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创伤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循证医学模式下的一种更有效的方法)

隋铁泉

关键词:微创伤,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循证, 医学模式, 体外循环, 肾动脉粥样硬化, 冠状动脉搭桥术, 治疗冠心病, 心功能不全, 肾功能不全, 慢性阻塞性, 电解质平衡, 心脏停跳, 升主动脉, 神经系统, 凝血系统, 肺部疾患, 手术机, 并发症, 心肺
摘要: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pass grafting,CABC)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方法,但是存在由于体外循环及心脏停跳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如肾、肝、心肺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凝血系统及水电解质平衡的紊乱等,同时部分患者由于高龄肾动脉粥样硬化及肾功能不全、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心功能不全及升主动脉严重钙化等,不能耐受体外循环而失去手术机会.
海南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心力衰竭15例误诊分析

    2000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收住院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中有15例在初诊或入院时被误诊,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范元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氧氟沙星序贯治疗细菌性肺炎45例

    目的 研究比较氧氟沙星在治疗肺炎后期静脉给药及口服给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96例细菌性肺炎患者,开始以氧氟沙星10~15 mg·kg·d,分两次静脉给药治疗三天,临床改善后,随机分为两组,序贯治疗组45例口服氧氟沙星胶囊10~15 mg·kg·d,分二次给药;常规治疗组51例继续接受静脉用药治疗.结果 从临床治愈率,症状、体征及X线改善情况来看,两组无显著差别,但序贯治疗组的经济费用明显减少且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结论 对初给予氧氟沙星静脉抗菌治疗反应良好的肺炎患者,可以安全地转为口服的序贯治疗,该疗法对广大患者看病贵问题起到长远影响.

    作者:龙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老年糖尿病血清载脂蛋白A1、载脂蛋白B水平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A1(APO A1)、载脂蛋白B(APOB)与老年糖尿病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测定60例老年糖尿病及50例健康老年人的载脂蛋白APO A1、APOB,APO A1/POB,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水平.结果 老年糖尿病及心脑并发症组与对照组比较,APO A1及APO A1/APOB无显著差异(P>0.05),而APOB,TC,TG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老年糖尿病并心脑并发症组与单纯糖尿病组比较,APO A1,APOB,TC,TG,APOA1/APOB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提示老年糖尿病存在广泛性脂代谢紊乱;前述指标均不能作为老年糖尿病是否合并心脑等大血管病变的指标,目前APOA1及APOB测定仍不能完全取代血脂其它指标分析.

    作者:陈超;刘永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肺结核患者血脂分析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的血脂水平,了解该疾病患者血脂代谢情况.方法 对137例肺结核患者及142例正常人的血清用bayerl65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测定,并作相关分析.结果 肺结核患者和对照组TG分别为0.95(0.58-1.25)mmol/L和1.02(0.68-1.79)mmol/L;TCH为3.52mmol/L±1.04和4.33mmol/L±1.28;HDL-c为0.83mmol/L±0.22和1.20mmol/L±0.35;LDL-c为2.12mmol/L±0.87和2.91mmol/L±1.02.两组间结果比较:肺结核患者组TCH、HDL-c和LDL-c降低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TG水平略有降低但无差异(P>0.05).结论 结核病人血脂检测对结核病人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预后有重要指导作用.

    作者:易树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组织工程技术应用于牙髓—牙本质再生的研究进展

    众所周知,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关系密切,牙髓为牙本质提供营养,并能不断形成牙本质,牙本质则将牙髓与外界有害刺激隔离,一旦牙本质的完整性受到破坏,牙髓暴露,常需将牙髓去除,终可能导致牙丧失.

    作者:周丽珍;郭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侵袭性垂体腺瘤的研究进展

    侵袭性垂体腺瘤是介于恶性的垂体癌与良性的腺瘤之间.侵袭性垂体瘤的主要生物学特征在于其相对的无限生长性,而无限增殖的前提是充足的养分供应和代谢产物的排出,新生血管则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必要因素.血管生成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综合作用的结果,而VEGF是其重要的因子之一.

