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体表肿物患者的调查分析

莫宇华;张志华

关键词:体表肿物, 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体表肿物患者中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及医师对体表肿物的处理原则.方法 对2003-2007年我院5320例体表肿物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切除的体表肿物中,恶性肿瘤的比例为14.29‰.结论 不能轻视体表肿物,对术前有可疑的肿物在术前、术中、术后要重点关注.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检测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的临床意义

    目的 初步探讨血清中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在恶性淋巴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免分析方法检测3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血清中LN的含量,比较与良性血液病病人及健康人之间的差别.结果 所有恶性淋巴瘤病人的LA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成人及良性血液病病人(P<0.01).以健康人的上限值为界,LN的恶性淋巴瘤阳性率为86.7%,良性血液病为13.3%,健康人假阳性为10%.结论 LN可作为辅诊恶性淋巴瘤、区分血液病良恶性的参考指标.

    作者:周健强;刘陶文;吴文强;李春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二次剖宫产应用腹膜外术式3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再次剖宫产应用腹膜外术式的可行性.方法 将前次腹膜内剖宫产再次行腹膜外剖宫产的30例(腹膜外组)与同期再次腹膜内剖宫产35例(腹膜内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病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时间:腹膜外组平均50min,其中10例行输卵管结扎术;腹膜内组60 min,其中20例行输卵管结扎术(P<0.05).出血量:腹膜外组平均130ml,腹膜内组平均200ml(P<0.05);术后病率:腹膜外组8%,腹膜内组45%(P<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膜外组平均8小时,腹膜内组平均30小时(P<0.01).结论 前次腹膜内剖宫产再次剖宫产应用腹膜外术式优于再次剖宫产应用腹膜内术式.

    作者:赵素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40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4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情复杂而严重,痰菌阳性率高,病灶范围广泛,以干酪病灶为主,多伴空洞及支气管播散.结论 糖尿病与肺结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关系,两病并存时肺结核的疗效与血糖控制密切相关,免疫增强剂控制糖尿病并发肺结核的病情及促使痰菌转阴上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唐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144例临产产妇凝血功能分析

    目的 探讨临产产妇凝血功能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血凝自动分析仪检测144例临产产妇及96例非孕妇女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化标准比值(INR)、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观察组PT、INR、APTT均较对照组缩短,Fbg高于对照组.结论 临产产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作者:龙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25例黎苗族群众胫腓骨骨折分析

    目的 对黎苗族群众的胫腓骨骨折治疗效果行初步探讨.方法 对25例胫腓骨骨折病例行临床资料的收集和追踪随诊.结果 随诊6~24个月,平均12个月,临床骨折愈合10例,合并局部慢性感染畸形愈合10例,严重感染及软组织坏死须截肢3例,死亡2例.分析患者创伤程度、就诊时间、选择治疗的方式、手术方案的选择与医师的技术水平、连续性的治疗、营养支持治疗、随诊及功能锻炼是重要的因素.结论 认识本地黎苗族群众胫腓骨骨折的治疗现状并加予改进,减少致残,致畸发生,尽力恢复黎苗族群众的生产劳动能力.

    作者:黄田;林尤伟;王一森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急性脑血管病183例心电图分析

    目的 通过对183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电图分析,探讨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改变特点.方法 对183例急性脑血管病病人的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83例急性脑血管病心电图异常者占69.33%,心电图多表现为ST-T改变达55.91%,其次为左室肥大和心律失常,死亡病例心电图异常达89.29%,80%有心律失常表现,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快速房颤,室性早搏二联律,房性早搏多见.结论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心电图异常的程度及变化情况,对病情及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同时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心电方面的检查和监测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何倩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神经刺激仪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中的运用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神经阻滞成功的关键在于定位的准确性,由于是一种盲探式操作,需患者清醒合作及准确诉说[1]异感,有时强烈异感会给患者留下痛苦的回忆;遇到肥胖、解剖标志不清及不合作患者时,阻滞不全及麻醉失败时有发生,甚至需增加局麻药量或辅助药物而增加副作用的发生率.

    作者:胡菲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内镜下注射和微波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内镜下注射加微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疗效.方法 所有病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应用内镜下注射和内镜下注射加微波治疗.(1)内镜注射组:确定病灶后通过活检孔用粘膜注射针距出血点1~3mm周围注射1/10000肾上腺素液,每点0.5~1.0ml,反复注射直至出血停止,一般注射3~5点.(2)联合治疗组:先按以上方法反复注射,直至出血停止或喷血转为渗血,再用微波功率80mA×3s,柱状电极于出血部位进行凝固治疗,直至局部变白,出血完全停止.结果 联合治疗组48小时内止血率达100%,注射组48小时内有6例发生再出血而再行联合治疗后止血成功.联合治疗组止血明显高于单纯注射组(P<0.01).结论 内镜下注射加微波联合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疗效好,安全可靠.

