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涛
例1:孕妇35岁,因停经38周,检查发现单脐动脉畸形两月余入院待产.自述平素月经规律,孕早期出现轻微早孕反应,按时立卡行产前检查,孕期胎动良好,无保胎史,孕期否认有放射线及有害物质接触史.
作者:杨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低度恶性粘膜相关淋巴瘤(MALT)与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二者之间的关系,从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病理诊断标准对其转化机制进行探讨,并对转化前后二者淋巴瘤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进行比较.方法 收集35例低度恶性MALT的临床病理资料,其中对12例复发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标记LCA、CD20、CD79a、CD3、CD45RO、Ki-67等的表达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其中2倒保持原有诊断MALT.其余10例转化为DLBCL.Ki-67指数在低度恶性MALT中≤20%,在DLBCL中≥40%,有的高度表达>90%,此项标记可作为二者鉴别的有效指标,以及转化的量化指标,也表明了其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一种轨迹.Ki-67也是表达生存状况的一项量化指标.关建词免疫组化;低度恶性;粘膜相关淋巴瘤;弥漫大B细胞;转化
作者:李胜难;罗小红;殷清华;杨清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盐酸氨溴索糖浆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支气管肺炎患儿67倒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二组治疗方案相同,治疗组加用盐酸氨溴索糖浆口服.比较二组疗效.结果 在改善患儿咳嗽、憋喘症状,祛痰及平喘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盐酸氨溴索糖浆是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
作者:钟丽琼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口服尼膜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 总结我院2005年4月至200r7年11月收治轻中度蛛网膜下腔出血66例,分为尼膜地平口服组36例与尼膜地平静脉滴注组30例,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SAH患者脑动脉的收缩峰速度,观察两组CVS发生情况.结果 尼膜地平口服组与尼膜地平静脉滴注组用药后的脑动脉血流速度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口服尼膜地平、静脉滴注尼膜地平对SAH后CVS均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张素爱;周善之;王乃扬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双肺弥漫性结节状阴影可见于很多疾病,临床诊断比较困难,易造成误诊、误治.我院2005年8月至2007年7月收治10例双肺弥漫性结节状阴影的患者,误诊为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现进行总结分析,以减少误诊.
作者:徐俊斌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小儿腹痛的病因.方法 结合病史对50例患儿经消化道内镜、B超、胃肠造影、静脉肾盂造影、脑电图、CT等检查.结果 腹腔脏器内疾病73%,腹外疾病27%,未能确诊4%,明确病因96%,共发现35种病因.结论 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详细病史、系统的病情、病程观察和合理选择特殊检查对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洪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恶性肿瘤和手术创伤是引起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肿瘤患者围术期发生的血栓性疾病主要有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
作者:王永顺;赵光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是合成一氧化氮(NO)的底物,它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NO合成酶(NOS)而增加NO的合成和释放[1].随着人们对NO的了解逐步深入,L-Arg在临床和基础的研究和应用更加广泛.
作者:康朝;钟焕清;陈海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胸科手术普遍要求肺萎陷单肺通气,目前主要采用双腔支气管.但支气管定位较为复杂,需反复听诊来调整导管故耗时间长.为快捷准确,提高双腔支气管的定位,本组对双腔支气管的定位略有改动.观察效果确切,耗时短,单肺塌陷满意.
作者:江福斌;童(由頁);蒋永;欧阳胜;张娴睿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不同温育沮度条件以及不同方法学在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临床检测的结果.方法 用ELISA法对HBsAg、HBsAb、HBeAg、HBeAb、HBeAb由时间分辨荧光法(TRFIA)检测为阳性标本各44例进行检测,并设立4种温育条件,分别为:25℃25分钟、25℃45分钟、37℃15分钟、37℃25分钟.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5例已由时间分辨荧光法(TRFIA)检测为HBsAg弱阳性的标本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HBsAg、HBsAg、HBeAg、HBeAb的ELISA检测结果在不同温育条件的影响下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并且HBsAb、HBeAg的ELISDA检测OD值与TRFIA法检测的结果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HBsAg弱阳性标本35例的ELISA检测的OD值与TRFIA法检测结果的相关分析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适当条件下,使用TRFIA法有利于检出低浓度的HBsAg携带者.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应严格执行ELIsA法标准化操作.
作者:丘晓云;黄军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糖尿病患者常并发胃轻瘫,而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糖尿病的关系近年已得到证实,其是否也参与了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文献报道尚少,我们对此进行了研究.
