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单体成分抗肿瘤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

李春雨;王琪;申珅;李国霞

关键词:侵袭, 转移, 中药单体成分, 作用机制, 姜黄素, 贝母乙素, β-榄香烯
摘要:侵袭与转移为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也是临床肿瘤治疗失败和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寻找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转移药物已成为转化医学的一项迫切任务.中药单体成分姜黄素、贝母乙素、β-榄香烯等以其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等优势,成为近年来抗肿瘤转移药物研究和开发的热点.综述了近年来中药单体成分抗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麻醉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麻醉中的效果.方法 8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入院后被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给予芬太尼麻醉,观察组(40例)给予瑞芬太尼麻醉,依据麻醉前后不同时间的收缩压(SDP)、舒张压(DBP)、心率(HR),两种麻醉药物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麻醉用药量及麻醉期间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评价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手术麻醉中的效果.结果 与诱导前的基础值相比,麻醉药物诱导后两组SDP、DBP值均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R水平与诱导前的基础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麻醉药物用量多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麻醉期间,两组不良反应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瑞芬太尼对小儿先天性心脏介入手术麻醉效果好,对心功能的影响较小,术后能早期拔管,副作用较小,是目前临床上一种理想的麻醉药物.

    作者:范智芳;王川;许晓璐;吉丁奎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固体分散技术在制剂领域的研究进展

    固体分散体作为一种制剂的中间体,在改善难溶性药物的溶出与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固体分散技术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与溶解度具应用潜力的新技术之一,其发展将推动制剂领域日臻完善.重点从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各种新型制各技术及其比较、固体分散剂型的应用与稳定性问题4个方面展开介绍,阐述了影响固体分散体稳定性的因素,并提出了防止其老化的有效措施,后对固体分散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作者:谭佳威;孙如煜;曾滟棱;杜守颖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2月-2016年11月在驻马店市中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5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85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舒血宁注射液治疗,每天1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0 d.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及氧化应激因子的含量并比较分析;通过APACHE Ⅱ以及BISAP评分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胰腺损伤程度.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以及丙二醛(MDA)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APACHEⅡ以及BISAP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血宁注射液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可显著降低机体的炎性以及氧化应激反应,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玉富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EMA用于胃肠道局部并作用于局部的仿制药或改剂型药的治疗等效性研究指导原则介绍

    欧洲药品局(EMA)于2017年3月公布了“证明用于局部并在胃肠道局部起作用的产品治疗等效性的等效性研究指导原则(草案)”,提出了对这类等效性研究的一般要求,详细地介绍了对作用于口腔和(或)咽喉、胃、肠道以及直肠等胃肠道不同部位的药物等效性研究的要求,重点介绍了临床试验替代方法-体外等效性试验和药动学生物等效性研究.介绍该指导原则主要内容,期望对我国这类仿制药和改剂型药疗效一致性评价思路和方法有启发.

    作者:萧惠来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西黄丸联合紫杉醇和铂类新辅助化疗对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西黄丸联合紫杉醇和铂类新辅助化疗对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宫颈癌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择期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术后对照组予以紫杉醇+顺铂新辅助化疗方案,3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西黄丸2次/d,治疗6周.比较两组化疗有效率、生存率及复发率,测定两组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水平,应用卡氏评分表(KPS)、数字评分法(NRS)评价生活质量及癌痛度,记录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化疗有效率(87.50%)与对照组(77.50%)比较略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化疗后3、6个月生存率、复发率与对照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化疗后观察组CD3+ (72.39±1.47)%、CD4+ (37.62±1.17)%、IgA (11.11±1.34) g/L、IgG(1.23±0.45) g/L、IgM (2.60±0.46) g/L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8+ (20.32±1.39)%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KPS评分(78.49±1.45)分较对照组显著增加,而其NRS评分(1.20±0.11)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明显低于对照组(25.o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西黄丸西黄丸联合紫杉醇和铂类新辅助化疗对晚期宫颈癌患者术后疗效较好,可改善其免疫功能、生活质量、疼痛度,减少不良反应,近期不会明显改善生存率及复发率,远期疗效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桑秀丽;刘国燕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左西孟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清NT-proBNP、Hcy水平的影响

    目的 分析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左西孟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及对血清脑钠素N端前体肽(NT-proBN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1月-2016年6月焦作市第五人民医院收治的9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西孟旦,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治疗前后患者心功能和血清NT-proBNP、Hcy水平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结束后,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LVEF、SV显著高于对照组,LVEDD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血清NT-proBNP、Hcy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血清NT-proBNP、Hcy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芪苈强心胶囊联合左西孟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及血清NT-proBNP、Hcy水平,且安全可靠.

