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右心形态和功能改变

马青琳;李传元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 房间隔缺损, 封堵术, 心功能
摘要:目的 评价房间隔缺损(ASD)患者Amplatzer封堵术后右心房、有心室形态及功能的变化.方法 25例继发孔型房问隔缺损患者,男9例,女16例;均行右心导管封堵术,封堵器为Amplatzer式封堵器或国产类似Amplatzer ASD封堵器.术前、术中、术后3天、术后3个月分别经胸彩色多普勒心脏检查,观察右心房、右心室大小、三尖瓣反漉、肺动脉压力、右室射血分散及左室射血分效.结果 25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封堵术后,封堵器位置良好,未见偏移.CDFI:术后3天1例患者封堵器旁见3mm的分漉信号,此例患者术后1月复查未见分流信号.余24例术后3天均未见穿隔分流信号.右心房(上下径、左右径)、右心室前后径、长径、横径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0.01);三尖瓣反流及肺动脉压力明显降低,(P<0.01);左室射血分数有所升高.3个月后复查右心房、右心室的大小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ASD患者经封堵术后不仅消除了异常分流,而且使右心室的高动力状态得以纠正,也改善了左室收缩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评价心脏的恢复情况.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快速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检测血糖结果比较

    目的 研究快速血糖仪与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糖的差异性及相关性,探讨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的可靠性.方法 同时用快速血糖仪和生化分析仪测定内分泌科90位病人的血糖.结果 两种方法均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高度相关性(p<0.001);当血糖>22.2mmol/L时,两种方法的结果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5),当血糖≤22.2mmol/L时.其结果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快速血糖仪测定血糖精密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只是对于极端浓度血糖(如血糖>22.2mmol/L).好是抽静脉血在生化分析仪上复查血糖.

    作者:李颖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左旋精氨酸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及进展

    左旋精氨酸(L-Arginine,L-Arg)是合成一氧化氮(NO)的底物,它可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NO合成酶(NOS)而增加NO的合成和释放[1].随着人们对NO的了解逐步深入,L-Arg在临床和基础的研究和应用更加广泛.

    作者:康朝;钟焕清;陈海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62例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9月~2006年6月应用腹腔镜进行62例子宫肌瘤剔除术.结果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达到预期效果.其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大于开腹手术组,差异有显著性.但腹腔镜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长,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安全、可行,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微创外科手术,由于其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问短,术中、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尤为适合年轻有生育要求的患者.

    作者:王玉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亚冬眠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持续高热76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亚冬眠药物对上呼吸道感染持续高热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我科收治的156例上呼吸道感染持续高热患儿随机分组,观察组76例,对照组80倒,两组患儿均按常规抗病毒、控制感染,采取药物或物理方法降温,观察组同时加用氯丙嗪、异丙嗪各lmg/kg稀释静脉滴注,每4~6小时用药1次,维持12小时左右,有惊厥者维持至24小时.观察两组体温下降时问及体温恢复至正常时问.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较,观察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绪论上呼吸道感染经常规方法治疗,体温未控制而表现持续高热的患儿应用亚冬眠治疗方法简捷,退热效果显著.

    作者:岑丽勤;赖永艺;陆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小檗碱加吡格列酮对Ⅱ型糖尿病早期胰岛素分泌及脂联素影响

    目的 观察小檗碱加吡格列酮治疗早期Ⅱ型糖尿病对早期胰岛素分泌及脂联索水平的影响.方法 早期Ⅱ型糖尿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小檗碱加毗格列酮,对照组应用吡格列酮,疗程12周.于治疗前后分别行75gOGTT,测定空腹、服糖后30min、120min血糖、胰岛素,治疗前后甘油三酯、脂联素、CRP,计算胰岛索敏感指数.结果 两组病例FPG、PPG、CRP、FINS、P120INS均明显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脂联素、ISI、P30INSS明显升高,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小檗碱加吡格列酮在明显降低血糖的同时,提高脂联素水平,提高早期Ⅱ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早期胰岛素分泌,保护和恢复早期Ⅱ型糖尿病患者β细胞功能.