    作者:张坤;张宏义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颅内深部病变的应用

    目的 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神经内镜辅助锁孔手术治疗颅内深部病变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78例颅内占位病变择期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二组,RP组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ug/kg诱导,0.2ug·kg-1·min-1维持),FP组静脉注射芬太尼(3ug/kg诱导,0.03ug·kg-1·min-1维持),复合异丙酚,且根据血压及手术情况调整异丙酚用量.记录麻醉期间血压、心率变化,异丙酚用量,拨管时间.结果 瑞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均能取得满意的麻醉效果.两组病人麻醉诱导后,血压均显著降低(P<0.01),心率显著减慢(P<0.01),且RP组较FP组明显(P<0.05),其他时段血压、心率均维持平稳,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P组异丙酚用量少于FP组(P<0.05),拨管时间明显短于EP组(P<0.01).结论 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诱导时间短,麻醉维持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清醒较快而完全,更适于颅内显微手术.

    作者:林赛娟;田国刚;唐群新;吴爱珍;黄玉焕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髋关节OA测量关节间隙的临床研究

    目的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测量小关节间隙判断骨性关节炎发展的临床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是从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50例髋关节OA患者.A组为男性患者25例,年龄从52岁至62岁,平均56.8岁.B组为女性患者25例,年龄从51岁至62岁,平均55.2岁.所选患者X光片均有轻度较对侧小关节间隙变窄,依据Kellgren/Lawrence Scale分级均为2级.随访5年.对随访前后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随访后,A组Kellgren/Lawrence Scale分级:2级16例;3级8例;4级1例.B组:2级7例;3级14例;4级4例.对A、B两组患者关节间隙变化用秩和检验分析,得P=0.0240(P<0.05),认为B组关节间隙变化明显.A、B两组患者关节炎的变化P=0.024(P<0.05),故B组关节炎的变化明显.结论 小关节间隙随着年龄的增长再不断变小.女性在髋关节炎早期随着年龄增长关节间隙的变小及骨性关节炎的加重较男性明显.

    作者:王昶;何平;孙晓安;王立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管状吻合器在食管和贲门癌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总结食管、贲门癌切除术中应用管状吻合器吻合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8例食管、贲门癌手术患者应用上海产GF-1吻合器吻合的效果.结果 全组病人均痊愈出院,无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及吻合口出血等.结论 上海产GF-1吻合器灵敏度、性能精确度比进口一次性吻合器较差,但价格便宜,只要严格掌握吻合器吻合的适应症和吻合器吻合技术,吻合效果还是可靠的.

    作者:黄定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的超声表现探讨

    目的 应用高频彩色多谱勒超声观察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内-中膜的改变、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和回声.方法 应用高频彩色多谱勒超声对56例脑梗塞患者和48例非心血管病中老年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并记录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回声,有无斑块形成,斑块数目和回声情况以及斑块处彩色血流充盈情况.结果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增厚,回声不均匀增强;斑块数目较多,斑块回声以不均匀强弱混合回声为主.斑块处彩色血流充盈缺损.结论 高频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是无创诊断颈动脉血管病变的简便有效方法,对40岁以上中老年人及早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及时发现早期动脉硬化,预防心脑血管梗塞有积极的意义.

    作者:袁慧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5例巨大卵巢肿瘤腹腔镜手术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巨大卵巢肿瘤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和适应症.方法 通过对15例巨大卵巢肿瘤患者的腹腔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中并发症、术中中转开腹及术后复发等情况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患者中除1例经术中活检诊断为晚期卵巢癌行中转开腹手术外,其余均顺利经腹腔镜完成,术中出血不多,无1例出现脏器损伤等并发症,术后随诊3-12个月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 腹腔镜是治疗巨大良性卵巢肿瘤(包括畸胎瘤)的安全、有效术式.

    作者:严书平;邢秀月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02例食管贲门癌术后无吻合口瘘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102例食管贲门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无吻合口瘘的临床经验,避免或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手术治疗的102例食管贲门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无吻合口瘘发生,均痊愈出院.结论 手术中保证吻合口有良好的血运而无张力,避免过度牵拉、揉搓食管及胃壁,用胸膜或带蒂的大网膜覆盖吻合口,加强围术期处理,可避免或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

    作者:张永宏;谭传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肺癌误诊原因回顾性分析

    肺癌起病多隐匿,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征性,给肺癌的临床诊断带来一定困难,甚至造成误诊或漏诊,若能及早识别,将有助于肺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极为重要.