    作者:邹尤宝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

    目的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dt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不同治疗方法的安全性、疗效.方法 确诊深静脉血栓患者40例,年龄27~8l岁,70岁以上15例.左下肢35条,右下肢5条,患肢较健侧增粗2~7cm.病程多数在1~30天.常规抗凝溶栓治疗33例,介入治疗7例,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病侧动静脉留置溶栓导管.结果 常规治疗组,3~5天患肢开始缩小.介人治疗组,2天后患肢明显缩小,3例导管留置处皮下血肿,腹部、大腿皮肤青紫明显.两组均抗凝溶栓3~10天.显效3例(均为介入治疗组3/7),有效36例,死亡1例.结论 深静脉血栓溶栓抗凝治疗安全、有效,介入治疗更具优势.

    作者:耿雷;李士坤;黄晓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前列腺增生132例手术治疗体会

    前列腺增生为老年男性常见泌尿外科疾病,目前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治疗,其中包括开放手术及经尿道腔镜手术.非手术治疗为长期服用保列治及α受体阻滞剂.

    作者:陈颖虎;冉启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液流变性及肾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流变性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28例和尿毒症组10例,2组患者每日静滴灯盏细辛注射液20ml,连用14日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血压、胆固醇、甘油三酯、血黏度、血尿索氮、血肌酐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BUN、Scr均下降,以肾功能不全失代偿组下降显著(P<0.05);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以SBP下降极为显著(P<0.01);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显著(P<0.05);全血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下降均显著(P<0.05):CH、TC、血小板大聚集率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灯盏细辛注射液对老年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具有降低血粘度及改善肾功能的作用.

    作者:陈超;程世平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保妇康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 评价保妇康栓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细菌性阴道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每天分别阴道各置人保妇康栓和奥硝唑泡腾片1枚,疗程7天,分别于停药后3-5天和下次月经来潮干净3-7天观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停药后3-5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8.5%和94.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下次月经来潮干净3-7天,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6.9%和86.3%,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85%和3.9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保妇康栓是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安全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曾俐娟;曾俐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对妊娠24~28周的孕妇进行50g糖筛查试验,阳性者再行75g糖耐量试验确诊,并随访妊娠结局.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母婴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结论 应对妊娠24~28周的孕妇进行50g糖筛查试验,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者应予治疗与监测.本文重点关注妊娠,糖尿病,孕妇,胎儿等内容.

    作者:陈月秀;陈华生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心理干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为探讨心理干预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78例PHN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于心理干预前、后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问卷调查.结果 心理干预治疗后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PHN除常规的躯体治疗外,应对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邓斌;戴永江;林岷格;曾慧明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奥曲肽治疗乙肝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危险的并发症及主要死亡原因,迅速有效的止血是挽救患者生命、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

    作者:姚玲娣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左半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术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Ⅰ期切除吻合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64例左半大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患者行Ⅰ期切除吻合术的临床资料,小结其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治愈,无切口感染,无吻合口漏及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Ⅰ期切除吻合术治疗左半结肠癌并急性肠梗阻是可行而安全的手术方式,疗效满意.

    作者:郭伟;杨德民;郑文博;梁子敬;林俊敏;吴颉;李云峰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氯诺昔康用于鼾症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氯诺昔康用于鼾症(OSAS)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PCLA)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择期OSAS患者加例,均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UPPP),随机分为两组行PCIA.氯诺昔康组(L组)用药为氯诺昔康4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负荷量为氯诺昔康0.12mg/Kg;吗啡组(M组)为吗啡50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负荷量为吗啡0.1mg/kg.PCIA泵设置:背景输注为2ml/h,PCA每次0.5ml,锁定时间15min.记录术后4、8、12、24、48h镇痛评分(VAS)、镇静评分(SS)及不良反应.结果 术后各时点VAS评分和SS评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M组恶心、呕吐、尿潴留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L组(P<0.01).结论 氯诺昔康用于鼾症术后行PCIA,镇痛效果与吗啡相近,但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作者:郭明仁;曹彦;钱卫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Ⅱ型呼吸衰竭27例分析

    目的 总结高频振荡通气(high-frequency oscillatory ventilation,HFOV)治疗新生儿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 比较我院收治的经CMV治疗失败的Ⅱ型呼吸衰竭患儿(共27例)接受HFOV治疗前后PaeO2、FiO2、01的差异.结果 HFOV治疗24h后PaCO2、FiO2、OI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FOV能有效改善通气及氧合,可作为新生儿Ⅱ型呼衰CMV治疗失败的补救方法.

    作者:李春蕾;林静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hs-CRP与脑梗死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 测定148例脑梗死患者和80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hs-CBP含量,并分析其与脑梗死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脑梗死不同临床分型组间血清hs-CRP水平比较,hs-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含量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618,P<0.01).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增高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密切关系,hs-CRP能反映脑梗死的病变程度.

    作者:马晨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1581例孕妇尿碘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调查不同孕期的孕妇碘营养状况.方法 半定量目测法;结果对1581例孕妇进行尿碘检测,发现轻度碘缺乏者为818例;轻度碘过量者为26例;讨论我所根据国务院制定的<2001-2010年中国妇女发展纲要和儿童发展纲要>的精神,结合江苏省内的要求(江苏省内一般不建议药物补碘),对尿碘检测异常者,通过碘营养健康处方的指导,检测、指导、监测已见成效.从而不断完善孕期保健,保证胎儿宫内期发育良好.

    作者:邹冬梅;欧宗梅 刊期: 2008年第09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