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洁晶;唐晓颇
目的:观察玻璃酸钠注射液联合免疫三氧治疗创伤性滑膜炎动物模型的疗效。方法:分别用空气、免疫三氧、玻璃酸钠注射液、免疫三氧+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灌注治疗创伤性滑膜炎动物模型,7周后对膝关节滑膜进行免疫组化观察和病理学评分,检测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9、一氧化氮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结果:免疫三氧组、玻璃酸钠组、免疫三氧+玻璃酸钠组的病理学评分、核因子-κB、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9、一氧化氮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均显著低于空气组(P<0.05)。免疫三氧组的炎细胞浸润评分要显著优于玻璃酸钠组(P<0.05),且免疫三氧组和免疫三氧+玻璃酸钠组的一氧化氮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浓度显著低于玻璃酸钠组(P<0.05)。两者联合使用对滑膜增生的抑制作用要显著优于单用玻璃酸钠治疗(P<0.05),而在骨和软骨的破坏方面,联合治疗比单独使用玻璃酸钠或者免疫三氧,均能取得更显著的疗效(P<0.05)。结论:免疫三氧对创伤性滑膜炎的作用侧重于抗炎,而玻璃酸钠主要是对关节骨和软骨的保护作用,两者联用治疗创伤性滑膜炎时能获得更多的疗效。
作者:杨敏;杨钰潼;郭明阳;张俊;罗勇;袁维莉;郭玲琳;晏姣;明东;刘德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泼尼松片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风湿性多肌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29例,有效2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3例,无效5例,有效率为82.76%。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血小板指标改善情况,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泼尼松用量比较,治疗组剂量更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泼尼松片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疗效显著,具有降低患者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血小板水平和升高血红蛋白的作用。
作者:顾向浩;陈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应用中药汤剂、夹脊穴电针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将71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脉络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氟桂利嗪胶囊、天麻蜜环菌片口服治疗;治疗组进行中药汤剂、颈夹脊电针及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优9例,良16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占73.53%,有效率占94.12%;对照组优4例,良13例,可15例,差5例,优良率占45.95%,有效率占86.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汤剂、夹脊穴电针配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王迪;谢学锋;张利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观察干燥综合征患者心、肺功能的变化与外周血CD19+CD24+Brge及BTLA表达的变化,探讨干燥综合征患者心、肺功能的异常与CD19+CD24+Brge及BTLA的关系。方法:采用超声心动图(UCG)检测64例干燥综合征患者(干燥综合征组)心功能变化,采用肺功能仪检测干燥综合征患者肺功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19+CD24+Brge及BTLA的表达频率,并与20例健康体检正常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干燥综合征组与对照组多普勒超声异常率比较,干燥综合征组多普勒超声心功能变化检测结果异常率为63.33%,对照组异常率为10.00%;干燥综合征组肺功能变化检测结果异常率为79.68%,对照组异常率为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与对照组比较,干燥综合征组心功能参数E峰、FS%、E/A比值均显著降低(P<0.01),A峰、LADd显著升高(P<0.01)。③与对照组比较,干燥综合征组肺功能指标IC、MVV、FEF25、FEF50、FEF75、PEF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④与对照组比较,干燥综合征组外周血BTLA占淋巴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1), CD19+表达频率、CD24+表达频率、CD19++CD24+表达频率、CD19++BTLA占淋巴细胞比(%)、CD24++CD19+占淋巴细胞比(%)、CD24++BTLA占淋巴细胞比(%)显著升高(P<0.01)。⑤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干燥综合征患者心、肺功能与BTLA占淋巴细胞比(%)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 E峰、LADd、PEF与CD19+表达频率、CD24+表达频率、CD19++BTLA占淋巴细胞比(%)、CD24++CD19+占淋巴细胞比(%)、CD24++BTLA占淋巴细胞比(%)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肺功能参数FEV1、FEF50与CD19+表达频率、CD24+表达频率、CD19++BTLA占淋巴细胞比(%)、CD24++CD19+占淋巴细胞比(%)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干燥综合征患者在发生炎症的同时,其心、肺功能水平呈下降趋势,同时与外周血BTLA表达降低及CD19+CD24+Brge表达的升高呈相关性,提示Breg调控作用增强,引起免疫失衡,可导致心肺功能的下降。
作者:王芳;刘健;叶英法;万磊;曹永贺;孙月;齐亚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伴HBV携带患者接受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肝脏安全性。方法:纳入经非生物DMARDs药物联合治疗失败,且处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状态的成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接受英夫利昔单抗及预防性抗病毒治疗期间,密切监测肝酶学及病毒载量变化情况。结果:共纳入12例患者,其中男3例,女9例。在基线期,4例患者(下称第1组)的HBV病毒载量异常,其余8例患者(下称第2组)HBV病毒载量正常。截至治疗第52周时,第1组中仅有1例发生病毒载量增加及肝酶学异常。该患者在28周时出现病毒载量增加,2周后发现轻微肝酶学异常,且发现HBV-YMDD变异株。换用恩替卡韦(原使用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并继续原方案治疗,上述指标逐渐恢复。第2组中,有1例患者在16周时出现AST一过性升高(62 U·L-1),经对症治疗后恢复正常。结论:在预防性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英夫利昔单抗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罹患难治性RA的HBV携带者而言,可能是一个安全、有效的选择。
