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F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

庞伟;王伟;王洪斌;庞志宏;薛喜龙;吕春浦

关键词:AF系统, 胸腰段骨折, 植骨
摘要:目的 探讨AF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69 例胸腰段骨折患者经切开复位,AF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进钉点采用Weinstein定位法,术中常规行后外侧植骨.结果 63 例患者得到随访,都有一定程度的神经功能恢复和椎体高度恢复,植骨愈合满意,出现断钉、迟发感染以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经处理后痊愈.结论 AF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复位确切、固定可靠、简便省时,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实用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Colles骨折的发现者-Abraham Colles

    Abraham Colles是骨科学史上一位非常著名的人物,我们常见的Colles骨折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1773年,Colles出生于爱尔兰东南部的以盛产黑色大理石而闻名的基尔肯尼(Kilkenny)附近.

    作者:石俊俊;纪斌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DRFS联合侧后方椎体间植骨治疗腰椎滑脱症

    近年来,随着脊柱生物力学研究的迅速深入,新型脊柱内固定器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对滑脱节段获得复位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有了新认识,大多主张行后路经椎弓根螺钉技术内固定,椎板切除或扩大开窗神经根减压加外侧横突间植骨或椎体间植骨融合.

    作者:刘继恒;于灏;杨明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GSS-Ⅱ长棒固定治疗胸腰椎跳跃式骨折

    目的 探讨GSS-Ⅱ长棒固定治疗胸腰椎跳跃式骨折.方法 采用GSS-Ⅱ长棒复位固定加植骨治疗15 例胸腰椎跃跳式骨折.结果 本组病例平均随访14.6个月,复位后椎体高度无丢失,无后凸畸形.按Frankel分级评价脊髓功能恢复情况:A级1 例无变化;B级2 例(各1 例),分别进步到C级和D级;C级4 例,1 例进步到D级,3 例恢复正常;E级8 例.结论 胸腰椎跳跃式骨折伤情复杂,合并伤重,GSS-Ⅱ长棒复位固定能有效重建脊椎稳定性,改善神经功能,方法简单可靠,固定牢固.

    作者:许兴柏;朱裕成;杨春;马军;高先亭;朱艾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护理

    颈椎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是具有破坏性的损伤之一,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为首选术式[1].充分的术前准备和严密的术后护理,可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确保病人的生命安全和取得佳的疗效.我科自2004年1月至2006年6月间共进行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13 例,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术后随访均恢复良好,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庄巧华;徐娟;傅小云;曾红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髌股关节不稳定症的影像学诊断与治疗

    髌股关节是伸膝装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髌骨在股骨滑车凹中正常运动轨迹依赖于髌骨与股骨髁间凹的骨性关节和关节囊、支持带提供的静态稳定作用,以及股四头肌的动态稳定作用.

    作者:范涛;纪斌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手术的临床体会

    目的 探讨提高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效果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24 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在减压后于椎间分别采用单纯植骨、椎间融合器和植骨加内固定三种方式进行治疗,并随访观察.结果 经过平均15个月的观察随访,神经功能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1分,恢复到术后平均15.3分.术后6个月椎间植骨100%融合,无椎间融合器移位、钢板螺钉断裂现象.结论 只要严格掌握颈椎病手术的治疗原则,术中彻底减压、充分植骨、适当应用内固定,就能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作者:王开明;杨德顺;张庆;秦骥;廖亮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一期病灶清除及前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目的 探讨前路内固定技术在治疗胸腰椎结核中的临床意义,并对其手术时机、手术指征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对2001年3月至2005年12月收治胸腰椎结核患者42 例进行随访分析,42 例患者中男27 例、女15 例,年龄22~58 岁,平均37.6 岁.病灶累及2个椎体28 例,3个椎体14 例.手术方式为前路病灶清除植骨Z-Plate内固定术,术后三联抗结核治疗1年.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年,以植骨融合情况及神经功能分级作为主要观测指标.结果 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无窦道形成,无局部复发.除4 例脊髓功能无明显恢复外,38 例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植骨均获得骨性融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脊柱后凸角平均矫正10°.随访未出现明显后凸畸形加重及矫正角度丢失.结论 在严格手术指征的前提下一期病灶清除减压、植骨并应用前路内固定器,能够早期重建脊椎稳定性,矫正脊柱畸形,无明显并发症发生.