    作者:杨静;李钰兰;贾百全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国际药品监管科学发展概况

    食品药品监管科学是近十几年发展形成的前沿学科,受到世界科学界和管理界的重视.食品药品监管科学不仅研究制定医药创新产品的监管政策、监管法规构建方法、产品创新技术策略以及各类创新产品的标准等,而且研发评估医药创新产品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及性能和制定科学监管法规具有重要意义,特别在医药产品开发和评价和产品研发、生产、流通监管中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分析回顾了国际食品药品监管科学的发展概况,介绍国际药品监管和监管科学发展的情况,希望对该新兴学科发展研究者和管理者获益.

    作者:刘昌孝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安宫牛黄丸防治脑血管疾病作用研究

    目的 利用斑马鱼模型评价安宫牛黄丸防治脑血管疾病的药效.方法 辛伐他汀诱导斑马鱼脑出血模型,评价安宫牛黄丸脑出血保护作用;花生四烯酸诱导血栓模型,评价其血栓预防作用;辛伐他汀诱导微血管缺失模型,评价其促血管再生作用;用三氯化铝诱导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评价安宫牛黄丸对AD斑马鱼运动障碍恢复作用和反应能力的改善作用.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27.8、83.3和250 μg/mL安宫牛黄丸脑出血保护率分别为11%、41%和48%,83.3和250.0 μg/mL组脑出血发生率显著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质量浓度为333和1 000 μg/mL的安宫牛黄丸斑马鱼心脏红细胞染色强度显著增加(P<0.001),111、333和1 000 μg/mL组的血栓预防率分别为5%、33%和64%;质量浓度为11.1、33.3和100.0 μg/mL的安宫牛黄丸斑马鱼肠下血管面积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上升(P<0.001),其促血管再生率分别为21%、25%和26%;质量浓度为111、333和1 000 μg/mL的安宫牛黄丸组斑马鱼运动速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提高(P<0.05、0.01),其运动障碍恢复率分别为48%、88%、78%;安宫牛黄丸111、333和1 000 μg/mL反应能力改善率分别为15%、82%、75%,其中333和1 000 μg/mL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结论 安宫牛黄丸能预防脑出血、预防血栓形成、重建血管微循环,对AD的运动功能障碍和反应能力具有改善作用.

    作者:朱晓宇;郭胜亚;徐懿乔;杨华;李萍;李春启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中药单体成分抗肿瘤侵袭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

    侵袭与转移为恶性肿瘤的重要生物学特征,也是临床肿瘤治疗失败和高死亡率的重要原因,寻找安全有效的抗肿瘤转移药物已成为转化医学的一项迫切任务.中药单体成分姜黄素、贝母乙素、β-榄香烯等以其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等优势,成为近年来抗肿瘤转移药物研究和开发的热点.综述了近年来中药单体成分抗肿瘤侵袭转移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春雨;王琪;申珅;李国霞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盐酸氨溴索联合止咳平喘糖浆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盐酸氨溴索联合止咳平喘糖浆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成都市龙泉驿区妇幼保健院进行诊治的咳嗽患儿20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盐酸氨溴索联合止咳平喘糖浆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氨溴索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患儿治疗完成后的临床症状和临床表现,记录咳嗽好转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并进行治疗效果的判定,检测两组患儿的肺功能指标:呼气流量峰值、用力肺活量、一秒钟用力呼气量、50%肺活量大呼气流速与25%肺活量大呼气流速,并在治疗结束后,对所有患儿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的复发率,并记录转变为哮喘的患儿例数.结果 观察组的咳嗽好转时间及咳嗽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两组的呼气流量峰值、用力肺活量、一秒钟用力呼气量、50%肺活量大呼气流速与25%肺活量大呼气流速均明显升高,统计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的随访发现,对照组有22例患儿复发,复发率为22.00%;观察组有6例复发,复发率为6.00%,观察组患儿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4例患儿转变为哮喘,转变率为14.00%;观察组有2例患儿转变为哮喘,转变率为2.00%,观察组患儿的转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联合止咳平喘糖浆对小儿咳嗽具有较好的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降低复发率和哮喘转变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杜春华;黎家金;廖全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基于肠道菌群新靶点的中药防治糖尿病研究进展

    糖尿病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第3大杀手,其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系列变化密切相关.因此调整肠道菌群结构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新思路.中药防治糖尿病取得了较好疗效,改善肠道菌群结构可能是其重要机制之一.对基于肠道菌群新靶点的中药单体成分(小檗碱、根皮苷、大黄酸等),中药单方(肉桂精油、黄连花薹、前胡总香豆素等)和中药组方(葛根芩连汤、升降散、补中益气汤等)防治糖尿病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糖尿病防治药物的开发及防治方法与思路提供参考.

