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酮对慢性肾病患者白蛋白尿和血脂异常的影响

王玉英;黄振兴;高新英;汪发莲

关键词:白蛋白尿, 慢性肾病, 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 血脂异常, 阿托伐他汀, 丹参酮
摘要: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和丹参酮联用对慢性肾病(CKD)患者肾功能和糖脂代谢参数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伴有白蛋白尿和血脂异常非透析性CKD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在CKD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脂代谢功能及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加,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阿托伐他汀均耐受,两组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肌酸激酶(CK)均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高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他汀类药物联合丹参酮改善了CKD患者的血脂异常状态,表现出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相关文献
  • 葛根素注射剂杂质研究

    目的 研究葛根素注射剂的杂质谱,并对杂质进行结构鉴定.方法 建立高效液相梯度洗脱法,分析11个厂家共12批次葛根素注射剂杂质谱,利用半制备高效液相对注射剂中的杂质进行分离并结合核磁技术进行杂质结构确认.结果 不同生产厂家及批次的葛根素注射剂杂质种类及含量差别明显,共分离并鉴定了注射剂中的5个杂质,分别为3'-羟基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染料木素-8-葡萄糖苷、新葛根素B、新葛根素A,均为葛根素异构体或其衍生物.结论 采用此方法检出的杂质峰数目较现行方法多,且精密度高、重复性好.通过对葛根素注射剂杂质谱的研究,可以有目的地控制部分杂质,为质量控制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胡芳晓;杨传华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银杏酮酯分散片对脑卒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的影响

    目的 分析银杏酮酯分散片对脑卒中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方法 本研究对象选取92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辅以银杏酮酯分散片口服治疗.连续治疗14d,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脂水平、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认知功能、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白介素-8 (IL-8)、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IL-8、IL-6、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血清IL-8、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对照组TC明显降低,HDL-C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G、TC、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MMSE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MMSE评分均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不良反应报告.结论 银杏酮酯分散片可降低脑卒中患者血清中促炎症因子水平、调节血脂水平、减轻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认知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袁本红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银杏内酯注射液和银杏内酯ABC对血小板活化因子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作用比较

    目的 观察银杏内酯注射液、银杏内酯ABC以及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EGb761)对家兔血小板聚集功能、超微结构及PF-4和β-TG含量的影响比较.方法 将日本大耳兔分为对照(生理盐水)组、EGb761(1.02 mL/kg)组、银杏内酯ABC (5.13 mg/kg)组、银杏内酯注射液(1.02 mL/kg,以萜内酯计5.1 mg/kg)组、白果内酯(5.13 mg/kg)组,分别iv相应药物1周.给药结束后,家兔心脏取血,观察PAF诱导下血小板聚集率;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试剂盒法观察PAF诱导下血清中血小板因子-4 (PF-4)和β-血小板球蛋白(β-TG)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EGb761组、银杏内酯ABC组、银杏内酯注射液组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5、0.01),白果内酯组无显著变化;血小板聚集抑制率:银杏内酯注射液(43.76%)>银杏内酯ABC (35.3%) >EGb761 (26.52%)>白果内酯(5.48%).与对照组比较,EGb761、银杏内酯ABC、银杏内酯注射液均能减少聚集型血小板数量,使树突型血小板突起变少变短.与对照组比较,银杏内酯注射液和银杏内酯ABC均使PF-4和β-TG表达显著降低(P<0.01),EGb761仅显著降低β-TG表达(P<0.05).结论 银杏内酯注射液通过PAF途径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其作用强于银杏内酯ABC,可能是白果内酯发挥了协同增效作用.

    作者:季传平;徐露;李慧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2015-2017年黄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患者感染MRSA的用药调查

    目的 了解黄石市妇幼保健院住院患者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用药情况.方法 选取2015-2017年该院院内感染MRSA的住院病历410份,对标本来源、抗菌药名称、用法用量、疗程、联合用药及特殊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等进行调查,计算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和药物利用度指数(DUI),并对不适宜用药进行总结.结果 410株MRSA标本主要来自于痰液(51.46%)、脓性分泌物(22.44%)和血液(12.44%).410份病历中,共涉及6种抗菌药,其中替考拉宁使用多(32.81%),其次为万古霉素(25.79%)和利奈唑胺(23.08%);替考拉宁的DDDs大(1 512.35),其次为利奈唑胺(922.83)和万古霉素(907.20),所有药物的DUI≤1.0;用药不适宜病历57份(13.90%),主要为用法用量不适宜(25份,43.86%)和溶媒不适宜(16份,28.07%);所有特殊级抗菌药物均未越级使用,但只有38份(9.27%)经专家会诊后使用.结论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是该院治疗MRSA感染的主要药物,且临床使用较好,不存在滥用倾向,但也有必要进一步规范合理用药,延缓细菌耐药.

