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失败12例原因分析

贾万贵;陈冰;赵俊

关键词:股骨骨折, 髋骨折, 内固定, 手术后并发症
摘要:目的 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原因,寻找避免失败的方法.方法 总结从2001~2005年手术治疗的1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12例手术失败的原因,并进行再次治疗.4例行股骨髁钢板固定术,3例行股骨重建钉手术,5例保守治疗经股骨髁牵引或下肢皮牵引4~6周.结果 原手术方式包括闭合复位、钢丝捆扎加DHS内固定3例,单纯DHS内固定9例.术后4周发现手术失败3例,术后8周发现6例,术后10周发现2例,术后12周发现1例.内固定失败形式包括钢板移位、骨折明显移位、DHS钉脱出钢板撬起及股骨头部DHS钉切出等.经过15~18个月,平均16.3个月的随访,骨折基本愈合或临床愈合,患者生活自理,局部无痛,关节活动良好.结论 股骨粗隆间手术失败原因可能为内固定不坚强、术中复位不佳、过早负重、拉力螺钉位置不良等.股骨粗隆部有压应力与张力之分,如何解决骨折后剪切力的合理分配是手术的关键.
实用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双侧椎板开窗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双间隙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法多采用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植骨术,创伤较大,且有一定并发症.自1999年12月至2004年12月我们采用椎板双侧开窗术治疗双间隙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成志;李松森;尹大宇;孙平安;冯早堂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易误诊的儿童肱骨远端全骺分离

    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在儿童肘关节损伤中较为少见.由于儿童肘关节周围各骨骺出现的时间不一,且在婴幼儿时期,骨骺与干骺端之间连接的是在解剖结构上较为薄弱的软骨板.

    作者:江林;江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膝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粘连

    目的 探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粘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1例膝关节粘连患者,年龄17~57岁,平均34.8岁.在关节镜下松解髌上囊、髁间窝及双侧隐窝的粘连,膝关节外上小切口行股中间肌切断术,术后第3天开始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年.疗效评定按Judet疗效评定法,优17例,良3例,可1例.平均较术前改善70.5°.除1例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经换药于术后4周愈合外,所有病例未出现伤口感染和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粘连具有伤口小、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膝关节粘连的有效方法.

    作者:陆志剀;林志刚;徐杏平;燕妮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2000年8月至2005年3月,对10例(20髋)患者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8例16髋,女2例4髋;年龄25~65岁,病程1~30年(平均4.8年).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12~45分,平均27分.其中7例采用Smith-Peterson切口,3例采用后路Moore切口.手术时间为3.4~5.5 h,平均4.5 h,术中输血600~1 600 mL,平均1 000 mL.结果 10例均获6个月~5年3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髋关节术后Harris评分70~100分,平均86分,较术前平均提高59分(27~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因心脏病死亡外,其余患者术后均无感染、肺栓塞、深静脉栓塞、假体松动、假体下沉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能独立行走,自理生活.结论 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充分的术前准备,慎重选择病例,严格的假体安装标准,有效地风险防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培信;庄永;廖春来;秦辉;曾波;谢逸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骨代谢指标的变化

    目的 了解雌二醇和白细胞介素-6等骨代谢指标在骨质疏松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女性腰椎骨折患者120例,绝经后有骨质疏松者60例(OP组),绝经后无骨质疏松者30例(NOP组),另外选择绝经前妇女30例为对照组.对120名妇女雌二醇、骨密度、白细胞介素-6、血清总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尿钙肌酐比值等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 绝经后妇女骨形成指标骨钙素及碱性磷酸酶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其中碱性磷酸酶在OP组和NOP组间有差异,而骨钙素在OP组和NOP组间无差异;绝经后妇女骨吸收指标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及尿钙肌酐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OP组又明显高于NOP组;绝经后妇女的血清雌二醇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绝经前妇女),OP组又明显低于NOP组;绝经后妇女血清白细胞介素-6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妇女,而OP组又明显高于NOP组.结论 雌二醇、白细胞介素-6等骨代谢指标与骨质疏松关系密切.这充分说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IL-6分泌增多,导致骨吸收加速.