    作者:徐方江;于凤玲;李群;佟爱华;于凤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头晕的心理因素研究

    目的 探讨头晕患者的相关心理因素.方法 对90例头晕患者和50名正常人进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A)、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评定.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合用帕罗西汀组.治疗2月后(两组失访4例和6例)观察患者HAMD、HAMA量表评分的变化及其与头晕症状变化的关系.结果 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患者组TAS、HAMD、HAMA总分高,MMPI提示人格有偏移.治疗后,合用帕罗西汀组的HAMD分、HAMA分及头晕症状的改善均优于常规组.结论 头晕患者的人格因素和述情方式有明显异常,存在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常规治疗加帕罗西汀可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从而有助于头晕症状的缓解.

    作者:罗秋华;黄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治体会

    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78例60岁以上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治疗65例,未手术13例,急诊手术20例,择期手术45例,78例均痊愈.结论 重视老年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特点,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及病理特点适时的选择手术治疗,并要注意围手术期的处理.

    作者:郭晓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血小板在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栓性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恶性肿瘤和手术创伤是引起肿瘤患者围术期血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1].肿瘤患者围术期发生的血栓性疾病主要有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

    作者:王永顺;赵光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26例观察

    目的 探讨使用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6例.采用血液灌流与血液透析(HP/HD)联合治疗方法与单纯血液透析(HD)方法对比(自身对照).治疗前后检测中分子物质(MMS)、血尿素、肌酐、白蛋白及临床症状.结果 血液灌流治疗能显著清除尿毒症患者体内的中分子物质,单次使用治疗2小时后MMS显著下降,单纯血液透析对MMS无影响,两者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患者睡眠、食欲、皮肤瘙痒有不同程度改善.未发生其它任何副作用.结论 作为清除MMS的治疗措施,血液灌流临床使用安全、疗效可靠、无副作用.

    作者:梁波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动态心电图变化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葛根素注射液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的方法进行前瞻性试验.将71例伴有心电图ST-T改变的UA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400mg,每日1次;对照组21例行常规治疗.治疗前后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 两组治疗后心肌缺血次数,心肌缺血时间、长持续时间、室性早搏次数,阵发性室速次数均较治疗前减少,且治疗后各项指标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对UAP的疗效优于常规治疗,葛根素注射液是一种治疗UAP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的药物.

    作者:巫刚;潘肯林;刘新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克林澳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克林澳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急性脑梗塞病例15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克林澳治疗,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两组其他治疗相同.以疗程4天时的C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1个月时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标准观察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14天前后红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及各项血脂指标改变.结果 治疗组CS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Barthel指数差异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等各项指标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克林澳治疗急性脑梗塞安全有效,克林澳可明显改善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漉变学及血脂异常.

    作者:李丽娟;李巧薇;林耀波;谭少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乳腺导管扩张症4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提高对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认识,以采取积极有效攒施.方法 对42例乳腺导管扩张症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临床上与乳腺癌极难鉴别,易造成误诊误治.结论 乳腺导管扩张症是良性疾病,提高诊断的正确性,避免误诊误治,手术切除治疗及获得良好效果和预后.

    作者:刘任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口服易坦静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观察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引起儿童慢性咳嗽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以慢性咳嗽为唯一临床表现的特殊类型的哮喘,故又称为过敏性哮喘、隐匿性哮喘或咳嗽性哮喘.其发病机理为患有哮喘的患儿呼吸道持续存在变态反应性的炎症,支管上皮肿胀,使得气道内皮下的刺激感受器兴奋阀值低于正常人,因此,对各种外界刺激的感应性增高,稍有刺激则会发病,而且病程迁延,治疗效果不佳.

    作者:赵欣黔;穆春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荧光定量PCR对小儿EB病毒感染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荧光定量PCR检测EpBtein-Barr Virus DNA(EBV-DNA)在EB病毒(EBV)感染中临床意义.方法 对289例临床疑似EB病毒感染患儿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检测出145例EB病毒病原体DNA.男82例,女63饲.其中阳性结果拷贝数主要集中于4~5次方之间,占48.3%;其次为1~4次方之间,占32.4%.临床表现以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居多,分别占:57.2%、26.9%、35.9%.结论 荧光定量PCR方法对EB病毒(EBV)感染的检测具有早期、快速等优点,具有广泛应用价值.

