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易误诊的儿童肱骨远端全骺分离

江林;江涛

关键词:易误诊, 儿童, 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 肘关节损伤, 婴幼儿时期, 解剖结构, 关节周围, 软骨板, 干骺端, 连接
摘要:肱骨远端全骨骺分离在儿童肘关节损伤中较为少见.由于儿童肘关节周围各骨骺出现的时间不一,且在婴幼儿时期,骨骺与干骺端之间连接的是在解剖结构上较为薄弱的软骨板.
实用骨科杂志相关文献
  • 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的诊治体会

    经舟骨月骨周围腕骨脱位是临床上严重的腕关节损伤,由于其解剖结构复杂,极易发生漏诊或误诊,以致延误治疗,晚期发生骨不连、骨坏死、腕关节不稳及创伤性关节炎等不良后果[1~3].我院自1999~2006年共收治26例此类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疗效满意.

    作者:黄永森;黎忠文;袁华军;何忠;李永斌;刘宇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效用

    目的 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常常需要输血治疗,输异体血的弊端在于可能导致传染性疾病的传播,配型不合导致输血反应或免疫调节反应.另外异体血血源紧张,费用昂贵,因此临床上应尽量减少异体输血.关于自体血回输器的应用文献报道效果不一,本文旨在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自体引流血回输的效用.方法 使用回顾性质量评估设计,我们比较了136例择期行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的病人和历史上同样行膝关节表面置换的116例病人.研究组使用了Consta VacTM CBCⅡ自体血回输器,伤口血液经回输器过滤后回输.对照组的引流血液被弃置.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血红蛋白水平决定异体血的回输量,使术后血红蛋白水平维持在10 g/dL以上.比较两组术前及出院时的血红蛋白水平和输异体血的量和比例.结果 两组间术前和出院时的血红蛋白水平没有统计学差异.输异体血的比例在单膝置换时,未回输组为27.3%,回输组为14.3%.在双膝置换时,未回输组为85.2%,回输组为45.1%.结论 使用自体血回输器可以减少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后输异体血的比例和输血量.

    作者:黄志峰;翁习生;邱贵兴;金今;林进;赵庆;杨新宇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肘关节后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粉碎骨折的重建

    目的 探讨肘关节后脱位合并尺骨冠状突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15例Regan-MorreyⅢ型肘关节后脱位并尺骨冠状突粉碎性骨折的病例,采用肘关节前侧入路,取大转子骨、筋膜复合组织移植重建冠状突并修复尺侧副韧带.结果 15例均达骨性愈合,肘关节稳定性好,按Broberg-Morry肘关节功能评定,优8例,良5例,差2例.结论 大转子骨、筋膜复合组织移植可重建冠状突治疗Ⅲ型尺骨冠状突粉碎性骨折,该方法手术操作方便,暴露清晰,关节功能恢复好.

    作者:何文平;吴松青;郑志祥;李忠民;胡金荣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 2000年8月至2005年3月,对10例(20髋)患者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8例16髋,女2例4髋;年龄25~65岁,病程1~30年(平均4.8年).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12~45分,平均27分.其中7例采用Smith-Peterson切口,3例采用后路Moore切口.手术时间为3.4~5.5 h,平均4.5 h,术中输血600~1 600 mL,平均1 000 mL.结果 10例均获6个月~5年3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髋关节术后Harris评分70~100分,平均86分,较术前平均提高59分(27~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因心脏病死亡外,其余患者术后均无感染、肺栓塞、深静脉栓塞、假体松动、假体下沉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能独立行走,自理生活.结论 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充分的术前准备,慎重选择病例,严格的假体安装标准,有效地风险防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培信;庄永;廖春来;秦辉;曾波;谢逸波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多发性胸椎包虫病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3岁,汉族,农民,有牧区生活史.1998年1月,孕期感觉胸背部疼痛不适,夜间较显著,在当地医院诊治,因考虑妊娠反应,未给予任何处理.妊娠5个月后,除上述症状外感觉右下肢麻木,行走无力.

    作者:贾明锁;唐昭惠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手术内固定加血管束植入治疗距骨骨折脱位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距骨骨折脱位,防止距骨后期坏死的方法.方法 对28例距骨骨折脱位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治疗效果.早期手术,运用克氏针及可吸收螺丝钉固定距骨,跗外侧血管束植入距骨.结果 本组28例,随访6个月~9年,平均26个月,优良率为96.4%,效果满意.结论 早期手术加血管束植入治疗距骨骨折脱位,操作方法简单实用,临床疗效确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雪涛;胡三文;李忠;劳克诚;张成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

    我院自2002年至2006年9月收治54例跟骨波及关节面骨折,其中7例Sanders分类[1]为Ⅰ型的行高分子绷带固定,其余47例行切开复位植骨跟骨钛合金解剖板内固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建成;常浩胜;王波;王志国;张在谦;张树峰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失败12例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手术失败原因,寻找避免失败的方法.方法 总结从2001~2005年手术治疗的16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中,12例手术失败的原因,并进行再次治疗.4例行股骨髁钢板固定术,3例行股骨重建钉手术,5例保守治疗经股骨髁牵引或下肢皮牵引4~6周.结果 原手术方式包括闭合复位、钢丝捆扎加DHS内固定3例,单纯DHS内固定9例.术后4周发现手术失败3例,术后8周发现6例,术后10周发现2例,术后12周发现1例.内固定失败形式包括钢板移位、骨折明显移位、DHS钉脱出钢板撬起及股骨头部DHS钉切出等.经过15~18个月,平均16.3个月的随访,骨折基本愈合或临床愈合,患者生活自理,局部无痛,关节活动良好.结论 股骨粗隆间手术失败原因可能为内固定不坚强、术中复位不佳、过早负重、拉力螺钉位置不良等.股骨粗隆部有压应力与张力之分,如何解决骨折后剪切力的合理分配是手术的关键.