    作者:蒋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与影像学诊断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特点,分析其早期影像学表现,比较X线与CT对强直性脊柱炎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临床确诊的43例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有骶髂关节平片,另外腰椎正侧位片34例,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片各3例;骶髂关节CT扫描29例.结果 所有患者均有骶髂关节炎,其中Ⅰ级2例,Ⅱ级10例,Ⅲ级14例,Ⅳ级17例.脊柱异常表现为竹节状者26例,其他中轴关节异常表现者8例.X线与CT检查对Ⅲ、Ⅳ级骶髂关节表现显示基本相同,CT对早期骶髂关节病变显示明显优于X线摄影.结论 强直性脊柱炎早期常累及骶髂关节,逐步向脊柱及中轴关节发展,CT检查能对强直性脊柱炎做出正确分期,对临床诊断及治疗预后有较高的准确性,优于X线平片.

    作者:贺莉;陈淑君;张祖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频与低频超声探头在诊断小儿肠套叠的对比研究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部分及其邻近的肠系膜进入邻近肠腔内的一种肠梗阻,是婴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1].肠套叠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肠套叠主要发生在婴幼儿,约占95%,继发性肠套叠多数发生在较大的儿童,约占5%.

    作者:符俊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上腹部手术后胃瘫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3例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经保守治疗在35天内治愈,1例再次手术后治愈.结论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综合因素所致,采取非手术治疗为主,不提倡早期手术.

    作者:朱帜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MTX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42例临床分析及相关文献复习

    目的 了解MTX联合米非司酮以及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异位妊娠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2例异位妊娠患者保守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2例患者中,2例因腹腔内出血多改行手术;其余40例保守治疗成功(40/42).结论 合理使用MTX联合米非司酮以及血府逐瘀胶囊治疗异位妊娠具有良好的效果.

    作者:安克;金松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前S1蛋白与HBV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对比分析与临床意义

    目的 对乙肝前S1抗原与HBV血清标志物的对比分析,进而对乙肝病毒前S1抗原临床意义的探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严格按说明书操作,对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和乙肝病毒前S1抗原测定,并与HBV-DNA做对比分析.结果 对HBV血清标志物不同组合模式进行分析发现,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乙肝病毒e抗原(HBeAg)、乙肝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的模式中,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出率高,与HBVDNA符合率也高,分别为86%与88%,HBsAg抗HBe抗HBc阳性的模式中与前S1抗原和HBV-DNA符合率分别为39%和41%,HBSAg抗HBC阳性组中与前S1抗原和HBVDNA符合率分别为26%和28%.结论 前S1抗原较HBV血清标志物更为敏感,尤其可反映HBeAg阴性的乙型肝炎患者是否有病毒复制,可作为一种新的HBV血清标志物和监测指标.

    作者:周潇;傅均星;范火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脑外伤后无动性缄默症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病人无动性缄默症(AM)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16例颅脑损伤后AM的临床表现及治疗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16例病人经治疗15例恢复正常语言能力,1例呈木僵状态.结论 颅脑外伤后缄默症是一不常见但预后较好的暂时并发症,使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及积极治疗颅内感染、脑积水并配合高压氧治疗效果较好.

    作者:吴欣洪;罗富华;饶卫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绝经后妇女取宫内节育器前分别用尼尔雌醇或米非司酮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绝经后取宫内节育器(IUD)的佳方法.方法 绝经后妇女需取环150例随机分成三组,A组50例给予尼尔雌醇4mg,顿服,于服药后第8天来院取环,B组50例给予米非司酮25mg,每天8:00和20:00各服一次,连续3天,第4天上午来院取环,C组50例术前不用任何药物,按常规进行取环术.观察宫颈软化及扩张情况,取环术中不良反应,和一次性取环的成功率.结果 A组,B组在软化及扩张宫颈,术中不良反应程度及一次性取环成功率上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 尼尔雌醇及米非司酮用于绝经后妇女取环均可改善宫颈条件,减少患者取环的痛苦,提高取环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薛莺华;陈丽群;周琴慧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海南医学杂志

海南医学杂志

主管:海南省卫生厅

主办:海南省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