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尔坤;宋雪飞;薛丁山;吕明
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常见损伤,约占小儿全身骨折的26.7%,占儿童肘部损伤60%~70%,合理治疗可避免肘内翻畸形的发生,肘关节伸屈功能障碍,以及保护神经、血管免受损伤.本院自1994年1月~1999年12月采用肘外侧切口治疗肱骨髁上骨折78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翟江华;尹玉叶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股骨髁部骨折占全身骨折脱位的0.4%,固定方法多,但疗效多不满意[1],我们自1997年3月~2002年2月,采用股骨髁支持钢板治疗股骨髁间粉碎性骨折23例,效果良好.
作者:李中才;李进;崔学森;冯涛;王琼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患者:王春杰,男,39岁,主因腰部间断性疼痛6年余,双下肢麻木无力,感觉障碍,腰部疼痛加重2天入院.缘于6年前患者扭伤腰部后出现腰痛,无放射,休息后疼痛减轻,反复发作,因未影响正常工作,故未诊治.
作者:邢德振;孟志勇;王清虎;李晖;崔玉增;耿丽莹;杨增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明确开放骨折感染创面常见感染细菌种类、数量和分布特点,指导临床合理有效的应用抗生素.方法:对1990年1月~2000年12月骨科住院病人中开放骨折术后感染患者创面分离出的各种细菌、真菌共30种875株进行分析.并同步比较病人所能接触的院内环境中检测的细菌.结果:感染创面中,G+球菌和G杆菌所占比例大,分别为40.68%、52.5%,铜绿假单胞菌247株,检出率为28.2%,居第一;金黄色葡萄球菌217株,检出率为24.8%,居第二;其他如表皮葡萄球菌、施氏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等均占有一定比例.一些机会致病菌也从创面中检出,而且创面内数量较多的细菌从院内环境中均可检出.药敏结果显示:金葡菌和表葡菌对青霉素敏感度极低,先锋V、丁胺卡那霉素对其较敏感.一些G-杆菌对复达欣、先锋V较敏感.结论:细菌室应重视对临床感染菌种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正确报告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同时,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有效的应用抗生素.
作者:纪素玲;程驰;李耀胜;常连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髌骨骨折术后屈膝功能障碍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1993年~2001年得到随访的髌骨骨折患者术后屈膝功能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得到随访118例患者中16例出现屈膝功能障碍.其中膝关节屈曲在90°~130°之间者10例;膝关节屈曲<90°者6例.结论:严格遵循微创或无创原则进行手术操作,充分重视髌骨软骨面的平整,避免过紧缝合股四头肌扩张部,防止术后关节腔内过多积血,结合正确的功能锻炼,必能有效降低髌骨骨折术后屈膝功能障碍的发生.
作者:钟竟林;王昌龙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皮瓣移植已成为严重创伤所致软组织缺损的一种有效修复手段,手术时除要求皮瓣供区血管有一定的长度和直径,走行恒定外,还要求受区血管条件好,血管口径与供区血管口径应尽可能相似,以达到手术目的[1].
作者:林立;顾立强;侯喜君;叶淦湖;斐国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后入路半椎板切除椎管侧前方减压,Dick经椎弓根内固定,同时行后外侧值骨.结果:28例随访,X线复查示骨折椎体复位率达90%,椎体前缘压缩平均恢复高度0.8cm.1例1钉折断,余固定牢固.神经恢复好转率89%(25/28).结论:认为该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创伤小,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好.
作者:王广辉;段继礼;郭坤营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大龄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切开复位、chiari骨盆截骨术及股骨粗隆下旋转、短缩截骨术治疗6.5~13岁患儿12例.结果:12例均获随访,时间2~5年,平均2.5年,优良率为83.3%.结论:该术式虽然不是儿童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首选方式,但对于年龄较大的儿童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作者:金卫国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锁骨中段骨折,尤其是粉碎性骨折,手法复位8字石膏绷带外固定不容易维持对位,造成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常需内固定治疗.传统的内固定方法是克氏针、接骨板加钢丝固定.