作者:杨卫文;黎莉;杨景林;谭松;胡志恒 刊期: 2008年第05期
2001年至2007年我院共收治髋关节脱位86例,其中合并髋臼骨折18例,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8例中,男16例,女2例,年龄25~57岁,平均33.4岁,车祸伤12例,坠落伤4例,压砸伤合并其他损伤2例,依Tudet-Letournel分类法,髋臼后后柱骨折3例,后柱后壁骨折,髋臼粉碎骨折,臼顶骨折各1例,合并血气胸颅内血肿、肝破裂.坐骨神经损伤各1例,手术治疗的12例中全部行CT检查.
作者:覃海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清和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S-100β)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56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血液和脑脊液中NSE、S-100β水平的变化,与20例对照组比较分析,并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组血清和脑脊液中NSE、S-100β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各组血清和脑脊液中NSE、S-100β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并且血液和脑脊液中NSE、S-100β水平的变化具有较好相关性.结论 血液和脑脊液中NSE、S-100β水平的变化,可作为评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所致的脑组织损伤的生化指标.
作者:余振;彭晓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生物学特性和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0~2007年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22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2例患者中男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7岁,手术治疗20例,Miles手术12例,局部扩大切除术6倒,乙状结肠造瘘术2例,非手术治疗2例.18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Miles手术5年生存率22%,局部扩大切除术5年生存率18%,人院时课诊10例,误诊率45.4%.结论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索瘤临床少见,恶性程度高,易误诊,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是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治疗上以手术根治及腹股沟淋巴结清扫为主.
作者:孙黎明;刘绍妍;沈雪松;臧传波;李荣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在本院确诊为子宫肌瘸患者13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单纯米非司酮和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进行治疗.米非司酮组每次睡前口服25mg,每天1次,连服3个月.联合用药组在服用米非司酮的基础上每次口服桂枝茯苓胶囊4粒,每天3次.连服3个月.治疗前后监测血中激素水平及子宫肌瘤大小.结果 用药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减轻或消失,子宫肌瘤缩小,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但激素水平差异明显,联合用药组停药后短时间内月经完全恢复正常,临床疗效和远期疗效优于单纯米非司酮组.结论 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能提高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
作者:陈秀洁;李青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育龄期妇女的以雄激分泌过多、持续无排卵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据估计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可达5%~10%.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月经失调、不排卵、不孕,还可出现肥胖、多毛,卵巢可有多囊性改变.
作者:宋洋;刘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大面积脑梗塞的艋床神经影像学特征及其治疗和预后,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42例急性大面积脑梗塞的临床诊治过程.结果 42例中存活26例,存活率62%,均遗留偏瘫,生活不能自理,其中2例呈植物状态,死亡16例.结论 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方案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曾宜斌;李霖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罗库溴铵对老年病人的肌松效应.方法 44例ASAⅠ~Ⅱ级接受瑞芬太尼一异丙酚静脉复合麻醉的病人按年龄分为4组:每组11例,A组为对照组25~46岁,B组60~69岁,C组70~89岁,D组90~97岁,均全麻诱导时静注罗库溴铵0.6mg/kg,并进行神经肌肉阻滞监测.记录其起效时间、无反应时间、停药后T125%恢复时间及恢复指数.结果 (1)B、C、D组病人罗库澳铵起效时间分别为80.2±17.4s、75.8±15.2s、78.7±16.1s,较A组89.1±24.6s快(P<0.05).(2)无反应时间:B、C、D组明显比A组长(P<0..01),组间B、C组无反应时问无差异(P>0.05),D组病人则长于B组和C组(P<0.05).(3)不同年龄组罗库澳铵用量随年龄增加而减少(P<0.01).(4)B、C、D组停药后T125%恢复时问、恢复指数均较A组延长(P<0..01).结论 罗库溴铵随着高龄病人年龄的增长而肌松持续时间延长.
作者:黄惠彬;罗德兴;高晓枫 刊期: 2008年第05期
大肠息肉是上皮来源隆起于黏膜面的肿物,与大肠癌关系密切.除家族性息肉病和内镜下息肉已明显恶变,或估计累及黏膜下层者,所有的大肠息肉无论其大小及有无症状,均应在电子结肠镜下摘除.
作者:汪晓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目的 报道闭合复位克氏针骨折内固定术在手部掌、指骨骨折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17倒23处手掌、指骨新鲜闭合性骨折,采用手法整复、闭合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1年,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解剖复位,骨折愈合时间6~12周,平均8.5周,术后伤肢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在X线监视条件下对掌、指骨新鲜闭合性骨折行闭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具有损伤小、固定确切的优点.
作者:赖苑威 刊期: 200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