作者:方霖楷;潘云峰;黄建林;吴玉琼;金欧;廖泽涛;林智明;古洁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1对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搜集资料应严密遵守随机抽样设计,保证样本从同质的总体中随机抽取,除了对比因素外,其他可能影响结果的因素应尽可能齐同或基本接近,以保证组间的齐同可比性。因此,应对样本的基线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以证明组间的齐同可比性。
作者:《风湿病与关节炎》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在撰写论文时,凡在文中引用他人数据或观点时,应使用参考文献。我刊希望作者使用参考文献时参照《风湿病与关节炎》杂志稿约,按参考文献的书写要求书写完整,且依论文中引用的先后顺序进行参考文献排序并在论文中作相应标注。参考文献宜选用近5年内的权威性学术期刊文献。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朱宗元教授对脉痹的诊断及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临证时,他强调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根据病情轻重缓急,以当归四逆汤为主方进行加减治疗,同时辅以补中益气汤以求标本兼顾,有针对性地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疗效。
作者:董秋梅;朱宗元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文章就磁共振成像对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探讨了磁共振成像及分子磁共振技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以及胶原诱导性关节炎模型研究中的应用,认为磁共振成像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其与分子生物学结合形成的分子磁共振成像技术将对类湿关节炎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作者:马俊福;李明曦;朱跃兰;侯秀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舒筋活血祛痛膏对膝骨关节炎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96膝) Kellgren-Lawrence分级中属Ⅰ级和Ⅱ级的膝骨关节炎患者,予以舒筋活血祛痛膏外敷,隔日1次,7次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评价患者治疗前后骨关节炎评分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后患者的骨关节炎评分量表中各项指标的变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筋活血祛痛膏外敷可有效改善Kellgren-Lawrence分级中Ⅰ级和Ⅱ级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作者:郭珂珂;李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中药热敷配合手法按摩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采用住院常规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中药热敷及手法按摩治疗,治疗2个月比较治疗前后的相关观察指标。结果:临床缓解11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3例,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临床缓解5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7例,有效率为75.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中药热敷配合手法按摩在改善脊柱僵硬、腰背痛和脊柱活动受限等方面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任泓吉;孟庆良;郭会卿;孟婉婷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腰痛宁胶囊治疗髋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髋骨关节炎患者78例,予腰痛宁胶囊6粒与盒中黄酒1支加适量白开水,睡前口服,疼痛难忍者加用美洛昔康片口服,连续6周后,观察疗效及疼痛和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临床控制9例,显效38例,有效22例,无效8例,临床有效率为88.46%。治疗前后疼痛及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痛宁胶囊可以有效地缓解髋骨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改善髋骨关节炎造成的关节活动障碍。
作者:邢丽丽;高明利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作者:《风湿病与关节炎》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寒痹为五淫痹之一,为常见痹病,是按病因分类的风湿病三级痹病。寒痹在风湿病中的地位非常重要,历史上有着大量而丰富的文献记载。本文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整理和研究,以便能更清晰地认识寒痹,使寒痹理论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满意;娄玉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骨关节炎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近年来,许多学者倾向于认为在骨关节炎发病中,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对近年来骨关节炎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唐芳;马武开;姚血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张鸣鹤教授提出干燥综合征从“炎”论治,立足“热痹”理论,认为热毒为病之本,血瘀为病之化,阴虚为病之果,临证施治以清热解毒为基础,兼以养阴通络。
作者:娄俊东;张立亭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文章概述了痛风病名的中医归属、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重点综述了痛风的治疗研究现状,包括辨证治疗、分期治疗、经验方加减、经方治疗,单味药治疗、内外合治、中药熏洗法及其他治疗方式,并总结了作者的治疗经验。提出本病应预防为主,既病防变;要深入研究,加深对其本质的认识。
作者:殷海波;石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通过归纳近10年来运用针刺疗法、灸法及针灸特色疗法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操作方法及疗效观察,发现中医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效果较好,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疗法,值得推广及深入研究。
作者:王洁晶;唐晓颇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阐述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中、西医治疗的几点思考。现代医学认为,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使用应个体化,应当重视N-乙酰半胱氨酸的应用;中医学认为,益气活血是本病的基本治疗方法,匡扶正气、提高抗病能力是增加生存期的关键,并且要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用药。中西医结合可取长补短。
作者:黄胜光;黎德育;谭宁;朱辉军;罗晓光;张洁瑶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