    作者:肖晓林;金星;汪琴庆;朱锦婷;朱艳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安全性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安全性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收治的2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儿均接受营养支持、纠正酸碱代谢失衡、吸氧等常规对症处理.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7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3疗程后,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肺啰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儿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出现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各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可提高治疗效果,快速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安全可靠,临床效果更好.

    作者:顾丽萍;徐安妮;王晓芸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何首乌及其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何首乌因其黑须发、益精髓、延年不老等补益作用在处方及中成药中广泛应用,随着中药现代化的不断进展,关于何首乌及其成分的药理研究也不断深入,何首乌包含葸醌类、二苯乙烯苷类、酚类、黄酮类、磷脂类等成分,关于何首乌提取物及其主要成分二苯乙烯苷类及蒽醌类药理研究较多;具有抗衰老,降脂保肝、提高免疫力、治疗骨质疏松等作用,通过查阅检索中英文数据库,将何首乌及其主要化学成分药理学作用进行总结归纳,通过查阅古文献记载何首乌传统功效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对何首乌及其主要化学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探讨,为何首乌的临床应用及进一步开发研究提供思路与依据.

    作者:任红微;魏静;高秀梅;石江伟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FDA对全身用抗菌药说明书敏感性试验解释标准管理的新举措——互联网+STIC

    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建立了抗菌药敏感性试验解释标准(STIC)网页,同时规定药品说明书不再列出STIC相关资料,而改为告知查询该网页,从而加速STIC信息传递,促进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为此,FDA于2017年12月发布了《全身用抗菌和抗真菌药物:NDAs和ANDAs说明书敏感性试验解释标准指导原则》,详细介绍该指导原则的主要内容,以期我国早日实施这种高效的互联网+STIC管理模式.

    作者:孙昱;萧惠来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支气管扩张患者肺功能、血沉、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目的 分析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支气管扩张患者肺功能、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马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支气管扩张患者12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均连续治疗10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发热、咳嗽咯痰、肺部湿啰音、肺部炎症缓解时间、痰液性质、肺功能指标、ESR、CRP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热、咳嗽咯痰、肺部湿啰音、肺部炎症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痰液性质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黏液体积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黏液密度、脓性黏液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ESR、CRP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ESR、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VC、FEV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支气管扩张可改善患者痰液性质和肺功能,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抑制患者ESR、CRP的表达.

    作者:郭龙;朱国清;张亚飞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的效果及对患者尿液蛋白质的影响

    目的 研究酒石酸美托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效果及对尿液蛋白质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文山州妇幼保健院诊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70例,随机分为各35例的两组.对照组静脉滴注硫酸镁,每次60 mL,每10小时1次;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酒石酸美托洛尔片治疗,初始剂量设定为每次20 mg,每天1次,然后每隔1天将剂量增加12.5 mg,高剂量为每天150 mg.两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的临床有效率、新生儿结局情况(胎儿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以及HPLLP综合征、产后出血、胎盘早剥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剖宫产率,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的尿钙黏蛋白、24 h尿蛋白以及尿激肽原1水平.结果 研究组的有效率为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不良新生儿结局(胎儿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和围产儿死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HPLLP综合征、产后出血、胎盘早剥)及剖宫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的尿钙黏蛋白、24h尿蛋白以及尿激肽原1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酒石酸美托洛尔与硫酸镁联合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该方法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显著降低尿液蛋白表达水平.

    作者:袁凌;唐雪媛;贺圣丹;叶梅;徐郁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阿托伐他汀联合丹参酮对慢性肾病患者白蛋白尿和血脂异常的影响

    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和丹参酮联用对慢性肾病(CKD)患者肾功能和糖脂代谢参数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纳入伴有白蛋白尿和血脂异常非透析性CKD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在CKD标准化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观察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10 mg/d.两组疗程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脂代谢功能及肝肾功能.结果 治疗半年后,两组患者的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增加,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TC、TG、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对阿托伐他汀均耐受,两组患者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肌酸激酶(CK)均无显著性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和高尿白蛋白肌酐比(UACR)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他汀类药物联合丹参酮改善了CKD患者的血脂异常状态,表现出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王玉英;黄振兴;高新英;汪发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多黏菌素联合替加环素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作用