    作者:郑礼胜;邰文;兰新新;刘东博;陈常青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异烟肼对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异烟肼对大鼠淋巴细胞因子表达和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喂药1个月组、喂药3个月组、停药1个月(喂药3个月后)组,每组再随机等分为异烟肼组和对照组.异烟肼组给以120 mg/kg异烟肼,隔日1次ig给药,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于相应时间点,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2 (IL-12)、干扰素-γ(IFN-γ)水平;琼脂平板法检测大鼠血清溶菌酶含量;硝酸铅(Comori)法检测腹腔液酸性磷酸酶水平.结果 在各时间点,异烟肼组IL-12、IFN-γ、溶菌酶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喂药1个月,与对照组比较,异烟肼组酸性磷酸酶水平显著升高(P<0.05);喂药3个月、停药1个月,两组酸性磷酸酶水平差异不显著.结论 120 mg/kg异烟肼对大鼠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长期应用不会导致免疫功能的损伤.

    作者:曹汴川;黄喆;黎秋菊;黄秀芳;朱义红;肖科;黄富礼;钟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生物制品首次临床试验起始剂量拟定的一般考虑

    全新药物从临床前向临床推进的过程中,首次临床试验起始剂量的拟定是一个关键风险控制节点.生物制品与小分子药物存在不同的药理作用特点和毒性风险,在首次临床试验起始剂量的拟定上具有与小分子药物不同的考虑侧重点.重点阐述支持首次临床试验起始剂量拟定所需要的临床前研究信息;根据国内外的指导原则,介绍了基于毒性终点、药理终点、以及PK/PD模型进行起始剂量拟定的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尽管毒性反应剂量法依然是传统保守的方法,但是对于具有免疫激发作用的生物制品更倾向于采用低预期生物效应剂量法.研究者应基于药物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拟定首次临床试验起始剂量,选取合适安全的剂量,并加强与监管机构沟通与交流.

    作者:闫莉萍;孙涛;王海学;王庆利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调脂效果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调脂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在青海省心脑血管病专科医院诊治的高脂血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都治疗观察4周.比较两组糖脂代谢指标,血脂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值对比无明显差异.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的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HDL-C)高于治疗前,对比差异明显(P<0.05);同时治疗后观察组的TG、TC、LDL-C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和97.1%,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随访调查6个月,观察组的心律失常、心衰、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率为8.6%,对照组为27.1%,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的应用具有更好的调脂效果,从而减少随访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旭辉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讨地西他滨联合HAG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5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接受HAG化疗,观察组30例患者,接受地西他滨联合HAG化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第1个疗程结束后,对照组患者的总缓解率为26.9%,观察组为30.0%,虽然观察组的缓解率较高,但是统计分析差异并不显著.两个疗程结束后,观察组的总缓解率为8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25例次不良反应,显著低于对照组(43例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地西他滨辅助治疗可以显著改善HAG化疗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降低化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莹;关红梅;陈宛丽;王舒;刘冰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Ⅰ)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

    目的 研究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Ⅰ)对血管性痴呆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改良两血管阻断法制备血管性痴呆(Va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颈总动脉不阻断血管.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Ⅰ)低、中、高剂量(5、10、20 mg/kg)组和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Cerebrolysin,阳性药,10 mg/kg)组.尾iv给药,每天1次,连续给药2周;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腹主动脉采血分离血清,分离大鼠皮层制备匀浆,ELISA法检测VaD大鼠血清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GF-2)水平、皮层中γ-氨基丁酸(GABA)水平,比色法检测皮层中谷氨酸(Glu)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Ⅰ)显著升高VaD大鼠血清中NGF、IGF-2水平、皮层中GABA水平,显著降低VaD大鼠皮层中Glu水平;其升高IGF-2和GABA水平的作用优于同剂量Cerebrolysin.结论 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Ⅰ)提高V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升高机体NGF、IGF-2水平,调节兴奋性及抑制性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平衡有关.