    作者:李保林;谭建伟;利云峰;庾伟中;杨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观察

    目的 评价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3年7月至2005年10月我们采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126髋,其中FicatⅠ期30髋,Ficat Ⅱ期65髋,Ficat Ⅲ期24髋,Ficat Ⅳ期7髋.手术切开髋关节囊,切除股骨头周边增生的骨赘和炎性反应的滑膜组织,将股骨颈前外侧凿成与腓骨外径相应的骨槽,C臂X线机监视下沿骨槽深达股骨头软骨下区,凿刮骨坏死囊变组织,取髂骨松质骨填塞,将游离腓骨插入股骨头骨洞内,嵌入股骨颈骨槽内,螺丝钉或克氏针固定,吻合腓骨动静脉与旋股外动静脉.结果 随访1~10年,优良率达82.5%.结论 该手术可在直视下彻底清除坏死囊变组织和减压,同时植入新鲜松质骨,为坏死区再血管化清除障碍.植入的带血管游离腓骨可增加股骨头部的血供和支撑作用,防止股骨头进一步塌陷.此术式可用于Ficat Ⅰ、Ⅱ和部分Ⅲ期病例.

    作者:张秉文;杨建业;卢勇民;祁志强;陈宇鹤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腰椎间盘突出征合并马尾神经综合征5例报告

    自2003年10月至2005年12月我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马尾神经综合征5例,占腰椎间盘手术的10.4%,报告如下.

    作者:李林东;薛伟;蒋永新;王玉树;王乃集;杨英果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我院自2002年至2006年9月收治54例跟骨波及关节面骨折,其中7例Sanders分类[1]为Ⅰ型的行高分子绷带固定,其余47例行切开复位植骨跟骨钛合金解剖板内固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建成;常浩胜;王波;王志国;张在谦;张树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接骨板固定人工骨植入治疗胫骨外侧平台骨折

    目的 探讨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2000~2005年在我院治疗的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切开复位开窗植骨异型接骨板内固定疗法.结果 对30例患者随访9~24个月,按照雍氏评级标准优良率达90%.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同时植骨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云才;吴向东;何京生;满运鸿;朱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微创原则在胫骨闭合骨折钢板内固定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依据微创原则用钢板固定治疗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通过微创方法和常规方法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资料进行比较.结果 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6~24个月.微创方法较常规方法在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愈合时间、并发症等方面有明显优势.结论 微创原则符合生物学内固定原则,有利于骨折愈合.

    作者:彭炳龙;敖沸;王俊东;文毅英;周旭东;田会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效用

    目的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常常需要输血治疗,输异体血的弊端在于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配型不合导致输血反应或免疫调节反应.另外异体血血源紧张,费用昂贵,因此临床上应尽量减少异体输血.关于自体血回输器的应用文献报道效果不一,本文旨在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效用.方法 使用回顾性质量评估设计,我们比较了136例择期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的病人和历史上同样行膝关节表面置换的116例病人.研究组使用了Consta VacTM CBCⅡ自体血回输器,伤口血液经回输器过滤后回输.对照组的引流血液被弃置.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血红蛋白水平决定异体血的回输量,使术后血红蛋白水平维持在10 g/dL以上.比较两组术前及出院时的血红蛋白水平和输异体血的量和比例.结果 两组间术前和出院时的血红蛋白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输异体血的比例在单膝置换时,未回输组为27.3%,回输组为14.3%.在双膝置换时,未回输组为85.2%,回输组为45.1%.结论 使用自体血回输器可以减少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输异体血的比例和输血量.

    作者:黄志峰;翁习生;邱贵兴;金今;林进;赵庆;杨新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名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人数的增加,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仔细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有利于对骨折程度作出更准确的评价,以选择更加适合的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本文就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加以综述.

    作者:朱江涛;卫小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多发性胸椎包虫病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3岁,汉族,农民,有牧区生活史.1998年1月,孕期感觉胸背部疼痛不适,夜间较显著,在当地医院诊治,因考虑妊娠反应,未给予任何处理.妊娠5个月后,除上述症状外感觉右下肢麻木,行走无力.

    作者:贾明锁;唐昭惠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髋关节镜的临床应用现状

    在骨科领域,目前越来越多地使用关节镜技术来诊断和治疗各种关节疾病.迄今为止,关节镜手术常用于膝关节,其次是肩关节和踝关节,而髋关节疾病的关节镜诊治还处于起步阶段.