    作者:张倩;樊茂;胡双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肝脏小血管瘤的螺旋CT四期表现及评价

    目的 研究肝脏小血管瘤螺旋CT四期表现并进行评价.方法 40例经手术和MR检查及病理确诊的肝脏小血管瘤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40例患者共发现48个病灶,67%(32/48)具有公认典型血管瘤强化表现,25%(12/48)通过四期表现分析可以明确诊断,8%(4/48)四期扫描不能确诊.平扫48个病灶均为低密度.增强后动脉期扫描32(67%)个病灶边缘部强化,12(25%)个均匀显著强化,4(8%)个病灶不强化.门脉期32(67%)个病灶均匀强化,12(25%)个病灶强化范围由边缘向中央部扩大,4(8%)个病灶不强化,平衡期和延迟期44(92%)个病灶呈等密度,4(8%)个病灶不强化.结论 肝脏小血管瘤的螺旋CT四期增强扫描表现具有典型和非典型改变,认识这些表现,可以与肝脏的其他常见占位性病变鉴别.

    作者:张广源;黄士强;关惠英;陈世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多中心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

    目的 探讨多中心女性乳腺癌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15多中心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多中心女性乳腺癌患者占同期手术治疗女性乳腺癌1.98%(15/756).发病年龄27-74岁,平均45岁.病灶大小0.5cm~6cm,中位大小1.5cm.病理类型以浸润性导管癌常见.淋巴结转移占46.7%.治疗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结论 多中心乳腺癌临床不易发现,治疗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作者:唐振宁;刘奇伦;何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COPD急性呼衰期肠内外营养支持的研究

    目的 评价不同营养支持对接受机械通气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3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早期肠内营养(EN)组和早期完全胃肠外营养(TPN)组,监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IgA和医疗费用等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营养支持治疗后EN组营养及免疫指标均高于TPN组,临床相关费用低于TPN组.结论 对于COPD机械通气的患者,EN更符合生理状态,更能有效地改善机械通气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呼吸机应用时问,提高撤机的成功率,并大幅降低医疗费用.

    作者:张威;冼翠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a水平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血清向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法检测69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血清IL-6、TNF-a水平,同时设70例正常对照.结果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期患者血清IL-6、TNF-a水平显著高于或高于正常对照组(t=5.82、2.15,P<0.01、P<0.05).IL-a与TNF-a呈正相关(r=0.571,P<0.05).结论 血清高IL-6、TNF-a水平可能是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李亚灏;林向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喜炎平联合小儿复方氨基酸治疗小儿秋季腹泻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喜炎平联合小儿复方氨基酸对小儿秋季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130例秋季腹泻患儿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应用思密达及微生态调节剂,口服ORS,并卧床休息,合理饮食,有严重脱水者给予静脉补液.治疗组加用喜炎平联合小儿复方氨基酸治疗.结果 治疗组在退热时间与止泻时间上明显小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方面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 喜炎平联合小儿复方氨基酸治疗小儿秋季腹泻与对照组在病程及疗效上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陈雄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浅析HBV标记物检测规范化操作

    目的 比较不同温育沮度条件以及不同方法学在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临床检测的结果.方法 用ELISA法对HBsAg、HBsAb、HBeAg、HBeAb、HBeAb由时间分辨荧光法(TRFIA)检测为阳性标本各44例进行检测,并设立4种温育条件,分别为:25℃25分钟、25℃45分钟、37℃15分钟、37℃25分钟.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35例已由时间分辨荧光法(TRFIA)检测为HBsAg弱阳性的标本进行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HBsAg、HBsAg、HBeAg、HBeAb的ELISA检测结果在不同温育条件的影响下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差异,并且HBsAb、HBeAg的ELISDA检测OD值与TRFIA法检测的结果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HBsAg弱阳性标本35例的ELISA检测的OD值与TRFIA法检测结果的相关分析具有非常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适当条件下,使用TRFIA法有利于检出低浓度的HBsAg携带者.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应严格执行ELIsA法标准化操作.

    作者:丘晓云;黄军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