    作者:景小龙;马莉;任雷鸣;侯衍豹;黄妍;孙双勇;刘静;申秀萍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培养板悬滴法三维细胞培养模型建立及细胞活力检测方法比较

    目的 采用普通48孔平底培养板结合悬滴培养法建立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三维培养模型,并通过比较选择适合三维培养的细胞活力检测方法.方法 以237.5、316.4、421.8、562.5、750.0、1 000.0/μL、每孔10μL的接种量接种HT29细胞于48孔平底培养板底面形成液滴,倒置培养2d形成细胞球,补充培养液后常规培养3d,通过倒置显微镜测量细胞球体积;采用酸性磷酸酶法(APH)、MTT法及CCK-8法(直接测定及消化后测定)测定细胞活力,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优劣.结果 HT29细胞以237.5~1 000.0/μL、每孔10μL悬滴培养能形成较为规则的细胞球,237.5~750.0/μL细胞球体移积与接种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APH法A值随细胞接种量增加而增大;MTT及CCK-8未经消化直接测定组A值随细胞接种量增大增加缓慢,消化后测定的A值-细胞接种量曲线与APH法相似,但细胞球消化操作复杂,且对细胞活力造成损伤.结论 采用48孔培养板悬滴法建立三维细胞培养模型,并结合APH法进行细胞活力检测,经济、准确、便于操作.

    作者:林鹤;王婉秋;焦佳媛;杨昊珅;任利翔;邢立国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特殊安全性评价

    目的 评价注射用帕瑞昔布钠的安全性.方法 全身主动过敏实验:豚鼠隔日ip注射用帕瑞昔布钠(供试品,20mg/mL)、原研对照、生理盐水或人血清白蛋白3次,于末次致敏后第14、21天进行激发,观察激发后30 min内动物反应;被动皮肤过敏实验:在豚鼠背部分别sc不同稀释度的抗体血清0.1mL进行被动致敏,24 h后iv激发,30 min后处死,测量皮肤内层的蓝斑大小;家兔血管刺激性实验:连续耳iv供试品5d后,于给药结束及恢复期取双耳进行HE染色,观察其对注射部位血管的刺激性;体外溶血实验观察供试品3h内有无溶血现象.结果 20 mg/mL注射用帕瑞昔布钠无豚鼠全身过敏现象及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未见血管刺激性;未见溶血现象发生.结论 20 mg/mL注射用帕瑞昔布钠无明显过敏反应、刺激性、溶血现象,是安全的.

    作者:黄凤娇;吴森;王平慧;张菊;周大庆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不同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疗效评价及对血脂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压的影响.方法 以2013年3月-2016年5月于旬阳县医院就诊的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A、B两组各49例,两组患者均使用左甲状腺素进行治疗.A组患者初始剂量为12.5 μg/d,B组患者初始剂量为25 μg/d,每两周增加剂量25μg/d,维持剂量50~150 μg/d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甲状腺功能、血脂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59.18%与87.76%,B组患者治愈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61.22%与91.84%,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差异不显著.治疗后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及血脂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B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及血脂水平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及血脂水平差异不显著.A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8%,明显低于B组的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剂量左甲状腺素治疗老年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疗效相当,大剂量组短期内改善甲状腺功能及血脂效果更好,但低剂量左甲状腺素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根据患者情况采用合适剂量治疗.

    作者:符宝林;符星 刊期: 2017年第08期

  • 柴胡疏肝散水提取物的肠吸收特性研究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芍药苷、阿魏酸、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新橙皮苷、甘草酸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研究柴胡疏肝散水提物的肠吸收特性.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和外翻肠囊实验模型,应用UPLC法测定柴胡疏肝散水提物中指标性成分(芍药苷、阿魏酸、芸香柚皮苷、柚皮苷、新橙皮苷和甘草酸)在不同时间点、不同部位肠道吸收量,计算吸收动力学参数,考察其肠吸收特征.结果 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结果表明,芍药苷、芸香柚皮苷、新橙皮苷、柚皮苷和甘草酸均为中等程度吸收的化学成分,而阿魏酸为完全吸收;外翻肠囊模型结果表明,芍药苷在空肠部位,阿魏酸、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在十二指肠部位,芸香柚皮苷在十二指肠和空肠部位的吸收佳,而甘草酸在各肠段的吸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肠道对柴胡疏肝散中6种指标性成分均有吸收,阿魏酸较其他5种指标性成分更易透过肠壁进入血液循环;不同肠段对6种指标性成分的吸收具有选择性.

    作者:刘洋;赵洋;于猛;贾红梅;马丽焱;邹忠梅 刊期: 2017年第08期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

主管:天津市科技厅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