    作者:毋斌强;张志强;卫小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的诊治体会

    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是临床上严重的腕关节损伤,由于其解剖结构复杂,极易发生漏诊或误诊,以致延误治疗,晚期发生骨不连、骨坏死、腕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不良后果[1~3].我院自1999~2006年共收治26例此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黄永森;黎忠文;袁华军;何忠;李永斌;刘宇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失败12例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原因,寻找避免失败的方法.方法 总结从2001~2005年手术治疗的1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12例手术失败的原因,并进行再次治疗.4例行股骨髁钢板固定术,3例行股骨重建钉手术,5例保守治疗经股骨髁牵引或下肢皮牵引4~6周.结果 原手术方式包括闭合复位、钢丝捆扎加DHS内固定3例,单纯DHS内固定9例.术后4周发现手术失败3例,术后8周发现6例,术后10周发现2例,术后12周发现1例.内固定失败形式包括钢板移位、骨折明显移位、DHS钉脱出钢板撬起及股骨头部DHS钉切出等.经过15~18个月,平均16.3个月的随访,骨折基本愈合或临床愈合,患者生活自理,局部无痛,关节活动良好.结论 股骨粗隆间手术失败原因可能为内固定不坚强、术中复位不佳、过早负重、拉力螺钉位置不良等.股骨粗隆部有压应力与张力之分,如何解决骨折后剪切力的合理分配是手术的关键.

    作者:贾万贵;陈冰;赵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在胫骨骨折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和传统钢板固定术在治疗胫腓骨骨折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4年3月至2005年9月收治的61例胫腓骨骨折分成两组,分别行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和传统钢板固定术,对两组的手术过程及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5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3个月.微创固定组在术中出血和术后发热时间上远少于传统固定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在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上,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微创固定组无一例发生内固定失效及骨折不愈合.结论 微创钢板内固定术在治疗胫腓骨骨折上具有组织损伤小、术中出血少、遗留瘢痕不明显、固定可靠等优点,是一种疗效较好的固定方法.

    作者:杜逸;徐煜;颜程;纪益魁;涂伟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肘关节后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粉碎骨折的重建

    目的 探讨肘关节后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5例Regan-MorreyⅢ型肘关节后脱位并尺骨冠状突粉碎性骨折的病例,采用肘关节前侧入路,取大转子骨、筋膜复合组织移植重建冠状突并修复尺侧副韧带.结果 15例均达骨性愈合,肘关节稳定性好,按Broberg-Morry肘关节功能评定,优8例,良5例,差2例.结论 大转子骨、筋膜复合组织移植可重建冠状突治疗Ⅲ型尺骨冠状突粉碎性骨折,该方法手术操作方便,暴露清晰,关节功能恢复好.

    作者:何文平;吴松青;郑志祥;李忠民;胡金荣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用DHS治疗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体会

    目的 评价动力髋螺钉(DHS)对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指出应用DHS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等.方法 文献回顾与本组资料相结合,即选取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5月间有完整随访资料、年龄在50岁以上、应用DHS治疗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病例69例,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随访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评价DHS对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资料随访时间为7个月~4.5年,随访结果中除1例手术后21 d头钉拔出、1例手术后17 d侧板拔出外,余患者骨折皆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3周.本组按相关标准评定,优29例(占42%),良37例(占53.6%),优良率达95.6%.本组无一例骨折不愈合及髋内翻发生.结论 DHS是手术治疗中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为理想的内固定物.

    作者:刘宏平;王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软组织严重损伤胫腓骨开放骨折的分期治疗

    目的 探讨开放性软组织床重度损伤的双侧胫腓骨骨折的分期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Gustilo分型ⅢB开放性软组织床重度损伤的双侧胫腓骨粉碎骨折病人40例,男36例,女4例,年龄18~55岁,平均33岁,进行分期治疗.采用膝关节、踝关节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随访1.5~5年,平均2.6年.膝关节评分优(90~100分)4例,良(80~89分)5例,可(70~79分)22例,差(60~69分)4例.踝关节评分优(90~100分)6例,良(80~89分)23例,可(70~79分)4例,差(60~69分)2例.5例截肢.结论 分期治疗开放性软组织床重度损伤的双侧胫腓骨骨折可明显提高患肢的存活率及功能恢复.

    作者:杜玉勇;尹芸生;薛晓峰;段圆慧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