疗

    目的 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用抗生素的经验性治疗.方法将有创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按不同诊断标准,疑似VAP共83例患者进入研究.只要诊断考虑疑似VAP即联合应用广谱强力抗生素.痰细菌培养结果出来后,再改用窄谱、针对性强抗生素治疗.结果经验性抗生素治疗组应用抗生素平均时间比对照组提早14.7h,结果28d死亡率分别为30.9%(13/42)、46.3%(19/41), P=0.0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抗生素应用天数分别为(8.0±4.9)d﹑(10.0±5.6)d,P=0.02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呼吸机治疗天数分别为(4.8±3.4)d﹑(8.5±6.2)d,P=0.017;ICU住院天数分别为(14.1±6.1)d﹑(17.0±7.3)d,P=0.029.结论 疑似VAP患者应尽早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争取早日让患者撤离呼吸机,控制VAP,降低死亡率.

    作者:周承惇;任南征;李玩林;李浩;陶珍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及视黄醇结合蛋白在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中的意义

    目的 评价血清前白蛋白(PRE)、转铁蛋白(TRF)、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测定在ICU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中的意义.方法 测定38例ICU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前后的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的水平.结果 ICU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后,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均呈不同程度升高,其中血清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升高明显(P<0.01),血清转铁蛋白升高次之(P<0.05).结论 血清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测定可敏感地反映危重病人应用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

    作者:郑雪莲;李玉珍;朱刚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严重创伤50例急救体会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的救治方法,提高医院创伤救治的成功率.方法 对50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救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治愈42例,抢救成功率84%;死亡8例,死亡率16%.结论 掌握正确、快捷的治疗手段是成功救治严重创伤的

    作者:黄春英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择长期规律透析容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12例,按照随机单盲法进行常规透析和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每种透析模式观察2个月288人次透析.记录每次透析患者的血压、心率的变化和低血压发生情况,每个月查一次透析前后血生化情况.结果低温可调钠透析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均显著升高(P<0.05),心律下降(P<0.05),血压发生率较常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模式透析前、后分别比较血钾、血钠、尿素氮、肌酐变化,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可以有效减少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并能达到预期透析效果.

    作者:林春梅;曹伟红;萧燕梅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31例

    目的 探讨记忆合金髌骨爪治疗髌骨骨折的临床优势.方法 2003年3月至2007年5月采用记忆合金髌骨爪内固定手术治疗髌骨骨折31例.结果 经过6-12个月随访,31例患者骨折均临床愈合,无骨不连或延迟愈合.结论 记忆合金髌骨爪固定牢靠,手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时间短、组织相容性好,是治疗髌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何向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斯康杜尼与利多卡因在上颌磨牙拔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比较

    对注射用斯康杜尼在口腔临床局部麻醉应用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将372例患者400颗患牙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应用斯康杜尼,对照组应用利多卡因,在局部浸润麻醉及阻滞麻醉下拔除两组患牙,比较两者麻醉效果. 结果试验组麻醉醉果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斯康杜尼在局部浸润及阻滞麻醉中效果肯定,注射时痛苦少,麻醉并发症少.

    作者:罗来才;李慧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脑出血的治疗进展

    我国已经进入老年社会,脑血管病逐年升高.脑出血是临床的常见病,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尤其是重症病人30 d内死亡率高达30%-40% ,预后极差,病残率高.现将近年来的治疗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潘均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封治疗指屈肌腱狭窄性腱鞘炎50例

    目的 观察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局部封闭治疗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Trigger finger, TF)的效果.方法门诊随机分为用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和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TF患者50例(实验组),以及醋酸强的松龙和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TF患者42例(对照组).并随访1年.结果两组有效率均为100%,试验组出现皮肤白变和皮肤萎缩2例(4.0%),对照组4例(9.5%);实验组1年内复发3例(6.0%),对照组为7例(16.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和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TF起效迅速、疗效持久、有较少的皮肤并发症和复发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局部封闭药物组合.

    作者:罗春晓;李晓玲;霍建珊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21例分析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并随访资料完整的21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结果 21例骨折全部愈合,随访时间6-36个月,无畸形愈合.结论 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稳定,功能恢复好,后遗症少.

    作者:廖云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慢性腰腿痛500例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影像学分析探讨慢性腰腿痛的致病原因.方法 抽取经临床诊断为慢性腰腿痛病人的X线平片及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腰椎间盘突出症占82%,椎小关节病占80%.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是慢性腰腿痛的主要致病原因,但椎小关节病对慢性腰腿痛所产生的作用值得研究.

    作者:林孟良;邢臻嵘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骨髓腔内输液及护理在小儿急救中的应用

    迅速建立输液通道在小儿急救中非常重要.但由于危重疾病常合并周围循环衰竭,末梢静脉塌陷,常无法建立输液通道而延误抢救时机.且小儿血管细小,在大量快速输液时易引起渗漏,影响给药速度和效果而降低急救成功率.传统上对外周静脉穿刺困难患儿即采用静脉切开或中心静脉穿刺,但存在技术难度高、速度慢和费用贵等缺点.自2005年8月至2008年8月,我科应用经骨髓腔输液抢救危重患儿22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会凤;谭进会;程兴东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六味地黄丸对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的干预研究

    目的 研究六味地黄丸对绝经后骨折疏松症(PMOP)患者骨折好发部位(腰椎、股骨颈、桡骨远端)骨密度(BMD)的干预作用,探讨该方用于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患者骨折的可行性.方法将纳入对象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分别服用六味地黄丸和钙尔奇D,以双能骨密度(DEXA)仪为检测手段观察患者在治疗前及服药6个月后上述部位的BMD值和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服药6个月后,中药组PMOP患者腰椎、股骨颈、桡骨远端BMD值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患者上述部位BMD值无明显变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服用六味地黄丸可以提高PMOP患者腰椎、股骨颈、桡骨远端的BMD值并改善临床症状,提示该方用于PMOP患者对预防并发骨折可能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关俭;唐洁凤;郭荣林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前列腺增生症围手术期护理

    前列腺增生症是老年男性常见病,发病年龄大都在50岁以后,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也不断升高,目前开放手术仍为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了手术的成功并取得满意效果,围手术期护理有非常重要意义.我院外科2006年7月至2008年 8月手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55例,现将其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董悦平;冉启华 刊期: 2009年第05期

  • 心脏直视术后再次开胸止血的常见原因及临床防治

    目的 总结心脏直视术后再次开胸止血的常见原因及临床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湘雅二医院心胸外科2007年6月至2008年4月心脏直视术后再次开胸止血87例病例,探讨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结果全组再次开胸止血手术共87例(4.23%),死亡11例(0.5%).术前心功能不全及继发多脏器功能失调、体外循环凝血机制紊乱、术中止血不彻底、鱼精蛋白中和不足、术后处理不及时是术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术后持续出血是急性心脏压塞的根本原因.结论术前调整脏器功能,术中操作仔细、止血彻底、加强血液保护,术后严密监护、妥善处理,必要时及时开胸止血是防治术后出血的关键.

    作者:邢军;刘峰 刊期: 2009年第05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