    目的 探讨多黏菌素联合替加环素(tigecyclin)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的效果.方法 收集临床分离的50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棋盘法分别检测替加环素、多黏菌素单独及联合使用的低抑菌浓度(MIC),并计算药物联合使用抑菌浓度(FIC)指数,利用FIC指数判定替加环素和多黏菌素联用时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体外抗菌的效果.荧光定量PCR检测外排泵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替加环素联合多黏菌素能显著降低各自MIC值,表现为协同作用的菌株占70%,表现为相加作用的占14%,表现为无关作用的占6%,拮抗作用则为10%.对联合用药不敏感的菌株,其外排泵基因(abeB,abeJ,abeG,abeM)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敏感型(P<0.05).结论 替加环素联合多黏菌素可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感染进行治疗.

    作者:余广琼;邹颜矫;刘航;何林林;张利沙;方菀琪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白果内酯对脑缺血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白果内酯是从银杏叶中提取到的倍半萜内酯,是银杏类制剂抗脑缺血作用的重要活性成分之一.白果内酯对脑缺血损伤保护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作用机制主要包括:改善缺血后脑组织的能量代谢,抗炎症免疫损伤,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促进神经元的增殖分化,并能减轻脑水肿的发生和脑部循环障碍,能全面针对脑缺血损伤的各种病理过程.简述白果内酯对脑缺血损伤保护的药效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唐永鑫;李慧琴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参附注射液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参附注射液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月在新疆阿克苏第一人民医院进行诊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参附注射液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d.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治疗后1d和治疗后2d的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以及血液乳酸水平;观察两组的住院时间,并随访半年,记录两组患者的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以及病死率.结果 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1.49% (43/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59% (3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d和治疗后2d的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d和治疗后2d的血乳酸水平均明显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以及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附注射液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感染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西药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乳酸和炎症因子水平,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适合推广应用.

    作者:于辉;张菊明;欧阳蓓蕾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坤灵丸对雌性大鼠生育力及胚胎-胎仔发育影响的研究

    目的 评价坤灵丸对雌性大鼠的生育力及胚胎发育的影响.方法 在生育力及早期胚胎发育毒性研究中,每组25只雌性SD大鼠从交配前14d开始,每天ig给予1次坤灵丸(0.875、1.750、3.500 g制剂/kg)或去离子水至妊娠第7天,评价雌鼠症状、体质量、摄食量、生殖能力和早期胚胎发育情况;在胚胎-胎仔发育毒性研究中,每组25只雌性SD大鼠从妊娠第6~15天每天ig给予坤灵丸(0.875、1.750、3.500 g制剂/kg)或去离子水1次,评价妊娠母鼠的症状、体质量、摄食量、生殖能力及胎仔的体质量、性别和外观、内脏、骨胳发育的畸形或变异.结果 在生育力及早期胚胎发育毒性研究和胚胎-胎仔发育毒性研究中,坤灵丸给药剂量达到3.500 g/kg时未产生任何药物相关的母体毒性和胚胎毒性.结论 本试验条件下,雌鼠生育力及胚胎发育毒性的安全剂量为3.500 g/kg,按照体质量计算,该剂量相当于人用大临床使用剂量的43.2倍.

    作者:刘妍;唐桂毅;温和;张建军;张海娇;任萌;王根辈;张宗鹏;申秀萍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生脉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c在心绞痛患者体内的PK-PD相关性

    目的 评价生脉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c在心绞痛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动力学(PK-PD)相关性.方法 10名稳定性心绞痛受试者连续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14d,分别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品,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法测定血浆中人参皂苷Rc的血药浓度,绘制药-时曲线,进行非房室模型拟合并计算PK参数;以受试者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心率(HR)作为药效指标,进行PK-PD结合模型的拟合,计算PK-PD参数.结果 人参皂苷Rc在心绞痛受试者体内的PK符合二室模型,其降压及加快HR的效应滞后于血药浓度,不与血药浓度直接相关;效应室浓度与药效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血压和HR的效应模型分别符合Inhibitory Effect SigmoidImax和Sigmoid Emx模型.结论 成功建立了生脉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c在心绞痛患者体内的PK-PD结合模型,可有效地用于预测其血药浓度和效应,评价药效物质基础.