    作者:辛兵;周冰;郭开今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创伤骨科疾病的漏诊原因分析与对策

    目的 探讨创伤骨科疾病病人漏诊的原因及防止漏诊的举措.方法 根据2004年8月至2006年8月我们统计的门、急诊及住院漏诊病人的病历资料,对48 例55处损伤初诊被漏诊者进行分析,探寻与漏诊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经统计发现车祸伤、坠落伤及多发伤昏迷患者漏诊的发生率较高.48 例55处损伤初诊被漏诊者中83.6%是由于医师的粗心马虎造成的,10.9%是由于医师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缺乏临床经验导致,5.5%的损伤以我院现有的常规检查难以发现.结论 高能量损伤、多发伤及合并有头胸腹部的骨与关节损伤容易被漏诊,接诊医师宜按临床诊疗操作规范对病人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防范漏诊,必要时宜采用更先进的检查技术,如CT、MRI、骨扫描等.

    作者:蒋元斌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治疗分析

    目的 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治疗特点,探讨其疗效.方法 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56 例,其中半髋置换32 例,全髋置换24 例.骨折按Garden分型,Ⅲ型26 例,Ⅳ型30 例.结果 56 例患者均安全度过手术期,术后发生并发症7 例,行翻修术1 例,入院期间患者无死亡.随访12~28个月,按Harris标准评分:优39 例,良12 例,中4 例,差1 例.结论 老年股骨颈骨折适宜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缜密的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安全的保障.

    作者:沈金虎;杨六中;时超;刘诗荣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23 例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经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方法 采用后路椎间盘镜进行单侧开窗减压术.通过术前标记腰椎正侧位片定位,于定位棘突间隙后正中偏患侧作长约1.5 cm小切口,逐级扩张后置入工作通道管,钻除部分椎板,置入内窥镜,于电视监视器下显露椎板、增生内聚的关节突、肥厚的黄韧带及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彻底解除其对硬脊膜、神经根的压迫.结果 本组共治疗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23 例,平均随访7个月,按Prolo标准评定,治愈20 例,有效2 例,无效1 例.结论 本术式在严格掌握适应证前提下对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效果明显.

    作者:高金亮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2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27 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根据骨折不同类型采用不同入路行钢板内固定并进行随访.结果 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本组病例随访6~18个月,根据术后X线片及改良Shea功能评估标准评定,优19 例(70.4%),良5 例(18.5%),可3 例(11.1%),优良率88.9%.结论 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有利于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陈强;张建明;余桦;葛新;罗振东;周瑞康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外固定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

    目的 回顾分析我院治疗Pilon骨折的病例,探讨AO分型B和C型Pilon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0年以来共27 例AO分型B和C型Pilon骨折分别给予切开复位内固定或混合外固定治疗,同时术后对症处理和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6~29个月,按Mazur评分标准,优13 例,良9 例,中4 例,差1 例,优良率81.5%.并发症:骨折不愈合1 例,延迟愈合3 例,软组织浅表坏死2 例,皮肤坏死1 例,内外固定失效各1 例,成角畸形愈合1 例,14 例踝关节活动较健侧差,骨性关节炎有7 例发生在踝关节外侧,3 例发生在内侧.结论 充分的术前计划、恰当的手术时机、有限切开结合外固定是治疗B和C型Pilon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陈德权;朱宝林;陶铁成;闫军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碘伏持续灌注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68 例报告