    作者:贾万贵;陈冰;赵俊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关节镜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关节镜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3年9月至2006年1月,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钢板或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2例,其中合并半月板损伤8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3例.结果 随访10~28个月(平均16个月),手术效果好,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恢复在120°以上.结论 关节镜在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中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快的优点,关节镜辅助下经皮钢板或螺钉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作者:张明勇;胡锐;梁军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接骨板固定人工骨植入治疗胫骨外侧平台骨折

    目的 探讨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2000~2005年在我院治疗的胫骨外侧平台骨折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切开复位开窗植骨异型接骨板内固定疗法.结果 对30例患者随访9~24个月,按照雍氏评级标准优良率达90%.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的同时植骨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

    作者:云才;吴向东;何京生;满运鸿;朱建华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小隐静脉腓肠神经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

    目的 总结回顾延期行小隐静脉腓肠神经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教训,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总结回顾2000年5月至2006年7月我院延期运用小隐静脉腓肠神经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32例,追踪随访其疗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6.5个月(1~73个月),皮瓣均存活,外观无明显臃肿.1例皮肤边缘坏死,1例感染,1例足跟部缺损患者手术后从事重体力劳动,出现溃疡.所有患者供区均无明显不适.结论 延期行小隐静脉腓肠神经岛状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是修复足踝部中小面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供区.

    作者:赵刘军;柴波;冯建翔;马维虎;应启迩;王邦荣;张峰;薛波;平泉川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6例报告

    目的 探讨有限条件下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方法 2003年2月至2004年12月对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人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对手术方法及疗效回顾分析.结果 根据术后评价标准,满意3例,较满意2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高龄患者伴有原发性慢性心肺功能衰竭术后不可逆转.结论 术前充分认真的准备、清晰的解剖学知识、熟练掌握器材、良好的手术技巧、操作精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强;肖文杰;邓成军;宋定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镜下清理配合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清理配合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3年9月至2005年6月,对26例32膝膝骨关节炎病人行关节镜下清理术配合关节腔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采用Yang的膝关节疼痛及功能评分方法,观察治疗前后关节疼痛与关节功能改善程度.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2.5个月.疗效优11例15膝(46.9%),良8例10膝(31.3%),可6例6膝(18.7%),差1例1膝(3.1%).优良率为78.2%,取得了满意的疗效.26例中无手术并发症发生.结论 关节镜下清理并用透明质酸钠注射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有明显疗效.

    作者:赵彦铭;赵飞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运动与医学

    我们对休闲活动技巧的掌握越来越熟练,同时也希望我们的医生在治疗休闲运动损伤方面更加娴熟.在此之前,这种伤害要么被忽视,要么是被截肢,病人则因为能够幸存而感恩祷告.

    作者:王栋;纪斌平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膝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粘连

    目的 探讨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粘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1例膝关节粘连患者,年龄17~57岁,平均34.8岁.在关节镜下松解髌上囊、髁间窝及双侧隐窝的粘连,膝关节外上小切口行股中间肌切断术,术后第3天开始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年.疗效评定按Judet疗效评定法,优17例,良3例,可1例.平均较术前改善70.5°.除1例患者切口愈合不良经换药于术后4周愈合外,所有病例未出现伤口感染和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膝关节粘连具有伤口小、创伤小、术后疼痛轻、并发症少、康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膝关节粘连的有效方法.

    作者:陆志剀;林志刚;徐杏平;燕妮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名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人数的增加,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仔细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有利于对骨折程度作出更准确的评价,以选择更加适合的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本文就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加以综述.

    作者:朱江涛;卫小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Dewar手术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11例

    重度肩锁关节脱位临床常见,治疗方法很多.1999年7月至2005年7月,我们应用Dewar手术方式[1]治疗重度肩锁关节脱位11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省吾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髋关节镜的临床应用现状

    在骨科领域,目前越来越多地使用关节镜技术来诊断和治疗各种关节疾病.迄今为止,关节镜手术常用于膝关节,其次是肩关节和踝关节,而髋关节疾病的关节镜诊治还处于起步阶段.

    作者:毋斌强;张志强;卫小春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双侧椎板开窗治疗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双间隙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法多采用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椎弓根螺钉固定加植骨术,创伤较大,且有一定并发症.自1999年12月至2004年12月我们采用椎板双侧开窗术治疗双间隙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许成志;李松森;尹大宇;孙平安;冯早堂 刊期: 2007年第07期

  • 软组织严重损伤胫腓骨开放骨折的分期治疗

    目的 探讨开放性软组织床重度损伤的双侧胫腓骨骨折的分期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5年1月我院收治的Gustilo分型ⅢB开放性软组织床重度损伤的双侧胫腓骨粉碎骨折病人40例,男36例,女4例,年龄18~55岁,平均33岁,进行分期治疗.采用膝关节、踝关节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随访1.5~5年,平均2.6年.膝关节评分优(90~100分)4例,良(80~89分)5例,可(70~79分)22例,差(60~69分)4例.踝关节评分优(90~100分)6例,良(80~89分)23例,可(70~79分)4例,差(60~69分)2例.5例截肢.结论 分期治疗开放性软组织床重度损伤的双侧胫腓骨骨折可明显提高患肢的存活率及功能恢复.

    作者:杜玉勇;尹芸生;薛晓峰;段圆慧 刊期: 2007年第07期

实用骨科杂志

实用骨科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中华医学会山西分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