作者:水岩;刘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随着社会老年化和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膝关节置换术已经成为对严重膝关节疾病施行外科治疗的主要手术方法.
作者:吴新军;邓姝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998年3月~2000年1月应用改良张力带加自身骨屑植骨治疗锁骨骨折34例,获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雄伟;刘国峰;王江 刊期: 2003年第02期
2001年7月及2002年10月分别收治髌骨关节面骨折2例.我们应用可吸收线加骨胶固定,术后半年随诊,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作者:张存银;肖德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肘管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和远期疗效.方法:对19例肘管综合征的病因、症状、治疗和远期随访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本组19例均行尺神经松解前置术,其中3例经非手术治疗效果差,改为手术治疗.功能恢复优良率为74%.结论:对肘管综合征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术后尺神经恢复较满意.
作者:李承勤;刘培林;张登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桡骨远端骨折是上肢常见的骨折之一,多为粉碎性骨折,常累及桡骨远端关节面,采用保守治疗,疗效欠佳,是产生创伤性关节炎的重要原因.我科从1996年以来,采用手术切开复位T型钢板内固定或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此类骨折28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刘保和;杨斌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骨囊肿是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多采用病灶刮除后植骨或醋酸甲基强的松龙囊内局部注射治疗.我们自1997年3月开始采用抽取髂骨的红骨髓行囊内注射治疗骨囊肿13例,经1~5年随访,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段佳忠;陈春;田松;李德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各型Pi1on骨折的佳治疗方案.方法:对1995年~2091年15例单侧Pilon骨折患者的观察,平均年龄39岁.骨折类型:Ⅰ型3例,Ⅱ型9例,Ⅲ型3例.保守治疗3例,12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结果:优7例,良6例,差2例,感染1例,关节退变6例.结论:根据骨折类型和受伤条件选择治疗方案,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作者:单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髋臼骨折是累及关节面的创伤,既往大都是采取传统的保守治疗.随着近代医学影像学的飞速发展和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此类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手术疗效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作者:李忠华;王廷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治疗腰背部大面积皮肤剥脱伤的有效、简便方法.方法:26例腰背部大面积皮肤剥脱伤中,6例应用穿刺法,20例采用置管引流法,并加压包扎治疗.结果:6例穿刺法中,4例一次治愈,2侧改用引流法治愈;20例置管引流法中,17例一次治愈,3例再行穿刺法治愈,均无皮肤坏死.结论:腰背部大面积皮肤剥脱伤应用穿刺法或置管引流法治疗,具有治疗效果好,所需时间短,不影响并发症的治疗等优点.较大面积伤及新鲜伤以置管引流法效果较好.
作者:张立岩;魏尧森;梁伟;刘斌;徐建军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们自1998年2月~2000年9月用可吸收Biofix螺钉(芬兰百优公司提供)治疗交叉韧带胫骨附着点撕脱骨折38例,疗效较满意,现结合手术时机、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问题报道如下.
作者:范建杰;黄伟;舒亮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肿瘤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病人的20个椎体以及5例椎体肿瘤6个椎体,经皮、椎弓根向椎体内穿针并注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14例新鲜骨折病人卧床复位满意后再注射.结果:23例病人平均每个椎体注入骨水泥6.5 mL,X线检查骨水泥充满良好,骨折复位满意.术后12 h~3 d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测试,18例骨质疏松症病人中14例完全缓解(0~2),4例中度缓解(2~4分),疼痛缓解81%.14例新鲜骨折病人术后恢复丢失高度的78%.5例椎体肿瘤中2例完全缓解(2~4分),疼痛缓解81%.14例新鲜骨折病人术后恢复丢失高度的78%.5例椎体肿瘤中2例完全缓解(0~2分),3例中度缓解(2~4分),疼痛缓解70%.术中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出现.对18例病人(其中肿瘤病人3人)随访8~10个月,治疗部位疼痛未明显加重,椎体形态未有改变.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及椎体肿瘤,能够迅速缓解疼痛,增加椎体的强度和脊柱的稳定性,是安全有效的微创技术.
作者:田云虎;刘亚;管春和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