    目的 比较碘伏生理盐水灌注冲洗和庆大霉素生理盐水灌注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全组共68 例,平均年龄30.5 岁.治疗组35 例,采用碘伏生理盐水持续灌注冲洗,每日用500 mL生理盐水+0.5%碘伏200 mL冲洗两次;对照组33 例,采用生理盐水持续灌注冲洗,每日用500 mL生理盐水+庆大霉素16万U冲洗两次.结果 在两组术后第4、6天的引流液做细菌培养中,治疗组有菌的病例百分数远远小于对照组.结论 碘伏持续灌注冲洗治疗慢性骨髓炎具有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杀菌效果好、作用快、无抗药性、对组织无刺激性、治愈率高等特点,为治疗骨髓炎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作者:刘树民;王春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65 例体会

    我院自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采用切开复位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65 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叶清寿;叶碧禄;刘建辉;叶武;李均保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附32 例报告)

    孟氏骨折(Monteggia骨折)在小儿前臂损伤中较为常见,对于新鲜骨折,大部分复位后均较稳定,预后良好;但对陈旧性孟氏骨折,有人主张畸形严重或功能障碍时才考虑手术,有人主张成人后为改善功能或增进美观而采用桡骨小头切除术,我们认为切开复位仍是治疗陈旧孟氏骨折的首选方法.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4年9月共收治此类病人112 例,现将有完整随访资料的32 例患者予以分析讨论.

    作者:王君;侯玉义;孙文学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分期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ascular necrosis of femoral head,ANFH)是由多种病因共同作用引起的股骨头血液供应破坏或骨细胞变性,进而导致骨的有活力成分(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和脂肪细胞)死亡的复杂病理过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分期方法很多,被广泛接受的分期体系有:Ficat体系、Florida体系、Pennsylvania体系、日本骨坏死研究会体系、ARCO分期体系和Pittsburgh体系.

    作者:郭宇宁;卫小春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的手术治疗

    肩锁关节脱位多为直接损伤引起,大多数学者主张手术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们分别采用两种内固定方法对26 例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Tossy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是锁骨远端完全移位,肩锁韧带、喙锁韧带完全断裂的肩锁关节脱位)施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韩景全;吕福润;黄振起;杨存虎;乔生飞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三踝骨折的治疗体会

    踝关节由胫腓骨下关节面和距骨上部关节面(距骨滑车)构成,其周围由3组主要韧带紧密的连接在一起.踝关节骨折脱位,特别是三踝骨折,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方法不当,常常遗留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和创伤性关节炎.我院自1999年3月至2005年3月共收治三踝骨折38 例,均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春杰;李福平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闭合复位空心螺纹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 2003年7月至2006年6月采用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纹钉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22 例,男10 例,女12 例;年龄28~82 岁,平均55.2 岁.右侧8 例,左侧14 例.高处坠落伤5 例,车祸伤6 例,跌伤11 例.Garden分型,Ⅰ型1 例,Ⅱ型4 例,Ⅲ型13 例,Ⅳ型4 例;按骨折部位分:头下型3 例,经颈型8 例,基底型11 例.结果 22 例患者均手术顺利,骨折达到或接近解剖复位,术中出血量少,无一例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18 例获得随访,除1 例出现骨不愈合,1 例出现股骨头坏死外,其他患者均未出现骨质吸收、骨不愈合、股骨头坏死征象.结论 C型臂X线机监视下闭合复位经皮空心加压螺纹钉内固定适用于股骨颈骨折,可获得可靠的固定,并明显降低软组织损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有效、可行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张发平;何罗彬;朱品光;罗仕武 刊期: 2007年第09期

  •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

    目的 评价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1999年1月至2006年1月手术治疗48 例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效果.结果 48 例术前均明确诊断并及时进行了椎间盘切除术,术后随访1~7年,平均3.1年,按Nakai标准判定,优30 例,良15 例,可3 例,优良率93.7%.结论 破裂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即可明确诊断,应尽早手术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黄吉林;刘勇;王彦川;石建宏;黄欣;聂枫;胡云洲 刊期: 2007年第09期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