    作者:高小明;杨瑞;夏素霞;唐思;张世良;董晓茜;李国信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骨碎补总黄酮促进大鼠诱导膜中VEGF、BMP-2表达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对大鼠诱导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 60只3月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填充组和填充+TFDR组,每组20只,建立大鼠长段骨缺损模型,模型组骨缺损处仅克氏针固定,填充组及填充+TFDR组骨缺损处用抗生素骨水泥填充,并用克氏针固定;填充+TFDR组ig给予TFDR(67.5 mg/kg),模型组及填充组ig等量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6周.给药结束后,处死大鼠,切取骨水泥周围包绕的白色膜状物,模型组切取对应阶段的瘢痕组织,Elisa定量及免疫组化法观察诱导膜中BMP-2、VEGF表达变化.结果 填充组BMP-2、VEGF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模型组,填充+TFDR组BMP-2、VEGF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填充组和模型组,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相同趋势.结论 TFDR促进Masquelet技术诱导膜中BMP-2和VEGF表达.

    作者:王庆丰;王孝辉;张彩丽;丁强;王雷;张海龙;秦晓飞;韩志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抗氧化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 纳入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分别给予盐酸二甲双胍肠溶片(1g/次,每日2次)和盐酸吡格列酮片(30 mg/次,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以及两组患者SOD、MDA水平.结果 给予降糖药4周后,两组患者FPG、PPPG、HbA1c均显著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二甲双胍组患者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吡格列酮患者则无显著性变化.吡格列酮组患者血清MDA水平下降,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甲双胍组患者血清SOD水平显著上升(P<0.05),且显著高于吡格列酮组(P<0.05);吡格列酮组患者血清MDA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显著低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 二甲双胍或吡格列酮均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并发症;吡格列酮降低MDA水平效果优于二甲双胍,但增加SOD水平仅见于二甲双胍.两种药物对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不同,有利于联合用药.

    作者:冯久双;刘颖;孙胜君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羟考酮联合加巴喷丁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羟考酮联合加巴喷丁应用中重度癌性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全文数据库(CBM)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羟考酮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癌性疼痛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2000年1月至2017年8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提取数据、评价质量,并交叉核对.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0项研究,68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羟考酮联合加巴喷丁较羟考酮单用能显著提高疼痛缓解率[OR=3.85,95%CI (2.25~6.60),P<0.000 01]和降低疼痛评分[MD=-0.83,95%CI (-0.95~-0.70),P<0.000 01];能显著减少羟考酮的剂量[MD=-17.10,95%CI (-20.16~-14.04),P<0.000 01];能显著减少便秘[OR=0.58,95%CI (0.42,0.82),P=0.002]和恶心呕吐[OR=0.55,95%CI (0.37,0.82),P=0.003]的发生率;能显著提高细胞免疫(CD4、CD8、CD4/CD8)和体液免疫(IgA、IgG、IgM)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羟考酮联合加巴喷丁能显著提高疼痛缓解率、降低疼痛评分,减少羟考酮平均日剂量,增强免疫功能,减少便秘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但两组头痛头晕、嗜睡和尿潴留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

    作者:龚军;胡美琴;李荣峰;舒畅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氯雷他定片质量评价研究

    目的 评价国产氯雷他定片的质量现状.方法 采用法定标准方法结合探索性研究对样品进行评价,统计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按法定标准检验248批样品,均符合规定,合格率为100%;探索性研究建立的HPLC法能有效分离氯雷他定及其5个杂质.采用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BCS) Ⅱ类药物的两点测定法分析样本的溶出度能区分氯雷他定片质量的优劣.结论 本品按各执行标准检验,总体合格率较好,通过探索性研究拟定的方法有助于揭示产品的质量问题,引导企业进行制剂工艺改进,提高药品质量.

    作者:王玉;郑淑凤;郭伟斌;唐立超;黄剑英;李玲玲 刊期: 2018年第07期

  • 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安全性有效性分析

    目的 研究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出血性脑梗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取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月一2017年12月收治的出血性脑梗死患者81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加用银杏内酯注射液10 mL/次,生理盐水250 mL稀释,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使用14d.观察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出血转化情况,比较治疗7、14、90 d后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mRS和ADL评分.结果 对照和治疗组未出现药物过敏及肝、肾功能恶化等不良反应,影像学观察未见出血扩大,脑水肿明显减轻.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用药7d后各项评分指标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而在治疗14、90 d后,治疗组的NIHSS评分、mRS评分较对照组显著降低,ADL评分显著提高,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银杏内酯注射液不会增加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出血扩大,且能减轻脑水肿,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治疗出血性脑梗死安全有效.

    作者:冯(龚);毕思伟;李莉;王雅君;唐磊;王娇 刊期: 2018年第07期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

药物评价研究杂志

主管:天津市科技厅

主办:天津药物研究院 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